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83628

生辰八字推导,生辰八字怎么算

兴仁信息网2024-02-10 20:49:170

生辰八字 金木水火土 什么用

根据人的出生时间即生辰八字,可以分析出人的富贵、贫贱、吉凶、祸福的信息。金木水火土只是命理学中规定的五行,根据五行生克来确定六亲的关系,从而推导出结论。

有谁知道生辰八字是怎么算出来的?

先上网查一下万年历,如果不行的话就看看这个 从已知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很简单: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 支。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和蔡勒公式很相像,如下: g = 4C [C/4] 5y [y/4] [3*(M 1) / 5] d - 3 z = 8C [C/4] 5y [y/4] [3*(M 1) / 5] d 7 i (奇数月i=0,偶数月i=6) 其中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 14月来算。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0的余数是地支。 巧妙运用和干支有关的几个计算公式,还可以在没有万年历的情况下推算出古书里的干 支纪日对应的公历日期。 ------------------------------------------------------------------------------ 干支纪日,从夏朝就开始使用了。根据对中国古代历史典籍《春秋》中记载的日食的 研究,我国的干支纪日,从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2月10日)开始,一直到 今天,都未曾间断。干支纪年的出现则略晚一些,直到东汉元和二年(公元85年)才 下令在全国实行,至今也未曾间断。因此,凡是需要接触中国历史的人,总不免要遇到查 某一年的干支或某一日的干支,以及由年干支和日干支推算是哪一年或哪一日的问题。通 常,这类转换靠查历书都可以解决。但既然干支也是一个循环系统,自然也就有从年份和 日期求干支的公式。 在介绍求年干支和日干支的公式前,先把干支的特点介绍一下。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 组合。天干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即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和地支从“甲子”开始,按顺 序逐一相配,各用到最后一个时,再从第一个开始继续相配,就形成了六十个干支,也称 “六十花甲子”。为什么是六十个干支呢?这个从数学上很容易回答。根据干支的构成条 件,其循环周期必然是天干数和地干数的最小公倍数。而60正是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我们把“甲子”编为1号,“乙丑”编为2号,这样编下去,就可以得到一个干支 和序号的对照表,如下: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细心观察这张表,不难发现,由序号得到对应干支是很容易的,序号除以10的余数就 是天干的序数(如果余数是0,则为最后一个天干癸),序号除以12的余数就是地支的序 数(如果余数是0,则为最后一个地支亥)。比如37号干支,因为37 mod 10=7(mod表示 取余数),对应的天干是庚,37 mod 12=1,对应的地支是子,所以37号干支就是庚子。 显然,一个整数除以10的余数就是它的个位数,这就使求天干更方便了。 而由干支推它的序号,也不困难。这其实就是一个同余方程组的求解问题,我们用初 等数论中的中国剩余定理就可以解决。比如要算戊午的序号是多少,根据上面由序号得到 对应干支的原理,很容易得到如下方程组: { x mod 10 = 5 { x mod 12 = 7. 其中x是待求的干支序号。根据中国剩余定理,有: x≡ 6 * 5 - 5 * 7 (mod 60) = 55, 即戊午的序号是55.这和上面的对照表的是一致的。一般地,若天干的序号为m,地支的 序号为n,则干支的序号为: x≡ 6m - 5n (mod 60) (1) 简单点说,如果6m-5n的结果是正数,这个数就是干支的序号;如果是负数,把它加上60 就是干支的序号。 了解了干支及其序号的相互推算,下面我们先来介绍年干支的求算。需要说明的是, 干支纪年纪的是农历年,而不是公历年。但因为农历年的岁首和公历年的岁首相隔较近, 使农历年总是和某一公历年的大部分重合,因此,通常也用公历年的年份表示和它大部分 重合的农历年。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给出农历年的干支序号为: x = (Y-3) mod 60, (2) 其中Y是年份。得到了干支序号x,就可以求出相应的干支来。比如2004年的干支序号: x = (2004-3) mod 60 = 2001 mod 60 = 21, 21 mod 10=1,天干为甲,21 mod 12=9,地支为申,因此,2004年是甲申年。 细心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其实用Y-3直接除以10,就可以得到天干,用Y-3直接除以 12,就可以得到地支。这是因为 x = (Y-3) mod 60 等价于 Y-3 = 60 * n x, 其中n是Y-3除以60的商数。等式两边同时除以10,余数也必然相等。而右边第一项是60的 倍数,自然也是10的倍数,能够被10整数,于是Y-3除以10的余数就必然等于x除以10的余 数。 因此,其实我们完全用不着先求干支的序号,而可以分别求天干和地支,合起来就是干 支,这样就减少了一步运算。而对于年份的天干,同样只须看末尾一位。末尾为4的年份 的天干总是甲,末尾为5的年份的天干总是乙……依次类推。 再来看日干支的求算。我们可以仿照星期的求算,得到一个比较直观的计算日干支的 公式如下: G = (Y-1)*5 [(Y-1)/4] - [(Y-1)/100] [(Y-1)/400] D 15, (3) 其中Y是年份,D是累积天数,[...]表示取商数,也就是只取计算结果的整数部分。把G除 以60,余数就是干支的序号。或者把G除以10或12,可以直接得到日天干和日地支。