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1449

易经13卦是什么意思,易经三十三卦详解看考试

兴仁信息网2023-11-07 23:01:190

易经十三卦的现代文解释

十三、同人卦

第十三卦是同人卦,同人卦在六十四卦中非常重要,它是告诉我们怎样才能会同、和同别人的。“同”有会同、和同的意思,怎么才能会同?这是人人都面临的问题。作为一个领导者更应该考虑,怎么使你的下属或者你的同辈乃至长辈都与你会同。如果人人都会同了,社会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呢?大同。

大同是什么境界呀?大同在哪里出现过?是在《礼记》中的《礼运》这一篇谈到的。孙中山先生经常写的四个字“天下为公”,就是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那怎么才能大同?要“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独亲其亲”就是不仅仅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不独子其子”就是不仅仅要爱护自己的孩子,还要推广到别人的父母和孩子,这就是大同。这一卦就是讲如何才能达到大同的。

从卦爻结构看,“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这是一柔应五刚;另一方面,卦唯一阴,众阳所欲同,也是五刚应一柔。刚柔两类皆以和顺为本,主动向对方追求,阴求阳,阳求阴,这就自然而然结成了一种相互交往的关系,为通过交往达到与人和同目的提供了可能。

交往首先是从自我出发的,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端正自我的心态,不可偏私狭隘,局限于切近的宗族朋党的小圈子的范围,而要胸怀磊落,大公至正,走向公共领域进行广泛的社交活动。所以说“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野”是郊野旷远之地,象征社会的公共领域,只有超越私人范围从事公共领域的交往,才能摆脱否塞不通的状态,为全社会确立普遍联系的精神纽带,做到同心同德,与人和同。

再从上下二体的组合看,下卦离为文明,上卦乾为刚健,文明象征具有洞察明照的理性精神,刚健象征具有不屈不挠克服阻力的坚强意志,二五爻,中正而应,无偏无倚,正而不邪,因而这种组合关系体现了交往过程中所应当履行的价值准则,称之为君子之正道。如果履行正道,按照文明刚健、中正而应这几项价值准则来调整自我的行为,就能沟通整合,发挥凝聚群体的功能,所以说“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同人卦的卦辞和《彖传》的这些表述是就总揽全局的客观形势而言的。与否卦相比,否卦的客观形势是“不利君子贞”,同人卦则是“利君子贞”,对于守持正道的君子十分有利。虽然如此,由于每一个个体受爻位的限制,具体的处境不同,在有利于扩大交往的形势下,有的顺当,有的艰难,有的履行正道,行为正确,有的偏私狭隘,行为错误,因而六爻吉凶悔吝的后果也很不一样。

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通过细致的比较来深入领会同人卦所阐明的如何由特殊上升到普遍的交往原理。

13.1

同人于野,亨,得涉大川,利君子贞。

白话

聚众于郊外,将行大事,吉利。有利于涉水渡河,有利于君子的卜问。

解读

卦名:同人

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乾上)。本卦上卦为乾,乾为天,为君;下卦为离,离为火,为臣民。此种卦象表明君处于上,而臣处于下,君王号令大众,大众拥戴其君。上天下火,喻君王居高临下,洞察民情,所行皆得体,臣民齐赞同,故卦名曰同人。

同人,《说文》:“合会也”。

同人于野,犹言聚众于郊外,将行大事。

13.2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白话

《彖辞》说:同人,六二之爻居于下卦中位,而处于乾卦的下位,像臣民忠于职守,拥戴其君,这是同人的卦象。同人卦辞说: “聚众于郊外。将行大事,吉利。有利于涉水渡河”,所以皆吉,因为能施行为君的原则。此卦上乾下离有文明刚健之象,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六二阴爻居下卦中位,互相应和,这说明君子光明正大,秉性中和,以正道为准则,以忠君为目的,体察天下的隐衷,统一人民的意志。

解读

“柔得位”句,此以六二爻像、爻位为据。六二为阴爻,居阴位(第二爻为阴位),所处又为下卦中位,所以说“得位得中’。

“应乎乾’,本卦上卦为乾,六二居下卦,而拥戴、应和于乾卦,喻臣民拥戴其君。

“乾行”,本卦上卦为乾,乾为君,乾行,即君道。

“文明”句,本卦下卦为离,离为文明之像;上卦为乾,乾有刚健之性。

“中正而应”,本卦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六二阴爻居下卦中位,是所处得当,与性相符。

