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四城,渴望一个万亿级产业
汽车产业能否担当大任?
“万亿级汽车产业”,从未像现在这样,高密度地被纳入地方发展目标之中。
不久前,广州举办新闻发布会,提出将迈向万亿级“智车之城”,在此前规划中,“破万亿”的时间节点被定在2025年;
苏州今年的“新年第一会”,也将主题设定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推进大会,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
更早之前,长春也谋划将汽车打造成万亿级产业集群,其中,作为核心的长春国际汽车城,2025年目标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1000亿以上”。
其中,广州显得格外迫切。
近年来,广州频频面对重庆“挑战”,GDP第四城之争陷入胶着。在最新政府工作报告中,广州2023年GDP增速目标较去年调高0.5个百分点至6%以上,并再次喊出“制造业立市”的口号。
在尚无万亿制造业集群的广州,借力新一波汽车产业发展大潮,能否迎来属于自己的万亿级产业?
一把“钥匙”
根据中汽协数据,去年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其中,新能源汽车迎来井喷式增长。

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1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新车的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

利好还将持续释放。不久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张永伟作出判断,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涨幅预计在40%左右,新车渗透率也将在40%左右,三线以下市场、出海市场以及对燃油车的加速替代,均将是增长空间。
对于当下的城市,谁抢占了新能源车发展先机,谁就能加速抱紧汽车产业这个产业链条最长、涉及面最广的产业,谁就有可能找到打开新一轮制造业发展局面的“钥匙”。
事实上,观察城市经济表现,新能源汽车产业越来越显露出经济增长“助推器”的作用。
比如,在投资领域,去年多个新能源汽车项目扎堆投资武汉,助推其前三季度固投增速达到15.5%,为万亿城市首位。(猜你想看:《万亿城市“追逐战”:武汉、宁波、长沙能否上位?》)
消费领域,以宁波为例,去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3%,比全国高出5.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类零售额增长9.7%,新能源汽车增长80.3%。
而在外贸领域,上海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进出口值再度刷新记录,达到4.19万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839.9亿元,增长130.1%;锂电池出口254.1亿元,增长360.8%,成为出口主要拉动力。
从消费、投资到外贸,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全方位、“碾压式”影响,参与新一轮竞逐的城市,没有谁愿意轻易错过。
“偏科”大市
从省级层面来看,广东无疑是汽车产业领跑者。不久前,广东最新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广东已形成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去年诞生的第八个万亿集群,正是汽车产业。这也意味着,作为全国汽车产业“领头羊”,广东率先迈向万亿级。

2022年,广东汽车产量预计超过41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0%,居全国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预计接近130万台,同比增长140%,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近两成。
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区域格局正在不断洗牌。汽车产量前五名省份中,除广东近年地位较为稳固外,吉林曾在2019年短暂超过上海,随后连续两年下降,到2021年,上海已反超吉林48万辆。去年前11个月,两地差距仍在继续扩大;与此同时,湖北也被重庆超越,退居第五位。

作为广东汽车产业主阵地之一,广州无疑是“守擂者”。据初步统计,广州汽车产量将于2022年超过310万辆,连续四年居全国城市之首,汽车工业总产值已超过6000亿元,正向万亿目标加速靠近。
但疫情之下,广州汽车产业结构性问题也暴露无余。当地媒体报道,广州汽车产业“整零比”仅1:0.35,而汽车发达国家则为1:1.7。
广州整车生产企业,不少由长三角供应商提供关键零部件;广州占比较高的日系整车生产企业,进口后往往要在长三角完成初步加工和组装,再运至广州进一步加工组装。“偏科”的广州,势必难以实现“汽车强市”目标。
基于此,去年,广州出台《广州市支持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稳链补链强链的若干措施》,直指补齐核心零部件短板和弱项。
不仅如此,对于广州而言,汽车产业的发展,还关乎到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长远目标。
去年9月,广州召开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这场由广州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四套班子主要负责人出席的高规格会议上,点明“汽车产业是广州第一大产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要坚定不移实施‘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战略,举全市之力做高做强做优做大汽车产业”。
“再起炉灶”
回顾过去,上一次广州有关制造业的选择,曾让一直居于“广州第一大支柱”的汽车产业,一度陷入发展僵局。

