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开光用语(葬礼开光是什么意思)
谁了解殡仪方面的礼仪?
要双手捧住骨灰盒
应县未婚男子葬礼的习俗和禁忌当地朋友能否告知一下。
丧葬民俗语言的俗信与迷信
1.俗信与迷信
首先我们要简单来区分一下俗信和迷信。
作为民间信仰的两个重要的本质,看上去极其相似的容易让人产生混淆的俗信和迷信,却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俗信是指民俗在传承历史过程中,曾经是作为原始的民间信仰而存在的,带有强烈的迷信色彩。但在科学社会的逐步发展与进步,在人们的社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俗民逐渐找到了其中的一些合理性,并将之应用于日常的俗民社会生活中,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习俗惯制,失去了原来具有的浓厚神秘色彩。而迷信则是全然反科学的神秘手段,是对民俗事象做了歪曲的解释,用以迷惑人心。迷信多见于巫术操作中。
2.丧葬民俗语言的俗信与迷信
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丧葬民俗应该是最复杂的一个民俗文化体系。它融合了民间信仰、宗教观念、巫术祭祀、家族观念等各个民俗文化单位(或称之为“民俗素”),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作为民俗文化中的一个“民俗链”。这里,从它的组合要素,我们可以看出,出现在丧葬仪式中的民俗语言,其几乎都带有俗信的寓意和迷信的色彩。
丧葬仪式中的民俗语言,现在大多数都具有俗信成分,但也有些仍然带有迷信色彩。当然也有许多是在现代社会中形成的俗信事象,其中参杂有迷信成分。例如:在应县当地,人们一般认为“人活六十就够本了”,俗信这个时候去世是一件“老喜事”。事实上,在这个年龄及其以后,人们大都一般都已儿孙满堂,觉得老死病终都是正常,因为不再受年老之苦。这是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再如“看坟地”,看上去是迷信,其实,就其选择墓地的时候所参考的地理位置条件等来说,也是有其一定的合理性,这可以说是俗信。当然了,在相墓的时候,所带有的相墓术以及所使用的占卜等手段,就自然带有了迷信色彩。
在现代社会中,在崇尚科学的同时,人们大都已经看清了迷信的神秘色彩,不再相信迷信,却仍在日常的民俗生活中习惯相信俗信。丧葬中的大量民俗语言就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俗信和迷信。这其实是在现代生活的压力下,人们在找一种精神上的慰藉,用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约束人们的一些行为,这也是民俗语言的功利性特点。
(三)应县传统丧葬仪式概述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广大民众在长期的社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相沿成习、积淀为俗的生活规范。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国家或民族总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依据一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不同的国家或民族的日常社会生活中,自然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民俗文化。而这种民俗文化正是靠语言的积淀传承下来的。