13.3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辩物。

白话

《象辞》说:同人之卦,上卦为乾为天为君王,下卦为离为火为臣民,上乾下离象征君王上情下达,臣民下情上达君臣意志和同,这是同人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火,明烛天地,照亮幽隐,从而去分析物类,辨明情状。

解读

类,甩如动词,分析,区别。族,族类,种类。辨,辨别。物,物类,又统指物象人事。

同人卦由乾、离二体组合而成,乾为天,离为火,这是两个不同类族的事物,但是天体在上,火之性也是炎上,不同类族的事物有相同的一面。君子从种卦象中得到启示,懂得在交往的过程中,应该以清明的理性分析人类群体,辨别各种不同的类族,存异以求同。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群体结构和宇宙自然的系统一样,都是由不同的类族组合而成的。从社会分层看,有上下等级以及劳心劳力之分,从禀赋资质看,有智愚贤不肖之别,所谓“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个性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因而与人和同并不是简单的等同,而是“以类族辨物”,在尊重个性、尊重差异的前提下达成理性的共识,把整个社会凝聚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和谐群体。

13.4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白话

初九,一出门便能与人和睦相处,不会有什么灾祸。《象辞》说:一出门便能与人和睦相处,又有谁会来危害你呢?

解读

这是同人卦第一爻,阴爻阳位。位于下扑最底层,与九四同为阳爻,并不相应。

聚众在门外,没有什么灾难。

同人,聚合大众。门,王门。《周札?司徒》:”若国有大故,则致万民于王门。”大故,重大的变故、事情。此卦专讲战争,初九及六二所记叙的场面当为战前占筮决疑,卜祷吉凶。

《象辞》释此句,与经意稍有区别。同人,犹言与大众会同融洽。

初九,指一出门的时候就要同人,要有会同之心。中华文化的特点就是和合,就是同人。比如佛教传入中国后,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满族人当皇帝后,比汉人还汉人,故宫那几个重要的门、重要的殿的名称就是清代皇帝改的,改得更加符合易道、符合汉族文化。因此这里告诉我们一开始就要有和合之心、同人之心。

13.5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白话

六二,只和本宗本派的人和睦相处,必然会惹来一些麻烦。《象辞》说“只和本宗本派的人和睦相处”,不能团结各个阶层的人,这是引起麻烦的根源。

解读

这第二丈阴爻明位,位于下卦中位,与九五明阳相应。一般来讲应该是吉利的,可爻辞却是吝兆,是因为同人于“宗”比同人于“门”显得狭队。

聚众在宗庙,只在宗族中讲团结,不是吉利的征夕匕。

宗,宗庙。吝,狭隘。

为什么“同人于宗,吝”呢?关键在“宗”上,宗就是同一宗族。你如果只想与同宗的人相会同,那就太狭窄、太小气了,是小同,不是大同,当然有遗憾了。因此这一爻教我们要打开心胸,要胸怀宽阔。

13.6

九三:伏戎于莽.卦其高陵,三岁不兴。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白话

九三,把军队埋伏在密林草莽之中,占据附近的制高点频频瞭望,三年都不敢出兵打仗。《象辞》说:“埋伏军队在密林草莽中”,说明敌人力量强大,我方力量弱小,只能潜伏下来。“三年都不敢兴兵打仗”,表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怎么敢冒险轻进呢?

