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6645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的出处,文殊菩萨理发吉凶日

兴仁信息网2023-09-09 18:39:330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

在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二十一卷(密教部四)之中,有一部经典,经名叫做「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此部经典就 是专门介绍西洋占相术中的十二宫星座神只,以及道教现今所使用的农民 历之天文星球运行之法则以及历法等;同时也教导佛教中修持密宗的弟子,要如何的以天相与历法来了解人的吉凶祸福,以及天地万物的变化气数 、节气、供养十二宫星座诸神的供法等。此文殊菩萨所说的经典,根据徐 老师的考证,可以称之为西洋占相术的鼻祖,甚至于西洋的星相学大多是源自于佛教密宗的。

此部文殊菩萨所说的佛经,是由唐朝开元年间的三位密教大成就者之一的~不空法师,奉皇上之命而翻译的,经文一开始是这样写的∶

「天地初建,寒暑之精化为日月,乌兔抗衡生成万物,分宿设宫管标群品。日理阳位,从星宿顺行,取张冀轸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等一十三 宿,迄至于虚宿之半,恰当子地之中,分为六宫也。但日月天子,俱以五 星为臣佐,而日光炎猛,物类相感,以阳兽师子为宫神也;月光清凉,物类相感,以阴虫巨蟹为宫神也。

又日性刚义,月性柔惠,义以济下,惠以及臣,而日月亦各以神宫均赐,五星以速至迟,即辰星太白荧惑岁镇,排为次第,行度缓急于斯彰焉 。凡十二宫即七曜之躔次,每历示祸福经纬灾祥。又诸宫各有神形,以彰 宫之象也。又一宫配管列宿九足,而一切庶类相感。月广五十由旬,得系命以京吉凶。」

「···第一星四足,张四足,翼一足,大阳位焉。其神如师子,故名师子宫,主加官得财事,若人生属此宫者,法合足精神富贵孝顺,合掌 握军旅之任也。···第七虚二足,危四足,室三足,镇星位焉。其神如 瓶,故名瓶宫,主胜强之事,若人生属此宫者,法合好行忠信足学问富饶,合掌学馆之任。第八室一足,壁四足,奎四足,岁星位焉。其神如鱼, 故名鱼宫,主加官受职之事,若人生属此宫者,法合作将相无失脱,有学 问富贵忠直,合掌吏相之任。第九娄四足,胃四足,昴一足,荧惑位焉。其神如羊,故名羊宫,主有景行之事,若人生属此宫者,法合多福德长寿 ,又能忍辱,合掌厨膳之任···。」

以上只是「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的一小段经文,实在因本书之篇辐有限,无法刊登全文。而佛经是远早于西洋占星 术之发明的,且于此部经典中,文殊菩萨所讲的天上星辰分为十二宫神, 即是西洋占星术的十二星序了,如下例∶

文殊菩萨于此经中所说的「羊宫、牛宫、淫宫、蟹宫、狮子宫、女宫、秤宫、矮宫、弓宫、磨矮宫、瓶宫、鱼宫」等十二宫神,即是相对于西 洋星相中的「牡羊座、牡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少女座、天秤 座、天蝎座、射手座、山羊座、水瓶座、双鱼座」等等星座的。

文殊菩萨所说的这部经典,告诉了我们,我们出生的年、月、日、时辰以及天象的星辰变化、黄道历法、节气的变化,包含日宫及月宫(即太 阳、月亮)之运行变化,都与人的气势、命运以及一切吉凶祸福、灾劫、 荣禄、财运、健康、感情、子女、子孙、事业等等都息息相关的。

其中更有讲到依农历中的月、日、时辰来断祸福,以及论大吉、小吉、什么不宜等等。而且根据星座的变化及时辰的变化,天上在某日某时是 何星宫神值日,而此时人间会发生何事等,都有介绍。更重要的是,此部 经中,有教导我们如何供养礼拜诸天星君(宫神),以及家中的灶神、门神、土地神、护法神等等,其所用的供食要怎么制造···。介绍到这里 ,相信我们都会得到一个共同结论,那就是,除了西洋的占星术之外,连我们中国的农历,都很有可能是源自于佛教的。

