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7602

全国紫微大帝庙,紫微大帝圣诞日

兴仁信息网2023-11-30 21:20:140

紫微大帝真武大帝是什么关系

玉皇大帝全称是“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东华帝君是西王母之夫,男神之王.主掌仙籍,凡男子成仙必要仙拜东王公,仙人升品也要拜东王公

所以不是一个人

九宫山的由来

通城的九宫山因何得名,始于何时,在民间有许多传说,也有不少的史籍记载。相传:九宫山峰原比锡山峰高,是主峰,两峰合在一起叫银山,有银矿。紫微大帝一次来到银山主峰(即原九宫山峰),休息了三天。人坐的地方被压缩了九尺,成了山洼,就是现在的样子。紫微大帝临行时说:“这哪里是银山,只不过一堆锡罢了。”从此,银矿里的银子都变成了锡,山名也就改叫为锡山了。人们失去了银矿,生活很苦,后来就有人给紫微大帝修了座庙,昐望产银的日子再回来。结果,庙就在紫微大帝坐过的地方建了起来,命名“九宫庙”,并请了真人罗公远(又名罗思远,著名道仙)来此修道炼丹,因此,该山因庙名而得名“九宫山”,又因罗公远的修炼而得别名“罗公山”,叫“锡山”的,就只剩下西南一峰了。

这虽然是个传说,但与史料所载,不少地方是互为印证的,如银山改锡山,就与《明史》以及许多史料的记载相吻合。至于改名的时间,从《读史方舆纪要》中所载“唐初置锡山镇”之语来推测,锡山命名亦当在唐代以前。同时,“九宫庙”出现,修炼的罗公远是唐代鄂州通城人(唐仙罗公远真人墓至今仍保存在九宫山上)。唐代道教盛行,风糜全国。“九宫庙”建于唐代似无置疑。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为“三垣”,紫微星属“中垣”,是帝王的主命星,他的偶像居地,按人间帝王住所称谓,呼为“宫”。“中垣”之“宫”,简称为“中宫”。道教中,“中宫”即是“九宫”。可见庙名“九宫”不为无因,山因庙而名“九宫山”,亦不为无故。当然以上只不过是据传说,应证史料进行的一些推断。但据已查获的公史野乘的记载,表明通城的九宫山更是确切。 光绪《湖北舆地记》

光绪十八年(1895)出版的《湖北舆地记》载:“桃源洞之西北曰桐陂山……又西曰柳家山,又北曰九宫山……”清楚地载明了通城九宫山的准确位置。同治《通城县志》

同治六年(1867)修《通城县志》卷三记:“银山,一名锡山,……其山东北一峰,旧传唐罗公远

修炼于此,故又名罗公山。明季李闯逃窜过山下,土人纠义勇击毙之(见廿二史)。”“九宫山,白沙图,锡山东支,一名罗公山。”也清楚地载明九宫山的别名和行政归属。

通山县光绪《九宫山志》

通山县光绪壬午(1880年)《九宫山志》对通城县九宫山也作了详细记载:“通城锡山东北一峰特起,旧传唐道士罗公远修炼处,一名罗公山,亦呼九宫山,上有九宫寺。”通山九宫山有志始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由崇阳人王近伟纂修;重修于顺治八年(1651年),由江夏人胡希同编修;再修于乾隆三十二年,由武昌人殷必玲续修;光绪《九宫山志》是崇阳学者傅燮鼎以乾隆《九宫山志》为蓝本续修,所以对通城县九宫山的记载比同治《通城县志》的记载还详细。由此可见,通城县九宫山由来已久,决不是附会通山县九宫山而成。 另据通城县银城区锦山乡石背大队冲里段家段大旺、段树森家里分别保存的光绪乙未年(1895)、民国二十五年(1936)续修的《德义堂段氏宗谱》共二乘,都在卷一第一页第二世栏内记着:“必请,字守滨,号卷南,生建文四年辛巳十一月十三亥时,殁于成化三年丁亥七月廿一酉时,葬锡山石皮岭下九宫山前上首左边刘家咀石郭内,癸山丁向。”同时,卷首的《原谱序》中载明,段氏第一次修谱时间为明崇祯庚午三年(1630)。这两乘家谱表明,通城有九宫山。居住在九宫山下的王姓、廖姓等宗族,在其《廖氏宗谱》和《王氏宗谱》中均有其族人分别于雍正、乾隆、嘉庆年间葬于九宫山的记载。

紫微大帝是谁来历

紫微大帝是伯邑考。在封神大战结束之后,姜子牙册封了三百六十五位神,伯邑考被封为了中天北极紫微大帝。而且在道教中,其地位也是仅次于玉帝的。紫微大帝全称为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紫微又叫紫微垣、紫宫、紫微星,位处三垣之中的中垣,是星座上属帝王之所居,皇宫又叫紫禁城即是这一来历。

拓展资料:

紫微大帝在汉族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属于道教四御之一,并为四御之首,位居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之下。道教认为北极星是永远不动的星,位于上天的最中间,位置最高,最为尊贵,是“众星之主”,因此对他极为尊崇。紫微大帝的职能是:执掌天经地纬,以率日月星辰和山川诸神及四时节气等自然现象,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

紫微大帝是斗姆元君的次子,天皇大帝的胞弟。为紫微垣的星君,道教认为,紫微垣位居苍天众星的正中,协助玉皇大帝掌控星斗、日月等,是众星之主。紫微大帝也是人世间帝王的象征,尤其主宰皇家祸福。汉传佛教中,紫微大帝也被禅宗、天台宗等寺庙奉为二十四天护法神之一。

紫薇大帝全称

紫微大帝全称为“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在汉民间信仰中占重要地位,属于道教四御之一,位居玉皇上帝之下。是道教的神仙谱系中四位辅佐的天神,不是中国历史朝代中的“帝”。

道教的神仙谱系中,最高的神为“三清”。“三清”三位神还有四位辅佐的天神,分别是: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祗。紫微大帝的职责是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四时气候,为万象之宗师、万星之教主。紫微大帝简称“紫宫”、“紫微星”,位居天中央,古代,紫微大帝在汉族民间极受崇拜。

西游记中武当山上住了谁

真武大帝。真武大帝是道教为数不多能单独立观的神仙,道场在湖北武当山,也是武当山供奉的主神,因为明朝皇帝的追捧,真武大帝曾风靡一时,威望甚至盖过紫薇大帝,成为一方信仰

关于北极紫薇大帝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又称“紫微北极大帝”,“北极大帝”,“北极星君”,四御之一。

紫微北极大帝信仰来源于中国古代星辰崇拜,北极即是北极星的简称,又称“北辰”、“天枢”,居于紫徽垣内。《上清灵宝大法》卷四说:“北极大帝则紫徽垣中帝座是也。按《天文志》云:南极入地三十六度,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天形倚侧。盖半出地上,半还地中,万星万炁悉皆左旋,惟南北极之枢而不动,故天得以动转也。世人望之在北而曰北极,其实正居天中。为万星之宗主,三界之亚君,次于吴天,上应元炁是为北极紫微大帝也。”《后汉书》卷四十八亦曰:“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故紫微垣即为紫微宫,后来皇帝亦将其居住的地方称为紫禁城。

道教认为北辰是永远不动的星,位于上天的最中间,位置最高,最为尊贵,是“众星之主”,“众神之本”。因此对他极为尊崇。《晋书·天文志》称:“北极五星,钩陈六星,皆在紫微宫中,北极、北辰最尊也;其细星,天之枢也。”并以之为“大帝之座”、“天子常居也”。唐孔颖达《书·说命》中疏曰:“北斗环绕北极,犹卿士之周卫天子也,五星行于列宿,犹州牧之省察诸侯也,二十八宿布于四方,犹诸侯为天子守土也,天象皆为尊卑相正之法。”

至于紫微北极大帝的来历,《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引《北斗本生经》曰:“昔龙汉初劫,有周上御国紫光夫人于上春日,游玩至温玉池边,方脱衣澡盥,忽感莲蕊九苞,一开发,化生九子,夫人护抱鞠养宫中,志愿性成圣哲,佐辅乾坤,诸子洎壮冠乃各修,园地功行俱满,白昼冲天,并受得三清贵职矣!天皇大帝,长子也,紫徽上宫纪纲,元化众星主领。紫微大帝,第二子,佐北极中目明堂布政下土。

道经中称紫微北极大帝的职能为:执掌天经地纬,以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诸神,是一切现象的宗王,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如《九天应元雷声昔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卷上曰:“北极紫微大帝掌握五雷也。”由此紫微大帝受到历代帝王的崇祀,尤其在宋代,常与玉皇大帝一起奉祀。现在四川大足等地,还可见到宋代塑造的紫徽大帝神像。《明史·礼志四》载:“明时,宫廷还敕建了紫微殿,”设象祭告“。其形象为帝王打扮,旁边有威风凛凛的武将护卫,十分高贵威严。紫微大帝的神诞日为农历的四月十八日。

伯邑考为文王姬昌之长子,生性敦厚仁爱,父亲因触怒纣王而被监禁,伯邑考为了营救父亲,带了七香车、醒酒毡与白色猿猴三样异宝,献给纣王。

纣王妃妲己见伯邑考长相俊美、琴艺绝伦,欲加亲近,但却遭伯邑考正言羞辱,气愤之下,先是诬告伯邑考调戏自己;又暗自现出原形,引出白猿的杀意,最后再诬陷伯邑考之琴声 ,是在暗骂纣王无德。 於是伯邑考就这样被妲己诬陷,割去了四肢,万刃剁尸,做成肉饼后,妲己再送给他的父亲姬昌吃下。

在封神榜,伯邑考被封为北极中天紫薇大帝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