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80%!好大夫“清空”式调整背后,是互联网医疗暧昧不明的未来
来源:E药经理人
导语
就在疫情逐步放开,国家卫健委12日刚刚发文,要求“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积极作用”,业界传出互联网医疗或将迎来春天的时候,互联网医疗“老将”却传出了裁员的消息。
近日,在一份流传甚广的《全员公开信》中,好大夫在线CEO王航宣告接下来将进行裁员和转型。
这封公开信主要内容包括两点,一是好大夫接下去要做的三件事,包括摆脱对融资的依赖,做到自负盈亏,调整工作重心,从产研为主转向市场开拓为主以及调整组织架构。当然,引发人们普遍关注的还是颇为隐晦地提到了“裁员”。
图片来源:网络
有接近好大夫的人士透露,“这次裁员比例非常高,新老员工都有,可能会达到80%。”
E药经理人就公开信的内容向好大夫方进行了证实,对方在肯定了公开信的真实性的同时回复称:“这次战略调整和工作重心转移,一方面会减少产研团队的占比,但另一方面,也会扩大一线拓展、销售、运营团队的规模,最终的团队预计会比现有团队规模更大。”
好大夫成立于2006年,至今已有16个年头。它和丁香园、微医、春雨医生等可以说是中国最早一批互联网医疗企业,在行业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始终有着不可替代的标杆地位。
这也并不是好大夫第一次被曝出裁员,2016年10月,错过融资窗口的好大夫就曾被媒体曝出裁员50%,王航当时辟谣称,并非裁员,而是将团队调整为线上医院的结构,部门重组、人员有进有出。
这一次,好大夫和它身后的“互联网医疗”们,还会安然度过这一关吗?
01
融资续命的好大夫,如何自负盈亏?
在王航提出要自负盈亏之前,好大夫已经完成了5轮累计超2.6亿美元的融资,但至今尚未盈利。
2007年,雷军和联创资本的300万天使投资帮助好大夫团队扩大到了20多人。紧接着第二年又获得了DCM中国投出的300万美元A轮,成功帮其在金融危机中囤积了“储备粮”,2011年挚信资本领投了好大夫在线的B轮融资,金额为数千万美元。2015年,挚信资本和崇德投资合计给了6000万美元,好大夫完成C轮融资,最大的一笔投资额则来自腾讯在2017年领投的D轮融资,总金额高达2亿美元。
此后,好大夫已有5年时间没有传出过融资新闻。
在此次裁员消息传出之前,王航上一次的全员信,还是在2021年7月好大夫成立15周年的全员大会上。
王航当时在全员信中提到,最初其实“还没有考虑好怎么赚钱”,投资人仍然一轮一轮地投资进来。好大夫的使命被他描述为提升医疗效率,守护健康生活。显然,依然是跟商业模式无关的宏大理念。
对于好大夫的下一步规划,当时王航提出的目标是,成为最值得信赖的医疗服务平台。在他看来,好大夫的核心价值在于服务,这也是中国医疗最需要填补的薄弱点。在这个基础上,又有三不做:不卖药、不开医院、不做广告。
据好大夫在线官网显示,截至2022年7月,共收录国内10000余家正规医院的89万名医生信息。其中,25万名医生在平台上实名注册,直接向患者提供线上医疗服务。在这些活跃医生中,三甲医院的医生比例占到73%。
目前好大夫在线平台提供了医院/医生信息查询、图文问诊、电话问诊、远程专家门诊、门诊精准预约、诊后疾病管理、电子处方、疾病科普知识、家庭医生等服务。
情怀解救不了经营之流的枯竭,“如何盈利”也是始终避不开的话题,好大夫又一次面临危机,说要“自负盈亏”的王航,在“三不”原则下,会给行业提供什么解题思路?而同为互联网医疗“初代目”的企业们又在做什么?
02
“互联网医疗”们,还好吗?