所以佛法之浩瀚伟大,真是包含了我们这宇宙的一切真理,并不是我们凡夫所能想像的。佛法于三千年前就已普度天下苍生了,而佛法中的五 斗二十八星宿的星相法传到了中国却变成了紫微斗数,至于佛法中的十二 宫神,往西洋流传,最后却让洋人(外国人)去发扬光大,所以我们佛教徒也应该反省了。而且这两大系统在东、西方流传开来,却由不是佛教徒 的人去推广,这就很容易造成众生的执著与,这「」是违背佛陀 的基本精神的。

于禅门家庭系列四册丛书中,也都有介绍许多实用的法门,读者可自行参阅,笔者就不多谈了。而家庭系列第四集,则有介绍诸星神的修法( 消灾吉祥咒),读者亦可参考之···。

星期的来历

星期,又作周或礼拜,是一个时间单位。一个星期为七天。

星期在中国古称七曜。七曜在中国夏商周时期,是指日、月、及五大行星等七个主要星体,是当时天文星象的重要组织成份。中国的七曜开始并未作为时间单位。在西方,古巴比伦人首先使用七天为一周的时间单位,后来犹太人把它传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传到罗马,公元3世纪以后,就广泛地传播到欧洲各国。作为时间单位的七曜最早在西元七世纪,通过不空和尚和杨景风所译《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传入中国。伊斯兰教、基督教均按照有以星期为单位进行的宗教礼拜活动,故而在许多方言中,“礼拜”逐渐有了“星期”的含义。

星期[1]的起源应该是连系著月亮的周期,因为七天大约是月亮一周的四份之一。

后来犹太人把它传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传到罗马,公元3世纪以后,就广泛地传播到欧洲各国。 在中国上古时代,古人就以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为七曜,亦作七耀。东晋范宁《榖梁传序》中就有七曜为之“盈宿”的记载。

中国上古时代用的的七曜平行拉丁语的星期,拉丁语中星期日(日曜日)为“太阳日” (dies solis),星期一(月曜日)为“月亮日” (dies lunae),星期二(火曜日)为“火星日” (dies Martis),星期三(水曜日)为“水星日” (dies Mercurii),星期四(木曜日)为“木星日” (dies Jovis),星期五(金曜日)为“金星日” (dies Veneris),星期六(土曜日)为“土星日” (dies Saturni);法语直接采用拉丁语的名称,只是将星期日改为“主的日”;因为五颗行星的名称都是古罗马神话中的神的名字。英语将其中几个换成古日尔曼人神话中的神,如星期二变为日尔曼战神“提尔”的日子,星期五变为日尔曼女神“弗丽嘉”的日子,星期三变为日尔曼神“奥丁”的日子、同样地星期四也是日尔曼神“索尔”的名字;俄语和斯拉夫语言中,已变成“第一”、“第二”日……。

编辑本段

传入中国

星耀最早在西元七世纪就通过不空和尚和杨景风所译《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传入中国。《宿耀经》有云:

“宿曜历经七曜直日历品第八

夫七曜者。所谓日月五星下直人间。一日一易七日周而复始。其所用各各于事有宜者不宜者。请细详用之。忽不记得但当问胡及波斯并五天竺人总知。尼干子末摩尼。常以密日持斋。亦事此日为大日。此等事持不忘。故今列诸国人呼七曜如下:

日曜 太阳; 胡名:蜜; 波斯名:曜森勿; 天竺名:阿(仁-二 尔)[泥以反nǐ]底耶(二合)

月曜 太阴; 胡名:莫; 波斯名:娄祸森勿; 天竺名:苏上摩

火曜 荧惑; 胡名:云汉; 波斯名:势森勿; 天竺名:粪盎声哦啰迦盎

水曜 辰星; 胡名:咥[丁逸反(dì)]; 波斯名:掣森勿; 天竺名:部(引)陀

木曜 岁星; 胡名:鹘勿; 波斯名:本森勿; 天竺名:勿哩诃娑跛底[丁以反dǐ]

