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037

易经消息卦是什么,怎么理解易经的卦

兴仁信息网2023-09-10 01:42:150

易经12个月份的叫做

叫做“十二辟卦”,也叫十二消息卦,是周易研究当中的重要学说。易学中“十二辟卦”之说渊源很远,据悉在干宝注所引文字中,即有十二辟卦之说。也就是说,它与周易应属“同龄人”。而真正形成一套理论,是通过华夏上古先人整理留传下来的,亦称为“十二消息卦”。

在一个卦体中,凡阳爻去而阴爻来称为“消”;阴爻去而阳爻来称“息”。“十二消息卦”即被视为由“乾”、“坤”二卦各爻的“消”“息”变化而来的。“辟” 是君主的意思,这里取其主宰之义。用十二个卦配十二个月,每一卦为一月之主,是谓“十二辟卦”即十二月卦。这十二卦是:复、临、泰、大壮、夬、乾、姤、 遯、否、观、剥、坤。配以地支排序之月份,就是:复主十一(子)月,临主十二(丑)月,泰主正(寅)月,大壮主二(卯)月,夬主三(辰)月,乾主四(巳)月,姤主五(午)月,遯主六(未)月,否主七(申)月,观主八(酉)月,剥主九(戌)月,坤主十(亥)月。

此十二卦中,阳爻递生的六个卦,即从子月复卦到巳月乾卦,阳爻从初爻的位置逐次上升:复卦初爻为阳爻,临卦是初、二爻为阳爻,泰卦是初、二、三爻为阳爻,大壮卦是初、二、三、四爻皆阳爻,夬卦是初、二、三、四、五爻皆阳爻,而乾卦则全为阳爻,在此六个卦象中阳爻逐次增长,故称为“息卦” ,“息”即为生长之意。反之从午月姤卦到亥月坤卦,阴爻逐序上升,阳爻依序递减,从乾卦到到姤卦,初爻为阴爻所取代,从姤卦、遯卦、否卦、观卦、剥卦、以至坤卦,此六个卦象中阳爻逐步消失,以至全无,故称为“消卦”。在十二辟卦中,子月(中气冬至)为复卦,为一阳来复之像(初爻为阳爻),表示冬至过后阳气初生,而午月(中气夏至)为夏至过后,阳气盛极而转衰、阴气初生(初爻为阴爻),寅月阴阳调和(三阳爻、三阴爻)故初春为“三阳开泰”,其义即源于十二辟卦。

易经十二消息卦和一天的时辰在对应,请大家帮忙解决,我刚刚开始学习易经...

十二消息卦是与十二个月份对应。“十二消息卦”即被视为由“干”、“坤”二卦各爻的“消”“息”变化而来的。“辟” 是君主的意思,这里取其主宰之义。用十二个卦配十二个月,每一卦为一月之主,是谓“十二辟卦”即十二月卦。这十二卦是:复、临、泰、大壮、夬、干、姤、 遯、否、观、剥、坤。配以地支排序之月份,就是:复主十一(子)月,临主十二(丑)月,泰主正(寅)月,大壮主二(卯)月,夬主三(辰)月,干主四(巳) 月,姤主五(午)月,遯主六(未)月,否主七(申)月,观主八(酉)月,剥主九(戌)月,坤主十(亥)月。

周易64卦中的19卦为何意?

这一卦上卦为坤为地为顺,下卦为兑为泽为悦,顺悦相和,所以是亨通的。

【原文】 临①: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②。

【译文】 临卦:大吉大利,吉利的卜问。到了八月,可能有凶险。

【注释】 ①临,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坤上)。本卦上卦为坤,坤为地,为堤岸;下卦为兑,兑为泽。堤岸高出大泽,大泽容于大地,比喻君王亲临天下,包容万民,治弹邦国。所以卦名曰临。临,居高临下之谓。又, 临,《国语?周语》贾逵注:“治也。”②至于八月,有凶。易卦以至七而复为天地运行的循环周期。阴阳二气各盛于七月,至第八个月则消退让位。天道如此,国运人事亦如此,盛衰有期,兴代不已。在易卦看来,元亨之贞,至于八月则转亨为凶,这是一种普遍的原则。

【原文】 《彖》曰:临,刚浸而长①,说而顺,刚中而应②。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译文】 《彖辞》说:临,就是说阳气渐生渐长,渐渐居临于上。下卦为兑,义为悦,上卦为坤,义为顺,喻指秉性和平,态度温顺。九二为阳爻,居下卦的中位,六五为阴爻,居上卦的中位,两同位爻互相和应。这种卦象综合起来表现了临卦弘大、亨美、贞正的品德和含蕴。也体现了天的原则。至于说“到了八月,可能有凶险”,因为盛势不可能持久,阳刚不可能常盛。

