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1290

1997年普陀山南海观音开光仪式,南海观音开光

兴仁信息网2023-06-17 06:43:400

普陀山观音像哪一年建造的

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始建于1996年,1997年农历六月竣工。

观音立像工程浩大,实为普陀开山以来之空前大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南海观音”题词,九月二十九日举行开光大典,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成为海天佛国的象征。“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大士,是世上佛教信众的信仰核心。

普陀山是淅江省杭州湾外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春秋战国时,普陀山及附近诸岛被称为“甬东”。秦朝安期生、晋朝葛洪等人都先后来此山采药和修炼,后来均得道成仙。

汉代时,学者梅福曾来山练丹隐修,故普陀山初名梅岭山。山上长满小白华树,所以也叫小白华山。山东南紧邻一更小的岛屿,悬峙海中,称洛伽山,因此,普陀山又往往连称普陀洛伽山。

扩展资料:

“东亚海上丝绸之路”促成了普陀山观音道场。

普陀山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早在唐代就成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必经通道和泊地。至今山上仍留有高丽道头、新罗礁等历史遗迹,流传着韩国民族英雄张保皋等事迹。

开山鼻祖慧锷大师当年舟触暗礁而船不能前,有人说就是今天普陀山南天门外的新罗礁(因唐时韩国商船队长过此礁而得名,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王连胜考证之)。

正是这个新罗礁,见证了唐朝时中国与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之间活跃的海上商贸往来;也正是这些数不尽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才会有慧锷等高僧入唐求法而从五台山带来了如此一尊将光耀千秋的“不肯去观音”留在了普陀山,从而造就了普陀山观音道场。

事实上,佛教传入中国不断汉化的路径有两条,一条是陆路,一条是海路。虽然主要以前者为主,但“海上丝绸之路”对佛教的传播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观音信仰的传播,由于海商必须长期与大海打交道,安全自然第一,最惧怕的莫过于遇上海难而人财两空。

既然海上保护神观世音菩萨能“令诸众生,大风不漂,水不能溺”(《妙法莲花经·普门品》),自然会成为他们信仰、供奉的对象。

据元盛熙明《补陀洛迦山传》记载:“海东诸夷,如三韩、日本、扶桑、占城、渤海,数百国雄商巨舶,由此取道放洋,凡遇风波寇盗,望山归命,即得消散”。

许多海商及入唐求学修行的外国船只,常到普陀山躲避风浪、烧香拜菩萨,祈祷航程平安。这些因素,为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

南海108观音开先是哪年哪月

2005年四月二十四日(农历三月十六)早上八点三十分,南山海上观音像举行开光大典,由来自海岸四地的一百零八位高僧大德为观音像开光。

南海露天观音的来历

普陀山历史

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秦安其生、汉梅子真、晋葛雅川,都曾来山修炼。普陀山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代就成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必经通道和泊地。至今山上仍留有高丽道头、新罗礁等历史遗迹,流传着韩国民族英雄张保皋等事迹。

自观音道场开创以来,观光揽胜者络绎不绝。宋陆游、等历代名士,都先后登山游历。历朝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或吟唱,或赋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碑刻,使普陀山文物古迹极为丰厚。

新中国历任中央领导人也都亲自莅临普陀山视察、指导工作。五朝恩宠,千年兴革,佛国香火,由是鼎盛,赫赫声名,广播远扬。

普陀山宗教

相传秦方士安期生卖药东海边,曾渡海七上普陀,现存“仙人井”遗迹。 普陀山观音道场始于唐代。咸通四年,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圣像回国,途经普陀山莲花洋遇风涛,舟触新罗礁,漂到潮音洞附近,置像于洞侧,称“不肯去观音”。后梁贞明二年建“不肯去观音院”。

普陀山历经千年沧桑,宋、元两代是普陀山佛教兴盛期。目前,普陀山的主要宗教文化依然是佛教文化,有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三大寺院,香火旺盛。

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为观音生日、得道、出家三大香会。此时普陀最为盛况,从普济寺的中门大开到佛顶山,香客如涌;从法雨寺的九龙殿到千级石阶的香云山径,信徒礼膜参拜,一步一跪拾级而上,虔诚之至,令人感悟。