不 过,和形式相似的求星期的公式一样,这个公式还不够简炼,特别是第一项(Y-1)*5,在 Y为四位数年份时,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一个较大的四位数或五位数,口算很不方便。 我们用推导蔡勒公式的办法,可以改进这个公式。先来看和年份有关的部分的改进。 我们知道,按公历的置闰规则,一个世纪的总天数可能是36524天,或36525天。如果这个 世纪中末尾为00的年份是闰年,这个世纪就只有36525天;否则就只有36524天。我们不妨 称有36524天的世纪为“平世纪”,有36525天的世纪为“闰世纪”。对于平世纪,因为 36524 mod 60 = 44, 所以,每过一个平世纪,同一天的干支就向后推进44个序号。同样,每过一个闰世纪,同 一天的干支就向后推进45个序号。这就使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计算每个世纪第一年(年份 末尾为01)3月1日的公式: G = 44C [C/4] 15, (4) 其中C是世纪数减一。 而计算任一年3月1日的干支的公式也可以很快得到: G = 44C [C/4] 5(y-1) [y/4] 15, 即 G = 44C [C/4] 5y [y/4] 10, (5) 其中y是年份后两位数字。 下面我们再列出每月天数: 月份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 天数31 28(29)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减30后的 剩余天数 1 -2(-1) 1 0 1 0 1 1 0 1 0 1 如果把1月和2月看成是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同样可以得到下面的式子: D’ ≡ [3*(M 1) / 5] d - 2 (mod 10) (6) 及 D’ ≡ [3*(M 1) / 5] d - 2 i (mod 12) (奇数月i=0,偶数月i=6), (7) 其中,D’是从3月1日开始算起的累积天数,M是月份,d是日数。把(6)(7)两式和(5)式合 起来,再进行适当的化简,就得到了计算公历任意一天的天干和地支的公式: g = 4C [C/4] 5y [y/4] [3*(M 1) / 5] d - 3; (8) z = 8C [C/4] 5y [y/4] [3*(M 1) / 5] d 7 i (奇数月i=0,偶数月i=6) (9) 如果先求得了g,那么 z = g 4C 10 i (奇数月i=0,偶数月i=6). (10) g的个位数就是天干序号,z除以12的余数就是地支序号。这里需要再次强调:1月和2月是 当做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的,因此C和y也要按上一年的年份来取值。 我们可以把(8)(9)两式和蔡勒公式对比一下: W = -2C [C/4] y [y/4] [13*(M 1) / 5] d - 1, 可以看出它们的形式非常相似,区别仅仅是几个常数的不同。 尽管现在中国已经不用干支纪日了,但有时还是需要计算日干支的。比如,历法有所 谓“三伏”和“入梅”“出梅”,都和日干支有关。三伏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是指夏 天最热的一段时间,入梅和出梅是指江南一带梅雨季节的开始和结束,本来是和气候有关 的用语。但因为古代没有准确的天气预报,无法准确预测三伏和入出梅的时间,所以就在 历书上硬性规定几个日子作为三伏开始和入出梅的日子,这样确定一个大致的日期以备参 考。现在虽然有了比较准确的天气预报,但三伏和入出梅作为一种传统历法,仍然流传下 来。 历法规定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开始,共十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开始,十天 或二十天;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开始,共十天。中伏的长度之所以不固定,是因 为夏至、立秋的日期和庚日的日期是逐年浮动的,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可能是夏至之后 的第五个庚日,也可能是第六个庚日。如果是前者,中伏就只有十天;如果是后者,中伏 就长达二十天。注意如果夏至当天是庚日,夏至之后第一个庚日是指夏至之后第十天,而 不是夏至当天,这时初伏第一天就是夏至之后第三十天。同样,如果立秋当天是庚日,末 伏第一天就是立秋之后第十天,而不是立秋当天。入梅则是指芒种之后的第一个丙日,出 梅是指小暑之后的第一个未日,也有同样的规定。 知道了这些,我们可以算一下2004年的初伏、中伏和末伏都是什么日子。这需要先知 道夏至和立秋的日子。如果知道夏至是6月21日,立秋是8月7日,那么运用公式(8),夏至 这天的g为: g = 4 * 20 [20/4] 5*4 [4/4] [3*(6 1) / 5] 21 - 3 = 80 5 20 1 4 21 - 3 = 128, 个位数是8,天干是辛。夏至之后第三个庚日就是夏至之后第29天,也就是7月20日,这天 也就是初伏第一天。中伏第一天则是7月30日。同样可算出立秋这天的g为: g = 4 * 20 [20/4] 5*4 [4/4] [3*(8 1) / 5] 7 - 3 = 80 5 20 1 5 7 - 3 = 115, 是个戊日。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就是立秋之后第2天,也即8月9日,这天就是末伏第一 天。由此也可知,2004年的中伏只有十天。同样可以由芒种和小暑两节气的日期,算出 2004年的入梅日和出梅日分别是6月6日和7月15日。 反过来,知道了年干支和日干支,求相应的年份和日期就相对麻烦一点了。因为干 支是循环使用的,所以必须先知道欲求对应年份和日期的干支是属于哪一次循环。比如 我们预先用公式(2)算出来1864、1924、1984年都是甲子年,如果要知道戊戌变法是哪 一年,首先要确定它是十九世纪末的事情,也即是属于1864年开始的这一个循环里。那 么,我们用公式(1)可以算出来戊戌的序号是35,于是戊戌年就是(1864-1) 35=1898年。 之所以要先减一,是因为甲子的序号为1,需要把这个序号先减去。 至于日干支,因为古书里的日干支总是和年、月配合使用的,所以不难确定它属于 哪个循环。比如《明史·庄烈帝本纪》记载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的日子是崇祯 十六年三月丁未。