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0137

给佛菩萨开光为什么要走7作桥,正宗佛教里有开光这一说么

兴仁信息网2023-09-19 16:24:420

菩萨和佛的眼睛,为什么要七分闭,三分开

标准答案百度随便一搜就有,我不再重复粘贴,没有意义。

我只说一下我自己的感悟吧。佛学说“空性”又有“唯识论”,其实是有共同之处甚至根本就是完全没区别的观念。即《金刚经》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品尝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一切的一切,都是虚幻的,都不过是我们的意识通过大脑和神经接收到的各种脉冲信号罢了,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也意义,唯有“我”这个意识体,是真实存在的。

这个道理你只要稍加领悟,肯定会明白的。关键是如何的将其应用在平时的修行之中,这个个人觉得,也不难,是我自己领悟到的。清净的环境之中,闭上眼睛,深呼吸将杂念排除,将意识集中于“眼”前,你会发现闭上眼睛之后其实并非是漆黑一片,甚至可以说一片光明,就像漆黑的宇宙之中的无限繁星。这个在一些有关修行的文章里被称作“满天星”,别看我说的挺简单,但我跟许多人解释过,但真的能“看”到满天星的,少之又少,就像捅窗户纸,很容易,又很难。

现在回到你这个问题上来,当你能领悟这第一层境界“满天星”以后,才有了以后的静修基础。但我们身处世间,不可能长时间的处于静修状态,要工作,要生活。最佳的状态就是一边工作生活,同时又能持续修行,办法有么?有,佛陀以庄严身相早就告诉我们了,当我们的眼睛以半开半闭状态,也是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满天星的,视线没有焦点,或者说将视觉焦点放于眼前的一片光明上,其他世间事物,都是以余光的形式浏览,同时自己的意识思维,也是至少拿出一半来放在静修上,其他的才是工作生活。这同样能达到修行增长的目的。

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一些领悟,我离成佛还有比十万八千里更为漫长的距离,因此只能做参考而已。仍是最开始那句话,如果你需要标准答案,随便一搜,肯定有,我觉得复制粘贴的毫无意义,啰嗦一堆,将自己的领悟写了下来,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上七柱香怎么回事

有此说法吗?

看看 法师告诉您:

烧香问题。

我们在寺院里常常见到众多的居士大把大把地,一捆一捆地,甚至是整箱整箱地在香炉里烧香,他们认为多烧多福,多烧香说明我心诚。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毫无根据的偏见误解。这种偏见误解反映到生活中,就造成一系列的恶果,比如说,在行为上破坏卫生,污染环境;在信仰上,形成一种现象,使我们佛教倍受现代文明社会的批评,成为落后不开化的代名词……所以说,多烧多燃的风气决不可长,更不可带到家里去。

居士在家中供佛,早晚各一支清香即可,不必求什么三支九支的。敬佛关键在于心诚,学佛也关键在于学佛一样的诚心。俗话讲,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们学佛修行当然更是这个道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佛菩萨虽然是慈悲喜舍,广开方便,但却是无私的、平等的,如果说你多烧香佛菩萨就给予你多一些,那佛菩萨岂不成了人人痛恨的贪官污吏?那还是佛菩萨吗?!

其实,类似于多烧香多得福的错误认识,在居士中还有很多。像有些居士就认为,是居士,家里就该有佛像;还有居士认为,是居士,手里就该常拿有念珠;更有众多的居士坚决认定,修行就是念佛打坐,不打坐念佛就不是修行,是白过!……于是因这种种的认识,才有了有的居士不分场合,在单位开会发言也先来一句“阿弥陀佛”,搞得全单位人都怪怪的,觉得他别扭;也才有了有的居士不管大人怎么埋怨,小孩怎么哭闹,手头上怎么忙乱,他每天也要雷打不动地双腿往那儿一盘……我这样讲,绝不是说念佛打坐不是修行,更不是否认念佛打坐的实际功用,而是提醒在家修行的居士们,要切记念佛打坐只是众多修行方式中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说法不在于嘴,禅修不在于腿」,这是在佛教丛林中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六祖也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打坐只是修心养性的基础方法之一,它并不是开悟的绝对方法,只有心的清净无杂、了了分明,才是证悟的关键。

古人讲: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一个修行人,如果行住坐卧四威仪都能够恒处定中,这才是了不起的修行。况且,对于在家居士而言,修行最起码的是在家庭生活中,在社会生活中,修整规范自己言行,越修越行,越修越让家人欢喜,越修越让社会接纳,越修越让大众钦敬。这才是大修行,真修行!

