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0586

围棋天地:郝克强与围棋

新浪体育综合2022-12-15 17:00:290

文章转自公众号:弈道围棋天地

《围棋天地》2022年第24期

围棋天地:郝克强与围棋

封面:

丁浩继此前LG杯连胜韩国金明训和姜东润,首度杀入世界大赛决赛后,延续三冠王时期的神勇状态,在岁末的第2届湾区杯大棋士赛决赛中2比0击败挑战者芈昱廷,成功卫冕大棋士头衔。

围棋天地:郝克强与围棋

郝克强与围棋

本刊编辑部/文

2022年11月21日,原《围棋天地》主编郝克强同志因病逝世。郝克强曾推动新体育杯、中日围棋擂台赛等重大赛事的创办,在他去世后,聂卫平等国手以及当年《围棋天地》的编辑纷纷撰文,纪念这位曾与中国围棋同行的前辈。

月光活传奇

柁嘉熹九段/自战解说

张大勇/文

岁末棋坛,波诡云谲。11月初,崔精在三星杯实现首位女子世界亚军加冕;11月中,中国棋手逆袭包揽LG杯;11月末,柁嘉熹与姜东润联手弈出了农心杯历史上第三次无胜负奇局。

围棋天地:郝克强与围棋
围棋天地:郝克强与围棋

云散月明

谢赫九段/文

本局中丁浩在形势迷雾重重之时完美控局,落子之处宛若云散月明,这也正像是他今年状态的一个缩影——浓雾最终会散去,重现澄清的天容海色之境。

王座七十年

唐肥/文

11月18日,日本第70届王座战挑战五番胜负第3局在神户市举行,对局使用的棋盘由关西棋院提供,棋墩背后有桥本宇太郎、岩本薰、坂田荣男三位大师的亲笔题字。岁月沧桑,流淌在王座战中的一幕幕经典画面又依次浮现……

围棋天地:郝克强与围棋

郝克强与围棋

纪念郝克强先生

本刊编辑部/文

围棋天地:郝克强与围棋

▲2009年12月23日,中国体育工作者协会成立30周年颁奖典礼在北京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原新体育杂志社社长郝克强(右一)获得金奖。

2022年11月21日,原《围棋天地》主编郝克强同志因病逝世,享年93岁。根据郝克强同志家属意见,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送别仪式。郝克强同志的遗体于2022年11月23日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火化。

郝克强同志1929年11月出生,祖籍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共产党党员,1948年8月参加工作,1950年任新体育杂志社负责人,1956年任人民体育出版社领导小组成员,1958年任人民体育出版社期刊编辑部主任,1960年任中国体育报工作组组长,1972年任中国体育报、新体育杂志负责人,1979年任新体育杂志社总编辑。1994年10月离休。

郝克强同志与我国的围棋事业联系紧密,曾推动新体育杯围棋赛、中日围棋擂台赛等重大赛事的创办;上世纪80、90年代任《围棋天地》主编。在他去世后,曾经征战新体育杯、中日围棋擂台赛的聂卫平九段、华以刚八段、江铸久九段以及当年《围棋天地》的编辑程晓流、刘晓君、李哲勇等纷纷撰文,纪念这位曾与中国围棋同行的前辈。

纪念郝老

聂卫平(中国围棋棋圣)

惊闻新体育杂志社的老领导郝克强同志不幸去世,悲痛万分,沉痛哀悼。

郝克强为中国围棋做出过巨大贡献,当年在他的力主下,才有了中日围棋擂台赛的诞生。郝老还促成了中国围棋第一个杯赛新体育杯,这是中国围棋历史上的重要一步。中国围棋发展到今天,郝老居功至伟。

回忆起跟郝老共事相处的日子,非常怀念。郝老,一路走好,在天堂也能有围棋相伴。

围棋天地:郝克强与围棋

▲1985年8月29日,郝克强和华以刚目睹第1届中日围棋擂台赛聂卫平击败加藤正夫。

超级围棋铁粉

华以刚(前中国棋院院长)

我所说的超级围棋铁粉,指的就是郝克强先生,没有之一。郝克强比我年长20岁,我们刚认识的时候他就是新体育杂志的社长和主编。他人很随和,对我从来没有摆过领导架子,称我为“老华”,好像偶尔也叫过“以刚”。而我总是叫他“老郝”,从未叫过先生、老师之类,更没有附带其职务的称呼。

