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3324

印度吠陀占星在线排盘(七政四余与印度占星)

兴仁信息网2023-04-03 04:08:070

列举吠陀文献及解释吠陀经典简答题

在印度传统中,有关宇宙的神秘知识称为吠陀(Veda,梵音韦达)。追根寻源,这个词的梵文字根是vid,意思是“知道”或“知识”。来自德语的英文词“智力(wit)”和“智慧(wisdom)”,来自希腊语的英文词“思想(idea)”(原本是wiclea)和来自拉丁语的英文词“录像(video)”(拉丁语中video是指知道、看到真理的人),最初都来自vid这个梵文字根。印度那些记述了吠陀知识精华的圣书,都称为吠陀经。

按照外主纳瓦传统,吠陀经是至尊主本人出的。吠陀知识通过师徒相传的方法被小心谨慎地传了下来:这称为师徒传承(Parampara)。吠陀信息在传承中的传,梵文称为桑帕达亚(samapradaya)。吠陀先知们就是这样,设法保持他们用口述的形式传递的知识的完整性。因为如果从师徒传承中正确地接受吠陀经的知识,就可以避免在世俗文学中必定会发生的篡改知识和错误接受知识的问题。

吠陀知识先是由至尊主传授给这个宇宙中负责创造的神明梵天,再由梵天传给他众多儿子中的一个叫纳茹阿达的儿子。纳茹阿达把这知识传给圣哲维亚萨,而维亚萨为了现代人的利益,在大约五千年前用文字将它记录下来(按吠陀经典的说法,古代人有着极好的记忆,不需要用文字)。最初,吠陀经是一部极长的著作。为了使这知识更容易被接受,维亚萨把一部吠陀经分成四部,分别是:讲吠陀经最早期的神圣的赞美诗的《梨俱吠陀》(Rig Veda,梵音瑞歌书达),讲吠陀赞美诗的韵律的《娑摩吠陀》 (Sama Veda,梵音萨玛韦达),讲吠陀仪式的《耶柔吠陀》(Yajur Veda,梵音亚诸尔韦达),以及讲吠陀咒语和法术的《阿闼婆吠陀》(Atharva Veda,以梵音阿塔尔瓦韦达)。吠陀文献还包括补充性的书籍,它们分别称为:《布茹阿玛纳》(论述祭祀技术的专著)和《阿冉亚卡》(为那些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去遵守苦修诺言的出家人而写的专著)。吠陀文献也是存有大量称为奥义书的哲学典籍的宝库,这些忻学典籍专门阐释吠陀概念。此外,吠陀文献还包括为数众多的以警句格言的形式阐述真理的书籍,例如:《吠檀多经》 (Vedanta-sutra)、《舒若塔经》(Shrauta-sutra)、 《格瑞亚经》(Crihya-sulFa)、《达尔玛经》(Dharma-sutra)和《舒尔巴经》(Shulba-sutra)等。辅助吠陀研究的科学(Vedanga)论著也很重要,它们分别是:语音学(shiksha)诗歌等的韵律格律学(chanda)语法学(vyakarana)和词源学(nirukta)”以及天文学和占星学(jyotish)。同样,与吠陀研究有直接关系的科学(Upaveda)也非常重要,它们是:整体医学研究(Ayurveda)、音乐及舞蹈研究(Fandharva-ceda)、军事科学(Dhanur-veda)和建筑学(Sthapatya-veda)。后来还加上以传说为依据写成的许多往世书(如《薄伽梵往世书》,)以及史诗(包含《薄伽梵歌》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有知识的灵性导师(acharya)所写的许多著作,也应该包括在吠陀文献之列;他们为我们提炼出早期吠陀著作中的精华,因此被认为是吠陀文献。

成千上万部吠陀经典的内容,都是用诗记载的,这些诗严格遵守诗歌的结构及韵律、格律的规则,而且包含各种主题的信息:从医疗、农业到对高等星球和低等星球上的时间概念;从瑜伽和冥想的技巧,到居士的注意事项,以及素食佳肴的食谱;从对组织机构的详细解释,到对兴建和装修庙宇或住房给予一流的指导:吠陀经中包含了戏剧、历史、深奥的哲学,以及有关礼仪的简单课程、军事礼节的介绍和乐器的用法。

