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童年回忆上市了,背后的他坐拥百亿身家
来源:环球人物
“吸金”的辣条也面临着考验。
作者:付玉梅 王喆宁
吃货们又贡献了一个IPO。15日,“网红辣条”卫龙敲钟上市。
20多年前,来自湖南的小镇青年刘卫平带着家乡手艺外出闯荡,成立卫龙。后来,卫龙辣条变成学校小卖部5毛钱一包的童年回忆。
如今,卫龙从小卖部走进了港交所,成为“辣条第一股”。
刘卫平圆了上市梦,但或许有些意难平。
2021年3月,卫龙Pre-IPO融资后的整体估值超过600亿元。而15日收盘,卫龙总市值为236亿港元(约合211.6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估值缩水了六成。
过去一年半,卫龙三次递表冲击IPO,两次失效,今年6月通过聆讯后,又一度销声匿迹。直到11月,卫龙更新了资料,就把自己送上了热搜。
但不是因为什么好消息——卫龙最新招股书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利润由盈转亏,亏损2.61亿元。网上由此引发“辣条卖不动了”等一系列讨论。
如今卫龙又迎来“打折”上市,刘卫平该作何感想?
手艺是跟妈妈学的
虽然卫龙的高调营销近年频频出圈,但刘卫平是个低调的人,在网上甚至搜索不到过多的公开照片。
要说他的发家故事,就不得不谈到他的家乡。
1978年,刘卫平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平江县虽然坐落于小山坳中,但有着悠久的酱干豆制品制作历史。
据《平江县志》记载,早在300多年前,平江酱干就被清朝列为宫廷贡品。因此,当地几乎人人精通酱干制作的手法。
刘卫平小时候跟着妈妈学了不少手艺,也吃了不少苦。
除了学习大豆的筛选、浸泡、酱干卤制等工序,他还经常挑着扁担,走十几里的山路,把家里生产的酱干,背到公路边吆喝售卖。
高中毕业后,他随着打工浪潮南下。在广东打工时,他看到几千人的工厂被管理得井井有条,机器生产效率很高,被激发出创业的想法。
1998年,一场天灾来了,平江县遭受巨大的洪涝灾害。原本作为酱干制作原材料的大豆,从7毛多钱一斤,瞬间涨到1.5元,酱干行业陷入危机。
当地作坊的师傅们为应对大豆价格的暴涨,想到用平价材料来代替。于是,面粉、面筋成了全新的原材料,被做成一款条状物售卖——味道与酱干类似,辣中带甜,价格便宜。这便是辣条的雏形。
刘卫平在那时看到了商机。
平江县并不盛产小麦,当时许多生产酱干的作坊都转向尝试辣条制作,原材料很快供不应求。
刘卫平的性格里有湖南人的豪爽劲儿。他当机立断地想到,必须走出湖南,到小麦多的地方去。
很多老乡同行在同一时间赶往西安和洛阳,刘卫平却认为这两个地方离主干线太远,盯上了河南漯河。
1999年,年仅21岁的刘卫平,兜里揣着在广州打工的少量积蓄,前往漯河考察,几天后就让弟弟带人一同北上,开启了创业之路。
彼时,漯河只有一家知名企业——双汇,刘卫平却坚信自己能做出名堂。事实证明,他的“赌博”式选址成功了。
最开始,刘卫平从小作坊做起。他首先将从老家带来的原材料豆皮,与母亲亲传的酱干手艺相结合,开发出一款“微甜、微辣、清爽、回味足”的食品。
一次,刘卫平在吃牛筋面时,觉得味道很好,受到启发,就找到了生产牛筋面的简易膨化机。他让店主改进模具后,利用新的机器,在牛筋面的基础上添加了焦糖和辣椒面,生产出了日后的辣条主打产品。
弟弟刘福平也一路跟着他打拼。就这样坚持了3年,直到2002年,刘卫平不再满足于现状,用这几年攒下的钱,进行了设备改良,开始批量生产,与同期的小作坊相比,产量大幅上升。
2003年,因为崇拜偶像成龙,刘卫平便将品牌取名为“卫龙”,正式注册了“卫龙Weilong”商标。
抢占市场之后
刘卫平一步步摸索出卫龙的品牌定位,也一步步变成一个熟练的商人。
当时卫龙辣条在年轻群体、中小学生中十分受欢迎。刘卫平专门安排团队,在放学时间守在校门口,让学生免费品尝不同口味的辣条,逐渐让他们记住了“卫龙”的名字。
为了让辣条更容易装在兜里,他让工厂师傅将原本长12厘米的外包装,改小一圈,又将原本简易的透明包装改为铝箔、铝膜包装,使产品外包装焕然一新。
刘卫平一直很重视营销。不过在当时,他的手段主要是线下的“地推”。