1997年农历九月廿九,南海观音露天铜像建成,此日乌云密布,妙善大和尚宣布铜像开光时,天开洞门,阳光普照,令海内外信徒倾服。普陀佛事

佛事,指的是“依佛法修行之事”,普陀山开山之初即有;如佛教徒依法所行供佛、诵经、斋僧、拜仟、追福、荐亡等活动,则始于宋代。宋时出使日本、高丽等国使船,经普陀山,必登山举行各类佛事,成为惯例。明万历年间,福建、温州、明州等地信徒大量在普陀山做佛事。清末民初,佛事活动渐趋兴旺,据民国三十八年(1949)2月21日《定海民报》载:“沈家门渔民,每逢春汛到普陀山做佛事的逐年增加,近年达到高潮。”是年7月24日,浙东行署官兵40余人在莲花洋罹难,主任俞济民召集山僧千余人在普济寺做佛事,并恭请佛顶山善余和尚、白华庵融通老和尚、前寺方丈化晌大和尚和正在闭关的妙善大和尚轮流主坛。

普陀山的观音传说

在佛教供奉的诸多菩萨中,人们最熟悉、最感亲切的,恐怕要数观世音菩萨了。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亦称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因唐朝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将观世音略称为观音。据印度的传说,观音菩萨原是转轮圣王无诤念的大太子,他与其弟一起修行,侍奉阿弥陀佛,成为“西方三圣”之一。观音具有“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与一切众生苦”的德能,能现三十二中化身,救十二种大难。我国自隋唐以来,观音信仰随佛教的兴盛在民间深入人心,观音形象逐步脱离印度传说模式,代之以中国化的女性形象。

普陀山传说是观音显灵说法的道场。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传说中的观音菩萨生日、成道日和涅槃日,朝山进香着不远千里纷纷而来,关于观音的传说也在这儿广泛流传。

关于南海观音立像的提问:立像建造时间

“南海观音”铜立像是普陀山当时的首任全山方丈妙善大和尚倡建的。工程于1996年农历九月十九日奠基动工,至1997年农历六月竣工,农历九月二十九日(公历1997年十月三十日)举行开光大典。

关于南海观音立像的提问:立像建造时间

“南海观音”铜立像是普陀山当时的首任全山方丈妙善大和尚倡建的。工程于1996年农历九月十九日奠基动工,至1997年农历六月竣工,农历九月二十九日(公历1997年十月三十日)举行开光大典。

“南海观音”耗资8亿建成,曾一度被指责浪费钱,如今怎样?

“天下熙熙,皆为;天天攘攘,皆为利往”,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大多数人都在努力的生存,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四处奔波,个人的眼光与行为往往都充满的更多的私利与局限性,往往对很多事情都是充满疑惑与质疑的,而耗资8亿建成“南海观音”,是在这样无数的质疑声中落成,然而时间总是最好的证明,如今却好评如潮,那么曾一度被指责浪费钱的“南海观音”究竟是什么改变了人们对他的质疑呢?

说起“南海观音”,只要是曾经去过三亚旅游的人应该是不陌生的,身高108米的海上观音比大家非常熟悉的自由女神像还要高上15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白衣观音塑像,整个观音像由钛合金材料制造,面对这样具体标志性的观音像,相比去过的人,都会记忆深刻,毕竟在南海观音落成之前,灵山大佛才是佛教第一,而落成之后,对于无数来旅游的游客来说,一边可以瞻仰佛教文化,一边可以吹着海风,喝着椰果感受热带风情,可以说是一种十分独特的体验。

南海观音造像

那么为什么会在三亚这个地方建造观音像呢?就不得不说到我们历代以来的的佛教文化,人只要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就会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希望,而在这样中的美好愿景中,诞生了各种各样的信仰与文化,而佛教更是从东汉初年就从古印度流传中土,一直深受我国人民的追捧与热爱,随着佛教的发展与历史的渊源,在海南就有这样一则“常居南海愿”历代相传的故事,传说观音的道场是在南海,而南海一带经常有瘟神妖怪作怪,这导致海南人民生活困苦而落后,慈悲心善的观音在这里觉醒,为了让海南人民能安居乐业,于是发下宏愿,造福海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观音与海南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海南,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旅游大省,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旅游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海南在当时为了进一步的吸引游客前往,于是结合海南自身的历史文化,由当时的高层经过多方商讨之后,决定以宗教信仰方面打造一处旅游胜地,而后经过多方的考证、考察之后,选定了具有一定佛教文化底蕴的城市三亚,随后在1933年确定此方案,于第二年开始评审修建规模与设计,经过反复调研、论证、修改、完善,前后返稿数十次之多,最终敲定了三面造型设计,由此108米南海山上观音就此确定。