1976年唐山大地震,连遥远的北京都震感强烈。训练局几百名运动员争先恐后下楼避震,不少人衣冠不整,洋相百出。而我竟然平静地躺在床上等待出早操,直到训练局命令各队清点人数时,才被汝南师兄强行拽下楼。

在北京体育馆的练习馆避震时我遇到了老郝,他说:“躲地震真无聊,怎么样,咱们下一局吧?”说实话,当时环境不安定,哪有心思下什么指导棋呢?然而话到嘴边,却变成“连棋盘棋子都没有,咱们不如随便聊聊吧”。我尽量推诿搪塞。“这不碍事,可以去拿呀!”“老郝,这可不行,有余震的哦!宿舍大楼可不能进。”我只能祭出杀手锏,在一旁的明白人王汝南窃笑而不吭声。“没有关系的,我可以上楼去拿,给我房门钥匙。”铁粉老郝一锤定音,我终于无言以对。

新中国成立后,围棋事业一直在国家体委的领导体制内平稳发展。更具体的表述是:职业棋手的组织关系、工资关系都隶属于各级体委,所有的比赛都由体委主办,即便是临时性的集训,也是由体委牵头组织。1979年7月出台的新体育杯,是由中国围棋协会和新体育杂志社共同主办的体制外赛事。

新体育杯初创时,虽然参赛范围有限,很多职业棋手未能共襄盛举,冠军奖金只有80元,但新体育杯的创新性才是其最大的价值。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紧接着第二年新体育杯就诞生了,真可谓春江水暖鸭先知。老郝的政治嗅觉和工作作风何其了得,其围棋铁粉的前缀加上超级二字,恰如其分。

惊闻老郝驾鹤西去,我无比悲痛。纪念前辈,寄托哀思,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总结其立德、立功和立言的实践,学习其中大者。老郝作为中日围棋擂台赛创办的推动者,为中国围棋事业立下奇功,同时广受尊敬,获得了不可复制的人生荣耀。擂台赛和老郝简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拆开叙述。

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围棋整体水平稳步上升,对日交流成绩越来越好,多次率团来华的藤泽秀行先生言:“听到了中国围棋的马蹄声。”当时,日本棋界提出擂台赛的设想,比赛胜方奖金400万日元,负方100万出场费,在中日两国轮流进行,双方的国际旅费均由日方负担,中方仅需负责客队来访接待费和场地费。

老郝听到日方提案竭力促成,并且想到了妙手,将新体育杂志列为主办单位之一。实际上五六年前老郝就在新体育杯赛使用过这种模式,不过当时是国内比赛,而擂台赛可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双边交流。围棋事业要发展,赛事多多益善,有经过一定考验的超级围棋铁粉热心张罗,相互取长补短,是一种双赢。

首届擂台赛于1984年10月开幕,日本有《周刊碁》作为宣传平台,中国也要有为擂台赛摇旗呐喊的舞台。1985年1月《围棋天地》杂志创刊。擂台赛和《围棋天地》是老郝运筹帷幄的成果,充分反映了他的魄力和担当。擂台赛中,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老郝如果在现场,必定自始至终在对局室观战,正襟危坐,全神贯注,盯住棋盘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旁观者无不感叹,赞为“观棋名人”。如此观战,且不论别人,反正笔者本人肯定坐不住,别人的棋与自己没有利害关系,想不下去的。而以老郝的棋力,要说一直跟着棋手的思路似乎也不像。笔者大胆猜测,老郝是不是恰好找到了清净之处,在静思擂台赛的下一步工作呢?

围棋天地:郝克强与围棋

▲上世纪70年代末,第1届新体育杯围棋赛,郝克强观战聂卫平与陈祖德的决赛。

怀念郝克强先生

江铸久(职业九段)

郝克强先生推动了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创办,为中国围棋的发展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之后世界大赛创办举行,不断涌现出更多的双边和多边交流赛事,迎来了中国围棋乃至世界围棋的繁荣时代。

“老郝”(我们围棋界从80年代起就这样称呼郝克强先生)喜爱围棋,1978年我到了国家队之后,参加陈毅杯等各种围棋联谊活动时常常能碰到这位下棋认真的老前辈,他亲自服务,讲解规则,以便让老同志们更加顺利地进行比赛。同时老郝建议大家多听取后辈意见,遇到关键点要多问一遍。比如:在棋子落在棋盘上手没有离开的情况下,能否再拿起来等。