福德从何而来呢?

居士都读过《修福积德造命法》、《文昌帝君阴骘文》,还有《了凡四训》等等一类的书籍,回答这个问题自然是轻车熟路,一句话,福德从行善而来。行善积德,善行得福,这是历代祖师大德和社会贤达在诸多的典籍中多次指明的,那么,作为三宝弟子,佛教信徒,我们就更要依法从教,努力在日常生活中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好事善事,多学习观音菩萨寻声救苦,无处不现身的奉献精神。当然,我们所做的这个“善”和观音菩萨所做的比起来,那真是没法提,但也用不着比,因为我们虽然都是在学菩萨道,但毕竟还未成菩萨,像观音菩萨那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大善、至善,恐怕没几个人能做到,不过,没关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可以先从和自己有缘的小善做起,从致力于建设和乐的家庭生活做起。

一提到建设家庭生活,有的居士可能会说,一说做善事,往往都是指什么修桥铺路、赈灾济贫、捐资助学,还有植树造林之类的,提建设幸福家庭生活是不是把我们的修行标准降低了?我们学佛的居士如果总想着建设自己幸福的小家庭,那是不是有些太自私了?当然不是!为什么呢?我们要知道:

第一,善行无远近。不能认为捐款救灾希望工程什么的才叫善,在家中恪尽家庭职责,孝敬老人、爱护子女什么的就不叫善。如果一个人在家中恶言劣行,在外却慈悲慷慨,我们只能说,像这样的人绝对是沽名钓誉的伪善。

第二,善行贵在日常坚持。一个人在某一次慈善活动中捐出大笔的捐款这并不稀奇,而一个人能在日常生活中始终坚持善行善意却是最难得的。要不毛主席也说嘛,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啊。我们学佛不就要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吗?坚持最难行、最难忍!

第三,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庭是国家的基石。我们的这个世界就是由千千万万的小家庭所组成,如果我们居士们都能把自己的小家庭建设得幸福美满,那么,由众多的小家庭所组成的大社会自然也就稳定发展,社会稳定发展了,带来的当然是国家的繁荣富强,世界的和平兴旺。因而,对一个居士而言,建设幸福和乐的家庭生活,绝不是什么降低要求,自私自利,何况“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一个人连成为受欢迎、受爱戴的家庭成员都不能做到,或者说,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爱,那么,这样的人走到社会上,我们还能期望他能爱别人,爱众生?期望他做到时时处处地让人挑大拇指,受人钦敬?由此可见,建设幸福的家庭生活,不唯不是自私自利,反而是对国家和社会作出实实在在的大贡献了!

说到建设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在这里我讲一个我亲眼所见的故事。有一个年轻的居士在寺院里和人吵架了,旁边的一个老居士就把她拉到一边,苦口婆心地给她讲学佛首先要能忍人所不能忍的道理,啊,“嗔是心头火,能烧功德林”啊。年轻居士听得不住得点头。我就想,看来,这个老居士还挺会作思想工作的。哪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那边老居士心满意足地刚走,这边年轻居士就脖子一扭,说,呸,还说我呢!你还不是刚和家里老头子吵完?看看,这就是没有建设好家庭生活的后果!难怪古人讲“己身不正何以正人”,自己都做不到,做不好,还有什么资格去教育别人?人家又怎么会听你的呢!