作为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民间丧葬仪式中就蕴藏着丰富的民俗语言。丧葬仪式,是指人类后生者为先逝者办理丧事所举行的一系列礼仪活动。死亡是人类生存过程中的一种客观现象,但丧葬仪式却受到人们的民俗思想观念的支配。它应该属于民俗文化的范畴。一套完整丧葬仪式包含了民间信仰、宗教观念、巫术操作、家族观念等,并与它们融会贯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体系中的重要民俗链,也成为人生仪礼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下面以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为例,介绍当地的传统丧葬仪式,并具体分析其过程中所出现的民俗语言及其背后的“所指”。
应县地处大同盆地,是雁北地区重要的农业大县。在山西省这样的煤炭大省,尤其是朔同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然而,应县却没有煤炭资源,其他矿产资源也相对匮乏,所以这里的人们只得依靠种植农作物来维持生计。《应州志》中记载:“应州人,专务稼穑,不知纺织”;“乐于农业,少事商贾”。由于靠天吃饭,这里的人们更加珍视生命,也更加重视死亡,从而在长期的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十分复杂的丧葬仪式活动,是除了婚礼之外的最重要的民俗文化链,所以其民俗语言也十分丰富。
在应县,一般在老人去世后,阴阳先生都会根据死者的情况以及黄历来确定丧期,子女据此来安排丧葬仪式的具体活动。正式的丧葬仪式一般是以天来进行的,为期几天就叫做“排几”。由于忌讳“祸不单行”,在丧礼上一般不会有双数,大多是以单数计算,因此表现在丧期上,就有“排七”“排九”等,甚至还有“排十三”。除去一些特殊情况(如死者在除夕前一两天去世,或与其他日子重合等等)的“排九”,“排十三”,由于受到佛教“七七追荐”思想的影响,一般大多数正式的丧葬仪式都是七天,这是因为当地人俗信死者在第七天才知道自己的确已经去世。所以,将死者停留七天,也是子女寄希望于死者能在这七天之内起死回生。
这样,在传统的丧葬仪式中,通常会将这七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死者去世的那一天算起,为期两天,我们这里可以简单称之为丧葬仪式的前期阶段。第二阶段为期三天,这几天没有什么公开的活动,一般是子女以及亲戚为后面仪式活动进行准备的阶段;第三阶段为期两天,在这里,子女确信死者不会回生,决定将其埋葬,是这七天的结束阶段;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将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合并成一个阶段,称之为丧葬仪式的中期阶段。另外,一套完整的丧葬仪式,还包括下葬后,子女追念死者的其他一系列活动,我们不妨将它视为丧葬仪式的后期阶段。下面具体来分析每一个阶段。
一、丧葬仪式前期阶段的民俗语言透视
在这一阶段,老人去世,子女要为老人沐浴、换装、入殓,然后向其他亲戚朋友报丧,通知来参加死者的丧葬仪式。这个过程为期两天,从老人去世的那一天开始算起。其中出现的重要民俗语言也较多。
(一)前期准备过程中的民俗语言
1.“老了”与“好走”
(1)“老了”:在当地,老人去世,人们称之为“老了”。在应县民间,人们常说“人活到六十够本了”,是因为在六十岁这个年龄段,人们一般都已经儿孙满堂,所以认为六十岁以后老死或者病终,都算是正常的,这样的正常死亡,人们都觉得应该是一件“老喜事”。尽管子女和亲属朋友们都会因为失去亲人而感到非常悲痛,但同时也会因为相信亲人不再受年老之苦,而替他们感到欣慰。简单地说,就是人到了老年是该离开人世的时候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去世,人们俗称“老了”,或者也可以叫做“走了”。