他的目标首先是漯河当地的群众,不仅雇佣了大批农民进行地推,在小区、超市、学校等地张挂卫龙辣条的海报、分发广告,还开展讲座、写小软文等,给大家普及辣条的知识。
“群众路线”奏了效,卫龙的名号逐渐打响,辣条开始向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售卖。
2004年,在刘卫平的努力下,漯河平平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全国首家成立公司的辣条企业,其主打产品就是“卫龙辣条”。
赚到了钱,刘卫平没有急于扩张,而是投入大笔资金改造生产车间。同年,他一次性投入几百万,从欧洲买到一条生产线,并把包装机从半自动变为全自动。
短短几年时间,卫龙就在河南多地建立了休闲食品工厂和基地,并向全国进军。随后,卫龙逐渐成为中国辣味休闲食品市场中的龙头品牌。
问题也随之浮现。多年发展中,卫龙始终难以摆脱的行业困境,集中在食品安全问题上。
2005年,央视曝光了湖南一家生产辣条的地下黑作坊,卫生环境极其恶劣。此外,还有报道称一些辣条添加违禁成分。
新闻一出,负面影响迅速席卷整个行业。此后许多年,辣条都被扣上“垃圾食品”的帽子。
风波中,卫龙辣条作为行业领头羊,始终饱受争议。
2015年,卫龙旗下的亲嘴烧、大面筋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受到漯河质监局的处罚。2019年,辣条行业乱象再遭央视“3·15晚会”曝光。
为摆脱“垃圾食品”的标签,近几年,刘卫平又着重发力营销,利用潮流时尚元素,希望改变卫龙此前的“低端”形象。
不过,在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看来:“卫龙面临着长期低端食品和垃圾食品的刻板印象。虽然卫龙做了大量的营销工作,也将自己定义为年轻人喜欢的休闲食品,但是这样的刻板印象并不是很容易消除。”
在转型途中,卫龙也曾没把握好“度”,从而引来麻烦。今年3月,卫龙辣条被曝外包装上印着低俗营销的字眼,涉嫌打色情擦边球,引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吸金”辣条的考验
不可否认的是,小小一根辣条的确“吸金”。
曾经的“湘伢子”刘卫平已经摇身一变成身家百亿的富豪。在《2022胡润百富榜》排行榜中,刘卫平以220亿元身家登251位。去年,刘卫平以280亿元排第223位。
“吸金”也体验在账面数据上。据卫龙更新的招股书显示,其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分别实现营收33.85亿元、41.2亿元、48亿元和22.61亿元。
但是,在利润方面,卫龙今年上半年却亏损了2.61亿元,也引发市场强烈关注。
对此,卫龙在招股书中解释称,这主要是受到此前股票发行的影响。
而据招股书显示,卫龙的销量的确在走下坡路。
卫龙调味面制品业务今年上半年的销量为8.16万吨,比上年同期少卖13081吨,销量下滑幅度高达13.82%。这是过去五年来,这一业务首次出现销量下滑的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1月至4月,卫龙曾两度对产品提价。
同比去年上半年,卫龙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每公斤均价分别上涨了1.6元、2元和4.7元,涨价幅度接近过去三年涨幅的总和。
对于涨价一事,不少网友看起来并不买账。
卫龙也承认:“我们因在2022年上半年对主要产品类别采用新包装、生产工艺、配方或规格进行最新产品升级而做出价格调整,致使我们的客户需要一定时间适应该价格调整,所以销量受到了暂时的影响。”
由于调味面制品近几年占到卫龙主营业务收入的六成,因此,辣条卖不好,卫龙的整体业绩也会跟着波动。
卫龙的上市之路一波三折,亦有市场声音认为,以辣条为主营业务的卫龙估值泡沫过大。
“卫龙的核心产品还是辣条,产品的结构还不够丰富完善。从辣条产品的市占率来说,卫龙的行业地位没有问题。但辣条在主营业务中占比过高,就存在可持续性发展的风险,影响公司利润空间。卫龙需要增添新品类来完善矩阵,开辟高端化、健康化零食产品布局。”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环球人物》记者。