金曜 太白; 胡名:那歇; 波斯名:数森勿; 天竺名:戌羯罗

土曜 镇星; 胡名:枳院; 波斯名:翕森勿; 天竺名:赊乃以室折啰

右件七曜上运行于天下直于人间。其精灵神验。内外典籍具备。自南西北三方诸国。一太阳直日月与轸合。大阴直日月与毕合。火曜直日月与尾合。水曜直日月与柳合。木曜直日月与鬼合。金曜直日月与房合。土曜直日月与星合已上名甘露。日是大吉。祥宜册立受灌顶。法造作寺。宇及受戒习学经法出家修道。一切并吉

大阳直日月与尾合。太阴直日月与心合。火曜直日月与壁合。水曜直日月与昴合。木曜直日月与井合。金曜直日月与张合。土曜直日月与亢合。已上名金刚峰日。宜作一切降伏法。诵日天子呪及作护摩。并诸猛利等事,大阳直日月与冒合。太阴直日月与鬼合。火曜直日月与翼合。水曜直日月与参合。木曜直日月与底合。金曜直日月与奎合。土曜直日月与柳合。已上名罗刹日。不宜举百事必有殃祸。”

从此中国有了星期的观念,并以“七曜”来分别命名。日曜日是星期天,月曜日是星期一,火曜日是星期二,水曜日是星期三,木曜日是星期四,金曜日是星期五,土曜日是星期六。后来《宿耀经》通过平安时代的唐朝留学生空海传入日本,并成为日本宿耀占星术或密教占星术的重要经典,也作为了沿用了中国以七曜一周每日的称谓。中国在民国成立后改称星期日至六,但在日本、韩国和朝鲜仍沿用此名字。七曜日才是本身的含义,而非基督教化的礼拜几。

中文世界教会常以“礼拜一”、“礼拜二”、…称呼星期诸日。受其影响,一般民众也这么用,亦将“礼拜”一词等于“周”。如“下周”等于“下礼拜”。

广东话(广州话)、吴语和闽南话口语也以“礼拜一”、“礼拜二”…方式称呼星期,星期日则称为“礼拜日”,简称“礼拜”。闽南话口语并使用如“拜一”的简称。

一周的记录,古时是什么时候开始采用星期制的?

北洋军阀时期

文殊菩萨在什么经典里出现过?有什么关于文殊菩萨的故事

略举一二: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2卷)〖梁 曼陀罗仙译〗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1卷)〖梁 僧伽娑罗译〗

文殊师愿经 (1卷)〖东晋 佛陀跋陀罗译〗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 (2卷)〖西晋 竺法护译〗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 (3卷)〖唐 不空译〗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2卷)〖唐 菩提流志译〗

佛说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 (1卷)〖后汉 安世高译〗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1卷)〖后汉 支娄迦谶译〗

佛说文殊悔过经 (1卷)〖西晋 竺法护译〗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 (1卷)〖西晋 竺法护译〗

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 (2卷)〖西晋 竺法护译〗

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1卷)〖西晋 聂道真译〗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1卷)〖姚秦 鸠摩罗什译〗

文殊师利问经 (2卷)〖梁 僧伽婆罗译〗

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 (1卷)〖唐 不空译〗

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 (1卷)〖元魏 菩提流支译〗

佛说文殊师利行经 (1卷)〖隋 豆那掘多译〗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 (1卷)〖宋 天息灾译〗

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 (3卷)〖西晋 竺法护译〗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法 (1卷)〖唐 不空译〗

金刚顶超胜三界经说文殊五字真言胜相 (1卷)〖唐 不空译〗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供养仪轨 (1卷)〖唐 不空译〗

千钵文殊一百八名赞 (1卷)〖〗

文殊菩萨献佛陀罗尼名乌苏吒 (1卷)〖失译〗

文殊师利菩萨六字咒功能法经 (1卷)〖〗

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 (1卷)〖唐 宝思惟译〗

一髻文殊师利童子陀罗尼念诵仪轨 (1卷)〖唐 金刚福寿译〗

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 (1卷)〖唐 菩提流志译〗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 (1卷)〖唐 菩提流志译〗

