登陆注册
1875792

黄元御五行图相生图与五腑,阴阳五行对应的五脏六腑

兴仁信息网2023-10-19 11:33:270

黄元御是谁

黄元御(1705-1758)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昌邑市黄家辛戈村人。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一代宗师”。

黄元御为明代名臣黄福十一世孙。祖运贞,廪贡生,侯选训导;叔祖运启,顺治戊戌科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父钟,邑庠生;兄德润,增生;德淳,监生。黄元御出身于这样一个世代簪缨的书香门第,自幼深受家学影响。少年时代,其父为之延请侨寓昌邑的名儒于子遽先生为师,学习举业制艺,遍览经史著作,希望他能够登科入仕,光耀门庭。黄元御也“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效其先祖黄福,做出轰轰烈烈的勋业。

雍正二年(1724),甫近弱冠之龄的黄元御考中邑庠生。雍正十二年(1734),黄元御三十岁,因用功过勤,突患眼疾,左目红涩,白睛如血,不得已延医就诊。而庸医误用大黄、黄连等寒泄之剂,致脾阳大亏,数年之内,屡犯中虚,左目完全失明。科举时代,五官不正,不准入仕,遭此劫难,黄元御的仕进之路被彻底断送。在哀痛之余,他发愤立志:“生不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走上了弃儒从医的道路。

黄元御凭着深厚的文化功底,苦读历代中医典籍,数年奋斗,浸浸有成,开始悬壶济世。在行医过程中他又不断总结经验,医术精进,医名大盛,时人将之与诸城名医臧枚吉并称“南臧北黄”。

黄元御从医伊始,是从研读张仲景的《伤寒论》入手的,然后逐及《金匮玉函要略》,黄帝、岐伯《内经》,扁鹊《难经》等中医根本典籍。他奉仲景等四人为“医门四圣”。他认为“四圣”之外,历代名医持论多有偏失,以至误诊死人,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四圣“之书错简零乱,兼之历代传注谬误所致。因此发愿致毕生精力,对“四圣”之书,从源到流,重加考订,还其本来面目,以凭后世遵循。

乾隆二年(1737),黄元御开始酝酿《伤寒悬解》一书的编著,并着手撰写《素灵微蕴》,乾隆五年(1740)九月完稿,四卷二十六篇,在该书中黄元御首次提出了“培植中气,扶阳抑阴”的诊病理论。对于中气他给予了形象的比喻:“精如果中之仁,气如果中之生意,仁得土气,生意为芽,芽生而仁腐,故精不能生,所以生人者,精中之气也。”有本于此,在施治中他始终贯彻了重视脾土、扶阳抑阴、厚培中气的施治原则,这是他对祖国医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乾隆十三年(1748),黄元御游幕至清江阳邱,阳邱风景秀美,黄元御亦心清气廓。期间,他南游会稽山,拜谒禹陵,自谓:“身登会稽,亲探禹穴,目睹越国江山……乃有著作斐然之志。”同年四月,他开始撰著《伤寒悬解》,七月三日草成,计十五卷。八月下旬又撰成《金匮悬解》二十二卷,时年四十四岁。

乾隆十四年春(1749),黄元御初草《四圣悬枢》一书,辨析瘟疫痘疹之义。二月作《四圣心源》,解内外百病原始要终,仅草创大略篇目,因事辍笔。乾隆十五年(1750)四月,黄元御北游至京,适乾隆帝有疾,众太医萎思无策,经举荐,黄元御入宫视疾,药到病除,以精湛的医术得到了乾隆帝的特别青睐,亲书 “妙悟岐黄”以为褒赏,并恩赐御医。从此,黄元御开始了供职太医院的生涯。

乾隆十六年(1751)二月,乾隆帝首次南巡,黄元御伴驾至杭州,期间著方调药皆有神效,深得乾隆帝及内外臣工赞誉。四月间,黄元御乘闲便道至清江旧寓,继续编写《四圣心源》一书,“十得其九,厥功未竟”。“六月删改《四圣悬枢》,誊清定稿。八月十五日开舟北上,回到京城。直至乾隆十七年(1752)十月,黄元御写毕《天人解》一章,经过四年时间,《四圣心源》终于脱稿。在《天人解》中,他极力阐发《内经》:“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的观点,高度重视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并善与四时相联系,从阴阳变化、五行生克、脏腑生成、气血原本以及精神化生等方面阐述气化自然的妙义,影响巨大。