【注释】 ①浸,程颐说:“浸,渐也。”犹今言逐步发展。刚浸而长,此以初九、九二之爻象为据,初九阳爻为刚,渐次伸长,而致于第二位,像阳刚之气渐渐生长,君子之道逐步得势。②“刚中而应”句,《彖辞》认为九二阳爻性刚,居下卦中位,是谓刚中,六五阴爻性柔,居上卦中位,与九二阳位同处中位,是同位之爻相互和应。

【原文】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下卦为兑为泽,上卦为坤为地,堤岸高出大泽,河泽容于大地,这是临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君临天下,教化万民,覃恩极虑,保容万民,德业无疆。

【原文】

初九:咸临①。贞吉。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译文】

初九:以感化的政策治民。卜问得吉兆。

《象辞》说:以感化的政策治民,治道贞正,自然吉利,因为居心端正,作风正派。

【注释】

①咸,声假为感。王弼说:“咸,感也。”这里指感化政策。

【原文】

九二:咸临①,吉,无不利。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译文】

九二:用温和的政策治民,吉利,无不吉利。

《象辞》说:用温和的政策治民,吉利,无不吉利,因为百姓尚未驯化从命。

【注释】

①成临,与初九爻辞有异。此“咸”当借为諴。《说文》“諴,和也。”即温和,和洽。

【原文】

六三:甘临①,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②。既忧之,咎不长也。

【译文】

六三:用压服的政策治民,没有什么好处。如果有所忧悔,灾祸可以消除。

《象辞》说:用压服的政策治民,正如六三阴爻不当居阳位一样,这样的君王不是称职的君主。如果能有所忧悔,其灾祸则可消除。

【注释】

①甘,当读为钳,钳制压迫。②位不当,此以六三爻象、爻位为据,六三阴爻而居阳位,是处位不当。

【原文】

六四:至临①,无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②。

【译文】

六四:亲自理国治民,没有害处。

《象辞》说:亲自理国治民,没有害处,正如六四阴爻居阴位一样。这样的君王是称职的君王。

【注释】

①至临,犹言亲临,亲自理事。②位当,此以六四爻象、爻位为据。六四阴爻而居阴位(第四位为阴位),

是为当位。

【原文】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①,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译文】

六五:以明智治民,得君王之体,自然吉利。

《象辞》说:得君王之体,因为六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人行事得中正之道。

【注释】

①知,同智,明智。大君,国君。

【原文】

上六:敦临①,吉,无咎。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注释】

①敦,惠栋说:“敦,厚也。”

【译文】

上六:以敦厚之道治民,吉利,自然无灾祸。

《象辞》说:以敦厚之道治民,吉祠,因为敦厚诚实之意存于内心。

《易经》第二十四卦 复 地雷复 坤上震下 是什么意思

地雷复卦,上卦为坤卦下卦为震卦,所以说坤上震下。

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

剥,就是剥落的意思,万物不可以终久的剥落,剥落至极上,则必定返下而生,所以接着是复卦

周而复始 循环再生

24、复卦 地雷复

《复》(下雷上地) 第二十四

雷在地中利静养,亨通无碍有攸往;

修身开悟识天根,寓动于顺阴复阳。

摇摆过度生险象,迷途知返德无疆;

‍敦厚复归尚中庸,邪道误国君遭殃。

【原文】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译文】复卦象征阳气回复之意,为十一月之卦,此时阴气剥阳已尽,阳复生而起于初,故谓之复。阳气复返,则往来无碍,故可万事亨通。而微阳生长,生机畅旺,不受侵害,初阳上复,群阴引以为朋,复道畅通,毫无咎害。

复,反也。《复》卦上坤下震,一阳在下,五阴在上,有如一阳来复。《周易》以此象征生命剥落不尽,生生之理不穷,春回大地,生机更发的情状。

初九居下履正,不远而复,无灾无悔;

六二居中位正,比附初阳,有亲仁自益之美;

六三失正无应,乘承皆阴,但蹙眉求复,终无咎害;

六四当位应初,遵从正道,专心回复,物莫之犯;

六五居厚履中,自察不偏,笃诚向善,无所悔恨;

上六穷极于上,无应于下,迷不知返,终至于灾。

由卦形来看,就可以了解,剥卦的“上九”剥落,成为纯阴坤卦代表十月的;这时,阳又在下方酝酿,到了十一月的冬至,一个阳爻又在“初”位出现,成为复卦。这样阴阳去而复返,使万物生生不息,所以亨通。由上下卦分开来看,内卦“震”是动,外卦“坤”是顺,阳在下方活动,就自然而然的上升;所以说,出入没有妨碍,志同道合的朋友来,也没有灾难。