(2)“光着身子走了”:当老人还在弥留时刻,子女们要为老人沐浴,寓意让老人干干净净地去阴间,不要带走凡世的尘土。接着要为老人穿寿衣、鞋袜等,一方面是怕老人去世后,身体僵硬而不好穿戴;另一方面是俗信如果老人咽气时子女还没有为其穿戴好寿衣帽袜等,就意味着老人“光着身子走了”,这样不仅寓意老人没有“好走”,也会使亲属们感到愧疚,更使村里人笑话死者及其子女们,甚至还有其他亲属。
(3)“跟气”:老人弥留之际,不在身边的子女,要连夜赶回。在老人断气前赶到,称之为“跟气”。所谓“跟气”也就是子女们跟上了老人的最后一口气,即见到了老人的最后一面,老人在临终前也见到了子女们的最后一面。这样子女不会给自己日后留下遗憾,对老人而言,也是走的安心。老人临终前,所有的子女都要日夜守候在老人的身旁。老人在弥留之际会对子女及其亲属嘱咐、安顿,赶在咽气前了却自己未尽的心愿。如果心愿没有告诉子女或信任的人,老人就会含泪不暝,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不瞑目”。
(4)“背贴炕面”:在应县农村,老人在弥留时刻要躺在炕上中央的位置,寓意“寿终正寝”。身体下面还需垫上一块门板,在当地,人们忌讳“背贴炕面”。在北方农村的人家里,一般睡的是都是火炕,而不是床。所以,“背贴炕面”的民俗文化义就是在老人去世时,如果是直接躺在火炕面上,会被认为是背着火炕去了阴间,这样就被认为是带着沉重的负担走了,也就意味着没有“好走”。所以要在身体下面垫上木板,尤其是门板,一方面是因为,门是在老人去世时最方便弄下来的平整木板;另一方面俗信这门是一个通道口,即象征着从一边到了另一边,也就是希望老人能顺利地从阳世去到阴间,不带走任何负担。
2.“入殓”与“报丧”
(1)“倒头鸡”与“倒头捞饭”:举行入殓仪式的时候,孝子们要全部跪在棺前,由几位“抬材人”(即死者的子女从本村请来的帮工人,主要在老人去世后,帮忙将死者抬入棺材,下葬的时候,再帮忙将棺材从家里面抬到坟地,进行埋葬。)从火炕的中央将放着死者的木板抬起来,放入棺材。这时候,家里人要杀一只公鸡,称之为“倒头鸡”。俗信人活在世上的时候造了孽,死后来到阴间,是要被罚吃虫子的。为了不让死者去阴间吃虫子,子女们就会杀一只公鸡,让其随着死者去阴间,替死者吃虫子。另外,俗信死者去阴间要过鬼门关,而在这里有小鬼把守,会对要过关的死者打捞一点饭食或者其他物品,否则过不了关。子女们为了让老人顺利通过,于是就做一些饭食,方便死者送给小鬼,所以这些饭食就叫做“倒头捞饭”。将“倒头鸡”与“倒头捞饭”的“所指”进行延展,其实是有投机讨好的寓意。放入尸体后,接着就是合上棺盖,但会留一条小缝,夹一束麻在缝中,也是希望死者能在这期间复生。
(2)“看日子”:在老人去世后,子女首先要找阴阳先生“看日子”,即选择出殡的吉日,以及丧葬仪式过程中的诸多事宜。子女要把死者的生辰八字、年岁属相、死亡的准确时间以及家中的其他重要详情告知阴阳先生,由阴阳先生确定出殡的吉日,以及仪式过程中的其他事项,并由他写一张讣告。讣告上按大小、亲疏、远近等将死者的子孙后代(一般是在五服之内)等门庭情况清清楚楚的列出来,再写上死者的具体生卒年月,以及丧礼上与死者的情况相克的四大属相(一般忌虎猴蛇猪,或龙狗牛羊,或鼠马兔鸡)。最后将这张讣告贴在大门外的东墙壁上。“看日子”过程会涉及到巫术占卜操作,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3)“座前纸”与“请人主”:子女们要根据死者的年龄,用白麻纸剪出与其年龄相同数量的纸钱,中间有孔。将这些纸钱穿成一串,再加上天、地各一份,然后挂在大门外作为报丧的信号,以告知乡亲,称之为“座前纸”。接着就是“请人主”。如果死者是男人,所请人主为其外祖父母、舅父母和表兄弟等人;如果死者是女人,所请人主为其父母(一般不去参加)、兄弟和侄儿等人。“请人主”也就是请来替死者做主的人。人主在丧礼上是很重要的角色,主要是来确定死者是否是正常死亡,同时也是在监督孝子孝女是否在认真置办丧事,替死者做主。