1984年夏天,老郝在国家队碰到我打谱自修,说:“江铸久,你好好加油吧,我们正在筹备中日围棋擂台赛。”

那个时候的比赛匮乏,棋手非常重视参赛机会,老郝办成了新体育杯围棋赛,又努力推进新的比赛,这本身就给我们棋手的训练带来了很大的动力。

在接踵而至的擂台赛上,我与老郝的互动更多起来,在漓江上老郝指着我对金庸先生说:“这就是咱们擂台上的猛将。日本人说他是拼命三郎,他自己说他喜欢张飞。”

战胜依田后去东京下擂台赛第三场,老郝送我去机场。之前我在国内的新体育杯与个人赛成绩都是一般般,老郝送别时话也不多,临进海关时问我:“对比赛感想如何?”

“撞沉吉野!”

我很喜欢电影《甲午海战》里邓世昌将军的话,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顿了顿我又说道,“下次您也到机场送我。”这等于是宣告自己已经预定四连胜了。

一直脸色严肃的老郝露出了笑容:“好的”。

忘了问老郝当时听了是什么心情,会不会觉得这小子吹牛不打草稿?

整个比赛期间,没觉得老郝同自己聊过多少,特意采访什么的,但是在回顾擂台赛的文章里,老郝把这些都写到了,对我赞誉有加,现在想来真是惭愧。

这么多年来,老郝对棋手、对棋界的前辈尊敬有加,对赞助商彬彬有礼。1991年在老郝的努力下,中国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女子世界大赛。此后包括数届应氏杯在内的比赛都能见到老郝操劳、协调的身影,为围棋事业尽心尽责。

想念老郝!

围棋天地:郝克强与围棋

▲上世纪80年代初,郝克强、金庸与聂卫平、华以刚、江铸久等中国国家队队员留影。

围棋天地:郝克强与围棋

▲1985年8月2日,郝克强观战第1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第12局马晓春与小林光一的对决。

围棋天地:郝克强与围棋

▲郝克强见证了第2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主将战聂卫平力克大竹英雄,再夺优胜的一幕。

怀念老郝和他的团队

程晓流(原《围棋天地》编辑)

棋坛名人老郝,开创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大功臣,原新体育杂志社总编,《围棋天地》杂志主编郝克强驾鹤西归,令人悲痛。他在一生推崇的“围棋五诀”中竟能占据“得好友,得人和,得天寿”三席之地,作为他的老部下和棋友,我很敬佩。

老郝生长于关西书香门第,幼习围棋、二胡,工诗文,擅词赋,1947年考进上海交通大学后入地下党。1950年调国家体委受命组建新体育杂志社,自此上马领军下马撰文,历经四十年雨雪征程,一代儒将风貌翩翩。

老郝长年游历四方以棋会友,于无形中积累下诸多人脉,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不改爱棋初衷,潜心修研弈道,甚至还创下了在地震险情中独闯危楼寻取棋具不误手谈之佳话。

老郝外冷内热性格刚毅,振兴中国围棋功莫大焉。1984年,为推助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创办,老郝果断登场振臂一呼,四面八方应者云集,波澜壮阔的围棋新时代就此拉开了序幕。

作为赛事的牵头人,老郝连任前七届擂台赛中方代表团团长,给聂卫平等中国棋手搭建了以弱胜强的时代大舞台。老郝推动了《围棋天地》杂志的创办,借宣传擂台赛事全力动员国内外潜在资源声援呼应,又殚精竭虑地在双方赛程和规则对垒方面巧做文章,尽可能地为中方棋手创造有利的比赛条件,甚至还做好了一旦中方惨败将独自担责的思想准备。

饮水当思源,今人能藉围棋热之余温安心对弈与著书立说,全赖当年老郝等前辈披荆斩棘开创擂台赛之功。

老郝一向敢想敢干敢挑重担,新体育杂志社内精兵强将云集,有一支老郝亲手组建的一专多能队伍。他的这些部下大多性格开朗淡泊名利,工作中积极向上,服从命令听指挥,相互配合有默契,更难得之处是除编辑采访业务娴熟外都还有各自拿得出手的绝活。总共不过三五十人,竟然能在完成本职工作编发四种月刊之余,几将擂台赛两国人员频繁的日常交往事务全部包揽,举凡送往迎来、食宿招待、表演竞赛、参观采访、合作谈判、信息发布等等工作均能安排得井井有条。

队伍中佼佼者有总编级的宣传组织者何慧娴、朱芬芳;老中青三结合式动态摄影团队领头人谭佛航、杨昌忠;胸怀四海笔走龙蛇的作家肖复兴、刘猛;学贯中西的美术家喜栋;别具一格的书法怪圣冯向杰;在办公室和总编室的领导岗位上还有两位体育界的高人:老女排二传手张晓霞和原女篮队长罗学莲。老郝一声令下,将士各自把关闻风而动,团结奋战一致对外,阵容齐整实力强大,羡煞当年多少领军人!