这里还要捎带着说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我们有部分居士在家和在寺院的表现简直是天上人间,相差太远。不少人在寺院里是又和气,又勤快,还整天和个弥勒佛似的笑呵呵,真叫人欢喜,可要是一让家里人说说她在家的样子,哎呀呀,那简直是惨不忍睹!听反映,有些人为了不洗盘子不洗碗竟也能来个小吵三六九,更不用说,个别人为了家里人吃荤不吃荤的摔摔打打,鸡飞狗跳!在这种时候,我很难想像,像这样动不动在家里大闹天宫的人,也算是学佛修行?我这样说,有的居士可能接受不了,她们也许会说,这是天大的冤枉,我们这样做也是为了护法——比方说是为了能在寺院里做得更好,要保证休息啦,或者说,这也是为了度人——他们吃荤不是造业嘛。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下面要讲的,大家更要认真的听。

什么是真正的护法?

真正的护法可不仅仅是不顾家,不要家,长年泡在寺院里为寺院干活(这样最多称得上是小护法),而是能很好地利用自己是个居士的身份,深入民众,深入社会,弘扬妙法,普度众生!大家可以试想一下,观音菩萨也是现的在家像,如果她总想着到寺院里干活,认为这才是护法,那她还有时间去“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吗?还能是观音菩萨吗?当然,居士们也不要误会,我这样讲并不是反对居士到寺院里干活,我只是强调,我们做居士的不能把“护法”理解得太狭獈!

不饮酒和家庭应酬

每次讲课的时候,总有居士问,师父,我们在家居士总免不了应酬接待的,有时候不喝酒真过不去,可一想到是个居士,我们又不敢,这可怎么办啊?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大家,你有没有遇到这个问题,如果没有的话,那我就不讲了……有,那我告诉大家,每次我都是毫不犹豫地回答,那么麻烦干吗?你就喝。

这下好喽,我想恐怕有居士已经在高兴了,为什么?反正法师讲了嘛,喝,革命的小酒天天醉。那么,对这种人,我必要再说一句,你就喝吧,喝了就造业,喝了就受报应。为什么?因为你还没有听我仔细地讲明,为什么能喝,怎样才喝。第一,不饮酒是什么戒。是遮戒,前面四个是性戒。不一样的。所谓性戒,也就无论受不受戒,谁做了都是造业,都要受报;而遮戒,是说本性上并不是恶,不过是因为它容易遮蔽我们的本性,让我们造恶,所以才不去做。第二,对那些虽有酒精成份,但早已没有酒的意义的,你但喝无妨,如酒酿元子,炒菜用料酒等。第三,对确实是酒,而且,我也没能力把它想成不是酒的,怎么办?有时候逃不过去的,你也是要喝。但要明白,此时的喝不是因为你很想喝,也是就说不是因为心馋,而是因为现实情况的需要,而且,有把握不会喝糊里糊涂,忘了东西南北,能时刻保持清醒才行。绝不能死抱着戒条不知变通,结果搞得自己麻烦,别人也难过。当然了,如果人家对方本来很支持你学佛,知道你是不能喝酒的,这时候如果你再打着灵活变通,心中有佛的招牌非要和人家一起拼一拼的话,那你实在是多此一举,只能是属于哼哼一类了。哼哼是什么?大家想吧。

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学佛是让我们幸福快乐的,是让我们生活越来越轻松的,如果一个人越学佛越感到麻烦和不便,越学佛越感到受到约束和压抑,那么,毫无疑问地,你肯定是学错了,如果再学到人见人烦,人见人以为你这个人有问题,有毛病,那么我更要告诉大家,在这时你就千万不要去学佛了,回家好好看看孩子,没事去逛逛马路,到公园里“嘭嚓嚓”吧,否则,再学你肯定是走火入魔。

学佛关键在会活学活用,是用智慧的佛法培养智慧的大脑,实现智慧的生活。如果一个人学来学去只学成一脑门的条条框框,无论做什么事,都得看看条条再说,就像过去有人看黄历出门似的,什么都要看书上写的,今天是不是吉日,如果不是,宁肯耽误事也不出门,这是典型的不知死活!要是这样,啊呀,这样的人还是不要学佛的好,因为太累,别人也累。你受罪,大家也跟你受罪,佛教也被糟塌完了。

何为开光?何为加持?怎么样才能得佛菩萨的加持?

