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兵”组合共同执掌十万亿大行 交行迎70后新行长
此外,副行长侯维栋今年5月3日已经到龄退休,他是一名“老交行人”,在交通银行已连续工作18年。侯维栋退休之后,交行的行长副行长序列中,只剩郭莽一人在交行供职超过10年。
原标题:交行迎来“70后”新行长,“空降兵”组合将共同执掌这家十万亿大行
记者 张晓云
银行界“后浪”来袭。
眼下,留给任德奇与刘珺这对“空降兵”组合的担子不轻。作为六大行中资产总额最小的银行,交行在今年一季度突破十万亿,达10.45万亿元,但落后于邮储银行的10.8万亿。在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方面基数不高的情况下,交行增速也不甚亮眼,想要继续保持国有第五大行的位置,仍面临不小挑战。
公开资料显示,刘珺生于1972年,199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1996年获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东北州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3年获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
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刘珺就加入了当时成立仅一年的光大银行,从国际业务部外汇交易员做起,历任光大银行国际业务部筹资处及代理行处副处长、国际业务部代理行处处长、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助理兼代理行处处长。
2000年12月,刘珺被派往香港,担任中国光大银行香港代表处首席代表,之后历任资金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资金部总经理、投行业务部总经理之职。
2008年12月,刘珺返回光大银行总部,出任资金部总经理,之后历任投行业务部总经理、金融市场中心总经理。2010年,刘珺被提拔至光大银行副行长、总行机关党委副书记,当时年仅38岁。
2014年8月,年仅42岁的刘珺加入光大集团董事会,出任总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委员。
责任编辑:陈志杰
如今,刘珺再从中投公司转战交行。在顺利走完监管核准等程序后,刘珺将成为六家国有大行中最年轻的行长,也是首位“70后”行长。
上一位“空降”交行出任行长一职的正是如今交行的董事长任德奇 。2018年6月,原中行副行长任德奇履新交行行长,在原董事长彭纯赴任中投之后,独挑大梁。任德奇于2019年12月接任董事长,并代为履行行长职责。
此次刘珺到位后,交行的高管班子基本补齐。除任德奇和刘珺外,该行还有四位副行长,包括现年54岁的周万阜,原先是农行董秘,目前分管同业业务;而现年51岁吕家进,从分管同业业务调整为负责对公业务;另外还有分管预财和科技的郭莽和分管个金业务的殷久勇。
界面新闻记者获悉,5月21日下午,交行召开全行干部大会。会上有关部门任命48岁的中投公司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刘珺为交行党委副书记,在完成相关程序后将出任交行行长。
2016年10月,刘珺结束了光大集团23年的职业生涯,赴任中投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官。
比亚迪“刀片电池”或假道丰田输出印度 已展开相关业务招聘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财联社(北京,记者徐昊)讯,随着市场认可度地不断提高,比亚迪“刀片电池”也在不断扩大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版图。财联社记者近日获悉,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正在对相关海外市场人员进行招聘,其中便包括熟悉印度市场进出口政策的关务和物流人员。000010倍牛股九安医疗一字板!再抛81亿元重磅利好,公司期权激励对象已赚翻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10倍大牛股再抛重磅利好。九安医疗1月14日盘前公告,其美国子公司又签下日常经营重大合同,金额高达81亿元。受此影响,九安医疗早盘再度一字板涨停。截至上午收盘,股价报75.28元/股,市值达360亿元。{image=1}来源:中证金牛座APP重磅利好兑现0000【ROE看房企】三盛控股业绩波动大 权益乘数表征的杠杆率激进
投资研报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方案出炉,光伏建筑板块掀起涨停潮!“碳中和”下的绿色建筑产业链迎来新机遇,这些龙头订单量爆发式增长(名单)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在即,碳中和又找到了新方向?氢能成为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重要一环,这些巨头已占据产业链最优赛道(名单)【尾盘资金异动】尾盘资金抛售6股均超1亿元!4股涨停板遭遇神秘资金偷偷卖出0000欲借宝德股份“痛饮”名品世家 “中植系”大秀“财技”
欲借宝德股份“痛饮”名品世家,“中植系”大秀“财技”来源:国际金融报原创马云飞在超出深交所给出的回复期限半个月后,1月12日晚间,宝德股份终于以一封长达256页的“陈情表”正式回复了深交所关于其超11亿元收购名品世家的“灵魂83问”。与此同时,宝德股份还发布了该项重大资产购买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修订稿)。0000沃森生物71亿隐秘野心:高瓴、泰格系两度接盘 为何弃泽润如鸡肋
一场电话会引爆周末的资本圈,反转剧情之下,沃森生物出售旗下HPV疫苗子公司泽润“难产”。“公司可能还是想卖,但是当初沃森为了上市,股权分散十分严重,并无实际控制人。管理层估计觉得投票也通不过就先发公告不卖了。沃森这个时候选择出卖泽润,可能是缺钱了,为了出表。”华南某生物医药行业研究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