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1009

弋姓怎么取名,何姓男孩取名

兴仁信息网2023-09-09 23:31:580

弋姓取名宝典16年女孩

你好,弋姓取名是吧?给指点的?

加卧帮指点

弋字取名的寓意

你好,弋字取名的寓意:指稳重成熟,出尘脱俗、气宇轩昂,受益之义。“弋”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木桩,后引申义有系有绳子的短箭、猎取等。可与以下几个字搭配:

1、弋妘:妘字具有吉利,顺利,祥瑞平顺的意思,与弋字搭配有意味,寓指绚丽多姿、姿态美好、平平顺顺。

2、姝弋:姝字具有靓丽,温顺,温柔恬静的意思,与弋字搭配具有美感,寓指天生丽质、花容月貌、至善至美。

3、桐弋:桐字具有坚毅,清白,幸福安定的意思,与弋字搭配很文艺,寓指和乐美满、坚韧不拔、势如破竹弋字读音是yì,起名笔画数是3划,五行属火。卜易居根据弋字的属性和寓意判断,弋字做男孩或者女孩名字都适合仅供参考

登封大冶的行政村

大冶镇有34个行政村,190个自然村,其名称由来分述于下:

一、冶南村:地处大冶镇区南部而得名。先为大冶南街,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定为现名。

南沟:因在镇区南边沟内而得名。古称薄税沟。

上炉拐:古时冶铁炉场遗址,久而居民成巷,以古炉而得名。

郝家拐、吴家拐、王?:以居民姓氏定名。郝家拐还是古时冶铁铧炉场遗址。郝家拐又名李拐,清时为李姓聚居之地。

二、冶东村:地处大冶镇区东部而得名。先为大冶东街,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定为现名。

桥沟:沟处广济桥下而定名。

菜园:因居民多开菜园而得名。

东地:以方位定名。

三、冶西村:地处大冶镇区西部而得名。先为大冶北街、西街,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定为现名。

马庄、冯家沟、王?:以姓氏定名。

栗子沟:因村内古有一棵大栗树定名。

四、火石岭村:在镇区西1.5公里处。其岭产一种黑色石头,质坚细脆,用钢铁器具击之,火花飞溅,可引燃棉絮和软纸,民称火石;上古黄帝巡视到此,见用石取火,比钻木取火容易,遂让人用之,后岭上居民成村。定名火石岭,至今无改。

太古城:此村为唐洧源县城遗址的一部分。

白土坑:因村头有一白矸土坑而得名。

西三里庙:因东距镇区3华里处一庙得名。

双坑:村头有两个大坑而得名。

茶庵:古时路边设一庵无偿供行人用茶水而得名。

石老婆:其处一石,如老婆状而得名。

上、中、下烟坡沟:以地势定名。

五、松华村:由来有二,其一:古时此处松、桦树并茂,有居民后定为松桦村;其二:古时此处沟壑纵横交错,地凹而多松树,起名松凹,觉名俗,以嵩山之势,定名嵩华,今称松华。在镇区西南4公里处。

石洞沟:有一石洞通向西北,传说和川口村的扁担眼相连,以洞定名。

铁匠炉:以前此处有一铁匠炉而得名。另,此处有一牛王洞,故又称牛王洞。

官井:因有一公用水井而得名。

砦沟:位于砦下沟内而得名。

孙家?、于家?:以姓氏定名。

六、老井村:在镇区西南5公里处。因有一眼古老深井得名。井口用青石板券成,供周围村民用水,用坏多少井绳不可知,何时挖成亦无考,绳磨井沿石成沟儿,深寸许,井口四周比比皆是,足以证明井的古老。

东沟、寨根、西沟、上坡:以地势方位定名。

胡家?、杨家?:以姓氏定名。

七、温沟村:在镇区南稍偏西3公里处,以姓氏和地势定名。

高崖头、过洞庄:以地势取名。

赵家?、刘家?、温沟、景家?、宁家岭:以姓氏定名。

八、雅山村:在镇区南1.5公里处。古时有两文人到此春游,见此处沟深林茂,鸟语花香,彩蝶飞舞,景色宜人,一曰“真乃幽雅处”,一曰“山秀景色新”。居民觉好,各取一字,定为雅山。据《上下五千年》载:有史家考证,此地为夏族起源地之一。

古路套:此处为两道沟汇合处,形似葫芦,取名葫芦套,年久音转,成为现名。

桑园:因古时有一盛产桑树的大园,嫘祖曾在此地教民养蚕缫丝,故称桑园,沿用至今。

里湾:因村在温沟河湾以里而得名。

南三里庙:因村头有一神庙,距镇区南3华里而得名。

小南顶:位于村南一小山顶上而得名。

九、南五里庙村:村有一庙,北距镇区2.5公里。俗称南五里庙。

赵井沟:古时有一老人早起拾粪,见一束光从西而来,直照入沟内一口井中,甚觉奇怪。查其源,此光来自东刘碑南岭,又究不出其因,猜疑有宝镜隐现,遂定岭名为南镜岭,沟名照井沟。久传变成现名。

