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8430

五行学说出自哪本书(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由来)

兴仁信息网2023-04-24 01:05:310

五行的出处是哪里?为何推理出来是五行?

出自太极,根据天地人和,

阴阳五行学说的著作是什么学说内容介绍

1、《周易》一书经过千百年的演变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的一种哲学思想,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对人们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对周易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参透其中的道理,在周易大全中,周易的基础就是阴和阳。

2、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唯物哲学朴素的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有先天阴阳五行与后天阴阳五行之分,它认为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孪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条件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属性。这五种特性相互滋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中国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中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五行是谁提出的?

五行学说兴盛与战国时期,五行对应五德最先是邹衍

邹衍是道家代表人物、阴阳家创始人,汉族,战国末期齐国人。他提倡的主要学说是五行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

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是什么时候,怎样形成的?

阴阳五行学说的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其中一种的学说,也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呢,我们在中医中也能见到应用,中医医生把我们的五脏六腑赋有属性,然后根据这些属性对应的进行治疗。把我们常见的太极八卦呢,也是源自于其中,讲究万物相生相克。那么阴阳五行学说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起源于什么时期?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根据相关的史料来对之进行解读。

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古人将我们世界分为五行,有一些古典唯物主义的观念在里面,但是根据我们现在的认知来说,其实这些古人在科技条件不足之下,五行学说的创立更方便对于自然界一些现象的解释,比如说,他们将相关的属性由金,木,水,火,土进行的规律排列,能够很好的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在古代科技没有充分发展之下,五行学说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十分重要。

根据最古老有迹可查的资料显示,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学说,就已经深入到我们的传统观点里的,最早提出的阴阳五行学说,可能是道家学派,他们把大地的节气变化分为5个部分,分别用金,木,水,火,土来解释。在诸子百家时期,更有阴阳家对此进行了继承发展。他们将社会历史的变化归根于我们五行的演化,对后世的理学的研发,天文历法的发展都起到了启发的作用,而且在后来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阴阳五行学说,更是分布到民间的各地,几乎达到家喻户晓。

可以说,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自起源以来,就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的影响,在家居的挑制,风水选择,都涉及到了很多。在古代,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现在其中的一些思想我们也是可以借鉴的。

有谁知道五行学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啊。

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道家学说中。它强调整体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如果说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与西方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类似,但在偏重纯科学的近代,这种集哲学、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等诸多科学于一身的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更谈不上汲取精华和发扬广大了。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如跟五味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行观念是怎样产生的?

我国先民在探讨自然界万物构成的过程中,运用分析的方法寻找构成万物的单体物质,在春秋时期有了“五材”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材料构成。如《左传》记载,宋国的子罕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缺一不可。”《尚书大传》也有“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滋生也,是为人用”的说法。

这里所说的金木水火土还仅仅是指五种基本材料,尚不具备哲学上的意义。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洪范》。据书中记载,周武王即位后向商朝遗臣箕子请教国事,箕子讲了鲧和禹治理水患的故事。鲧用填塞的办法治水,违背了水向低处流的特性,自然正常秩序被破坏了,所以上帝震怒,杀死了鲧。而大禹治水时,上帝赐给他洪范九畴,禹才治理了水患。所谓“洪范九畴”即九种大法的意思,在这九种大法中第一个便是“五行”。

书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大禹之所以治水成功,是顺应了“水曰润下”的特性,导水下流,水患才得以治理。五行的“行”字,古文写作“▲”,象街衢道路之形,有通路和规律的意思。所以五行的概念已经不仅仅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具体的事物,而是增加了这五种事物所表现的特性以及气味等抽象的内容了。由此而发展起来的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性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