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 (2卷)〖宋 金总持等译〗

佛说文殊菩萨最胜真实名义经 (1卷)〖元 沙啰巴译〗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 (20卷)〖宋 天息灾译〗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 (1卷)〖唐 不空译〗

佛说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 (1卷)〖宋 法天译〗

圣者文殊师菩提心愿文 (1卷)〖元 智慧译〗

文殊师利耶曼德迦咒法 (1卷)〖〗

文殊师利菩萨根本大教王经金翅鸟王品 (1卷)〖唐 不空译〗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 (2卷)〖唐 不空译〗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 (2卷)〖元魏 菩提流支译〗

文殊指南图赞 (1卷)〖宋 惟白述〗

文殊师利菩萨无相十礼 (1卷)〖〗

文殊菩萨的故事一则:

这则关于文殊菩萨的故事是跟文殊菩萨道场有关,而这则关于文殊菩萨的故事传说并没有流传于中国,这则文殊菩萨的故事在尼泊尔几乎人尽皆知。

文殊菩萨故事: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见于大乘(即大乘佛教,它强调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一切修行应以自利利他并重,是“善萨”之道,认为自己的教法最胜,故自称大乘)经典,所以古代有不少从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来的高僧朝拜五台山。因此,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许多国家,五台山也享有盛名。据尼泊尔有一个古老传说:加满教(尼泊尔的首都)山谷地区,原是一个大湖,文殊菩萨由中国五台山到那里去,用法术劈开了一座山岭,将湖水排泄出去,并让跟他同去的一些人在当地定居,随后建立了一个尼泊尔国家。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尼泊尔的佛教信徒对文殊菩萨所在的五台山,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每逢来五台山朝拜,“双手合十”,一直不离胸前,表示对五台山和文殊菩萨的敬佩。(文殊菩萨的故事完)

文殊菩萨的故事二则

在太原市西北二十公里崛围山之巅,有座寺院叫多福寺。山势陡峻,松柏遍地,春日山花竞放,秋来红叶满山,“崛围红叶”是太原著名风景之一。寺院规模宏大,壮丽可观。缓缓清澈,绕寺前蜿蜓而下,潺潺作响,及富古刹风趣。相传,在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建寺时,山中无水源,要用很多人力下山到汾河担水,往返一次需一、两个时辰。没有多久,好些人的肩被扁担磨破不能再担水了,只剩下阗黎二僧还在坚持。有一天,他俩担水上山,有个龙钟老人迎面走过来,向他们说:“你们担水做啥?”“建崛围教寺。”(寺院初名叫崛围教寺,后改多福寺)阗黎二僧回答说。“建造寺院?”龙钟老人哈哈大笑:“就凭你们俩个人担水能把寺院建成?”二僧齐声说:“老伯,您不要笑。我们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定能把寺建成。”“你们不怕吃苦吗?”“苦去甜来,不吃这个苦,就不能建成寺院。”龙钟老人连连称赞他俩的吃苦创业精神,慈祥地望着他俩,然后要求说:“我从五台山来,渴得要死,你们担的水能让我喝几口吧?”阗黎二僧满口答应,并请龙钟老人喝水,龙钟老人一口一桶水,两人担的四桶水转眼间就被喝光了,对他俩说:“水我喝完了,你们后悔吗?”阗黎二僧不仅没有悔意,反而高兴地说:“老伯,只要您老人家不渴就行了,水我们还可以下山去担。”龙钟老人称赞他俩为人诚实,从怀里掏出一个红盒子,递给他俩说:“你们拿回去,放在寺院西边那块空地上,然后打开盒盖。在路上千万不要打开盒子,切记,切记。”说着,不知从什么地方跑出来一头狮子,龙钟老人骑着狮子就不见了。阗黎二僧按着龙钟老人的吩咐,立即拿着盒子往回走。在路上,听见盒子里有响动,他俩想看一看盒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东西,于是便轻轻打开一点缝儿,偷偷地往里边看,忽然盒里一声霹雳,震得他俩手都麻木了,盒子方即掉在地上,从盒子里蹦出两条水龙,腾空而去,一条飞往晋祠,变成了晋泉;一条飞往兰村,变成了烈石寒泉。阗黎二僧见有两条龙已从盒中飞出,赶紧扣住盒子,听见盒里还有响动,将盒子小心翼翼拿到寺院西边那块空地上,再将盒盖打开,剩下的两条小龙钻进地里,变成了两池清水,这就是现今的龙池。由于有了泉水,多福寺就很快建成了。阗黎二僧想:佛教里只有五台山文殊菩萨骑狮子,这位龙钟老人又是从五台山来。因此便推想这位龙钟老人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后人在多福寺中建了一座文殊菩萨殿。内塑文殊菩萨像,阗黎二僧也被塑像,放在文殊菩萨两旁,称为“舍利二僧”。