从成立时间上来看,以微医、春雨医生、杏树林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大多成立于2010、2011左右。创始基因虽有所不同,但业务看起来大体相似,在线问诊、互联网医院、医药电商、健康科普等业务几乎成为了每家企业的标配。
作为互联网医疗初代明星企业,好大夫此次裁员及转型也并非个例。微医、医联等近两年也曝出了较大人员变动和业务转变。
以创业长跑12年的微医为例,微医是一家以挂号服务起家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前身为“挂号网”,成立于2010年,还曾创建国内首家互联网医院。多年以来,微医一直谋求上市,不过其上市之旅却并不顺利。
早在2021年4月1日,微医控股正式提交IPO招股书,拟于港交所上市。然而,微医控股一直没有等来港交所的聆讯消息,迟迟未能上市。2021年10月,其招股书失效。今年3月3日,外媒报道,微医在香港上市计划受挫,正考虑放弃传统的IPO(首次公开招股),转而通过与SPAC(空壳公司)合并的方式上市。
与其上市不顺并行的还有微医“大幅裁员”情况。2021年,微医进行裁员,员工数量从大约4000人削减至3000人左右,并准备降低基本工资,并将部分员工的薪酬改为与业绩挂钩的奖金。今年3月,据多家媒体报道,微医优化业务线,或将进一步裁员,将员工数量降至2500人左右,甚至更低。
对于此次裁员的原因,微医表示,公司正在优化其业务线,并将相应地调整员工和工资,公司正在改进薪酬制度以更好地激励员工。
虽然上市之路不顺,但微医自成立以来,获得多轮融资。最近一次便是今年7月获得的超10亿元融资,领投方为来自山东省的国有产业投资基金。然而同月,一纸“公司及实控人因信披及交易违规”罚单,再次让微医上市之旅变得扑朔迷离。
业内人士对微医的担忧主要集中于,如果其迟迟不能实现自身造血,依靠融资获取运营资金并不能支撑太久。
而同成立于2011年的春雨医生和杏树林现在情况如何呢?或从其CEO此前发言中可见一斑。
春雨医生现任CEO王羽潇曾在2021年底表示,春雨医生目前已实现盈亏平衡,其中核心的在线问诊收入高达76%。“在线问诊的复购率非常高,年复购率86%,连续几年都是这样的高留存。”
目前,春雨医生在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五芒星”模型,五芒星模型有5个端点:医生、患者、医院、医药/器械、保险。这5个端点,连接其中任何两个,都会产生一种商业模式。“而春雨医生一直坚持在做的,就是先把医生和患者连接起来。在两者之中,春雨医生又是以患者为中心的,这也是春雨医生最显著的特色。”王羽潇总结春雨医生与其它互联网医疗企业差异时如是说道。
杏树林创始人兼CEO张遇升也于近期发言称,公司收入在2022年大幅增长,现金流跑正。对此,张遇升表示,在战略方面,2022年公司更聚焦、更专注有机会的细分市场,主要服务于医生和创新药企业,以及创新药企业的病人,也叫作 “创新药的数字化运营商”,帮助创新药服务它的目标客户。
没有此前几年加速扩张的喧嚣,互联网医疗企业而今情况各不相同,但“求变”成了主路径。但究竟要要变往哪里,似乎仍旧是一个问题。
03
什么才是互联网医疗的“理想态”?
其实,在整个互联网医疗的生态中,还有一股力量不容忽视:由实体的医疗机构主导的互联网医院。有业界人士分析统计,这类互联网医院目前占比高达3/4。而这当中,公立医院占比接近70%。
“公立医院借助政府力量、政策推动,有专家资源、有整合优势。可以把三级、二级和县域地区的医院串起来。”在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创始人、执行理事长蔡江南看来,这类互联网医疗机构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也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公立医院往往缺乏技术资源。技术更新迭代慢,跟不上发展趋势。第二是,线上问诊效率比较低。医生自己任务繁忙,动力不足。第三,支付制度不匹配、支付标准不合理。今年国家医保局出台了政策,线上支付标准和线下一视同仁。但问题在于医生线上问诊花的时间要比线下多很多,所以一样的价格支付,对医生来说是得不偿失。
相比来看,企业主导的互联网医疗机构,虽然目前占比其实还不到1/4,但其也有三个优势。
第一,创新动力(维权)强、医患连接效率高。尤其是互联网公司,技术能力很强,可以通过和公立互联网的合作来强化线上线下链接。第二,推进医疗资源流动的动力足。企业是希望通过互联网医共体,紧密型的互联网医疗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来盘活医疗资源,这样他们的生存空间才会更大。第三,能有效提升慢病管理效率。有些企业已经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做了病人的全流程管理,数字化档案,效果非常好。
当然,企业主导的劣势也很明显。第一,信息孤岛。公立医院持有大量的数据,但难以对外开放和分享,企业面临和公立医院数据连接的挑战。第二,缺乏自己的核心医疗资源。没有专家资源,尽管我们也看到了像平安好医这样的企业,养了庞大的医生团队,但是这种模式是非常重,很多互联网市场化公司养不起这样的团队。第三,支付受到了总额和地域的限制。因为互联网的本质是打破地域的,但是目前医保支付又受到了地区的限制。
“不难发现,两者虽各有优劣势,但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蔡江南指出。
合理化的互联网医疗的格局是什么样的呢?