解读

戎:军队。莽:草丛。陵:山冈。

伏,埋伏。戎,武装、军队。莽,草丛,这里泛指草丛密林。

兴,起,举,这里指克服,拔取。三岁,指多年。

安,疑问副词,犹言怎能。行,耔为,作为。

这第三爻阳爻阳位,位于下扑上方,所以过于刚烈。

设伏兵要理伏在草丛之中,便于隐蔽,如果布里在山冈上,就会幕露目标,三年也不能取得胜利。

为什么要“伏戎于莽”?因为敌人太刚强了,所以不要跟它打。这个敌人就是上面的三爻,全是阳爻,你说刚强不刚强?太刚强了。那最关键的一条爻是什么呢?九五爻。这个九三爻,它企图与九五爻以及上面三条阳爻抗争,当然不行,敌人太厉害了,因此要潜伏在那里。正因为三年都不兴兵作战,所以它能带来平安的发展。这就是不争、和合的思想。

13.7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白话

九四,准备登城向敌人进攻,但终于没有进攻,是吉祥的。《象辞》说:“准备登城向敌人进攻”,但终于没有进攻,是因为发现这种进攻是不仁义的,这样做能获得吉祥,是因为在困惑时能及时醒悟,反过来能按正确的办法行事。

解读

乘,登。墉,城墙。则,借为侧,反侧,犹言反复无常。

该丈阳爻阴位,位于上扑下方,

隔,所以有“乘其墉”之征象。

攻打城池时,已经占领了城墙,只要继续攻打,就是吉利的。本与六二相应却被九三队虽然一时没能攻克下来。

为什么不去攻打?九四爻是阳爻,“乘其墉”,它站在九三爻的上面嘛。我们看九三爻与九四爻都不去攻打,潜在之意就是要达成和谐、会同的局面,不采取进攻这种方式,不与人为敌。为什么吉了呢?因为它反了,返回正道了。你看初九爻、六二爻、九五爻、上九爻都讲怎么样同人,而九三爻和九四爻则是从反面讲不能打仗,采用的是反面说理的方式。

13.8

九五:同人,先号陶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白话

九五,与人和睦相处,开始大声痛哭,后来破涕为笑,大军作战告捷,志同道合者相会在一起。《象辞》说:与人和睦相处,开始大声痛哭,说明这时内心中正诚信,因不知战事的胜败而焦急痛哭;大军遇到了志同道合者,终于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于是欢笑起来。

解读

这第五爻是阳爻阳位,处于上扑之中央,与“六二”相应,然中问被九三、九四两阳丈相胆,所以有先号淘之象 聚集军队去作战,因为有胆碍,先是号响大哭,最后才喜悦而笑。大军在胜利之后才能相遇。

号眺。嚎眺,哭号。

这是关键,为什么先嚎啕而后大笑呢?因为它又中又正。那为什么先嚎啕?这是指九三爻和九四爻而言,尤其是九四爻位不正,总想着去攻打别人,不攻克不行,但攻打别人就要失败,而且彻底破坏了和谐、会同的局面,因此大哭啊。后来的笑是指到了九五爻的时候大笑,它以又中又正的品德与别人和同,没有攻打就取得胜利了,当然要大笑。更重要的是相遇,与六二爻这个阴爻相遇、相和了,这就叫做“同气相求”。因此同人卦就是指六二爻和九五爻的会同。

13.9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白话

上九,在荒郊也愿与人和睦相处,未遇到志同道合者,也不后悔。《象辞》说:“在荒郊也愿与人和睦相处,未遇到志同道合者”,说明此时团结众人,而希望天下大同的愿望没有实现。

解读

郊,邑外为郊。无悔,贞兆辞。侮,悔咎。

该爻阳爻阴位,位于全扑最上方与人相交在郊外,没有什么后悔的。

本卦是讲战争的专卦。初九、六二讲战前卜祷,九三、九四、九五讲几次战斗的经过,依其结构发展。此处“同人予郊”,当为聚众祭神,祝贺胜利。

“同人于郊”的郊外虽然没有“同人于野”的野外远,它的胸怀不如后者宽广,但比起“门”和“宗”还是要好一些,因此以这样的心胸跟人会同,同样可以无悔恨。

同人卦是教我们怎么跟别人会同的,从中可以总结几点出来。首先要去辨别事物,辨别会同的对象,先要有心分别,然后才能无分别。其次是从一开始的时候就要有同人之心,表示要从内心出发,从本性出发。最后不要只去跟同宗族的人会同,要有宽阔的胸怀、宽广的气量。另外,在自己刚强之时,仍然要保持会同之心,一定不要有抗争之心;要偃旗息鼓,不要兴兵作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一种心心相印、天下大同的和谐局面。

求高手解卦:《易经》第十三卦 同人 天火同人 乾上离下

因卦主没有写是否有工作,那么就试测了:

当前有工作。但是受下属和同事制约颇多,薪酬虽然不错,但施展不开能力,所以当前考虑的是是否要换工作的问题。

而应空化伏吟,当前即使换工作也是百般不如意,动不如不动。待遇和工作环境没有多少良性改变。

易经第十三卦求感情是什么意思?