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昨夜寻梦,依稀又与众友重逢于新体育。小轩窗,花正香,人不分老幼,座不论品阶,各部门兄弟姐妹欢聚一堂。

是动员会还是庆功宴?背景已然模糊不详。只记得是老郝照例带头献曲,或高调一阙“康定情歌”,或低吟漫思“教我如何不想她”,其声呜呜然,老骥伏枥之志暗伏于绕梁。又有陈雷生的新疆舞,刘思明的手风琴,陈群的慷慨悲歌,张家圣的耍活宝……往昔盛会笑看八仙过海各自显神通,梦醒伶仃坐叹光阴流逝唯余泪千行。

斯人已逝,棋枰犹在,何处觅知己?

怀念老郝!怀念新体育!怀念陪伴我度过人生最美好岁月的众位朋友!

围棋天地:郝克强与围棋

▲第4届擂台赛聂卫平击败淡路修三取得11连胜,郝克强推出《中日围棋擂台赛大幕内外》。

怀念老领导

刘晓君(原《围棋天地》编辑)

惊闻郝克强先生去世的消息,心头一沉,想来我们已经多年没有谋面,听到这个消息甚为悲痛。

老郝是我的老领导,当年我出于对围棋的爱好进入新体育杂志社工作,就是他主持的考核,围棋,日语,写文章一一试过。

1984年,正是在老郝的大力推动下促成了震惊中外的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创办。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要创办一个国际比赛并不容易,关关难过关关过,老郝硬是把这个比赛给办成了。擂台赛对日后中国围棋的发展居功至伟,更多的国内外赛事也因此应运而生。

老郝为推动中国围棋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围棋天地》创刊后我担任第一代编辑,老郝任主编。他十分热心对后辈的培养,当时擂台赛正如火如荼,中国棋手气势如虹连取三届优胜,我负责日方代表团来中国比赛时的迎接工作,深感自己的日语水平不够,就找老郝提出想到北外去进修一下日语。

老郝一听,年轻人想学习是好事,不过学外语在国内很难,我想办法送你去日本学日语吧!

这是我根本没有想过也不敢想的事情,以为老郝只是随便说说。没想到不久之后他对我说,你出国学习的事办成了,令我深感震惊。

后来我赴日本进修一年,专门学习围棋日语,回国后一直担任《围棋天地》杂志日语方面的翻译和中日围棋比赛的报道工作,此事令我受益终生。

怀念老领导,一路走好!

围棋天地:郝克强与围棋

▲第1届应氏杯聂卫平与曹薰铉决赛期间,郝克强、王汝南、应昌期观看吴清源研讨棋局。

贵人郝克强

李哲勇(原《围棋天地》编辑)

人的一生,难得遇到几个贵人。我从事围棋行业三十多年了,帮助过我的人很多,称得上贵人的也有几个,但是在我心里最大的贵人,无疑就是郝克强。

2022年11月21日,郝克强在北京因病去世,我在25日晚才从一位熟人那里听到这个噩耗。因为疫情的缘故,无缘送老领导最后一程,网上也看不到任何消息,让我更加怀念这位将我带进围棋界大门的前辈。

1991年寒假来临之际,我和许多即将大学毕业的同学一样,内心充满焦虑和忐忑。当年没有自主择业一说,如果留不到北京,就要把档案发回老家,命运就随波逐流了。

记得初中时偶然看到一本《新体育》杂志,看后爱不释手,于是便缠着父亲给我订阅了《新体育》杂志。一直到高中毕业,每个月杂志到手的日子,是我最快乐的一天。《新体育》让我爱上了体育,喜欢上足球,最后引导我考上了北京体院(现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管理系。

进了体院的我曾经想当国足教练,带领国家队驰骋世界杯,现在想来那时的梦想是多么的幼稚。我在大学里涉猎广泛,其中包括围棋,韩语,并一度在想,当不了足球教练,当个体育记者也行吧……