卜灵子的佛教开光开光,又称开光明、开眼、开明,就是新佛像、佛画完成想置于佛殿、佛室时,所举行替佛开眼的仪式。《禅林象器》上说:“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诸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水明。”在佛教中,经过开光中的佛像具有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受到佛教徒的顶礼膜拜。

开光时,将佛像安好,先诵经及咒语,奉请佛菩萨安座,然后才请高僧为佛像开光说法,《黑谷灯语录》中说:“开眼者,本是佛匠雕开眼,是事开眼;次僧家诵佛眼真言,诵大日真言,而成就佛一切功德,此谓开眼也。”其实开光就是为佛像举行一种说法的仪式,其具体的仪式如下:主法者先拿新毛巾向佛像做一个擦佛像的动作,说一首偈语,赞颂佛菩萨的功德,此谓开眼也。其次再用镜子向佛像正面对照,说几句寺院、佛像完成的因缘;然后主法者拿起朱砂笔,再说一首偈语,然后将朱砂笔向佛眼的方向作一个“点”的动作,大喊一声“开”,经过如上的一番仪式,开光才算完成了。

开光时,由于佛菩萨的功德不,所以主法者所说的法也有所不同,并且主法者常常会提到为佛像开“六通”,即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让佛像具有六种神通,点眼眼通,真见无所不见;点耳耳通,妙闻遍及十方;点鼻鼻通,普嗅法界诸香;点舌舌通,演说妙法无穷;点身身通,分身尘尘刹刹;点意意通,能鉴三世群机。

开光法会的仪规最早见于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北印度乌填曩国传法大师施护在开封太平兴国寺译经院译出的《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规经》。该经指出,佛像塑画雕造完成后,就要举行安像庆赞活动。首先选择吉日良辰和结界胜地,其次在此处设置伴盖、幢幡、香花、水果、灯明等佛供,接着由身著庄严如法的阿诸梨起身入佛堂安像,并同弟子们一心观想如来一切圆满之相。然后合掌作礼,瞻仰圣容,以净香花等供于佛前。再是入定心,离疑念,诵咒三遍,请一切佛安住于此,受此香花、灯、果、饮食等供养。复次,安置佛像坐西向东,并用黄布覆盖。阿诸梨作观想佛如一聚火,如来真身诸相圆满,然后以奄阿牛三字安于佛之身上。把“奄”字安于顶上、“阿”字安于口上、“牛”字安于心上。若是金、石、铜等佛像,就要涂上香油,用草刷子刷干净,然后用歌舞妓乐赞颂,僧人复颂香油真言。再用盛满香水和五宝五药花果的净瓶,灌浴佛像,僧众齐诵偈赞,并作歌舞妓乐。若是画像,要用镜子照之,再以前述五种净火涂于镜,沐浴镜中影像。再依次吟诵著衣真言、安耳真言、安发髻真言、安指甲真言、安此须真言、献涂香真言、安庄严真言等等,然后依灌顶仪规将佛像置入曼荼罗,诵本尊真言三遍。一切供养仪具足后,开眼师用笔作点姿势,这是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再诵开眼光真言三遍。

这时,佛像即已开光。诵完开眼光真言后,令施主入曼荼罗,齐诵护摩真言、增寿真言、息灾增益真言,使众生普获吉祥。这时,阿诸梨即教化施主结缘,施利增福,金银财帛等随布施。复次,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施以财物,令福德更具圆满。曼荼罗之内所供财物,必须都归阿诸梨,其他人不得享用。当这套仪规全部完成后,即可收坛。这是密宗的开光。

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我们众生从无始以来,受到无明尘垢的污染,而不能彻见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开发我们内具的智慧。如神秀禅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所以,在开光仪式中,主法者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尘的动作,这是表示要拂去我们众生心地上的垢尘;然后再用镜子一照,表示垢除净显,明心见性,真正见到诸法的本来面目。用朱砂笔点向佛眼,由于眼睛代表着智慧,所以点开佛眼,意思就是要开发我们众生的内在智慧。我们众生由于无有智慧,对诸法妄起分别,就如眼睛有病,见到空花,所以需要除去眼病,这就是我们的般若智慧。