“可能很像淘宝平台。”蔡江南认为,“每个医院没必要自己再去建立完整的互联网医院体系,而是由几家技术公司去搭建平台。公立医院、药企,在完善的制度、法规的框架下,像淘宝开店一样,把店开在平台上。对于患者来说,就去淘宝或者京东的网站上,可以很容易找到他想要的医疗服务。各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避免资源浪费的同时,让双方的优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我们的医疗资源本就紧缺,任何一点浪费都不应当被允许。”蔡江南补充道,“而这样的平台也不用很多,一家可能会形成垄断,几家足以。”
怎么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
蔡江南认为,第一是数据,第二是服务,第三是支付。
首先,要推动数据一体化建设。这一点需要政策突破和技术手段支持。第二,服务上要让医生资源有效利用,把医生解放出来。随着药品的带量采购,灰色收入越来越少,公立医院这几年的日子非常难过,医生的收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日子不好过的情况下,医生是不是有更大的动力愿意走出原来的框架?第三,支付改革。支付能够支持分诊和预门诊环节,包括支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
“理想的状态,必然是相关利益方,包括我们的政府、医疗机构、互联网公司、医药企业、商业医保、支付方,大家协同作战,来打造一个互联网医疗生态圈,推动医疗服务行业的革命性变化。”蔡江南说,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让中国百姓享受到互联网时代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责任编辑:常福强
券业年末再迎换帅高峰,今年11家上市券商掌舵人变更
与人事变动相伴的,往往是机构的业务和战略布局调整。时值年末,证券行业再度进入高管变动密集期,董事会换届之际,领导团队迎来“新面孔”。本月至今,中泰证券、国元证券迎来新掌门人。据公告,中泰证券选举王洪为董事长,国元证券原董事长俞仕新到龄退休,沈和付接棒。长江证券也新聘了两名副总裁。一财网2022-12-26 19:49:160000武汉新房价格倒挂成春节楼市“香饽饽”,库存高企房价见底,投资客也“杀回来”了
来源:华夏时报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董红艳李贝贝北京报道多年以来,“返乡置业”都是春节期间房地产绕不开的话题。虽然机构统计显示,2023年有近8成意向购房者倾向在工作城市或者在工作城市的周边城市购房,但还有不少购房者将返乡置业视为重要选择。媒体滚动2023-01-29 18:07:120000东方雨虹TPO,全力全速向未来
穿山越岭、跨路涉水,万里征程、奋斗以成。二十余年来,东方雨虹始终秉持“为人类为社会创造持久安全的环境”的企业使命,在坚持巩固提升、强化价值创造的同时,全力为千家万户提供更多有价值、有温度的优质产品及服务。以此为导向,企业凭借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工匠培育等多维度的实践探索,扎实推进“建筑建材系统服务商”纵深发展。0000李大霄:A股率先止跌回升振奋人心 国内机构接力上行 柳暗花明又一村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英大证券李大霄表示,兔年开年以来,在空头肆虐下,抛盘大量涌出,大盘展开了调整,市场重新转为悲观。但是今天情况出现了明显变化,上午盘悄然上涨了10点,上涨家数和下跌家数比为3140:1661,外资流出趋缓,但散户流出55亿,国内机构流入74亿,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走势。值得我们高度重视。0000专访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室主任魏琪嘉:2023年工业经济将稳步回升 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系统性思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缴翼飞北京报道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五项重点任务之一。2023年实现工业稳增长需要如何努力?如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各地在进行新一轮产业布局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媒体滚动2023-01-06 13:51: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