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条第一股”卫龙上市破发,上半年亏损2.16亿
卫龙在2020年和2021年进行的两次提价,并没有促进净利润的增长,反而对销量有了反作用。
12月15日,“辣条第一股”卫龙登陆港交所,发售价为每股10.56港元,开盘跌3.41%,报10.2港元。
卫龙的上市之路较为坎坷。此前,卫龙分别于2021年5月、11月及2022年6月向港交所递交了三次招股书,并于11月23日再次更新招股书,此次终于顺利上市。
天眼查App显示,卫龙公司的运营主体是漯河市卫龙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法定代表人余风,注册资本3亿人民币,由和和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漯河和和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易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持股,创始人刘卫平及刘福平分别担任董事长、董事职位。融资历程显示,卫龙曾于去年5月份完成Pre-IPO轮融资,投资方包括CPE源峰、高瓴资本、红杉中国、腾讯、云锋基金等。
眼下,卫龙不只是买辣条了,已经将品类从大面筋、小面筋、大辣棒、亲嘴烧等经典调味面制品,拓展到了蔬菜制品和豆制品,推出了包括魔芋爽、风吃海带等热量低、口感脆爽的产品,以及软豆皮、78°卤蛋在内的豆制品和其他产品。
不过,卫龙2022年的净利润大幅下滑。根据卫龙近期更新的招股书显示,卫龙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分别是33.85亿元、41.2亿元、48亿元和22.61亿元,年内利润分别是6.58亿元、8.19亿元、8.27亿元,-2.61亿元。
可见,卫龙在2020年和2021年进行的两次提价,并没有促进净利润的增长,反而对销量有了反作用。
招股书显示,2022年上半年,卫龙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销量是8158.87万吨、2786.14万吨、294.34万吨,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13.82%、3.94%、19.71%。
此外,目前业内对卫龙的另一疑虑是,卫龙过于依赖线下经销商,其缺乏通过线上渠道的销售对业绩进行对冲。休闲食品在线上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而卫龙线上渠道占比却极低,并不符合行业的发展趋势。
对于卫龙此次上市募集资金的用途, 根据卫龙发布的发售价及配发结果公告,约57%用于扩大和升级集团的生产设施与供应链体系,约15%将用于在未来三至五年进一步拓展销售和经销网络,约10%将用于未来三至五年的品牌建设,约10%将用于未来三至五年的产品研发活动以及提升研发能力,约8%将用于在未来三至五年推进集团业务的数智化建设。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未来的卫龙需要进行“五多”战略布局,即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多消费人群的布局,以降低整体经营风险。
责任编辑:马婕
望尘科技控股于2022年12月30日-2023年1月6日招股 拟全球发行1242万股
望尘科技控股(02458)于2022年12月30日-2023年1月6日招股,拟全球发行1242万股,其中香港发售约占30%,国际发售约占70%;发售价将不会高于每股发售股份7.16港元,且预期将不会低于每股发售股份5.7港元;每手400股,预期股份将于2023年1月16日(星期一)上午9时正(中国香港时间)开始买卖。责任编辑:卢昱君0000北向资金净卖出13.89亿元 五粮液逆势获净买入4.64亿元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北向资金今日净卖出13.89亿元。天齐锂业、亿纬锂能、隆基绿能分别遭净卖出3.31亿元、1.47亿元、1.02亿元;五粮液逆势获净买入4.64亿元。责任编辑:张海营0000中国海洋石油发盈喜 预计2022年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约99%到104%
中国海洋石油(00883)发布公告,该公司2022年全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人民币1396亿元到143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人民币693亿元到733亿元,同比增加约99%到104%。公告称,2022年公司抓住油价上涨机遇期,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扎实推进油气增储上产、提质增效升级工作,进一步巩固成本核心竞争力,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盈利水平同比大幅提升。责任编辑:卢昱君0000中泰国际:上调海吉亚医疗评级至“买入” 目标价升至60.15港元
中泰国际发布研究报告称,将海吉亚医疗(06078)评级由“增持”上调至“买入”,将2023-24E收入预测上调4.9%/3.7%,股东净利润预测上调5.2%/2.3%,以反映新收购医院的贡献。公司表现出强大的收购执行力,签订新收购意向的时间早于预期,目标价由52港元上调至60.15港元,较目前股价有20.1%上涨空间。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