崇祯十六年就是公元1644年。三月虽然是农历的三月,但我们知道农 历的日期在公历里虽然是浮动的,但也不出一定的范围,比如农历三月初一,总是在 公历3月22日到4月19日之间浮动。因此,先来算1644年3月22日的干支。我们有: g = 4 * 16 [16/4] 5 * 44 [44/4] [3*(3 1) / 5] 22 - 3 = 64 4 220 11 2 22 - 3 = 320, 个位数是0, z = g 4C 10 = 320 64 10 = 394, 除以12余10,所以这一天的干支是癸酉,其序号为6*0-5*10 60=10。而丁未的序号是 6*4-5*8 60=44,在癸未之后34天,因此三月丁未肯定是3月22日之后34天,即4月25 日。这就是说,崇祯自缢的日子是1644年4月25日,这和查万年历的结果是一致的。 中国古人采用干支纪年法,直到现在,我们还经常提到某某年的天干地支是什么,比如今年是戊子年,去年是丁亥年,其中子和亥分别表示了这两年的属相鼠和猪。因此很少有人不知道天干地支是什么,但很少有人了解干支与阴阳五行之间的密切联系。实际上,每个天干每个地支都有它自己的阴阳五行属性。正因为干支自己具有独特的五行属性,人们用干支表示的生辰八字才得以跟五行联系起来,由命理学者根据五行生克来推理出人的命运。 既然讲命理,那我们就从最基础的东西讲起,先来认识一下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干支,顾名思义,是主干和枝丫的意思。有干有支,这才是一棵完整的树,因此天干在上地支在下,这样组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古人最初对天干地支的命名确实有这层含义,但是在八字命理学中,地支倒更像是植物在地下生长的根须。为了方便进行下一步学习,大家不妨这样理解,天干地支的组合就像一棵树,天干是树木在地面之上的枝干部分,而地支则是树木在地下蜿蜒生长的根部。这样的比喻,在命理学上是有其重要意义的,大家会慢慢体会得到。 干支诞生的年代已经相当久远了,具体不详,但可以确定,在商之前一定已经存在了,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商朝的帝王们都喜欢取一些与干支有关的名字,比如太甲,天乙等等。一年十二个月,恰好有十二地支,由此我们容易想到,古人最初是用地支来记月的,但是后来就开始用天干地支组合起来的六十甲子记年、月、日、时,也就有了完整的干支纪年法。年月日时各取一天干一地支也就有了我们平时所说的“生辰八字”。 天干是十个,五行是五个,但金木水火土又分阴阳,于是二五一十,正好配上了十天干。比如甲是阳木,乙是阴木,丙是阳火,丁是阴火。具体有歌诀写道:“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十天干在单数位次上的属性为阳,在双数位次上的属性为阴,一阴一阳相互交替,邻接的天干又是五行属性上相生的关系。比如甲乙木生丙丁火,丙丁火生戊己土,等等。 这样一来,十天干的五行属性甚至方位含义都一目了然,非常简单明了。但是十二地支就远比天干要复杂。我们知道,地面之上的东西都清晰明白,很容易看得一清二楚,地面之下的东西却隐藏得很深入,根须嘛,容易交错纠缠难以分辨,这样,地支的属性也就随之变得复杂难辨起来。 我们把十二地支分成三组,每四个为一组,分别是四旺,四生,四库。 四旺,这是最简单的一组,它们是子、午、卯、酉,它们的五行属性十分“单纯”,即,子是阴水,午是阴火,卯是阴木,酉是阴金。由于在十天干中癸表示阴水,所以我们又说,子中藏癸,同样的,我们说午中藏丁,卯中藏乙,酉中藏辛。这个“藏”字,多少有些蕴藏储备的含义,地支在地下嘛,自然是藏起来的部分。换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认为子是癸水的根,午是丁火的根,卯是乙木的根,而酉是辛金的根。地支,本来就是天干遗留在地下的根须,只不过子午卯酉这四条根并未经过纠缠,十分单纯而容易分辨。 四生,这一组也相对简单,分别是寅、巳、申、亥。寅,这条根是由三段根须缠起来的,它们分别是阳木,阳火和阳土,也就是甲丙戊,其中甲木的根要粗一些,我们称甲木是寅的地支本气;巳,也是由三条根缠起来的,分别是阳火,阳土和阳金,也就是丙戊庚,其中丙火是巳的地支本气;申,同样是三条根互相缠绕而成,分别是阳土,阳金和阳水,也就是戊庚壬,其中庚金是申的地支本气;亥,这个比较个别,是两条根缠绕起来的,它们是阳水和阳木,也即壬甲,其中壬水是亥的地支本气。 我们容易发现两条规律:第一,这组地支的藏干全是阳性的。没错,甲丙戊庚壬正好全是阳性五行,并且计算起来,除了戊土出现过三次之外,其余的都出现过两次。第二,这四个地支的本气分别是木火金水,唯独没有土。没错,以上两点都充分说明,土是一个特殊的五行。为什么特殊呢? 我们来看四库。 除去上面谈到的四旺四生,十二地支就只剩下辰戌丑未四个,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四库。这四个地支,本气全是土,其中辰戌本气是阳土,丑未本气是阴土。土的基本特性是藏纳、承载和包容,因此我们有了四库的叫法。而这四个库,也正好是五行中其它四位的库,辰为水库,戌为火库,丑为金库,未为木库。 库,也叫墓,是五行藏匿安息的所在。既然是水库,那辰中一定有水,但入墓安息的水显然是阴性的,因此,辰中有癸水。同理,火库戌中有阴火丁,金库丑中有阴金辛,木库未中有阴木乙。 水生木,水库中往往会滋生出一些草木的根芽,因此辰中又有木,同样是藏匿墓库之中,自然是阴木乙了。木生火,木库中常常迸出零星的火花,因此未中又有阴火丁。金生水,金库丑中便也有阴水癸。唯一不同的是火库戌,火本来生土,但戌的本气就是土,因此土气越发壮大,最后便由土气生出了阴金辛。 综上可知,四库全部包含三个五行,辰中乙戊癸,戌中辛戊丁,丑中癸己辛,未中乙己丁。 OK,到这里,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的关系便基本讲明白了,不明白的朋友还可以继续提问,我会给大家补充解答。感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关注下一篇,:)。 另附:天干地支的原始意义 1.天干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2.地支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老也,犹也,万物到这时都犹缩收敛。 (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