(二)前期结束过程中的民俗语言
在前面的准备工作都做好后,将进入丧葬仪式的第一个重要的节点,就是“烧夜纸”。这里要求参加丧葬仪式的人都要不同程度的穿戴丧服孝帽。
1.“五服”与“披麻戴孝”
在应县,传统丧葬仪式中的丧服制度也是非常复杂的。“五服”是根据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将亲属分成五个等级,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腮麻”。“斩衰”是最重的丧服,它是用原生的粗麻制作而成,凡是有剪断的边角都不缝合,这种丧服一般是子女为其父母所穿;“齐衰”是原生细麻制作而成,衣服剪断处可以收边缝合(以下几种同样),这种丧服一般是孙子孙女、重子重女为祖父母及曾祖父母所穿;“大功”是用较粗的熟麻制成,它是侄子、侄女等为伯叔父母等所穿;“小功”是用较细的熟麻制成,它是为堂祖父母、伯叔父母,外住父母等所穿;“腮麻”是最轻的一种丧服,是用较细的熟布做成,是为族伯父母、岳父母等所穿。
在应县,最重的丧服即儿子儿媳所穿的丧服,是经过简单缝制的生粗麻。头戴用白布简单缝制的孝帽,两边分别缝一个小的棉球,俗称“打泪蛋”,是为了掸去眼角的泪珠。腰上、孝帽上也都寄有粗麻,因此这身行头被称为“披麻戴孝”。
2.“烧夜纸”
在老人去世后的第二天晚上要举行仪式,即“烧夜纸”。俗信人在死后的这两天之内,灵魂由于刚出走,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亡,长时间在外游荡。所以孝子们要在这天晚上带着亲属上街游行,用以找到死者的灵魂,然后在村外的大路口为死者送魂。
天黑后,所有的孝子孝女以及亲属都穿戴好丧服、孝帽等,手持丧棒(治丧时所用的柳木细棒,约尺把长,上面缠上白纸条,供孝子们使用。丧葬仪式进行期间放于棺前,“发引”时,像拐杖一样,持在手里,边走边撑在地上,用后插在坟堆之上。)上街游行。到村外大路口,由死者子女为其烧纸马车和一些纸钱元宝,为死者送行,俗称“送魂”。其实就是子女们找到死者的灵魂,将其引到大路口,送其到阴间。
二、丧葬仪式中期阶段的民俗语言透视
(一)中期准备过程中的民俗语言
在这一阶段,也可以说是过渡阶段,没有什么大的公开活动。在上一阶段结束之后,子女们开始为下一阶段的仪式活动做准备。他们会请来油画工匠为死者的棺材上油作画,以及为死者采购纸扎花圈等。因此这一阶段出现的重要民俗语言相对不多。
(1)“油棺材”:“棺材”是盛装尸体的匣子。之所以叫“棺材”,是因为“棺”和“官”谐音,“材”和“财”谐音,将两者结合起来,具有“升官发财”的美好寓意。请来油画工匠为死者的棺材上油作画,也是希望死者家族代代有升官发财的子孙,所以叫“油棺材”。
在古代,“棺”和“材”是两种盛装遗体的器具,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身份。在古代,人不仅仅是活着有身份地位的区别,就连死后也是有的。做官的人、有钱的人和普通百姓在死后,盛装遗体的器具就有巨大的差别。当官的人去世之后,其盛装遗体的器具是有一定讲究的,所用的材料和尺寸都和普通百姓的不同,这种器具被称作“棺”,有石棺、铜棺、金棺等;有钱的大户人家,人一般到六十岁以后,在去世前都会为自己做一口“材”,称之为“寿材”,这也是希望自己能长寿。“材”和“棺”一样也是有一定的规格和要求。所以,在古代封建社会,享有官位的人去世后睡“棺”,有钱财的人去世后睡“材”,而穷人在去世后,只能随便用木板钉个盒子来盛装遗体,甚至更简单的做法就是用草席子卷着遗体就下葬。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人平等”观念的提倡,人们认为反正都是用来盛装遗体的,于是就将“棺”和“材”合在一起,称之为“棺材”。当然,这也与人们“既升官,又发财”的想法有关,表达了人们希望过世的亲人能保佑子孙后代“升官发财”的美好愿望。