事君几年中,黄元御并不得意,这种心情在《四圣心源·序》中说得非常明白:“顾自己巳以至壬申,历年多矣,元草未就,则天既长与以穷愁之境,而不频假以萧闲之日,帝眷之隆,何可恃也?良时非多,勖之而已。”繁庶之务使他没更多的时间完成著述,黄元御为荒废了这许多宝贵时光而深自惋惜。此后的日子里,他更是惜时如金,全身心地投入到著述中去。

乾隆十八年(1753),黄元御四十九岁,春二月,取张仲景著作中的方药加以笺解疏证,著《长沙药解》四卷,载药一百六十一种,方二百四十二首。乾隆十九年(1754)三月又撰成《伤寒说意》十卷。该书以传经入说,辩论分析,多启迪后学门径。同年六月八日,撰成《玉楸药解》八卷,以补《长沙药解》之未备,他在该书中首创了用浮萍治疗瘟疫的疗法。至此,黄元御已完成医书八部,即后世所称《黄氏八种》,时年五十岁。因过度劳神,此时的黄元御已是身疲神怠,门人毕武陵请笺注《素问》、《灵枢》,“自唯老矣,谢曰不能”。

乾隆二十年(1756)初春,在门人毕武陵的再次推请下,黄元御着手笺释《素问》,至十一月书成,计十三卷,定名为《素问悬解》。此书中的“五运六气,南政北政”之说,大为发前人之未及。乾隆二十一年五月二日,黄元御完成《灵枢悬解》九卷,五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用七日时间撰毕《难经悬解》二卷,此即所谓黄氏医书三种,合前八种,共计十一种。另尚有《玉楸子堂稿》一书,为黄氏医案、杂著。

黄元御不但深于医学,道学、经学造诣亦相当深厚。乾隆二十一年(1757)二月,他在从事医著之余还应友人澹明居士之请写了《道德经解》一书,诠释其哲理,发挥其奥义。本年六月,又在精研易理十余年的基础上完成《周易悬象》一书,阐发阴阳八卦爻辞变化之理。四库馆臣评其《周易悬象》谓“近人说《易》中,独可谓学有根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乾隆二十二年(1758),黄元御在行医、著述生活中因过度劳累,身体中虚,渐成重症,抱病回到故里,居于昌邑城南隅书斋,至乾隆二十三年(1759)九月十七日戌时,溘然长逝,时年五十四岁,归葬新郭祖茔。

黄元御自三十六岁开始从事著述,苦心经营近二十年,著书十四种,他的医书十一种在其去世后不久,即由四库全书编修周永年进呈,全数收录,民间亦有刊本,尤其是在江南等省,凡悬壶行医者,无不知黄元御,被称为“医门大宗”、“一代之大医”,其史事轶闻广为传载。宣统间《山东通志》,民国初年赵尔巽等《清史稿》皆为其立传,民国十二年(1923)昌邑学商各界捐资为之修整坟园,呈请入祀乡贤祠。并于悬城西南门外及墓地立碑志念。黄元御终于象其先祖黄福一样,名列正史、身登乡贤,垂范千秋。

黄元御的人物生平

黄元御为明代名臣黄福十一世孙。祖运贞,廪贡生,侯选训导;叔祖运启,顺治戊戌科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父钟,邑庠生;兄德润,增生;德淳,监生。黄元御出身于这样一个世代簪缨的书香门第,自幼深受家学影响。少年时代,其父为之延请侨寓昌邑的名儒于子遽先生为师,学习举业制艺,遍览经史著作,希望他能够登科入仕,光耀门庭。黄元御也“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效其先祖黄福,做出轰轰烈烈的勋业。

雍正二年(1724),甫近弱冠之龄的黄元御考中邑庠生。雍正十二年(1734),黄元御三十岁,因用功过勤,突患眼疾,左目红涩,白睛如血,不得已延医就诊。而庸医误用大黄、黄连等寒泄之剂,致脾阳大亏,数年之内,屡犯中虚,左目完全失明。

科举时代,五官不正,不准入仕,遭此劫难,黄元御的仕进之路被彻底断送。在哀痛之余,当地名医、好友刘太吉劝他学医,他发愤立志:“生不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走上了弃儒从医的道路。苦读历代中医典籍。