杏山坡:因坡上多种杏树而得名。

大堰滩:此一滩地筑有一大堰而定名。

秤钩湾:地形像秤钩,村在钩湾里,因此得名。

杨家?:以姓氏定名。

杨树沟:以树定名。

密岵沟:以靠近密岵山而得名。

十、桥板河村:因古时此处河上架板成桥而得名,在镇区东南部,与镇区毗邻。

明朗寨、后河、南坡:以地势方位定名。

桐木沟:以桐树多定名。

谢家?、王家?、董家?、景家?、阎家沟:以姓氏定名。

瓦背:地势像覆瓦,中间高两边低。又曾名扁担村,因此处距古集、窑场近,村民农闲,多用扁担挑窑货、陶瓦器具进行交易而得名。

十一、塔湾村:在镇区东1.5公里处,村在沟湾之处,又有古塔一座,因而得名。

关帝庙沟:因沟口建有高大的关帝庙而得名。

坡寨:因寨建在山坡上而得名。

冶窑:从古至今冶陶业兴盛。陶窑林立,初为挨窑,后改称为冶窑。

车湾:初建一车坊,后成村落,因而得名。

石道:村西一砂石崖,长年滴水,水流成石道而定村名。

大滩、东庄、西庄:以地形地势方位定名。

十二、周山村:以姓氏定名。在镇区东2.5公里处。明时从密县周渡口迁来一户周姓人家,初经商后定居,而得村名。

白岗泉:此处有一白石岗,岗上清泉溢流,终年不断,水凉而沉,面浮油花,人畜常饮,壮体提神,当地人多食此水。

杨树沟、槐树口、栗子沟:以树定名。

南地、里河:以周山庄为中心以方位定名。

十三、弋湾村:在镇区东偏北3公里处,因弋姓在洧水河湾建村而得名。据传,唐代前此处设为青石镇。

庙湾:因河湾处有一古庙得名。

东河、河南、后沟:以地势取名。

张庄:以姓氏定名。

十四、粉坊?村:原名砂锅洞,在镇区东北4公里处,以居民从业定名。1964年,此地因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整修地堰之事被《河南日报》刊登时,当时开有一粉坊,故报纸刊登为粉坊?,后沿用至今。

郭家?、谢家?:皆以姓氏定名。

十五、吴庄村:在镇区东3公里处,以姓氏得名。

椿树嘴:以树木定名。

刘湾:以姓氏定名。

上?、下?:以地势定名。

洧源沟:因古人误为洧水源泉之一而得名。

马沟:为麻道沟下端,因此沟内沙岩中长年流泉水,水冲痕迹如披麻而得名。又继白居易在香山发现煤炭后,有人在大煤窑沟挖煤,用马拉煤筐,上下工时,马皆从此往返矿井而得名。

大平:因郑州煤业集团大平煤矿在此而得名。大平二字,大字取于大冶,平字取于平陌。

十六、陈家沟村:镇区北2公里处,以姓氏得名。

陈前河:以地势和姓氏而得名。

高门台:初居一户弋姓,门台较高,久呼成名。

十七、沁水村:在镇区东北4公里处。大沟村南沟口,有井深三、四尺,井中一石,四周沁出泉水,饮觉甜凉爽美。村中高寿人很多。传说:古时一南蛮游此,见一百岁老人,向其求钱,回说:需问祖父。甚觉惊奇,查询其因,始知民饮井中水之故。细审,原来井内有一大石缝,缝内一棵人形何首乌,遂取走,井水味减,后人以井泉水定村名、河名。