(2)“视死如生”:这一阶段,有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置办出殡时所需要的纸扎,如:花圈、纸人(金童玉女)、纸马、金山银山、聚宝盆、门楼、宅院、家禽等。在应县,俗信人在去世后,来到阴间还要继续生活,也就是所谓的“视死如生”。所以,子女要为死者采购一切死者在另一个世界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等物品,这也是弥补死者生前没有享受到的物质财富和子女在老人生前未尽到的孝心。
(二)中期结束过程中的民俗语言
在这一阶段,可以确定死者不再复生,可以盖棺封盖了,从此死者与阳世彻底辞别,子女可以将死者进行下葬。在这一阶段中出现的重要民俗语言也很多。
1.“接祭”与“安鼓”
(1)“接祭”与“安鼓”:“接祭”也叫“迎祭”,一般是迎接女儿们为死者提前预订的祭品。在这一阶段的第一天中午,女儿们带着请来的“鼓匠班子”(当地人称那些吹唢呐,打鼓等的人为“鼓匠”,称民间鼓乐团为“鼓匠班子”)在村子外的大路口,将她们预订的祭品,即一大方桌的圆馍(中间染个红点)以及猪头等其他祭品和花圈等纸扎。然后在“鼓匠”所奏的哀乐的指引下,回到灵堂前,将接回的祭品放在棺材前进行祭奠。这时候,“鼓匠班子”在院落里搭的棚子下面吹奏哀乐,谓之“安鼓”。“接祭”所反映出的民俗文化义不仅仅是女儿们对死者的追悼,更多的也是在向外人炫耀她们的富足,排场的大小也是死者的面子问题。
(2)“送纸”:在当天傍晚时候,村里的乡亲们会各自带上一些供品和纸钱,来到死者家中,在棺材前将祭品供着,然后上香烧纸祭奠死者,俗称“送纸”。一般烧纸时孝子们要在旁边陪跪、陪叩头。然后再将前来祭奠的人亲自送出去并致谢。“送纸”的人大都是和死者年龄相仿的生前好友、同村同乡人,由于和死者生前都惯熟,所以来送死者一程,希望死者走好。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形式上是带着“纸钱”等,但是“送纸”的民俗语言文化义,不是送钱。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纸钱,即钱像纸一样,纸像钱一样。也会认为阴间也像阳间一样,需要钞票(纸钱),所以“送纸”这一仪式活动理应被认为是死者生前好友等为其送钱,使之在阴间能有钱花。然而,在应县,这一仪式活动的民俗语言文化义并不在此,而是借送纸这一形式,来送死者一程,希望其好走,相当于我们现代葬礼中的“吊唁”,只是现代葬礼中多是献一束花。而乡民们的传统观念中则是去为死者烧纸、供祭品。
2.“散灯”与“楔银锭”
(1)“散灯”:在当天晚上进行,仪式活动与前面的“烧夜纸”的过程大体是一样的。不同的是,这次上街游行的孝子亲属们每人手里都会拿一个用白纸围成的灯罩,里面点着蜡烛,像是拿着灯一样,所以叫“散灯”,其“所指”也是在为死者开路,照亮去阴间的路,希望死者一路好走。
(2)“开光”:在封棺前,孝子们要掀开棺盖,最后一次瞻仰死者的遗容。长子要用蘸着酒精的棉球为死者清洗眼部,谓之“开光”,俗信如果不为死者开光,死者下辈子转世会是瞎子。另外,子女会在死者的两条衣袖内放些许纸钱,撒一些五谷之类的粮食,重要的还有羊骨头。这些重要的民俗事象的含义不是为死者去阴间享用,而是用来护身。俗信去阴间的路上会有狗挡道,这些就是用来将狗支开或直接打狗。
(3)“楔银锭”:“银锭”在古代是一种流通货币,所谓“楔银锭”,其实就是在密封盖棺的时候,将一种类似于“银锭”形状的木块楔在棺盖与棺身结合处的榫槽内,使棺盖不易松动,从而将棺材密封住,这个过程就称作“楔银锭”。“楔银锭”是在“散灯”回来之后进行的,阴阳先生提前占卜好时辰,孝子们要根据确定的时辰进行密封棺盖。封棺的时候,子女们要趴在棺材的“大头”处(即死者头部所在的位置)喊三声爹(或是娘)。接着长子和其他三个孝子各处一角,将木块钉入棺盖与棺身结合处的榫槽内,使棺材密封。从此,死者与阳世彻底辞别,进入阴间。
3.“发引”与“收头”