黄元御凭着深厚的文化功底,又得到刘太吉认真传授,苦读历代中医典籍,数年奋斗,浸淫有成,开始悬壶济世。在行医过程中他又不断总结经验,医术精进,医名大盛,时人将之与诸城名医臧枚吉并称“南臧北黄”。

黄元御从医伊始,是从研读张仲景的《伤寒论》入手的,然后逐及《金匮玉函要略》,黄帝、岐伯《内经》,扁鹊《难经》等中医根本典籍。他奉仲景等四人为“医门四圣”。他认为“四圣”之外,历代名医持论多有偏失,以至误诊死人,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四圣“之书错简零乱,兼之历代传注谬误所致。因此发愿致毕生精力,对“四圣”之书,从源到流,重加考订,还其本来面目,以凭后世遵循。

乾隆二年(1737),黄元御开始酝酿《伤寒悬解》一书的编著,并着手撰写《素灵微蕴》,乾隆五年(1740)九月完稿,四卷二十六篇,在该书中黄元御首次提出了“培植中气,扶阳抑阴”的诊病理论。对于中气他给予了形象的比喻:“精如果中之仁,气如果中之生意,仁得土气,生意为芽,芽生而仁腐,故精不能生,所以生人者,精中之气也。”有本于此,在施治中他始终贯彻了重视脾土、扶阳抑阴、厚培中气的施治原则,这是他对祖国医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乾隆十三年(1748),黄元御游幕至清江阳邱,阳邱风景秀美,黄元御亦心清气廓。期间,他南游会稽山,拜谒禹陵,自谓:“身登会稽,亲探禹穴,目睹越国江山……乃有著作斐然之志。”同年四月,他开始撰著《伤寒悬解》,七月三日草成,计十五卷。八月下旬又撰成《金匮悬解》二十二卷,时年四十四岁。

乾隆十四年春(1749),黄元御初草《四圣悬枢》一书,辨析温疫痘疹之义。二月作《四圣心源》,解内外百病原始要终,仅草创大略篇目,因事辍笔。乾隆十五年(1750)四月,黄元御北游至京,适乾隆帝有疾,众太医萎思无策,经举荐,黄元御入宫视疾,药到病除,以精湛的医术得到了乾隆帝的特别青睐,亲书 “妙悟岐黄”以为褒赏,并恩赐御医。从此,黄元御开始了供职太医院的生涯。

乾隆十六年(1751)二月,乾隆帝首次南巡,黄元御伴驾至杭州,期间著方调药皆有神效,深得乾隆帝及内外臣工赞誉。四月间,黄元御乘闲便道至清江旧寓,继续编写《四圣心源》一书,“十得其九,厥功未竟”。“六月删改《四圣悬枢》,誊清定稿。八月十五日开舟北上,回到京城。直至乾隆十七年(1752)十月,黄元御写毕《天人解》一章,经过四年时间,《四圣心源》终于脱稿。在《天人解》中,他极力阐发《内经》:“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的观点,高度重视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并善与四时相联系,从阴阳变化、五行生克、脏腑生成、气血原本以及精神化生等方面阐述气化自然的妙义,影响巨大。

事君几年中,黄元御并不得意,这种心情在《四圣心源·序》中说得非常明白:“顾自己巳以至壬申,历年多矣,元草未就,则天既长与以穷愁之境,而不频假以萧闲之日,帝眷之隆,何可恃也?良时非多,勖之而已。”繁庶之务使他没更多的时间完成著述,黄元御为荒废了这许多宝贵时光而深自惋惜。此后的日子里,他更是惜时如金,全身心地投入到著述中去。

乾隆十七年(1752年)杂谷土司苍旺为乱,四川总督策楞、提督岳钟琪乘机调兵遣将,奏请平乱。鉴于第一次金川之战大批清军水土不服、疾病缠身,致使战斗力低下、伤亡惨重的情景,据说乾隆皇帝认为军士病症皆是经络不通,气血不循,正气不足造成,所以着尊经派的太医院御医——黄元御署理川军军医馆——久真堂,提供解决将士水土不服之症的方略。