大沟:以沟大定名。

磨河:沁水河在此弯曲回转,好似推磨,因而得名。

荆木岭:岭上荆林丛生,石家?有山神庙一座,梁为荆木,庙前还有一高大荆树,因而得名。

砦根、东庄、西庄、东坡、石嘴、南沟等,以地势定名。

巴河:村处沁水河尾巴之处。

杨家庄、景家庄、董家沟等:以姓氏定名。

十八、王家庄村:以姓氏定名,在镇区北6公里处。

赵家庄、孔家庄、景家庄、郑家坡、刘家?等,以姓氏定名。

石坡、石楼沟、高石崖、太岗:以地势定名。

十九、石岭头村:古时一王姓在此建一楼(实为上下两层土洞),遂叫王楼。又因此村在山岭之首,又称石岭头。在镇区西北4公里处。

柿树林:因满坡柿树而得名。

木兰洞:传说古时此处沟内有一天然土洞,洞内长年居一母狼,民称母狼岗、母狼洞。又因沟内多木兰树,民多以木烧炭冶铁,觉母狼为村名不雅,改为现名。

赵家庄、赵家?、景家?、王家?、郝家?:皆以姓氏定名。

二十、新兴沟村:以前此处有一座星星庙,村在沟中,民称星星沟。后改名为新兴沟。在镇区北偏西2公里处。

油坊沟:因村中开有油坊而定村名。

土桥沟:村东有一土桥而定村名。

全神庙:村中有一座天地全神庙而得名。

鬼推磨:村头两巨石相叠,其形似磨,两边各有一传说中的鬼形石头,状如推磨;民传半夜还会听到巨石处有推磨之声。久呼成为村名。

赵家?、景家庄、秦家?、董家?、李家?等:皆以姓氏定名。

二十一、东施村:在镇区西北2公里处。因在西施村之东而得名。

随家?:以姓氏定名。

煤窑沟:因沟内曾开办煤窑而得名。

西沟、北坡:以地势方位定名。

二十二、炮坊沟村:在镇区西1.5公里处,因村内开设鞭炮作坊得名。

太古城:因此村为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所设的洧源县古城遗址一部分而得名。

董家沟:以姓氏定名。

川沟:村在通往刘碑川的沟里而得名。

南坡、东南沟:以地势方位定名。

二十三、西施村:在镇区西3公里处。村名来历传说有二,其一为战国时,范蠡以西施为饵设美人计,灭吴后,携西施隐居于此,西施女常在紫罗池洗罗裙,后葬于此地而定名。又一传说,村民多种马鸣寺善地,有施主专为寺收租,和东施村相应称西施村。

狮子口:村东南路口处建一阁,前立一石狮,久呼成名。

水泉:又名牛蹄泉。传说古时此处缺水,村民多到马鸣寺内担水,甚为艰苦。有一头神牛从此经过,踏地成坑,终年有水渗出,人们掘地成泉,因而得名。

上河、下河、坡尖、坡根、山怀、凤凰岭、石板道、中一节等:以地势定名。

刘?、徐庄、张砦、翟家?、尤沟、尤家沟、张东、张西等:皆以姓氏定名。

二十四、大路北村:在镇区西北6公里处。古时有从大冶通往登封城一条官道,民称大路。因村在大路之北而得名。

大路南:村在上述大路以南。

刘子沟:初沟内多柳树,称柳枝沟。后因民多刘姓,改名为“刘字沟”;1927年被该村名士刘敬昆改为刘子沟。古代“子”为尊敬之意。

炮楼?、辘辘坪、寨?:皆以建筑、地势称名。

二十五、沙沟村:古代冶铁业兴盛,称为铁冶谷。因居民多姓史,定名为史家沟。后来因铸铁翻砂炉子多而定为沙沟。在镇区西6公里处。

张家?:以姓氏定名。

寨北沟:以地势定名。

老泉里沟:有一古泉,供方圆数里村民食用,村又在泉的里沟而得名。

老君台:因台地上建有老君庙而得名。

二十六、朝阳沟村:在镇区西偏北8公里处。原名曹村,又名曹家湾,以姓氏定名。传统曲剧《卷席筒》即出自该村。1957年河南剧作家杨兰春在此体验生活,编写的现代豫剧《朝阳沟》,引起反响。1974年改村名为“朝阳沟”。

冯窑:以姓氏定名。

盆窑:因烧制瓦盆而得名。

黑鹿沟:古时沟内林木茂盛,有一对黑鹿出没于此,民称黑鹿沟。后有民居成村。

二十七、垌头村:原称洞头,位于镇区西7公里处,因村旁有一大土洞而得名。

南河:因方位而得名。

二十八、前柿杭村:位于镇区西7.5公里处。从前此处为集场,设有柿子行,称作柿行。因此村在柿行前,古称前柿行。村有文士感觉不雅,改名为前柿杭。

西沟:因地理位置而得名。

二十九、后柿杭村:与前柿杭对称,地名来历相同。位于镇区西7.5公里槐下公路旁。

三十、东庄头村:位于镇区西7公里处。明时村名为上徐庄。明末李际遇起义,火烧此村,民众逃亡,只剩庄东头姓徐的一家老婆和两个孙子幸免,民称庄头徐家。后又成村庄,呼村名为庄头。又因位于登封市东部,定名东庄头。