(1)“看坟地”:即所谓的“相墓”。在应县,现在仍然实行的是土葬,俗信死者是有阴间生活的。所以选择一块好的墓地,于死者而言是有一个好的归宿;于家人而言,是可以荫佑子孙后代,使其家族兴旺。所以,墓地的选择是非常重要。阴阳先生会提前通过勘测地势地形,以及周围的山水树木等来确定死者的墓地,俗称“看坟地”。 其实墓地一般都是祖上已经选好,后代下葬时直接埋入即可。除非后代想要重迁新坟,才会再请阴阳先生来选择新的墓地。墓地一般都是选择在地势宽广,草木茂盛的地方,甚至是阴阳先生认为的生气凝结的吉穴,民间经常所说的“风水好”。埋进“风水好”的墓地,不仅使死者能够安息,同时也能保佑子孙后代。这也是原始祖灵崇拜的结果。
(2)“发引”:即打发死者、指引其灵魂到墓地进行埋葬的仪式活动,就是所谓的“出殡”。“发引”是在丧期的最后一天上午举行。当天天刚亮的时候,会有“抬材人”将棺材抬出灵堂,抬到大门外。死者女儿、儿媳、孙女、孙媳等依次按长幼大小、亲疏远近站成一排,长子媳妇站在最前(当地认为,女儿嫁出去以后就是“外人”,因此要站在儿媳的后面),手里捧着大“祭馍馍”。然后用缝制好的一条长长的白布条从第一个人开始一条龙地盖到最后一个(类似于舞龙的形式),每一个被白布条盖着的人的旁边都会安排一个人搀扶着(主要是死者的外孙女或其侄女、侄媳妇等本家其他妇女)。具体为什么用白布条这样盖头,还有待进一步考察。“发引”仪式在外人看来,最热闹的看点有两个,其一就是“看花圈”。在鼓匠班子吹着哀调开路,来到村里中心街口,然后家属会把所有的花圈依次摆开。这些花圈包括子女买的,成家的孙子孙女买的,成家的外孙外孙女买的,本家其他亲戚买的,以及死者生前好友送的等。村里人都会围着看这些花圈等纸扎,花圈上都写有挽联和购买人的姓名。摆列的花圈数量越多,说明死者的家族越兴旺以及地位越重要,这里也彰显了送花圈的人的面子。
(3)做“道场”:“发引”仪式第二个最热闹的看点便是做“道场”。当“抬材人”将棺材抬到中心街口的时候,从子女开始,家人要为死者做“道场”。鼓匠吹一首完整的道场乐调,子女们分别以家为单位,依次在棺材前的砂锅里烧纸。每当鼓匠吹完一首乐调时,便停止烧纸,然后磕头。这样,一个“道场”便做完了。下一家再接着做。其他亲戚如有意愿,也是可以为死者做“道场”的,但是要等子女们做完以后再进行。在外人看来,这也是死者的面子。“道场”仪式所投射出的是孝道,其中包括哀悼、供奉、解罪、衣禄的传承等含义。子女亲属为死者做道场,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仪式活动悼念死者,为死者超度解罪。通过一家接着一家的做道场,更是为了衣禄的传承,希望家族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使家族兴旺发达。
(4)“收头”:在“道场”全部做完后,长子在棺前跪地,头顶焚烧纸钱的砂锅,嘴里喊着“爹”(或“娘”),安抚死者上路,然后将砂锅砸向路边,随着砂锅打破的一声脆响,治丧队伍启程,去往坟地。当棺材被抬出村外后,被白布条盖着的女儿媳妇们,一起将白布掀开,调头回家,称之为“收头”。“收头”也是在告诉女儿们,老人确实已经离开了阳世,不再回来,希望就此收住,不再留恋死者。回家路上也不许哭泣,是为了让死者安心去阴间。此时,家里男子跟随着“抬材人”一起,来到坟地,将死者下葬,在坟堆上插着“哭丧棒”(传说是为了死者不被欺负)和“引魂幡”(指引死者灵魂,不再到处游荡)。孝子们将带来的纸扎全部烧点,留一个大的花圈盖在坟头上,意味着丧期的仪式活动全部结束。
三、丧葬仪式后期阶段的民俗语言透视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死者的子女在做一些善后工作,也是在为死者守孝。在这里出现的重要民俗语言相对较少。
(一)“复三”与“过七”过程中的民俗语言
“复三”和“过七”是在七天的丧期刚刚结束,孝子孝女为死者的守丧阶段,这段时间他们会不断去墓地祭奠死者,有“慎终追远”的民俗寓意。
