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0734

陶冬:美联储暗示多加息,日本央行行长任命出人意料,资产市场很狼狈

一财网2023-02-13 11:20:230

政策放缓时候,美联储语境变强硬;政策立场强硬时候,语境又变得温和了。

美联储首次明确提出,如果经济继续炽热,会考虑更多的加息。交易员急忙调整对终极利率水平的预期,美国国债市场遭遇了今年以来最差的单周表现。美联储的鹰派表述加上企业盈利不理想,美股报出去年12月中以来最大跌幅。受到继续加息的影响,对政策最敏感的两年期国债利率与十年期之间的差距拉阔到-78点,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所未见的,强烈暗示美国经济的衰退风险。

日本政府打算提名名不见经传的植田和男担任下一任日本央行(日本银行,Bank Of Japan)行长,市场大感意外,日元升、日债跌。中国社会总融资和信贷实现天量水平,激起资金对未来政策刺激的期望。普京宣布削减石油产量,抗衡西方所设置的价格上限,油价反弹。受到美国加息预期的影响,美元指数上周上升。

美联储政策表述模糊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周在经济俱乐部的讲话值得关注,这是美联储把加息幅度下调到25点并暗示不久可能停止加息,同时非农就业超大增长后鲍威尔的第一次发言。鲍威尔的讲话主要有三点:遏制通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美联储准备暂停加息,但是如果有需要也不介意多加一两次;货币政策的走向取决于经济数据。鲍威尔也把话讲得很坦白,政策利率回到中性水平之后,未来的利率走势会取决于数据。

至于未来数据走势如何,美联储自己也不清楚,于是在政策表述上越来越模糊。美联储将加息幅度调降到25点,这是去年5月开启暴力加息后第一次回到正常的政策力度,但是鲍威尔又用坚决的语调否认近期减息的市场预期,鹰派地实施加息减码。这次演讲则是鸽派地表明加息未必很快结束。政策放缓时候,美联储语境变强硬;政策立场强硬时候,语境又变得温和了。

美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非典型的周期变化。高企的通胀、炽热的就业、转弱的经济和忽冷忽热的市场同时存在,令美联储在拿捏政策力度上比较吃力,于是对政策表述趋于模糊化,在话语把握上寻求与政策的对冲。

笔者对美联储政策的预期没有因为鲍威尔谈话而变化,3月可能是本周期最后一次加息,但不排除5月再补加一次25点,降息要等到明年。从现在至5月还有很多个就业和通胀数据,所以5月份的政策尚有很大不确定性。笔者不太看重5月份加不加息,应该考虑的是加息周期行将结束时候的投资策略。

G7(七国集团)国家中,加拿大是第一个明确表示停止加息的,除了日本外其他央行上半年都会作出类似部署。如果加息周期即将结束,往往债市好过股市。同时美国科技公司这么裁员,美国经济下行的压力想必在水面下已经开始蔓延了,并可能冲击盈利。

日本政府意外提名植田和男

日本媒体报道岸田政府决定提名植田和男在4月接任日本银行行长职位。这是一个意外的任命,一般市场预期现任副行长雨宫正佳会接任这一职位,但是据说雨宫婉拒了。消息震动了日债和日元市场。雨宫与现任行长黑田东彦的思路接近,曾经在采访时强调,“没有任何迫切需要让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更加灵活。”雨宫出局令市场措手不及。

日本政府预计在14日正式提交植田的提名,此提名需要得到日本上下议院通过方能生效。植田和男1998年被任命为日本银行审议委员,是当时日本银行行长速水优零利率政策的坚定支持者,不过被官方和民间批评为对时事和民意不够敏感,在推进政策正常化上行动过缓。

植田和现届日本银行交集不多,相信在处理黑田遗留下来的政策时没有历史包袱。从植田近来的言论上,看不出他是鹰派还是鸽派,思维上守着中间路线。不过这恰恰是市场的担心,市场忧虑他偏离黑田超级鸽派的路线。

植田曾经在麻省理工学院读博士,师从经济学泰斗、美联储前副主席、以色利前央行行长斯坦利-费舍。费舍门下,植田的师兄弟中包括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欧洲央行前主席德拉吉。难怪他的另一位师兄弟美国前财长拉里-萨默斯,形容植田为“日本版伯南克”。

比植田那些显赫的师兄弟阵容更有趣的,恐怕是雨宫拒绝了政府的邀请,不愿意在央行掌舵。估计雨宫眼中,也许这是“无法完成的任务”。黑田和雨宫持续了许多年的深度宽松政策,并在国债市场大举干预,务求把利率钉在零利率上。美国加息后,市场人士认为美日之间的利率差越来越大,不可持续,越来越多的资金沽空日债。日本央行一意孤行与市场对着干,如今造成了骑虎难下的局面。

植田上台后,一定要拆解日债市场上这个巨大的定时炸弹。日本银行如何管理市场预期,逐步消解沽空压力,让政策改变的时候不至于制造太大的冲击,对植田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用金融时报的标题形容植田面对的任务,“没有犯错的空间”。

本周关注点是美国1月份核心通胀,预计同比继续回落到5.5%,扣除租金部分后核心通胀环比可能只有0.1%,如果属实这将是一年来最振奋人心的宏观数据。

(作者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瑞信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责任编辑:王永生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