再由消息卦来看,一阴开始发生在五月的姤卦,逐步上升,经过全部变成阴的十月的坤卦,到一阳复来的十一月的复卦,前后经过七个爻,将一爻看作一日,所以说:一阴发生到一阳复来,历经“七日”。亦即,凶必定返回吉,危必定转为安,这是自然的法则,由这一卦开始,阳刚又开始伸长,所以有利于积极行动。

复卦是非常有名的一个卦,有一个成语就叫“一阳来复”,它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图景:阳气开始复苏,春天即将到来。复卦在十二消息卦中代表农历的十一月,在这个月的冬至日白天最短、夜晚最长,阴气最盛、阳气最少。邵雍有一首诗:“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始。”

复卦的阳气是从阴气最盛的时候开始的。为什么是“七日来复”?因为阳气开始向上升,从姤卦开始到复卦,刚好经过了七个卦(姤、遁、否、观、剥、坤、复)。还有一种说法,月亮的盈亏规律(朔、弦、望、晦)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是七天。可见第七天是一个关键的日子,是一个开始的日子。

‍《复》卦谈的是回复,实际上谈的就是改正错误之道。在此一卦里,其作者论述了回复的“亨通”、“无疾”、“无咎”;谈论了只要“不远复”,便“无祗悔”;也颂扬了“敦复”的“无悔”;亦肯定了屡犯屡改的“频复” ;并特别提出与指责了凶险异常的、若“用行师”,则“终以大败”,若用 “以其国”,则有“君凶”亡国的迷途不知返的“迷复”。这种坦诚的改正错误的态度,不要说出现在远在殷周之际的君王口中,就是在殷周之后至近代史的历代君王中,这一种见识与态度亦实属罕见的。

《周易》里,卦象要如何解释?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易经中第四十卦怎么理解?

卦的理解千差万别,但不论如何去解释,都避不开理、象、数这三点。

学习和理解的时候,不要把《易经》神化、玄化。用最简单的方法去理解它,去思考它。第四十卦是雷水解。孔子说,“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也就是说,《易经》就是象,象就是像。像就是像什么。

雷水解是《易经》之中的一个卦而已,那么它也是一个象。我们看雷水解,雷在上,水在下,这不就是下雨的象吗?电闪雷鸣,雨降落下来,于是就可以滋润万物。这个象不就是困难消除的象吗?象是灵活的,我们取的时候有多种方法,再举一例。雷水解,下挂坎为水,代表冬天,上挂震为雷,我们常说春雷乍响,春天打雷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冬天过去了,冰雪消融了,这不就是解吗,万物重新开始复苏,困难严寒的冬天结束了。所以去理解的时候,就直观的去理解,从像上直接考虑。

《易经》是阴阳之道,我们看到解的卦象,知道苦难开始消除,但是并不是说这个卦只有积极的一面,而是既然有积极的一面,必然有消极的一面,有阳必有阴。虽然这是困难消除的象,但是坎卦依然表示困难,也就是说这里并非没有困难,我们不也说万事开头难吗,万物刚开始复苏,困难依然存在,这个时候就要多努力。

有其象必有其理,必有其数。这个困难消除的道理何在?因为震卦为雷,为动,在困难之中,依然能够保持积极的行动,那么即使有困难,也终将被克服,这就是理。孔子说“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君子为什么要赦免有罪的人呢?这就是效法天地,依从天地的理。春雷乍响,春雨时做,万物生长,一方面这是上天泽被万物,那么君子就要效法天地,恩及百姓,宽恕有罪过的人。另一方面万物发生,这个时候一切欣欣向荣,君子体会生的含义,而不去损折。这就好比古代为什么总说“秋决”而不是“春决”。秋天肃杀,君子体肃杀含义,惩治有罪的人,而春季发生,君子不损折其生。

同样的,根据同一个象,不同的人体悟的理也会不同。因为从象去体会理的时候,是归纳法。也就是我们看到一个现象,从其中归纳提取一个假设,这个假设如果可以普遍的适用,那么这个理也就成立,合理了。而根据一个象,每个人的思考都会不同,所以理也就有千差万别,这或许也是《易经》难以学习的地方之一,就是它从不规定是什么,而是可以无限延伸,它不是公式/定理,但是应用的时候却又能公式、定理化。

有理有象也必然有数,这种数最好的体现就是占卜,比如事业占到解卦,那就知道先前 有困难,现在开始逐渐的好转了,问题来了,什么时候可以扭亏为盈,这就是典型的数字问题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