20年前,一波关于汽车行业的竞争曾在广深两市之间拉开。与“老玩家”广州多轮交锋后,深圳选择“从零开始”,搭建从整车制造到零部件生产的汽车产业链。在此时期,深圳引进比亚迪,并争取到全国第一个电动车示范区,新下线的比亚迪纯电动汽车出租车开始出现在深圳街头。
有报道指出,当时,广州传统车企曾有将深圳作为零部件供应基地、纳入产业链的想法,但并未被深圳采纳。深圳当地汽车业界有一种声音,深圳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另起炉灶”,而“不一定非要跟着广州转”。
如今,比亚迪已然成为深圳汽车行业的代名词。根据乘联会数据,去年,比亚迪销量超过180万辆,同比增长149.4%,首次超越合资品牌登上国内乘用车市场“销冠”宝座。

而广州的汽车产业则显得慢了一步。在去年出台《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时,广州曾反思:
汽车、电子、石化三大支柱提了20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和产业发展理念、形态发生深刻变化,广州重点产业选择也要适应新阶段。在这样的认识下,广州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方向转型发展,升级打造为新支柱产业。
这背后,则是广州多年来对“国际贸易中心”的强调,而对制造业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时移势易。如今,面对先一步成长起来的深圳新能源产业,这次轮到广州“再起炉灶”。
去年初,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曾喊出,要将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格局从“蔚小理”,改为“埃小蔚”。其中,埃安、小鹏均来自广州。从去年销量来看,埃安增长115.6%,升至造车新势力品牌首位。
能否夺回汽车行业的“先发”位置,也将关乎到广州制造业“标杆”能否形成。广州市统计局一份报告曾提出一种设想,广州“制造业立市”可以经过三个阶段达成,第一步正是作为短期发展“先锋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而纵观广州制造业,尚缺少一个万亿产业集群。相比之下,GDP前十城市基本已拥有第一个突破万亿的产业集群。广州前后,深圳、重庆均为制造业大市。作为万亿“后备军”的汽车产业,能否成为广州制造业“全盘皆活”的“棋眼”?
文字 | 杨弃非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习酒集团董事长张德芹率队拜访歌德盈香股份公司
据习酒集团消息,2月11日,习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率队拜访歌德盈香股份公司,与歌德盈香股份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刘晓伟座谈,双方就如何促进电商业务拓展、人才交流、市场开拓等领域合作进行交流。习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汪地强;歌德盈香股份公司副董事长连庆,副总裁刘剑锋、王钰、齐凤磊、王盘州;也买酒董事长兼总裁刘旭,副总裁辛磊、周晓晨出席座谈。00002022中国酒业年度人物揭晓:泸州老窖刘淼获评年度旗手
今日,由华糖云商、酒说和糖烟酒周刊联合发起“2022中国酒业年度评选活动”揭晓。2022中国酒业年度旗手为:丁雄军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从钦五粮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联东洋河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双沟酒业董事长刘淼泸州老窖集团及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汾酒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梁金辉古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汪俊林郎酒集团董事长0000承德露露:承德工厂产能受到短暂疫情影响,但目前已经恢复70%,下周预计会全部恢复
承德露露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称,公司根据今年的疫情形势对旺季可能面临的情况进行了预判并提早准备,在重点销售区域增设了库房,以应对储货、调货需求。12月初疫情政策调整后,京津冀地区尤其是河北部分首先达到感染峰值,承德工厂产能受到短暂影响,但目前已经恢复70%,下周预计会全部恢复。郑州工厂目前已全部恢复产能。0000一把手“放狠话”,2023年大厂云往哪儿卷?
文|深燃王敏时值岁末,互联网大厂们也进入了“年末盘点期”,创始人开启“反思潮”,内部组织架构纷纷调整。而在年底大盘点中,云业务何去何从,似乎成为了互联网大厂的“必答题”。界面2023-01-13 11:40:550000融资数额同比大减,自动驾驶再“过冬”:降本还是降维?
每经记者可杨陈鹏丽每经编辑陈俊杰近日,全栈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纵目科技向科创板发起冲击,让陷入“寒冬论”的自动驾驶行业有了一丝暖意。今年以来,先是特斯拉被曝裁掉自动驾驶(Autopilot)团队数百名员工。10月,背靠福特、大众两大造车巨头的L4自动驾驶公司ArgoAI宣布解散。11月初,小马智行也被传大幅裁员。一时间,“寒气”在自动驾驶圈蔓延。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