(1)“复三”:下葬第三天,子女会带着准备好的饭菜等祭品,来到坟地,祭奠死者,谓之“复三”。祭奠完毕,回去的时候,子女要集体绕着死者的坟墓左转三圈,右转三圈。俗信死者在下葬后,灵魂随时有可能从坟墓中走出来,跟着子女回家。所以,为了迷惑死者灵魂,不让其跟随,子女要用转圈的方式摆脱。回家路上,不准子女回头探视,否则会看见死者的灵魂,对以后的生活不利,俗称“跟上了”。实际上就是为了安慰子女,怕其对死者百般留恋,不好劝说。
(2)“过七”:下葬之后,子女每隔七天就会到墓地一次,祭奠死者,称之为“过七”,从“首七”一直过到“七七”,共四十九天。这主要是受佛教的轮回转世的观念的影响。在佛教看来,生前作恶的人在去世后,是要下地狱的;而生前多行善事的人去世后,可以升到天堂。在这里,“七七”四十九天是最关键的时期。俗信人在刚刚去世不久,其灵魂不能立刻上天或下地,也没有转生的机缘。但在下葬四十九天之后,死者灵魂就有了归宿。这时候,是要上天,还是下地狱;是要转世成人,还是托生畜类,都有定局。佛教主张要在“七七”之内为死者进行超度,是为了死者来生转世能有个好的归宿。因此,子女会在死者下葬的七周之内,请僧人来为死者做佛事,即进行超度。这样,生前行善的人,经过僧人超度之后,会增加福气,来生必定转世成人,生活过得更好;生前作恶的人,经过超度,自我忏悔,立意向善,也可以转世成人。现如今,这种为死者做佛事,进行超度的仪式活动都放在仪式期间进行了。“过七”就只是简单的去上坟祭奠死者,类似于古时候的在墓地守孝。
(二)“过百天”与“圆周年”过程中的民俗语言
死者下葬后的第一百天,子女还要像“复三”“过七”那样去墓地祭奠死者,叫做“过百天”。在死者下葬后的一百天之内,子女要在胳膊上戴有“孝”字的印章,来为死者守孝。之后的“一周年”“两周年”“三周年”都要去上坟祭奠。第三周年也叫“圆周年”,要为死者的坟地盖上新土,谓之“填坟”。“填坟”更多是为了扩大墓地,民间叫“扩大坟盘”,其实它的民俗文化含义更多的是为了死者在阴间能够荫佑其子孙后代。这是受原始信仰中的祖灵崇拜的影响。
如何做好殡葬司仪主持工作好的文章
近几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区所兴办丧葬的主要流程,与周县农村办理丧葬的流程有相同点,也有区别之处;主要差别在于火化后的骨灰盒的寄存安放和入坟下葬等有所不同。当然,石市与其它省市地区的丧葬流程可能会差别较大,那是受本地风俗的影响。说起农村“过白事”较为复杂麻烦,净身穿衣、落气倒头、报丧(对信)、披麻戴孝、接三送三、守灵哭灵、出殡下葬、圆坟做七等方式方法都不同,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今天,我借此机会主要阐述一下石家庄市区和周围乡镇怎样行走丧葬流程和殡仪主持细节(括号内大部分为农村部分简介)。当然,孝子要根据家庭情况决定报丧时间,通常是男性死亡者,报丧顺序是户族和舅家;如果女性死者,则先娘家,后姑姨家,切记!
一、提前联系殡仪部门,做好准备并协商是否让其跟踪服务事宜。
病故以及其它原因死亡后,无论在医院还是在家中,逝者都要换穿衣服,即:由下朝上脱下身上的旧衣,换上准备好的寿衣(老衣裳)。当然,必须根据逝者年龄的大小选择寿衣,有的年龄太小可以穿新便装即可。当殡仪人员来到医院或家里时,先做好更衣准备,把需要穿的寿衣一层一层的套好(单衬、棉衣、外大褂),由儿女试穿,嘴念“老衣合体,给××穿上寿衣走”;然后再看逝者是否容易换下旧装(尽可能不动用剪刀),如果确实脱不掉,必须与家人商量,征得同意后方可行使其他方式脱衣。这时让其儿女准备好一盆清水等,能够为老人净身的液体,开始净身。此时应该请室内他人暂时回避。(现在大部分村镇都也实行了火化,所以活化前细节经过殡仪服务人员接手后操办方式大致相同)。
1、“开光”净身(先蒙上覆面巾或黄纸)。即有故者儿女为之从上到下进行擦拭,边擦拭边口念“开光”语。
——注解:擦到那念到那,如:“擦擦眼,看四方;擦擦嘴,吃四方;擦擦鼻子,闻花香;擦擦脚,脚踏莲花上天堂——抹拭时将毛巾浸水拧干三遍,称“三把”:一把抹头脸,二把抹胸腹,三把抹腿脚,谓之“洗丧”。(由殡仪师引语。提前准备新毛巾两条,酒精(酒)、梳子、小镜子。)
