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6291

深夜里的动车运用所,“高铁医生”为列车“体检、做手术”

新京报2023-01-08 15:29:430

随着春运的开始,铁路客流正逐步上升,北京动车段北京南动车运用所的“高铁医生”们也变得更加忙碌。为了确保乘客能安全出行,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要对列车进行一次基础体检,排查故障,也就是铁路专业中所说的“一级修”;当列车行驶了更远的里程后或是有部分零件需要维修更换时,就将进入专门的车间进行更复杂一些的“手术”,也就是所谓的“二级修”或“专项修”。

深夜里的动车运用所,“高铁医生”为列车“体检、做手术” 两名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复兴号动车组车底。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为列车体检,他们为什么要在齿轮箱上写“合”字?

1月7日晚上8点,数列和谐号、复兴号列车正整齐停放在一级修车间的检修线上等待“体检”。杨阳是一级修车间副主任,这段时间他和同事每天要检修40组左右的动车组列车,随着春运大幕的拉开,他们的工作也变得更加忙碌。当晚他正在检修库内巡视,事关安全,一点也马虎不得。

在一列动车组下方的检修地沟内,临修组的几名工作人员正对齿轮箱油位进行检查。在齿轮箱上有一个检查窗口,用手电照射,能清楚看到里面画着一个直径在5毫米左右的小红点,它的作用相当于油量液位的参考标线,通过对它的观察就能判断出齿轮箱里润滑油的油量是否合适。

深夜里的动车运用所,“高铁医生”为列车“体检、做手术” 工作人员检查齿轮箱的油位是否合适。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油太多不利于散热,油量不足也会影响设备运行,所以必须刚刚好,齿轮箱里油的液面最好是处于红点的中间位置上。另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油液是否清澈,比如遇到暴雨、暴雪等极端恶劣天气时,就会格外注意齿轮箱的呼吸孔内是否有雨雪渗入。”杨阳解释道,齿轮箱是动车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装置,关乎列车能否安全运行。所以,工作人员还需要对齿轮箱的线束、联轴节等外观情况进行检查。

深夜里的动车运用所,“高铁医生”为列车“体检、做手术” 一级修车间临修组的工作人员正在给齿轮箱注油。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安全万无一失,他们还使用了很多小技巧。

比如,齿轮箱注油时的“合字作业法”。齿轮箱注油操作看似简单,但仍需要四个人进行,从拆到装都有规范的流程,作业人员、工长、技术员、质检员都有各自的不同任务,在检修、检查完成后,四人分别按照笔画顺序在齿轮箱上做好撇、捺、横、口的标记,直至写出完整的“合”字并留存影像后,齿轮箱的注油操作才算结束。

除了“合字作业法”以外,有时候两条“线”的作用也不容小觑。齿轮箱上还有非常多的六边形螺栓,在每条螺栓和紧邻的齿轮箱框架上都画有两条刚好能对齐的标线,杨阳解释道,这其实就是“防松标记”,一旦两条线错位、对不上就证明螺栓松动,需要检修处理。

在检修库内,三列动车组停靠在紧挨着的三条线路上,分别是和谐号动车组、复兴号动车组和复兴号智能型动车组。杨阳望了一眼这三列动车组,感慨道,“中国高铁的几代列车今天同框了,希望能一直为它们守护安全”。

深夜里的动车运用所,“高铁医生”为列车“体检、做手术” 两名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复兴号动车组车底。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他们为动车组列车换上新的“飞毛腿”

更复杂的作业近期也一直在进行,走进相隔不远的专项修车间,一列动车组正停在线上,数排崭新的动车组钢轮还裹着保护膜,不远处的工作人员正手持对讲机下达对位指令。今晚,他们需要给这列动车组的部分轮组进行更换作业,而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需要更换的转向架准确地对到检修位上。

转向架是一个铁路专用名词,实际上就是一个“小车”。这是一个在构架上装有两个轮对的“小车”,大小跟一辆普通轿车差不多,动车组车厢就搁在这种“小车”上,而且可以有一定程度的转动,这种“小车”被称为转向架。每节车厢下面都有两个,因为安装在车厢下面,乘客才不容易看到它的“庐山真面目”。转向架除了支承车厢运行外,还担负为列车导向、减振、牵引、制动等功能,高速动车组要跑得快,离不开转向架这个“飞毛腿”。

不过,转向架和轮对并非可以一直使用,动车组的钢轮在行驶中会有一定的自然磨损,超出限定范围就会影响列车平稳运行,因此需要定期维修或更换。

深夜里的动车运用所,“高铁医生”为列车“体检、做手术” 专项修车间内,一套动车组转向架被拆下,即将更换新的设备。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在动车组的身后,随着黄色的公铁两用车的推动,静静停放在线上的列车向前缓慢挪动了起来。此刻,工作人员拿着手台紧盯着列车的前行,他要观察转向架与检修位是否完全对齐。

“还有十米,注意安全。”随着列车一点点向前挪动,工作人员的神情也更加细致起来,并不断用手台向驾驶着公铁两用车的司机发出作业指令,“还有五米、三米、两米,停车。”列车停下后,又经过了更加精密的反复位置调整,转向架才挪到了合适的位置。

后面的工作则更加复杂,经过数名工人的合力拆卸,连接有两对车轮的转向架才得以与车体分离。不过凭借人力是绝无可能搬动的,仍需要使用机械设备将转向架一点一点挪动到指定的作业区域上,这样才能进行轮组的更换作业。

给列车“修脚”,镟修车轮只需刮下薄薄一层

其实,并非所有磨损都得更换轮对,有时只需要镟修就能将原本布满使用痕迹的钢轮修复如新。

镟轮组工长张裕良钻入位于地下的操作台,任务就是对车轮进行精细化的修复。他正在操作的不落轮镟床,正是保障高铁运行的十大关键设备之一,可以在动车组整编组不解体的前提下完成对指定轮组的镟修作业。

这样的设备完全是数控机床,需要通过电脑去调节相关参数。虽然自动化程度很高,但完成好这项工作仍需要经验和细心,操作前,张裕良首先要打开镟床的视窗门检查轮组是否已经完全对齐,然后才能开始作业。

深夜里的动车运用所,“高铁医生”为列车“体检、做手术” 专项修车间技术组组长白冰用手电观察列车钢轮的磨损情况。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专项修车间技术组组长白冰告诉记者,动车组车轮相当于列车的脚,每运行20万-25万公里后,就需要进行一次镟修,因为此时,车轮上会出现细微的刻痕与凹陷,就像人的脚一样,走路多了就会起茧子。不过,修复也是非常精细的,只是轻轻刮下去很薄的一层,有的甚至用肉眼很难分辨。“修复后的车轮更加平整光滑,有助于轮轨间的配合,对旅客来说,能感受到列车运行时更加平稳。”白冰说。

晚上10点,夜幕更深,星光下不时有列车进出检修库,工人们手上的活儿并没有停下来的样子,反而干得更麻利了。当被问及车间几点下班时,白冰笑道:“为了保障春运,我们现在是24小时作业,人员轮班交替,车间内一直有人工作,不舍昼夜。”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陈静 校对 赵琳

责任编辑:吴剑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