临危受命的黄元御仔细了解了藏区的气候,官兵高原缺氧和高寒以及流行的伤寒、咳嗽等形象,予以将宫廷的秘方、宫廷中御药房中治疗肺病、咳嗽最好的药材和藏区的虫草、贝母、红景天等等名贵药材为伍,又使用名贵滋补药材作为强劲官兵体魄的药引子,还把宫廷御药房银质药具和部分宫廷御药房作人一同前往成都,秘制出各类强劲体魄,提高免疫力,抗高原低氧环境的膏、丹、丸、散用于清军携带服用,以克各类低氧、伤寒、咳嗽、倦怠、疲惫等病症。

乾隆十八年(1753),黄元御四十九岁,春二月,取张仲景著作中的方药加以笺解疏证,著《长沙药解》四卷,载药一百六十一种,方二百四十二首。乾隆十九年(1754)三月又撰成《伤寒说意》十卷。该书以传经入说,辩论分析,多启迪后学门径。同年六月八日,撰成《玉楸药解》八卷,以补《长沙药解》之未备,他在该书中首创了用浮萍治疗瘟疫的疗法。至此,黄元御已完成医书八部,即后世所称《黄氏八种》,时年五十岁。因过度劳神,此时的黄元御已是身疲神怠,门人毕武陵请笺注《素问》、《灵枢》,“自唯老矣,谢曰不能”。

乾隆二十年(1756)初春,在门人毕武陵的再次推请下,黄元御着手笺释《素问》,至十一月书成,计十三卷,定名为《素问悬解》。此书中的“五运六气,南政北政”之说,大为发前人之未及。乾隆二十一年五月二日,黄元御完成《灵枢悬解》九卷,五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用七日时间撰毕《难经悬解》二卷,此即所谓黄氏医书三种,合前八种,共计十一种。另尚有《玉楸子堂稿》一书,为黄氏医案、杂著。

黄元御不但深于医学,道学、经学造诣亦相当深厚。乾隆二十一年(1757)二月,他在从事医著之余还应友人澹明居士之请写了《道德经解》一书,诠释其哲理,发挥其奥义。1757年六月又在精研易理十余年的基础上完成《周易悬象》一书,阐发阴阳八卦爻辞变化之理。四库馆臣评其《周易悬象》谓“近人说《易》中,独可谓学有根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乾隆二十二年(1758),黄元御在行医、著述生活中因过度劳累,身体中虚,渐成重症,抱病回到故里,居于昌邑城南隅书斋,至乾隆二十三年(1758)九月十七日戌时,溘然长逝,时年五十四岁,归葬新郭祖茔。乾隆皇帝得知黄元御过世的消息后深感痛惜,亲书“仁道药济”四个字缅怀其一生的医术与医德。“仁道药济”意为“行仁道,以药济”,黄氏门生尊其为习医祖训。

罗大伦:黄元御的圆圈理论

郭沐萱

从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探讨气血瘀滞证治

坤造 丁

庚 (日空戌、亥)

日元太弱,喜用金,土(比劫、印枭)。忌仇火,木(官杀、财星)。

三命通会论断:

◆辛日庚寅时生,是贵人财官。辛见寅为天乙贵人,辛金以丙火为官,甲木为财。寅上丙火、甲木生旺,如果通金木月气或者通运,命主富贵显达。

◆辛未日庚寅时生,碰上巳未丑月,命主名标金榜,妻子贤惠,儿子孝顺,晚年患风疾。逢寅卯午戌,都吉利。

八字重量:

【2两9钱】 年0.7两、月0.8两、日0.7两、时0.7两。

袁天罡断:女命贤慧受人敬,心机灵敏,六亲无靠,求财问喜有一碍,做事不顺自意,东不成西不就,劳心费力难以聚财中限三十五六换运,遇事有贵人助力,逢凶化吉无灾难,一生勤俭操劳,劳来衣禄不缺,终身难少,四十九之年注意口角,警防小人害,夫君大配无克,长子送终寿元七十一岁,卒于三月之中。

※提示:这是一种神奇的断命法,依据的原理已无从查考,可大体看出一生的命运轮廓,可参考。※

命宫寓意:

★辰宫,天如星,事多反复,机谋多能。辰宫之人,性格温和,仪表雅致,行止彬彬有礼,乐于为人排解争端,思虑周到,措置平衡,务使双方能得相应之满意。遇有需求,则挺身出助,往往热忱过度,无暇自顾,反而惹起是非纠缠。尤以妇人之要求,更见踊跃以赴,事后若蒙轻诺之讥,亦所不恤,此类作风,看似随和,缺乏决断,其实天性使然。如逢岁运不佳,生理方面,可能影响肾部,水火不济,脊背软弱,及患脾肾两亏等症。