天风姤卦,相遇的意思,他的第四爻讲了一个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多帮助其家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心里有他们,他们心里就会有您。

易经第十三卦是什么意思

但是你要努力了!!

易经三十三卦求解

天山遁卦的六二、九三爻为变爻,变天水讼卦。

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

恒就是长久的意思,万物都不能长久的居于其外而不变化,所以接着是遁卦

明哲保身 转进有序

33、遁卦天山遁

《遁》(下艮上乾) 第三十三

当位有应随时行,天下有山遁而亨;

退避三舍有凶险,自缚手足乱折腾。

优柔寡断必生祸,奉公克己霸业成;

嘉遁贞吉志向正,果断决策兴门庭。

【原文】 遁:亨。小利贞。

【译文】遁卦象征避时隐退之意,天下正值隐遁之时,阴渐长而阳渐衰,君子者当匿迹避时,奉身隐退而后能得亨通。而小人者应谨守正道,不宜妄动以害阳刚君子。

卦上卦为乾,乾为天;下卦为艮,艮为山;天高于上,山止于地,有遁止不进的象征。又二阴爻生于下,阴渐长,有小人渐盛、君子退而避之的现象。六月之卦。正是贤人君子摆脱桎梏,避免灾害,挂冠悬笏,退隐山林的理想境界。所以卦名曰遁。君子处当遁之时,身退则道亨。小,指二阴。小利贞,小人当道,利于贞正自守。

遁卦在十二消息卦上为六月为未时,阴长阳消,小人道长,君子道消。遁的字意是退,是主动躲避。当阴盛之时,势须退避,否则其祸有不可胜言之害,因此称曰“遁亨”。 阴长而君子外于时也。隐其道,逃其情,从而正之,而后乃亨。

内卦为“艮”,艮为山为止,求人事为阻隔、进退不决,止住,不见。

上卦为“乾”,乾为天,求人事为刚健勇武、果决。

2、3、4互卦为“巽”,巽为风,求人事为柔和、不定、利市三倍、进退不果。

3、4、5互卦为“乾”,乾求名为“宜随内任”。 ‍

【原文】 《彖》曰:“遁”、“亨”,遁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遁之时义大矣哉。

【译文】 《彖辞》说:“遁”、“亨”,即是退隐则通泰的意思。九五阳爻为刚,居外卦而处中位,六二阴爻为柔,居内卦而处中位,像小人盘踞于内,志得意满;君子退隐于外,明哲保身,这是时势造成的局面。君子退隐守贞,有利于自身,而无利于国事。小人之势渐浸增长,当此时君子及时退隐,意义是重大的。

【原文】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乾,乾为天,下卦为艮,艮为山,天下有山,天高山远,是遁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不用以恶报恶的方法对付小人,而是采取严厉的态度,挂冠悬笏,自甘退隐,远离小人。

凡卦皆合上下卦德以立名,上“乾”为健下“艮”为止,上下皆无退义。然而“遁”的原因,是由于“乾”与“艮”在先后天卦象上皆居在西北方位。西北方位是幽潜无用之地,谓之为“冥”。冥的意思是明藏,故称谓“遁”。天下有山,阴长之象。

《遁卦》告诫我们,当我们处于不利时,切勿盲目行动。我们应该权衡轻重,韬光养晦,以退为进,保存实力,总结经验,待机而出。千万不要被眼前的小利小惠所诱惑,因小失大。

有一首诗形容农夫插秧:“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然而,很多人为了功名富贵,总是不顾一切地向前争取,却不知道前面有可能是悬崖,跌下去会粉身碎骨;或者有可能是一面墙,撞上去会鼻青脸肿。如果此时懂得以退为进,转个弯儿,绕个道儿,或许会有更加宽广的空间。

