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0416

佛说六道轮回苦,佛说六道轮回有因果

兴仁信息网2024-01-13 06:28:250

佛说过六道轮回是苦的我现在好了就与佛的相违背我就只能变差

阿弥陀佛!师兄,佛所说的六道轮回是苦,是从根本上来说的。我们所谓的好,所谓的乐,只是一段短暂的因缘现象,它是留不住的。它的本质是无常的。它终将为我们带来苦。佛比我们看得更清楚:前面不远就是痛苦的坑。

我们众生因为无量劫的业习,认幻为实,以假当真,就会贪求取舍不止。追求不到,不能拥有当然是苦了。若是当下拥有了,因不知其无常的本质,妄图永远留住。当无常到来之时,会比从不曾拥有时更加痛苦。这也就是许多人失恋破产而轻生的原因。不堪忍受失去之苦。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六道轮回是苦的,即便天人之乐,亦是无常,如何能彻底解脱苦之受?

佛教说远离六道轮回之苦,享受永恒的福报,是什么意思?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196部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梨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少/兔]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曰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瓈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瓈、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六道轮回之苦是什么

所谓轮回,实际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转,并不真的像轮子一般地回环。轮回的范围共有六大流类,佛教称为六道,那就是由上而下的:天道、人道、修罗(神)

道、傍生道、鬼道、地狱道,这都是由于五戒十善及十恶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恶,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坏僧团的和合、出佛陀的身血,称为五逆)而有的类

别,五戒十善分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修罗的三道,十恶五逆分为下中上三品,感生傍生、鬼、地狱的三道。作善业,生于上三道,作恶业,生于下三道。

在每一类别中的福报享尽或罪报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终结,便又是另一期生死的开始,就这样在六道之中,生来死去,死去生来,便称为轮回生死。

什么叫做受六道轮回之苦?六道怎么解释?

所谓六道轮回,以佛教的观点,人在生时的语言思想行为决定一个人的往生,即六道轮回,六道者: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三恶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只要行善积德,广行布施的话,决定往生三善道,而作恶的一定往生三恶道,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相,建议看看《中阴身自救法》《西藏生死书》,这就好比是水,有固态、气态、液态等,但,物质水的成分始终是水,即佛说的: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所谓轮回只不过是换了个房子而已,神识没变!即佛性没变!始终是佛,只不过有迷与觉之分,迷着凡夫,觉着佛菩萨!

灵魂和轮回是实有的,不管你相信不相信!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只不过,佛教不叫灵魂,叫神识,轮回的真相,是根据自己临终一念,或在生时的语言思想行为来决定轮回到哪一道的,即:六道轮回--如果在生时,努力利益大众,不计个人得失,则一定往生三善道:天道(善心大于恶心,坚持五戒,慈心不杀,福报极大),人道(为自己但不伤害其他众生,善恶参半),阿修罗道(善心大于恶心,但,嗔恨心重,常有争斗之心念,福报齐天,);如果在生时,为了自己不择手段,一定往生三恶道:畜生道(愚痴),饿鬼道(贪心重)、地狱道(五无间罪),因此,务必注意自己在生时的语言思想行为!极重要!道教讲灵魂,其实,灵魂并不可怕,人死的时候,神识会变为中阴身,即,未投胎之前的面目,建议你看看《中阴身自救法》《西藏生死书》等关于死后神识的善书,你会对神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佛语中的六道轮回指什么?传说中有七道轮回,那又是什么?

没有七到轮回六道轮回是根据个人的业力永无休止的转世

“六道轮回”指的是哪六道?

1.【六道轮回】

轮回,梵语Samsara,又译为轮转、流转。

轮回的原始思想产生于古印度婆罗门教,奥义书中有之

但并不完备

轮回:

“轮回”的主体是虚妄的“执持识”,“轮回”的动力是“业感”,“轮回”的结束是“解脱”。

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即在“六道”中轮回,循环往复,如车轮旋转不息,

造善业得乐报,如天、人二道,

造恶业得苦报,如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

《观佛三昧经》卷六所说:“轮回六趣,如旋火轮。”

“六趣”即“六道”,是生死轮回的六个去处:地狱、饿鬼、畜生、天、人、修罗。

俗语中常用“六道轮回”。

如元·李寿卿《度抑翠》第一折:“我著你脱离生死,免却六道轮回。”

又如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则你那六道轮回怎脱免,使不的你九伯风颠。”

2.【八苦】

一、生苦,即出生时的痛苦;

二、老苦,即年老体弱的痛苦;

三、病苦,即患病时的痛苦;

四、死苦,即临死时的痛苦;

五、爱别离苦,即与所爱分离的痛苦;

六、怨憎会苦,即与仇人见面的痛苦;

七、求不得苦,即所求不遂的痛苦;

八、五阴炽盛苦,即五阴的作用炽盛,盖覆真性,故死了�螅�葱朐偕�?

3.【五阴盛苦】

八苦之一。又曰五盛阴苦。

解盛有二义:一就苦而说。人各具五阴而众苦炽盛,故曰盛。又五阴之器盛众苦,故曰盛。

中论疏七曰:‘有斯五阴,众苦炽盛,名五盛阴苦。又此五阴,盛贮众苦,名五盛阴苦。’

次一义,为五阴之作用炽盛,故名为五阴盛或五盛阴。旧译之经常呼五阴而言为五盛阴者,即此意也。

增一阿含经十七曰:‘世尊告诸比丘曰:彼云何为担?谓五盛阴是。’然则五阴盛苦,犹单言五阴苦也。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