★辰酉宫,金星之垣也。生于此垣,以金为主。其为人也,多才多艺,宜于攻习文艺,书画,音乐,喜剧,雕刻,金石,装饰及有关美术之学艺。

职业财运:(测适合职业、财运等)

★四柱喜金,应以从事有关金的事业或职业为宜,如经营五金器材,工厂机械,汽车,交通,金融,电器,工程,矿业等。事业发展利中西,不利东南。

★四柱喜土,应以从事有关土的事业或职业为宜,如固定实业,矿业,农牧,中间人,介绍业,代书,律师,法官,管理,顾问,秘书,房地产,建筑,设计等。事业发展利中南,不利东北。

◆财星为仇忌神,求财不易,须多费苦心经营。

★偏财信息:天干不透。地支 2藏,得时而旺。暗藏入库。

★正财信息:天干不透。地支 2藏,得时而旺。

★地支藏财,钱财可流住,不会虚花多有积蓄。

★财星有库,财多丰厚,发则能存,财运临之,有发财之机会。

★食伤为财之原神,今食伤不旺,财源不广或不好,大财难求。

★月支伤官,重名誉甚于财物,常常为了帮助朋友、亲人而耗财。中年后财运渐佳,也许会因配偶之内助而发财,故宜谨慎择偶。

◆月支伤官,见偏官为忌,易违反法纪而破产。

★日主过弱,宜学习农工百艺,养其一技之长。

★火为正官,个性很强,因此,常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威严,适合担任竞争性少的文化,艺术,教育工作。

★比肩或劫财为喜用,适合经营共同事业,公司,同时可添设分支机构。也可自己赤手空拳创一番事业。

◆四柱有财,衣食不缺。

★财库临三合之地,必发万金。

※提示:职业和财运密切像关,有什么样的职业就有什么样的财运,偏财旺可从偏业、投机性行业得财,正财旺可从正业、传统行业得财。※

功名官运:(测官运、学业、名气、一生事业成就等)

◆年柱有官星,如能当官,往往年轻便为官。

◆官星为仇忌神,不利搞管理工作。

★七杀信息:天干 1透,失时无力。地支 1藏,失时无力。暗藏入库。

★正官信息:天干不透。地支 1藏,失时无力。

◆七杀透干,好表现喜出风头,有威势有管理能力。

◆官星干透支藏,如为命中之喜,可以为官贵。

★财为官之原神,今财星健旺,利于升迁,仕途较顺利。

★杀居太岁,居安思危。

◆年上偏官为忌,终克害。

★生逢华盖为喜用,文章艺术。

★人逢沐浴,读书必登科甲。

★月旺相,时支死绝,怀才不遇之人。

有利选择:(指导后天补救、改造命运、趋吉避凶的事项)

☆以出生地或居住地为中心,你的住屋、办公室、坐位、睡姿头部、就业、就学、求医等朝向西方、中央为吉利。

☆创业时机、出门远行等办事时间选在秋季、四季可事半功倍。

☆衣着、首饰、家具、装潢等宜采用白色、黄色。

☆门牌、车牌、电话号码、抽奖、楼层、房号等选择有数字7,8或有5,6比较幸运。

☆居住地宜选择:凉性区域及多金属,矿产之地居住,或者寒带适中之地及高山,平原之地居住。

☆饮食方面宜吃:凉性食物及肉食动物的肺大肠,或者中性食物记及肉食动物的肺胃等。

☆药物方面宜吃:凉性之药物,或者中性之药物。

☆朋友上选择寅、午年生的人,因为他是你的天乙贵人,是能给你帮助的人,命主与亥、未年生者三合,与戌年生者,和这三年生的人相处较融洽。

什么是阴阳?五行脏腑有哪些?

1、阴阳,一方面它是一个中医概念,中医基础理论中认为阴阳之间存在着一种消长变化的关系,阴阳就是在这种消长变化中保持着动态的相对平衡状态称阴阳平衡。另一方面用于指社会上男性与女性比例的大致相等。

2、五行脏腑,心、肝、脾、肺、肾

中医“五脏六腑”五行属性?

心、小肠:火

肝、胆

:木

脾、胃

:土

肺、大肠:金

肾、膀胱:水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