开光这种仪式源自道教及民俗,由于佛教在流传过程中,受到中国原有的文化影响,所以便接受这种仪式,这也是佛教中国化的一种表现。但是,开光仪式所具有的内涵,则是佛教特有的提升。现代有的佛教徒往往忘记开光的内涵,而偏重追求仪式的隆重,这是执事废理;或者的人认为开光仅是一种仪式,没有什么实在的价值,这是执理废事。这两种现象,都属偏见,佛法提倡事理圆融、事理无碍,所以我们在举行开光仪式时,不要忘记这种仪式的内涵,不仅要开佛像眼,更要我们众生的心眼,开发内在般若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契合佛教的真意。

这个问题,我们过去在讲经、讲席当中也多次的提到。现代一般开光,已经趋向形式、,把开光的意义完全丧失掉了。实际上,开光这桩事情非常重要,它真正的意义,就是说明我们供养这一尊佛菩萨形像意义之所在。这个事情就如同我们世俗间一个伟人的形像,我们建筑成就了,举行一个开幕的典礼。在典礼当中一定要向大众说明,说明这个人他在世的时候,丰功伟业,他对社会大众的贡献,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交待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社会大众见到他的形像,就生起效法他的这种心念,这就是佛教开光的意义。譬如我们供养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这个像造好了之后,我们要启用,供养启用。在启用的时候,我们要向大众说明,我们为什么供养观世音菩萨,供养观世音菩萨意义是在那里?藉这尊像,开发我们自己自性的光明,所以不是人替佛菩萨开光,是佛菩萨形像为我们开光,这意思在此地。

如果说这一尊佛菩萨形像,请一位法师来给他开光,他就灵了,不开光他就不灵。因为有很多人找我去开光,给佛菩萨开光。我就老实告诉他,你不要供养佛菩萨了,他问为什么?我叫他灵就灵,叫他不灵就不灵,我比他还灵,你供养我就好了,你供养他干什么?你想想对不对?这叫。所以我也可以去装模作样比划比划,我帮他这一比划,他就灵了,你们想想,我岂不是比他更灵吗?连这一点都想不通,那你是愚痴迷惑到极处。一个头脑冷静聪明人一看就恍然大悟,就明白事实真相。我说替佛菩萨开光,他就灵,这是欺骗众生,你们未免也太愚痴、太糊涂了,那有这种道理!所以开光是宣说这个佛菩萨代表的意义。譬如说供养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代表的是慈悲,把菩萨大慈大悲救度一切众生这个本愿宣说出来。我们供养佛菩萨,供养观世音菩萨,就要效法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这一种悲愿。所以见到观音菩萨的形像,听到观音菩萨的名号,就把我们大慈悲心引发出来。我们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以大慈大悲,真正去爱护、关怀、帮助,这是这一尊名号,这一尊形像开发我们自性慈悲的光明,这叫做开光。所以是藉佛菩萨名号,开发我们自性的光明;藉佛菩萨的形像,启发我们自性的光明,是这个意思。决定不能搞错,错了,那你就。迷,决定不能解决问题,唯有智才能解决问题。这个是学佛不能不知道的。

至于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来给佛像开光,对于佛菩萨的经论、历史渊源,他所表达的意义,都能够通达明了,为大家解说清楚、解说明白,这就对了。绝对不在那些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很深的教育意义,都要把它讲解清楚、讲解明白,才不致于趋向,把佛菩萨当作鬼神来崇敬、来崇拜,祈求天地鬼神、诸佛菩萨来赐福,这是错误的观念,这是不正常的想法。道教开光开光一词其实源自画龙点睛的故事,相传宋代张僧鲧画龙非常逼真,只要点上眼睛龙就会活起来飞走,是说龙在没有点眼睛之前是死物,点上眼睛之后,活灵活现有了生命。画匠画眼睛这一动作称开光。同样的道理,玉石雕刻师雕刻眼睛的动作也是开光。开光的本义非常简单、清楚,就是给神像点上眼睛而已,画像、石像有了大师级人物的点睛之后,大家就认为神像具有了灵性,能发挥神异的护身能力。这就是世俗认为的开光。