三十一、西刘碑村:距大冶西偏南7公里处。因村在刘碑寺西南而定名。

董家岭、刘家?、杨家?:皆以姓氏定名。

三十二、东刘碑村:在镇区西偏南6公里处。因村在刘碑寺东南而定名。

大桥沟:因沟口有一大桥而定村名。

白家沟:以姓氏定名。

三十三、川口村:在镇区西6公里处。因村建在刘碑川东北出口处而定名。

塔庙:原建一小庙,后建一大庙套着小庙,初称套庙,久成塔庙。

川沟、东坡:以地势定名。

尖山:村在一上尖下圆的石山下,传说杨二朗担山赶太阳到此,倒鞋内积土而成山。

焦家岭、陈家?、景家?、董家?、胡家?等:皆以姓氏定名。

三十四、新村:1973年大冶修建朝阳沟水库时,将库区内卢店张家?村油坊?第五生产队村民迁此建村而定名。在镇区西6.5公里处。

弋姓加八字取名 共24...25画 女孩

语心:谈心。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剪灯新话•秋香亭记》:“有二桂树,垂荫婆娑,花方盛开,月色团圆,香气秾馥,生、女私于其下语心焉。”

古代有名言:“有其名必有其实,名为实之宾也”。实为主,名为宾,人之一生应由自己实际的努力及成就来决定自己的名声,而非由自己的名字来决定一生的命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取名应要分清主次,明白人生当以自我奋斗为本,而以佳名为辅,切莫过分相信取名以致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弋是什么意思?

1、用带绳子的箭射鸟:弋获。

2、姓。

弋拼音yì

部首弋部,部外笔画0画,总笔画3画

五笔86AGNY,五笔98AYI,仓颉IP,郑码HS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鸣弋[míng yì]

禽鸣。

2、渔弋[yú yì]

猎禽。

3、涿弋[zhuō yì]

古时城门上嵌装的尖圆形木橛。

4、玄弋[xuán yì]

玄戈。

5、田弋[tián yì]

打猎。弋,射获禽类。

谁能帮我诠释下 弋 这个字的含义…不要什么鸟什么弓的!

详细释义

部首笔画 部首:弋 ,独体字。部外笔画:0 总笔画:3 五笔86:AGNY 五笔98:AYI 仓颉:IP 笔顺编号:154 四角号码:4300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 5F0B

名词

弋yì 1. (象形。甲骨文字形。本义:小木桩。今字作“杙”)。 2. 同本义。 以钩弋压下枝,令着地。——《齐民要术》 3. 系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如:弋(系有丝绳的射鸟短矢);弋罗(矢缴和罗网);弋缴(猎取飞鸟的箭)。 4. 指禽鸟。十二月,鸣弋。弋也者,禽也。——《大戴礼记》 5. 姓氏。美孟弋矣。——《诗·佣风·桑柔》

动词

弋yì  1. 射。用带绳子的箭射猎。戈,缴射也。——《玉篇》;弋凫与雁。——《诗·郑风·女曰鸡鸣》。疏:“弋,谓以绳系矢而射之也。” 公弋取彼在穴。——《易·小过卦》。虞注:“弋,矰缴射。” 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庄子·佉箧》 善弋者下鸟乎百仞之上。——《吕氏春秋·功名》。注:“弋,缴射之也。” 2. 又如:弋射(射鸟) 3. 取 [take]。如:弋窃(用不正当的手段占据)

形容词

弋yì 1. 黑色 [black] 身衣弋绨。——《汉书·文帝纪》 2. 又如:弋祶(黑色粗厚的丝织物) 弋阳腔(yìyángqiāng):发源于江西省弋阳县的一种古老戏曲声腔,亦称“弋腔”。由一人独唱,众人和腔,用打击乐器伴奏。它至今广泛留存在许多剧种中。编辑本段其它

在河南郑州登封市弋姓比较多 登封市大冶镇弋湾村是明永乐九年从山西洪洞迁至登封弋湾,明末清初时弋姓先祖做了大官,后在家乡仿洛阳府衙而建造了弋家大院,共四所一进三四合院组成,因此弋湾古代被称为“小洛阳”,后来弋家更是人才辈出。据说有48个顶子,即48人在朝为官。 弋(弋射) 古人用弓射禽鸟,使用的箭,有两类,一类是箭尾不系丝绳的,另一类在箭尾系上一根丝绳。这个丝绳叫做缴。前者是一般的射箭,简称射或弓射。后者则称弋,或弋射。早在周代,已有弋射。如《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子”。弋凫与雁,便是用带丝绳的箭射野鸭和雁子。后一句是说射到了野禽,同你烹食。《孟子·告之上》记,有两个人向弈秋学棋艺,一人老想着要拿弓缴去射大雁,听讲分心,未能完成学业。弓缴,便是弋射。《夜读拾得录(一○七)·反语释罪》一文中提到齐景公好弋,即爱好弋射。 系着生丝绳的缴箭,迄今没有见到出土实物,而在汉代画像石上,有刻凿的图像,当是当时的写实,可供参考。如河南南阳汉代画像石墓内,曾出土射箭图和弋射图,被射中的大雁,带着一条长绳,这就是缴。再对照另一幅射箭图,便看得很清楚了。 左边一人射中大雁,大雁带缴,无法逃脱。右边一人射中大雁后,连缴带雁,已有收获。组词:游弋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