何为“生辰八字”?

生辰八字或者说八字,其实是周易术语四柱的另一种说法。四柱是指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在人用天干和地支各出一字相配合分别来表示年、月、日、时,如甲子年、丙申月、辛丑日、壬寅时等。每柱两字,四柱共八字,所以算命又称“测八字”。依照天干、地支沂涵阴阳五行属性之相生、相克的关系,推测人的体咎祸福。不过我们在这里要讲的不是如何“测八字”,而是如何算八字。

四柱八字排立

四柱以指一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柱排立是指找出一个人的生辰八字。主要分四步进行。

排年柱

年柱, 即人出生的年份用干支来表示. 注意上一年和下一年的分界线是以立春这一天的交节时刻划分的, 而不是以正月初一划分. 如某人阳历2000年2月4日22点17分生, 由于阴历2000年交立春是阳历2000年2月4日20点32分, 因此此人的年柱为2000年之庚辰,而非1999年之已卯.

排月柱

月柱, 即用干支表示人出生之年月所处的节令. 注意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 而是以节令为准, 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 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

一月 寅月 二月 卯月 三月 辰月 四月 巳月

从立春到惊蛰 从惊蛰到清明 从清明到立夏 从立夏到芒种

五月 午月 六月 未月 七月 申月 八月 酉月

从芒种到小暑 从小暑到立秋 从立秋到白露 从白露到寒露

九月 戌月 十月 亥月 十一月 子月 十二月 丑月

从寒露到立冬 从立冬到大雪 从大雪到小寒 从小寒到立春

节令含义:

正月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 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开始了, 天气将回暖, 万物将更新, 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 立春是公历的2月4日或5日.

二月惊蛰: 春雷开始轰鸣,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 过冬的虫卵快要孵化了, 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 气温升高. 惊蛰是公历的3月6日或7日.

三月清明: 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 草木萌动, 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清明是公历的4月5日或6日.

四月立夏: 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始, 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 农事活动已进入夏季繁忙季节了. 立夏是公历的5月6日或7日.

五月芒种: "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 在北方是割麦种稻的时候, 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 芒种是公历的6月6日或7日.

六月小暑: 这个节气表示已进入暑天, 炎热逼人, 小暑是公历的7月7日或8日.

七月立秋: 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 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始. 立秋是公历的8月8日或9日.

八月白露: 这个节气表示天气更凉, 空气中的水气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 白露是公历的9月8日或9日.

九月寒露: 这个节气表示冬季的开始, 预示气候的寒凉程度将逐渐加剧, 寒露是公历的10月8日或9日.

十月立冬: 这个节气表示清爽的秋天将过, 寒冷的冬天开始, 立冬是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

十一月大雪: 这个节气表示降雪来得较大, 大雪是公历的12月7日或8日.

十二月小寒: 这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 会有霜冻, 小寒是公历的1月5日或6日.

以下是年上起月表.

月/年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

正月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二月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三月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四月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五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六月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七月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八月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九月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十月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冬月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甲子

腊月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乙丑

排日柱

从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二月己巳日至今, 我国干支记日从未间断. 这是人类社会迄今所知的唯一最长的记日法.