因此,开光是指有一定修行成就的人通过持印诵咒,加上给予特别的灵力来消除物品不好的炁场,赋予物品特殊的灵力,使工艺品一样的东西成为可以调整风水的物品或护佑自己的幸运物。一尊神像和一件吉祥工艺品如果没有开光,那仅仅是一件艺术品,还不能供人们顶礼和朝拜,只有开光加持或念经后,才具有灵气。

佛家也有开光的法门,持咒念经,开启玉石,灌注灵气于上,可以辟邪,和道家开光殊途同归。

因此,其实我们现在常说的开光就是高僧或者是道家的高人,用特殊的法门,将法力灌注在有灵气、有能量的玉石或者是水晶等上。

《金光神咒》常用于修道者加持护身,去精邪,辟秽物,开光,益智、延年,转运、祈福等。

天地玄宗,万炁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受持万遍,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亡形。内有霹雳,雷神隐名。洞慧交彻,五炁腾腾。金光速现,覆护真人。急急如律令。何为加持?加持,就是有道行之人对饰物或本人,进行的祝福。其实,人要靠自己的修行,不是给你加持了,你就什么都可以了,什么都顺利了,这要看自己的心。

而在外器世间和有情世间,

三世诸佛的加持是无所不在无所不有的。所以一位彻悟法性的成就者,他可以对一切的色声香味触法给予诸佛的圆满加持。但众生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迷失了本有的自性,把种种的幻象执为二元对立的实有。虽然诸佛无时无处不在加持着我们,可是众生却无法体会。

所以对于我们凡夫来说,加持的获得必须源于自他二力的相应才行。

《维摩经》上说得好,如果没有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你没有方便,纵有智慧,你也不能发挥。就如同人真有学问、有智慧,他没有口才,他上讲台他讲不出来,可是他写文章写得非常好。我们曾经遇到过这些人,文章确实写得好,上讲台不行,上课的时候不行,他的意思语言表达不出来。

说法讲求辩才无碍,辩才也要求佛菩萨加持,怎样才能得佛菩萨加持?还是一个真诚的感应,我为众生,不为自己,才能得佛菩萨的加持。一般人求佛,为什么求得没有感应?求佛菩萨为众生里面还有自己,百分之九十九为众生,还有一点为自己,感应的力量就达不到。何况现在一般人弘法利生,大概的说我百分之九十为自己,百分之十为众生,大概是这种比例;一半一半的都希有,他怎么能有感应?这一些事实,希望我们同修要细心去观察、细心去体会。在末法时期我们业障都很重,如果不得三宝加持,决定没有能力讲经,这是实实在在的。这经上讲,连地藏菩萨为我们说法都要承佛威神所加,何况我们凡夫?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如果请佛菩萨像有什么讲究的

有很多讲究的哦,要请专门的大师开光,最好的专门的房间没有条件的话放置的房间要干净整洁,不能放夫妻房。每天要布施、素质供养、香火不断最好等,详情最好到庙里再请教下大师哦!

佛公请回来还要开了光才能带吗?

开光要正规 像身里必须有心经 念诵经文 咒语 加持才行

开光是念诵经文把神、佛的法身请来进入这个像里受众生供养,才是真正的开光不然都是空壳,除神、佛像以外,其他物品都是加持,不叫开光。

佩戴的神、佛像,照片等等,自己念诵佛号----阿弥陀佛 意念请佛加持一下就行了

开过光的东西有什么禁忌?

首先你既然选择开光那你肯定是要尊重的比如 :洗澡的时候你要把开光的东西放到背部 还有房事的时候你最好是取下来,真的忘记取下,佛菩萨也不会惩罚你的。外面最好是不要去触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