古印度四大吠陀是指什么

吠陀经 是婆罗门教和现代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吠陀”又译为“韦达”,是“知识”、“启示”的意思。

它包括很多具体的经典,通常的说法包括“四吠陀”,分别是:

梨俱吠陀(赞颂明论, ?gveda)、

娑摩吠陀(歌咏明论,Sāmaveda)、

耶柔吠陀(祭祀明论,Yajurveda)、

阿闼婆吠陀(禳灾明论,Atharvaveda)

1、梨俱吠陀 ,汉译名称为《歌咏明论》,是四大吠陀经之第一部。《梨俱吠陀》是印度现存最古老的文献,梨俱是作品中诗节的名称,全名《梨俱吠陀本集》,编订年代可能是公元前16世纪到前11世纪。

2、娑摩吠陀,汉译名称为赞颂明论,是四大吠陀经之第二部、共两卷。基本上是集第一卷梨俱吠陀的颂而成。

3、夜柔吠陀,汉译名称为祭祀明论,是四大吠陀经之第三部。内容着重于礼拜及牲礼等的宗教仪式。

4、阿闼婆吠陀,汉译名称为禳灾明论,是四大吠陀经的第四部,最晚编著成书。阿闼婆吠陀中的神曲,是由梨俱吠陀咒语的部分发展出来,多是神秘巫术,吉凶咒语,间有科学思想。古印度医学,即起源于此。

后期古印度吠陀时代,人们的天文知识完善吗?

后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转为农业定居生活。雅利安文化基本形成,作为其内容之一的天文知识也丰富起来了。后期吠陀文献中,出现观星者(nakshatra-darsha)一词,观星者大概是婆罗门祭司,观察天象是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当时,许多星体的名称已确定,如流星、行星、扫帚星、金星、水星、土星、北斗星等等。印度人对太阳运行的规律也有认识,认为太阳6个月漫游北方,6个月漫游南方,在南北方向移动。后期吠陀时代的天象学知识,已相当丰富,而且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占星术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佛学大词典 对“占星术”解释如下:

【占星术】 英语 Astrology。为藉星辰占卜吉凶之术。即依据行星与星宿之位置及形态,以占卜个人与国家命运吉凶之术。亦为一种判断善恶之术。自古各国均有此术。在印度,最早始于梨俱吠陀时代,有关之记载散见于吠陀文献。阿闼婆吠陀即载有多种关于现实之咒法,同时开始出现二十八宿(梵as!t!a^vim!s/ati -naks!atra^n!I )之名。至印度教圣典富兰那(Pura^n!a)之时代,有一种最具印度风格之占星术出现。据推测,印度之二十八宿乃传自西方;复有去牛宿(梵Abhijit ,织女星)而成二十七宿之说,为印度占星术之特色。维拉哈米拉(梵Vara^hamihira, 505~587)为占星术者之代表,精于西方天文学,着普利赫特桑希达(梵Br!hat -sam!hita^ )、普利赫迦达卡(梵Br!hajja^taka )二书,为古代占星术与判断吉凶之集大成者。夏尔都拉卡如那瓦达那(梵S/a^rdu^lakarn!a^vada^na )一经,在西元三世纪时被译为中文,先后有摩登伽经(竺律炎、支谦共译)、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竺法护译)等译名,此经即有关当时印度天文学及占星术,其内详述二十八宿之名称、数量、形相、行程、神座等,并说明出生在某星宿下者之命运、性格、职业之选择、日常生活之吉凶等事。西元六世纪之大集经及其他佛教经典亦有关于占星术之说。又有关于各种天文、占星之悉檀多(梵Siddha^nta )一书之问世,西方十二宫(梵ra^s/I )亦于此时出现。由二十八宿、七曜、十二宫组成之占星术,即为今日流行于我国、日本的占星术之源流,不空(705~774)所译之宿曜经为其代表作。佛陀反对在其教义中援用占星术以及占卜吉凶。然于佛陀入灭后,由于密教之发展,占星术遂发展为重要之一环。在我国、印度皆有很多占星法。以供养星为目的之陀罗尼(梵dha^ran!I ),促成众多之宗教仪式发达。其中以一行(683~727)所作之‘北斗七星护摩法’为最着。北斗七星之信仰系缘自我国之五行说,佛教亦采用之。在日本,透过汉译经典,传入很多印度之占星法,尤为密教之僧侣所用,占星术遂仪式化,至今仍颇为流传。[大方等大集经卷二十‘三昧神足品’、卷四十一星宿品、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下、大智度论卷八、大日经疏卷四](参阅‘佛教天文学’2671)