战国时期田忌同齐王赛马,田忌听从孙膑的建议,一开始就以劣等马出赛,齐王以为这是田忌屡战屡败、破罐破摔的表现,不免骄傲起来,依然按上等马、中等马、劣等马的老套路出马,尽管他大胜了第一场,却连输了后面两场。暂时的胜利往往会蒙蔽人的眼睛,使之对事实背后的危险浑然不觉,这样也就丧失了最佳的挽救时机。

“退一步海阔天空”、“放长线钓大鱼”等古训,都体现出以退为进的大智慧。那么,如何才能运用这种智慧呢?首先,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退”与“进”、“失”与“得”之间的辩证关系。“退”并不是无原则地忍让败退;“进”也不是不假思索地急躁冒进。我们一定要牢记:“退”应该有底线,“进”也要有节制。至于“底线”和“节制”则需要我们根据事情的不同加以灵活地判断和处理。在退却的过程中抓住良机,果断出手,绝不能拖泥带水,优柔寡断。因此,以退为进的策略是因时而异、随势而动的。

二爻变,以本卦二变辞占,且以上爻为主;

也就是说解卦主要用天山遁卦的六二和九三解卦,且以九三为主

【原文】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译文】六二柔顺中正,身处下卦艮止之中,上应九五之尊,犹如心系君王,担有责任,而不能言逃避退隐的君子,所以有以中正柔顺的本性,与坚贞不变的心,紧系君臣的情义,而难以解脱之象。

六二,阴爻阴位得正,在下卦中位,又与九五阴阳相应,象徵中正,洁身自爱,柔顺的追随九五。意志坚定,就像用黄牛的皮革捆缚,不会解脱。黄是中色,牛性情柔顺,故曰“执之用黄牛之革”;巽反兑,兑为说(脱),故巽为“莫之胜说”。六二,被(权利场)捆住,就像被黄牛皮做的绳索捆绑住一样,不能够挣脱出来,也就是做大太强想退避也退避不得。这种状况怎么样没说,联系卦辞和其它爻意可以明白,这很危险但是没有办法。六二当位当中何以如此无奈?这种状况被这一阶段性质所决定,当位是自身实力强大,当中是环境不肯放过,说来这该不是坏事,可是具体阶段就很危险,那也只能勉为其难。好在当位当中,一时也不会就有凶险,只要小心谨慎,有机会就该退让下来。

【原文】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

《象》曰:系遁,厉,有疾惫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译文】九三虽阳刚得位,但是上无应与,所以下亲比于六二,心为其所系,不能遁避而远去,就像生有重病而遭遇危厉。所以其不可参与于治理国家大事,只可操理些无关紧要,如畜养臣仆、侍妾的小事,这样可获吉祥。

《象辞》说:九三亲比于六二,心为其所系,就像生病而疲惫不堪,所以不能遁避而远去,有危厉。所以九三优柔寡断,无能糊涂,仅能操理些如畜养臣仆、侍妾之小事,不可参与于治理国家大事,否则将有灾厄。

九三阳爻阳位,刚强得正,但被下方的两个阴爻拖累,在应当隐遁时却迟疑不决,就像得了厉害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蓄养奴婢吉利,因为奴婢祇做身边杂事,随事可以遣走,没有权势,不会成为累赘。

初六应四,被君王身边的九四权臣所牵系,六二应五,被君王所牵系。九三亲比六二,其系恋有取象二:

一者:六二为人臣之位,象征君子系恋人臣之位,不是为了保住权力,而是为了尽人臣治国之责,恰如处于范文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的尴尬境地,故令人疲惫不堪,充满忧患。可是九三不辞官位,小人必然忌恨之,所以会有危险。

二者:六二为妻妾儿女,家人怕主人隐遁山野吃苦,苦苦劝阻主人致仕(退休)在家,上可孝养父母,下可教育子女。象曰“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此言君子彻底放弃权力,由治国转向治家,卦辞曰“小利贞”,“畜臣妾”亦有容小人之意,故没有危险而许之以吉祥。‍

《易经》第三十三卦

惊拢了一些人。所作所为只是徒劳复合渺茫,建议放手。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