日柱, 即用农历的干支代表人出生的那一天. 干支记日每六十天一循环,由于大小月及平闰年不同的缘故, 日干支需查找万年历.

另外,日与日的分界线是以子时来划分的, 即十一点前是上一日的亥时, 过了十一点就是次日的子时. 而不要认为午夜十二点是一天的分界点.

排时柱

时柱, 用干支表示人出生的时辰. 一个时辰在农历记时中跨两个小时,故一天共十二个时辰.

子时: 23点 --凌晨1 丑时: 1 点 --凌晨3

寅时: 3 点 --凌晨5 卯时: 5 点 --凌晨7

辰时: 7 点 --上午9 巳时: 9 点 --上午11

午时: 11点 --上午13 未时: 13点 --上午15

申时: 15点 --上午17 酉时: 17点 --上午19

戌时: 19点 --晚上21 亥时: 21点 --晚上23

日上起时表:

时/日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

子 甲子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丑 乙丑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寅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卯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辰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巳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未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申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酉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戌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亥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拿我的一位朋友举例:朋友生于1984年8月27日,此年为甲子年(书中查到);按照立月柱歌诀可知:他的年天干为甲,所以月以丙为首,所以他的立月柱为,癸酉;相应的他的日柱为癸巳(书中查到);而他的时立柱根据时立柱歌诀得知:癸巳为日干时,以壬配子时,所以时柱应为戊辰。这样就排出了他的生辰八字:“甲子 癸酉 癸巳 戊辰”。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希望,宝宝一出生,就有了个准确的时间,年月日时,即古人常说的生辰八字,这八个字包含了一个人出生时的天体运行的基本状态,也蕴含了一个人今后的命运。

要得到正确的出生时间,白天以日晷仪测量最准。钟表时间是人为的平均时和地区标准时,必须依节气(太阳黄经)计算“真太阳时差”与依出生地计算“地方经度时差”,才能得到真正的出生天文时间。

推夜子时法(妥否?):

夜子时,与正子时不同,推法亦稍异。查子时之时间,由夜间十一点钟开始,至一点钟为止。在夜十一点至十二点之间生人者,乃是夜子时。是时为今夜之子时,乃属于今日之内。十二点钟后,属明日。所谓夜子时者,乃今日之夜,非明日之早。正子时者,乃明日之早,非今日之夜也。一时有两点钟,前一点钟是夜子,后一点钟是正子。遁干之法,与日上起时法,稍有区别。必须于遁得亥时之后,再加遁一位也。

例:假如丙午年,庚寅月,乙丑日,十一点钟后,十二点钟前,夜子时生。歌诀云:乙庚丙作初。是乙日子时(正子)遁丙子,依次顺数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夜子时须即戊子也。

《克择讲义》:每午后十一点五十九分五十九秒五十九微为夜子,属阴; 就是上四刻,原作现日之额。若超过十二点起至一点内止,则是早子明日,作下四刻,属阳,万年不易。

自古至今甲己日起甲子时,夜子原起甲子相同,加注夜子可也。

怎么了解一个人的生辰八字?

你好,生辰八字就是出生的时间,你可以问问。

为什么能从生辰八字算出不同的命?

根据每个人的天干地支,即年月日时,其实这也是一种封建,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每个人的命都是由自己掌握的。

有谁知道生辰八字是怎么算出来的?