七政四余的历史渊源

至于中国占星学何时朝向命理学发展,从大陆江晓原博士《天学外史》、《天文西学东渐集》及大陵.薄树人教授编《中国天文学史》的叙述,可判断应是在魏晋南北朝,印度占星学随着大量佛经东传后结合中国本土的阴阳五行学说慢慢地蕴酿发酵,而在隋唐开花结子,我们可以举几个证据说明中国七政四余与印度占星学的关联。

1.黄道12星座的名称出现在中国是隋《日藏经》、唐《宿曜经》传入后才见到的,虽然中国也有类似12次的称呼,但两者名称及意义完全不同,应知道黄道12星座是重要因素之一。

2.上述之《宿曜经》记载黄道12宫,各宫有一主管行星,即:

子?土?宝瓶宫 丑?土?磨竭宫 寅?木?人马宫 卯?火?蝎虫宫

辰?金?秤量宫 巳?水?双女宫 午?日?师子宫 未?月?螃蟹宫

申?水?夫妇宫 酉?金?金牛宫 戍?火?白羊宫 亥?木?双鱼宫

这项内容是中国七政四余命理学相当重要的项目,因命宫主星及其它宫主星是论断的要素。黄道12宫主星也同样在佛经东传之前,未在中国本土发现过。

3.中国七政四余命理学命宫的订法为印度占星学命宫定法的最简单型式,前者不考虑出生地点,仅以太阳所在黄道12宫起生时顺数至卯所在之黄道12宫即是命宫。由于印度占星学采整个星座宫位制,在一般情形,若系日出卯时,所得命宫结果不致差异太大。

4.命宫定出后,即按逆时针方式列出后天12宫,这个步骤中、印皆同,除了第12宫中国定名为相貌宫,而印度定名不幸宫,名称和意义略有差异外,其它11宫完全相同,同样地在印度占星学未东传前,也未在中国本土发现。

5.中国采用罗喉及计都完全是印度占星学的同名称同性质之隐曜。

6.中国七政四余命理学的重要赋文《西天聿斯经》几乎95%是印度占星学内容及论断方法,其中5%掺杂中国的28宿和神熬。

7.中国七政四余命理学各派强调的身宫概念,完全移植自印度占星学以月亮所在位置称为月亮身宫盘“ChandraChart”的概念,尽管琴堂派以逢酉安身论身宫,然果老派或耶律派的身宫取法和“ChandraChart”一模一样。

8.东海大学哲学系邝芷人教授在《阴阳五行及其体系》第10章阴阳五行与中国禄命法,提出果老可能是Horo的音译,Horo是天宫图Horoscope的简称,亦即果老星宗或七政四余命理学源于印度或西方系统甚明。

七政四余准确还是现代占星术准确?

不了解七政四余的还原度如何,毕竟原版的是印度占星术来着…

现代占星术也要看流派啊,像标榜科学的以某Liz为首的把心理学那种只会说万事相对=绝对真理的废话都引入占星学然后号称占星就科学的垃圾流派…看他们写的那些东西还不如背新概念3有意思点…

其实个人觉得准到不可思议的1°内见分晓的来源于古希腊的阿拉伯占星术才是唯一能算的上准的占星术啊~~~

虽然说不出为什么准,不过反过来想想如果说的出为什么准的话哪儿还叫神秘学了对不对?

可惜太久远了丢掉的东西太多了现在留下来的哪儿是残骸啊简直都是骨灰了…听说还有很多阿拉伯占星师在研究在传承在发扬光大…不过阿拉伯语什么的……额!果然我还是去背新概念3好了!

如果是初学者的话个人还是推荐印度占星,现代占星所谓的大师太多了,一个人一套“经典”,学晕了算!印度占星起码你看分宫制比较明确哈~~~~不过其实现代占星里边还是有很多很伟大的想法,比如七几年才开始出现的置换占星就很好用哦!!可惜软件真的太贵了而且还拒绝win7……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