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能力先后被两家沽空机构质疑 飞鹤坚决否认相关指控
来源:财联社
记者 杨泽世
中国飞鹤(06186.HK)一年内两次被沽空机构盯上,继GMT之后,其又遭Blue Orca做空。后者于7月8日公布一份64页的做空报告,从9个方面指责飞鹤业绩存在造假,称其股价只值5.67港元。报告公布后,飞鹤股价盘中一度下跌8%,但随后快速回升。
随后,飞鹤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注意到Blue Orca Capital的报告,其中载有对公司财务表现的指控,董事会强烈否认该报告中的有关指控,并认为有关指控并不准确及具误导性。
“飞鹤的故事更像Wirecard和瑞幸咖啡,而不是Apple或腾讯。追踪中国零售销售情况的两个独立可信数据集显示,飞鹤的收入远低于该公司宣称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数据集是独立制作的,但在我们看来,尼尔森的数据和商务部的数据都表明,飞鹤在2018-2019年的实际收入比该公司报告的少49%。”Blue Orca在报告中指出。
Blue Orca认为,飞鹤有意地少报了数十亿美元的运营费用。多个独立数据显示,飞鹤的运营成本比该公司在备案文件中承认的高出数十亿美元,这些未披露的费用表明飞鹤的利润比它声称的要低得多。同时,还质疑飞鹤“幽灵工厂”、“可疑的退税”等其他情形。
报告还指出,“飞鹤在中国的7家从事奶粉销售的子公司中,有5家在准备IPO时没有接受任何公司的审计,它们对飞鹤财务披露的完整性至关重要。并且审计飞鹤关键销售子公司的不是安永(或其当地分支机构),而是一家声誉有问题的位于黑龙江当地的会计师事务所,该事务所最近因工作质量低劣而受到当地咨询机构的批评。即使飞鹤上市后,其在中国的子公司也没有经过安永或其附属公司的审计。”
飞鹤相关负责人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正在整理相关内容,稍后会发布澄清公告,一切以官方回复为准。
“近两年,飞鹤的业绩保持高速增长,原因是三四线以下地区市场的集中度在快速提升,而这个过程中飞鹤享受到快速提升带来的红利,取得较多的市场份额。而对有些做空机构来说,其认为飞鹤的增长较高,不符合实际,净利润等方面高于外资奶粉,认为这里面有虚假的因素。”乳业专家宋亮告诉财联社记者。
其实,早在飞鹤刚刚登陆资本市场时,做空机构GMT即发布关于飞鹤的研究报告,对其盈利能力、现金流等方面提出质疑。不仅飞鹤遭遇做空,2019年8月15日,澳优乳业也遭到Blue Orca做空,后者指出澳优存在虚报销售额、盈利造假等五大问题,并由此得出“澳优完全不值得投资”的结论,澳优股价曾大幅下跌,后期股价逐步回升。
曾有机构分析师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乳制品行业相对来讲产业链比较封闭,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较为敏感,我国的乳制品企业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发展中容易出现不规范的行为,所以容易被盯上。
“因为国内乳业公司在香港上市的较多,所以会感觉频繁被做空机构盯上,但实际上被做空机构盯上更多是因为可能存在一些运营中的瑕疵,并不是单纯因为乳业背景。”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
值得一提的是,在否认做空指控的同时,飞鹤发布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综合管理账目初步评估,相比上年同期,预期今年上半年收入将大幅增长超过40%。对于增长原因,该公司称,主要得益于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销量的大幅增长。
责任编辑:陈志杰
大和:华晨中国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9.7港元
大和目前予以华晨中国(01114)“买入”评级,目标价9.7港元。大和发表研究报告表示,据相关消息显示,辽宁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或于今年第四季度启动对华晨中国(01114)的私有化计划,辽宁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持有华晨中国约11.9%股权。其后华晨中国的母公司华晨汽车集团回应指出,并未收到任何方面的相关信息。0000绿城管理今起招股 入场费3030港元
来源:财华社绿城中国(03900-HK)分拆旗下从事代建业务绿城管理(09979-HK)今日(6月29日)至7月3日进行公开招股,7月10日上市。该公司发售4.775亿股,其中10%公开发售,90%国际配售,集资10.51亿至14.33亿元。每股招股价介乎2.2至3元,一手1000股,入场费3030.23元。0000中芯国际抽高逾4%华虹半导体上升4% 华为概念股抽升
上证综合指数报2915,升25点或升0.87%,成交754.30亿元人民币深证成份指数报11330,升138点或升1.24%。成交1307.73亿元人民币。表列同板块或相关股份表现:股份(编号)现价变幅-------------------------------中电华大科技(00085)0.720元升4.35%ASM太平洋(00522)78.350元0000交银国际:中升控股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106.5港元
中升控股中期盈利超预期;增长前景亮丽,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06.5港元,潜在涨幅:+56.4%。在低基数和豪华车需求殷切下,豪华品牌销售和售后服务增长强劲,推动中升21年上半年盈利高于预期。净利润为36.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3%。尽管下半年基数较高,但我们相信中升强劲的豪华品牌销售将继续推动增长。0000第一上海:维持中汇集团买入评级 目标价10.4港元
第一上海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中汇集团(00382)“买入”评级,看好其未来的长期发展,目标价10.4港元,相当于22财年及23财年的15倍和11.6倍PE。第一上海主要观点如下:公司实现稳健增长,FY21业绩符合预期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