先上网查一下万年历,如果不行的话就看看这个 从已知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很简单: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 支。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和蔡勒公式很相像,如下: g = 4C [C/4] 5y [y/4] [3*(M 1) / 5] d - 3 z = 8C [C/4] 5y [y/4] [3*(M 1) / 5] d 7 i (奇数月i=0,偶数月i=6) 其中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 14月来算。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0的余数是地支。 巧妙运用和干支有关的几个计算公式,还可以在没有万年历的情况下推算出古书里的干 支纪日对应的公历日期。 ------------------------------------------------------------------------------ 干支纪日,从夏朝就开始使用了。根据对中国古代历史典籍《春秋》中记载的日食的 研究,我国的干支纪日,从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2月10日)开始,一直到 今天,都未曾间断。干支纪年的出现则略晚一些,直到东汉元和二年(公元85年)才 下令在全国实行,至今也未曾间断。因此,凡是需要接触中国历史的人,总不免要遇到查 某一年的干支或某一日的干支,以及由年干支和日干支推算是哪一年或哪一日的问题。通 常,这类转换靠查历书都可以解决。但既然干支也是一个循环系统,自然也就有从年份和 日期求干支的公式。 在介绍求年干支和日干支的公式前,先把干支的特点介绍一下。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 组合。天干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即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和地支从“甲子”开始,按顺 序逐一相配,各用到最后一个时,再从第一个开始继续相配,就形成了六十个干支,也称 “六十花甲子”。为什么是六十个干支呢?这个从数学上很容易回答。根据干支的构成条 件,其循环周期必然是天干数和地干数的最小公倍数。而60正是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我们把“甲子”编为1号,“乙丑”编为2号,这样编下去,就可以得到一个干支 和序号的对照表,如下: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细心观察这张表,不难发现,由序号得到对应干支是很容易的,序号除以10的余数就 是天干的序数(如果余数是0,则为最后一个天干癸),序号除以12的余数就是地支的序 数(如果余数是0,则为最后一个地支亥)。比如37号干支,因为37 mod 10=7(mod表示 取余数),对应的天干是庚,37 mod 12=1,对应的地支是子,所以37号干支就是庚子。 显然,一个整数除以10的余数就是它的个位数,这就使求天干更方便了。 而由干支推它的序号,也不困难。这其实就是一个同余方程组的求解问题,我们用初 等数论中的中国剩余定理就可以解决。比如要算戊午的序号是多少,根据上面由序号得到 对应干支的原理,很容易得到如下方程组: { x mod 10 = 5 { x mod 12 = 7. 其中x是待求的干支序号。根据中国剩余定理,有: x≡ 6 * 5 - 5 * 7 (mod 60) = 55, 即戊午的序号是55.这和上面的对照表的是一致的。一般地,若天干的序号为m,地支的 序号为n,则干支的序号为: x≡ 6m - 5n (mod 60) (1) 简单点说,如果6m-5n的结果是正数,这个数就是干支的序号;如果是负数,把它加上60 就是干支的序号。 了解了干支及其序号的相互推算,下面我们先来介绍年干支的求算。需要说明的是, 干支纪年纪的是农历年,而不是公历年。但因为农历年的岁首和公历年的岁首相隔较近, 使农历年总是和某一公历年的大部分重合,因此,通常也用公历年的年份表示和它大部分 重合的农历年。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给出农历年的干支序号为: x = (Y-3) mod 60, (2) 其中Y是年份。得到了干支序号x,就可以求出相应的干支来。比如2004年的干支序号: x = (2004-3) mod 60 = 2001 mod 60 = 21, 21 mod 10=1,天干为甲,21 mod 12=9,地支为申,因此,2004年是甲申年。 细心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其实用Y-3直接除以10,就可以得到天干,用Y-3直接除以 12,就可以得到地支。这是因为 x = (Y-3) mod 60 等价于 Y-3 = 60 * n x, 其中n是Y-3除以60的商数。等式两边同时除以10,余数也必然相等。而右边第一项是60的 倍数,自然也是10的倍数,能够被10整数,于是Y-3除以10的余数就必然等于x除以10的余 数。 因此,其实我们完全用不着先求干支的序号,而可以分别求天干和地支,合起来就是干 支,这样就减少了一步运算。而对于年份的天干,同样只须看末尾一位。末尾为4的年份 的天干总是甲,末尾为5的年份的天干总是乙……依次类推。 再来看日干支的求算。我们可以仿照星期的求算,得到一个比较直观的计算日干支的 公式如下: G = (Y-1)*5 [(Y-1)/4] - [(Y-1)/100] [(Y-1)/400] D 15, (3) 其中Y是年份,D是累积天数,[...]表示取商数,也就是只取计算结果的整数部分。把G除 以60,余数就是干支的序号。或者把G除以10或12,可以直接得到日天干和日地支。不 过,和形式相似的求星期的公式一样,这个公式还不够简炼,特别是第一项(Y-1)*5,在 Y为四位数年份时,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一个较大的四位数或五位数,口算很不方便。 我们用推导蔡勒公式的办法,可以改进这个公式。先来看和年份有关的部分的改进。 