随后从1993年此方案确定到2005年最终竣工,历时12年的南海山上观音才真正地展现在世人眼前,12年的历史进程,耗资8亿,不管是在当年,还是现在都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因此在当年观音像的建立十分备受质疑,在很多人看来这样庞大的资金只是耗费在一尊佛像之上,更多的是流于表面,佛要心中有,才是最终要的,虽然各方的质疑从未断过,但是南山海上观音的进程也同样从未断过。

如今观音像已经完工15年了,这个备受质疑的观音像,真的是像当时人们所想的那样是一种浪费吗?实时恰好相反,随着它特殊的选址,以及自身文化代表,无数的游客慕名而来,刚开始或许只是瞻仰这第一“观音”的特殊,毕竟它自身的争议也是让无数游客十分好奇,总还是希望能够一窥真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山海上观音”开始散发它独特的魅力,对无数不管信不信佛的人来说,观音本身就是慈悲的代表,是给人们带去福气与安康的形象,而随着无数人的慕名而来,给海南本身带去的安宁与祥和与观音更是相得益彰,让人们的内心获得了更大的满足与安慰。

为了更好地将南山海上观音与海南三亚相融合,将佛教文化真正的代入进来,在2005年,中国佛教协会和三亚南山寺还曾经共同举办了开光大典,在当时邀请了海峡两岸知名高僧前往参加,108名高僧齐聚一堂的壮观场面,参加此次开光大典的信众近万人,这无疑又是一场中国佛教历史上值得书写的一笔,而南海海山观音经次开光大典之后,让无数的信众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也让无数的人共同见证了传说中的观音走进现实的时刻,曾经只是口口相传的故事,随着南山海上观音的建成,让这些故事会一直随着这座观音相伴而行。

风尘仆仆的人们到南山之后,从门口就能听到阵阵钟声,就这样在一声声钟声中国一步步走向观音像,在这碧蓝的天空与海面中,一望无垠的视线,令人心旷神怡,站在雄伟壮阔的观音脚下,沐浴在慈悲的目光中,一片片海风吹起,似乎心也能得到更大的救赎与祥和,一体化三尊的造型,让游客们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一尊完整的观音圣像,只是不同的方向观音手持不同的物品,或是珠,或是莲,或是箧,不同的物品寓意也各不相同,一边走一边可观看观音像,最终抵达莲花宝座,无数的游客就这样,摸着观音像,或是祈求平安,或是祈求子嗣,又或者是祈求财富,总之在这样宝相庄严的观音面前,人们有了许多的愿望还未曾实现,还有许多的想法还未曾落地。

就这样南山观音像与海南三亚就这样慢慢的相互融合,随着时光的打磨。让人们看到的不再只是耗资8亿,浑身散发着的是金钱的味道,而在这样的南山上,耸立的是人们的信仰,给当地人民带去的是无数游客的青睐,在这样良性循环下,南山观音不仅迅速成为了海南著名的景点,更是给当地经济带来重大改变,人文历史有了更为独特的影响。至少当你提起海南的时候,不只是有椰子,不只是有海风,还有南山的观音,还有无数历史中相传的故事。

结语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当人们在质疑南山观音的建造是否值得的时候,或许更多的是看到了它当时所需要耗费的资金,所需要用到的资源,看到的是这件事本身的困难,对于后续更深远的意义与影响,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不能说他们就是错的,因为现在的我们也正是因为在时间的见证下,确定了当时海南的做法是对的。

没有人能确保一件事一定是对的,实践出真知,也正是南山观音给海南带来肉眼可见的变化,在南山海上观音是全球最大的观音像,三亚南山海上观音也就此成为了世界级的礼佛胜地,形成共识之时,也使得人们从恶评如潮到好评如潮的转变,去认可了当时做这件事的价值,相信在未来,南山观音随着三亚的发展,还会给人们带来不一样改变与体验。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