江瀚也认同这一说法。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辣条赛道上,他认为,当前的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垂直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产品,尤其是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明显。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高油高盐的卫龙辣条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市场需要。虽然在招股书中,卫龙已规划将上市所得融资用于研发低糖低盐低油的产品,但是从目前的角度来看,卫龙这些产品的市场优势依然不足。”江瀚说。
无论如何,刘卫平已经带卫龙走上了新的台阶,成功上市,也注定迎来更多考验。
但可以确定的是,卫龙立足的核心,依然是一代又一代将其视作美好记忆的消费者。如何真正守好消费者的心,对卫龙来说是个挑战。
责任编辑:张玉
无补贴时代,车企各显神通
随着2023年的新年钟声敲响,中国持续13年的新能源车国补时代成为过去时。无论是能源革命,还是科技飞跃,在高举高打碳中和口号的背后,汽车制造商的基本责任还是赚钱。新年伊始,已经有多家汽车制造商宣布旗下新能源车型涨价。其中,新能源市场“最靓的仔”比亚迪带头涨价。据公开报道,比亚迪针对旗下王朝系列及海洋系列车型售价进行调整,整体涨幅2000-6000元不等。澎湃新闻2023-01-03 17:59:450000没阳过的人跟“阳康”接触会被感染吗?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近期,不少新冠病毒感染者经过居家治疗后逐渐康复,但还有一部分是未阳的,这些人被网友称为是闯入了防疫“决赛圈”。这些人担心跟“阳康”接触会被感染吗?多位感染学专家表示,如果“阳康”们返岗前的几次抗原检测都是阴性,已经不再具有传染性;同时提醒不能单纯以感染的时间来判断是否有传染性,“阳过”们在返岗前可以做一次抗原自测。新浪新闻综合2022-12-26 18:33:300000纯电Macan预计2024年上市,保时捷还将推全新纯电SUV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王琳琳)12月19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保时捷官方获悉,保时捷将加快电动汽车的发展,计划到2030年交付的车辆80%以上都是纯电动汽车;目前纯电动Macan正在进行测试,计划在2024年上市。0000又一位大师走了!他出的书,时髦青年曾人手一本
来源:环球人物柳鸣九常常自比为“浅水滩上的芦苇”。法语翻译家柳鸣九15日凌晨在京逝世,享年88岁。2017年,《环球人物》记者在医院见到柳鸣九。老人身体虚弱,几乎没有力气站起身来。拍照时,他坐在沙发上,微微抬头,斜看向窗外,眼神明亮,若有所思,一如30多年前在法国文学家萨特墓前的留影。新浪新闻综合2022-12-16 15:13:000000评论丨驱车看苗寨小姐姐发现全是阿姨,谁的问题?
通过此事,更应该去思考“游客去旅游到底应该看什么”的问题,由此分析景区吸引游客的“秘诀”。据报道,一男子被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宣传片吸引,驱车2000公里到景区,发现跳舞的全是阿姨,该男子直接看傻眼。此前该景区的宣传片都是年轻貌美的女生,因此被吸引来了,没想到与想象中差异很大。景区工作人员表示,两边站的都是年长的,中间摆“12道拦门酒”是年轻人。成都商报2023-02-12 16:29: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