我们知道,按公历的置闰规则,一个世纪的总天数可能是36524天,或36525天。如果这个 世纪中末尾为00的年份是闰年,这个世纪就只有36525天;否则就只有36524天。我们不妨 称有36524天的世纪为“平世纪”,有36525天的世纪为“闰世纪”。对于平世纪,因为 36524 mod 60 = 44, 所以,每过一个平世纪,同一天的干支就向后推进44个序号。同样,每过一个闰世纪,同 一天的干支就向后推进45个序号。这就使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计算每个世纪第一年(年份 末尾为01)3月1日的公式: G = 44C [C/4] 15, (4) 其中C是世纪数减一。 而计算任一年3月1日的干支的公式也可以很快得到: G = 44C [C/4] 5(y-1) [y/4] 15, 即 G = 44C [C/4] 5y [y/4] 10, (5) 其中y是年份后两位数字。 下面我们再列出每月天数: 月份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 天数31 28(29)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减30后的 剩余天数 1 -2(-1) 1 0 1 0 1 1 0 1 0 1 如果把1月和2月看成是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同样可以得到下面的式子: D’ ≡ [3*(M 1) / 5] d - 2 (mod 10) (6) 及 D’ ≡ [3*(M 1) / 5] d - 2 i (mod 12) (奇数月i=0,偶数月i=6), (7) 其中,D’是从3月1日开始算起的累积天数,M是月份,d是日数。把(6)(7)两式和(5)式合 起来,再进行适当的化简,就得到了计算公历任意一天的天干和地支的公式: g = 4C [C/4] 5y [y/4] [3*(M 1) / 5] d - 3; (8) z = 8C [C/4] 5y [y/4] [3*(M 1) / 5] d 7 i (奇数月i=0,偶数月i=6) (9) 如果先求得了g,那么 z = g 4C 10 i (奇数月i=0,偶数月i=6). (10) g的个位数就是天干序号,z除以12的余数就是地支序号。这里需要再次强调:1月和2月是 当做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的,因此C和y也要按上一年的年份来取值。 我们可以把(8)(9)两式和蔡勒公式对比一下: W = -2C [C/4] y [y/4] [13*(M 1) / 5] d - 1, 可以看出它们的形式非常相似,区别仅仅是几个常数的不同。 尽管现在中国已经不用干支纪日了,但有时还是需要计算日干支的。比如,历法有所 谓“三伏”和“入梅”“出梅”,都和日干支有关。三伏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是指夏 天最热的一段时间,入梅和出梅是指江南一带梅雨季节的开始和结束,本来是和气候有关 的用语。但因为古代没有准确的天气预报,无法准确预测三伏和入出梅的时间,所以就在 历书上硬性规定几个日子作为三伏开始和入出梅的日子,这样确定一个大致的日期以备参 考。现在虽然有了比较准确的天气预报,但三伏和入出梅作为一种传统历法,仍然流传下 来。 历法规定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开始,共十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开始,十天 或二十天;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开始,共十天。中伏的长度之所以不固定,是因 为夏至、立秋的日期和庚日的日期是逐年浮动的,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可能是夏至之后 的第五个庚日,也可能是第六个庚日。如果是前者,中伏就只有十天;如果是后者,中伏 就长达二十天。注意如果夏至当天是庚日,夏至之后第一个庚日是指夏至之后第十天,而 不是夏至当天,这时初伏第一天就是夏至之后第三十天。同样,如果立秋当天是庚日,末 伏第一天就是立秋之后第十天,而不是立秋当天。入梅则是指芒种之后的第一个丙日,出 梅是指小暑之后的第一个未日,也有同样的规定。 知道了这些,我们可以算一下2004年的初伏、中伏和末伏都是什么日子。这需要先知 道夏至和立秋的日子。如果知道夏至是6月21日,立秋是8月7日,那么运用公式(8),夏至 这天的g为: g = 4 * 20 [20/4] 5*4 [4/4] [3*(6 1) / 5] 21 - 3 = 80 5 20 1 4 21 - 3 = 128, 个位数是8,天干是辛。夏至之后第三个庚日就是夏至之后第29天,也就是7月20日,这天 也就是初伏第一天。中伏第一天则是7月30日。同样可算出立秋这天的g为: g = 4 * 20 [20/4] 5*4 [4/4] [3*(8 1) / 5] 7 - 3 = 80 5 20 1 5 7 - 3 = 115, 是个戊日。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就是立秋之后第2天,也即8月9日,这天就是末伏第一 天。由此也可知,2004年的中伏只有十天。同样可以由芒种和小暑两节气的日期,算出 2004年的入梅日和出梅日分别是6月6日和7月15日。 反过来,知道了年干支和日干支,求相应的年份和日期就相对麻烦一点了。因为干 支是循环使用的,所以必须先知道欲求对应年份和日期的干支是属于哪一次循环。比如 我们预先用公式(2)算出来1864、1924、1984年都是甲子年,如果要知道戊戌变法是哪 一年,首先要确定它是十九世纪末的事情,也即是属于1864年开始的这一个循环里。那 么,我们用公式(1)可以算出来戊戌的序号是35,于是戊戌年就是(1864-1) 35=1898年。 之所以要先减一,是因为甲子的序号为1,需要把这个序号先减去。 至于日干支,因为古书里的日干支总是和年、月配合使用的,所以不难确定它属于 哪个循环。比如《明史·庄烈帝本纪》记载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的日子是崇祯 十六年三月丁未。崇祯十六年就是公元1644年。