五台山龙洞的传说

北岳山脉向东南逶迤而下,在山西东北部形成了五座山峰,五峰拱卫连绵,形成一块方圆五百余里的地方,这便是国内外闻名的五台山,山区以台怀镇为中心,分成台怀、台内、台外三个层次,像三个逐渐扩大的同心圆。在这个奇妙的同心圆内,布满了一座又一座大小寺院。那披着青松与白杨的冈峦,那映着鲜花与绿草的山泉,那阵阵松涛和悠悠的钟声,那绿茸茸的草地映衬着古庙琉璃瓦上的夕阳,那从山谷吹来的习习凉风使这块小盆地的沟沟洼洼里,到处都有美的色彩与施律,形成一个游览与避暑的胜地。

传说在老早以前,五台山并非现在这般模样,也为叫五台山,而是叫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砂走石,夏天暑热难当,农民们开法种庄稼。在此传教的文殊菩萨,决心要改变这里的气候,他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去借歇龙石。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大石。未到跟前,已感到一股凉气扑来。文殊菩萨被巡海夜叉领进龙宫见龙王,说明来意。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因为他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青龙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青龙就没的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萨无奈,这才说明了自己是五峰山的老和尚前来化缘,为了造福人间,他是来求援的。

龙王估量歇龙石重达万斤,一个老和尚无法运走,才放心地答应他。文殊菩萨谢过龙王,来到歇龙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即使巨石变成了弹丸。将弹丸塞进袖筒,便施告别礼,飘然而去了。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久旱不雨,寸草难生的炎夏。当文殊菩萨把歇龙石安放在台南边瓦厂村东北的一条山谷后,五峰山立刻变志一个清凉无比的地方。于是,这条山谷命名为清凉谷,在此又建了一座寺院,取名叫清凉寺,五峰山也就叫做清凉山。

就在文殊菩萨取走歇龙石的当天,那些外出的小龙王回来时,发现歇龙石不在了,怨气冲天,便追到五峰山,四处对找。气急败坏的小龙王,用龙尾把五个峰扫成了平台;用利爪把岩石刨得乱七八糟,至今这些石块还遍布满山,人称“龙翻石”。当然文殊菩萨自有对付他们的办法。

文殊菩萨告诉他们歇龙石在秘魔岩的两座巨大的山岩之中。众龙刚钻进岩窟之中,文殊菩萨一声咒语,两岩合并,仅留得内宽外窄的一道照明裂缝。文殊菩萨命众龙在此好好修行,并说要派弟子来朝拜和供养他们,因此这个秘魔岩窟又叫朝龙洞。传说朝拜者各见境界不一,善良人见佛、菩萨;邪恶人见不到欢乐境界。真可谓万人万境。而且有“朝五台山,若不朝拜朝龙洞只算朝拜了半个五台山”的说法。

这个传说已以流传了千百年。如今清凉寺虽已破落,但那块清凉石还在。石长五米,宽二米半,厚两,围十五米,石面青色,有云纹,人坐其上,顿生凉意。

(作者:摩哩悉哩)

文殊、普贤、地藏、观音四大菩萨分别掌管什么方面?他们都位于具体那里...

那也不用去,因为佛自心中留.

文殊菩萨所示剃头吉日初九 闻法是什么意思?

或许是说初九剃头,就结了闻法胜缘。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