因为会下围棋,校围棋协会主席、管理系的学长离任时郑重地对我说:北体围棋协会的创始人可是王汝南哦。

有了这样的机缘,又听说《新体育》杂志的总编郝克强是个围棋高手,说实话当时对他的了解不多,仅仅知道他担任过中日围棋擂台赛的中方团长,我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了我的简历。

过完春节,开学回到学校后没有几天,意外地收到了新体育杂志社《围棋天地》编辑部的来信,欢迎我到编辑部实习。

到了编辑部,接待我的是当时的编辑部主任陈铮,她指着一堆杂志说,这里有很多韩国杂志,请一些专业的翻译人员翻译过,但不是很理想,你来试一试。

我不修新闻专业,韩语还是自学的,加之当时中韩还没有建交,连本中韩词典都找不到。于是我晚上和周末找朝鲜族同学边问边揣摩,期间见过郝克强几次,大家都称呼他“老郝”。老郝很关切:我们朝鲜族老乡好好干!

几个月后,我的一个小豆腐块《南朝鲜赛事》终于刊登了。虽然只有几百字,我还是非常兴奋,开始着手大块头文章的编译工作。又过了两三个月,有天老郝兴冲冲地来到编辑部说:“好久没有见到过这么有分量的文章了。”他拿的正是我编译完成的第一篇长文,韩国著名围棋记者李光九写的关于曹薰铉的文章——柔风与快枪。

正是这篇文章将我留在了《围棋天地》,留在了北京。

编辑部的同事们都为我高兴,同时也善意地提醒:小李,想留下来还有一道最重要的关口要闯,就是围棋要先赢了老郝,这是老郝自己定下的规矩,赢不了他,就别想进《围棋天地》!

听到这番话,我的脑子立刻就“嗡”地一下,有点懵。我大学才接触围棋,充其量也就业1水平,看报纸上说老郝可是业5高手啊……

前辈们坏笑着说:报纸上说得不准,肯定不到业余5段,但是你想过关,还是比登天还难啊。

终于有一天接到通知:老郝要亲自考察我的棋力,这让我一整晚都没有睡好觉。

第二天早早起床,穿上我认为最合体的衣服,准时到达老郝的办公室。除了老郝,还有一位女同志。老郝咳嗽两声后说:“今天我有点不舒服,就由新体育办公室的熊春红同志替我考考你的棋力,我观战。”

听到这话,我紧张的情绪立刻放松了下来,虽然不知熊姐的棋力如何,但总不会比老郝强吧。那盘棋恐怕是我这辈子难得印象深刻的一盘棋,进程跌宕起伏,最后关头我冷静了下来,抓住了对方的一个破绽侥幸过关。

局后老郝点评:还算会下棋吧,虽然棋是赢了,还要多努力才行。我这才放下心来,才意识到身上的衬衫已经湿透了。

事后老郝语重心长地说:写文章没有什么秘籍、诀窍,就是能三个字说清楚的事绝不用四个字。这句话伴随我至今,越精炼的文字,越吸引人。

1991年9月,我正式成为了《新体育》杂志社《围棋天地》编辑部的一员。当时编辑部有六个人,个个都是独当一面的专家。有著名棋手程晓流六段,后来成为中国棋院院长的刘思明当时是副主任,日语翻译刘晓君,编务朱振南,后勤黄昌序(女)。编辑部主任陈铮(女)更是资深体育新闻工作者。

工作以后我才知道,这个岗位得来有多不容易,据说《新体育》杂志社很少接收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是从外单位调来有经验和一定成就的新闻工作者。甚至还意外发现我非常喜欢的著名作家肖复兴就是《新体育》编辑部的记者。

可惜我工作一年多后老郝就退休了,还好在各个围棋活动中还是经常能够见到他的身影。有次我到他家探望时,他提出再考考我的围棋水平。我已经不是当年的业余1段了,非常认真地下竟然赢了。我们继续下第二盘,老人家赢了一盘。

二十多年后的2016年,我去看望他的时候,老郝仍然记得那盘棋,开心地说:朝鲜族老乡要多努力,别忘了你是我的手下败将哦。每次见到老郝,他都非常关心围棋发展的情况,还特别关注朝鲜的围棋发展,叮嘱我有机会要多帮帮朝鲜的围棋事业。

做个好人!老郝的话,至今还时常在耳边响起。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