三月虽然是农历的三月,但我们知道农 历的日期在公历里虽然是浮动的,但也不出一定的范围,比如农历三月初一,总是在 公历3月22日到4月19日之间浮动。因此,先来算1644年3月22日的干支。我们有: g = 4 * 16 [16/4] 5 * 44 [44/4] [3*(3 1) / 5] 22 - 3 = 64 4 220 11 2 22 - 3 = 320, 个位数是0, z = g 4C 10 = 320 64 10 = 394, 除以12余10,所以这一天的干支是癸酉,其序号为6*0-5*10 60=10。而丁未的序号是 6*4-5*8 60=44,在癸未之后34天,因此三月丁未肯定是3月22日之后34天,即4月25 日。这就是说,崇祯自缢的日子是1644年4月25日,这和查万年历的结果是一致的。 中国古人采用干支纪年法,直到现在,我们还经常提到某某年的天干地支是什么,比如今年是戊子年,去年是丁亥年,其中子和亥分别表示了这两年的属相鼠和猪。因此很少有人不知道天干地支是什么,但很少有人了解干支与阴阳五行之间的密切联系。实际上,每个天干每个地支都有它自己的阴阳五行属性。正因为干支自己具有独特的五行属性,人们用干支表示的生辰八字才得以跟五行联系起来,由命理学者根据五行生克来推理出人的命运。 既然讲命理,那我们就从最基础的东西讲起,先来认识一下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干支,顾名思义,是主干和枝丫的意思。有干有支,这才是一棵完整的树,因此天干在上地支在下,这样组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古人最初对天干地支的命名确实有这层含义,但是在八字命理学中,地支倒更像是植物在地下生长的根须。为了方便进行下一步学习,大家不妨这样理解,天干地支的组合就像一棵树,天干是树木在地面之上的枝干部分,而地支则是树木在地下蜿蜒生长的根部。这样的比喻,在命理学上是有其重要意义的,大家会慢慢体会得到。 干支诞生的年代已经相当久远了,具体不详,但可以确定,在商之前一定已经存在了,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商朝的帝王们都喜欢取一些与干支有关的名字,比如太甲,天乙等等。一年十二个月,恰好有十二地支,由此我们容易想到,古人最初是用地支来记月的,但是后来就开始用天干地支组合起来的六十甲子记年、月、日、时,也就有了完整的干支纪年法。年月日时各取一天干一地支也就有了我们平时所说的“生辰八字”。 天干是十个,五行是五个,但金木水火土又分阴阳,于是二五一十,正好配上了十天干。比如甲是阳木,乙是阴木,丙是阳火,丁是阴火。具体有歌诀写道:“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十天干在单数位次上的属性为阳,在双数位次上的属性为阴,一阴一阳相互交替,邻接的天干又是五行属性上相生的关系。比如甲乙木生丙丁火,丙丁火生戊己土,等等。 这样一来,十天干的五行属性甚至方位含义都一目了然,非常简单明了。但是十二地支就远比天干要复杂。我们知道,地面之上的东西都清晰明白,很容易看得一清二楚,地面之下的东西却隐藏得很深入,根须嘛,容易交错纠缠难以分辨,这样,地支的属性也就随之变得复杂难辨起来。 我们把十二地支分成三组,每四个为一组,分别是四旺,四生,四库。 四旺,这是最简单的一组,它们是子、午、卯、酉,它们的五行属性十分“单纯”,即,子是阴水,午是阴火,卯是阴木,酉是阴金。由于在十天干中癸表示阴水,所以我们又说,子中藏癸,同样的,我们说午中藏丁,卯中藏乙,酉中藏辛。这个“藏”字,多少有些蕴藏储备的含义,地支在地下嘛,自然是藏起来的部分。换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认为子是癸水的根,午是丁火的根,卯是乙木的根,而酉是辛金的根。地支,本来就是天干遗留在地下的根须,只不过子午卯酉这四条根并未经过纠缠,十分单纯而容易分辨。 四生,这一组也相对简单,分别是寅、巳、申、亥。寅,这条根是由三段根须缠起来的,它们分别是阳木,阳火和阳土,也就是甲丙戊,其中甲木的根要粗一些,我们称甲木是寅的地支本气;巳,也是由三条根缠起来的,分别是阳火,阳土和阳金,也就是丙戊庚,其中丙火是巳的地支本气;申,同样是三条根互相缠绕而成,分别是阳土,阳金和阳水,也就是戊庚壬,其中庚金是申的地支本气;亥,这个比较个别,是两条根缠绕起来的,它们是阳水和阳木,也即壬甲,其中壬水是亥的地支本气。 我们容易发现两条规律:第一,这组地支的藏干全是阳性的。没错,甲丙戊庚壬正好全是阳性五行,并且计算起来,除了戊土出现过三次之外,其余的都出现过两次。第二,这四个地支的本气分别是木火金水,唯独没有土。没错,以上两点都充分说明,土是一个特殊的五行。为什么特殊呢? 我们来看四库。 除去上面谈到的四旺四生,十二地支就只剩下辰戌丑未四个,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四库。这四个地支,本气全是土,其中辰戌本气是阳土,丑未本气是阴土。土的基本特性是藏纳、承载和包容,因此我们有了四库的叫法。而这四个库,也正好是五行中其它四位的库,辰为水库,戌为火库,丑为金库,未为木库。 库,也叫墓,是五行藏匿安息的所在。既然是水库,那辰中一定有水,但入墓安息的水显然是阴性的,因此,辰中有癸水。同理,火库戌中有阴火丁,金库丑中有阴金辛,木库未中有阴木乙。 水生木,水库中往往会滋生出一些草木的根芽,因此辰中又有木,同样是藏匿墓库之中,自然是阴木乙了。木生火,木库中常常迸出零星的火花,因此未中又有阴火丁。金生水,金库丑中便也有阴水癸。唯一不同的是火库戌,火本来生土,但戌的本气就是土,因此土气越发壮大,最后便由土气生出了阴金辛。 综上可知,四库全部包含三个五行,辰中乙戊癸,戌中辛戊丁,丑中癸己辛,未中乙己丁。 OK,到这里,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的关系便基本讲明白了,不明白的朋友还可以继续提问,我会给大家补充解答。感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关注下一篇,:)。 另附:天干地支的原始意义 1.天干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2.地支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老也,犹也,万物到这时都犹缩收敛。 (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