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6241

星座那个叫什么效应,星座准是什么心理学效应

兴仁信息网2024-02-01 03:14:180

社会心理学上解释星座效应的名词叫什么

是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

它又叫福勒效应,因为它最早是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于1948年通过试验证明的。他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这项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血型测试和星座测试觉得很准,心理学上叫什么效应

巴纳姆效应

如果说我会变魔术,在没有接触过你的真人,甚至完全不知道有关于你的任何信息,就能预测出你的性格,你会相信吗?不信看看以下这段文字描述的是不是你?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很准对吧?不过我告诉你我并不是魔术师也不会变魔术,其实以上这段文字是20世纪40年代一位名为伯特伦·弗瑞尔的教授从星座书上随手抄下来的文字。在课上弗瑞尔教授先让学生完成一份性格测试,并向学生们反馈测试结果,当然不是真正的结果,而是以上的这段文字,可是有趣的是87%的学生都认为这个性格测试非常准。

后来,心理学家保罗·米尔以著名的美国马戏团艺人菲尼亚斯·泰勒·巴纳姆的名字将伯特伦·弗瑞尔的实验结果命名为“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即:人们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自己。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人们仍然认为这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如何看待巴纳姆效应和星座学?

星座的东西见仁见智!有的相信,有的不信,有的半信半疑,有的姑且相信,有的好的就信,坏的就不信。个人认为听听看看就好,不必太过认真。

心理专家说的,星座存在有它的积极影响,适当的看星座,有益身心,对人的情绪有调节作用,但不可深信,毕竟它是一个不能用科学解释和证明的领域。就我个人看来,有的可信有的不可信,以一种平常心来看,比如对性格的分析有的还是可以采纳的,但不可一味相信,将这些作为生活的一种调味剂,也许更合适!

为什么人们会相信通过星座可以判断性格?——巴纳姆效应

就像通过血型判断性格一样,本来是适用于任何人的一般性描述,可人偏偏会认为那描述的正是自己。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巴纳姆效应。

有人曾进行过一项实验,把原本是A型血的性格描述说成是B型血的性格,然后拿给B型血的人看,结果竟然有九成左右的人认为自己的性格非常符合描述中的内容。当听到别人说自己您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您具有浪漫的一面等等的时候,即使您觉得这并不太适合自己,一般也很少反驳,说不对或者你的说法太不明确了。大多数时候,人都会表示认同,回答:是啊。

以上引自书《好玩心理学》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

每个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性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

社会心理学上解释星座效应的名词叫什么

是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

它又叫福勒效应,因为它最早是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于1948年通过试验证明的。他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这项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星座是什么心理学效应?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

以杂技师巴纳姆的名字命名,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

巴纳姆效应又称福勒效应,星相效应,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

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却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正如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

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保罗·米尔以著名的美国马戏团艺人菲尼亚斯·泰勒·巴纳姆的名字将弗瑞尔的实验结果命名为“巴纳姆效应”。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