2、后穿寿衣。殡仪人员称道:“穿寿衣!”并亲做或指导儿女为父亲穿衣,女儿与儿媳为母亲穿衣(不系扣);然后,扎腰带(搭在腰上即可)、绑脚(农村用麻线)、放口含(口玲喻食粮)、置金银(左手金右手银)、盖蒙单等。此时,儿女、亲属不可啼哭,决不能将眼泪落到逝者身上,据说将眼泪掉在死者身上,则不能转生。同时拨打电话联系灵车,为往殡仪馆转运遗体做好前提准备。
——注解:先将“上领下腰”套好搭放在遗体上,再口念抚慰词语由下向上更衣;更换着衣要求由二人共同操作,相互配合,携手完成。更衣时称之“寿衣或老衣裳”不可误念。
3、当老人断气前理应穿上寿衣,意指没有光着身子走(乡镇一部分这样做)。可是石家庄市区的人们一般都不肯这样做,似乎一穿寿衣就意味着是在催着老人尽快走,说不过去。都是等大夫抢救无效而摇头后,才开始招呼准备后事,穿寿衣。同时也应尽快在医院或者街道办事处办理妥“死亡证明”,假若经120诊断后死亡,要取死亡证明并到指定医院盖章有效。另外说明,如果是殡仪服务人员亲自为逝者换穿老衣,要掌握尽量让逝者皮肉暴露较少,个别部位要蒙盖暗穿。
——注解:没有“死亡证明”无法办理火化手续,也无法消户;意外死亡者要经公安部门鉴定认可。
4、安排人到医院门口或家门外路口明显标志处等候接应灵车,并引领开道接运遗体,同时黑伞、簸箕或撑布遮阳避光“喊路!”遗体头朝里进车准备上路。
5、“烧落气纸”仪式,如果医院能够让烧“落气纸”的话,可以在逝者床头点燃烧纸,有儿子来做;可是现在医院都有规定绝对禁止在病房焚烧,当然除了有关系以外,现大部分都是灵车到后在灵车后焚烧。
主持人或安排其他礼仪人员(襄仪)在灵车后两米处的地上画一个圆,留一个口,点上一刀纸。
主持人:“点纸送财——老人家刚刚落气,要离我们远去,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为他老人家送行!祝他老人家一路走好!”
“现在,请孝子孝眷灵后站立,听口令为老人‘饯行!’”
“跪!”——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老人家走啦!我们舍不得也不行,我们已经先尽了孝心,今天再送老人,不会受到埋怨,他老人家一定会一路顺行,早入仙界!
“现在所有晚辈亲眷在灵车后,哭丧、叫灵、招魂——然后孝子女分领饶灵,女眷正转三圈,孝子逆转三圈,以示开门交流——绕灵开始——
主持人:开门交流完毕,请老人家——一路走好!
主持人:“行关门,上路——看好!)
——注解——现在很多丧家已不做此仪式,因为有些灵车司机等不及或者医院不允许,只得简单行事,但不是绝对的,故在家中的例外。
6、委派专车专人跟随灵车前往殡仪馆,办理寄存冷藏手续,保管好遗体冷藏寄存的“回执单”;再根据报丧情况,确定是否初定火化时间。(殡仪馆昼夜值班)
二、灵堂布置与殡葬用品的购置的同时报丧。此时应该尽快让该戴黑纱(晚辈亲属)的、孝纱(直属晚辈)的、孝纱上缀红布葫芦(贤孙们)或红布带的,做好迎接来吊唁的贵宾们。(农村——现在还是大孝服、白布孝裤、白布披肩、白布孝帽,缀上两个棉花垛,意味着还有一个老人在世,缀三朵意味双亲都已不在)。
7、首先放大遗像10寸或12寸一张(备出两张存照后用)购买布置灵堂用品或指定殡仪人员携带并布置。
8、灵座位置通常设在客厅或中厅(堂屋),贴墙座北朝南或者座东朝西不等,要有吊唁空间,庄严、肃穆!
——注明:在石家庄范围内任何殡葬服务部门均可依据购买殡葬用品钱数多少,可定免费服务或者有偿服务,基本上确保随时随地为之跟踪(一条龙)及半程或全程服务。(一般农村搭灵棚,置灵位)
9、常用布置灵堂主要用品一般有:灵堂布、奠花牌、遗像、石牌位、八仙桌围、高挂横幅、长明蜡烛、香炉烧香、数刀烧纸、老丧盆、打狗棒(自制)、打狗饼(自制)、果食盘,鲜花以及饭间供餐;
10、常用布置灵堂辅助用品及同时其它布置的通常有:童男童女、摇钱树、聚宝盆、花圈、挽联、白布、白纸、签到簿、签字笔、毛笔、墨汁、丧花、门贴、灯线、灯泡以及外灵棚。(用量较多的是白布和烧纸。)
11、在布置灵堂的同时,迅速在门口大门粘纸报丧信,挂布灵花,设长明灯;既要有签到收礼桌、挽联书写处[先写“×宅丧事,恕报不周”(40×30)字样贴于门外醒目处]、吊唁贵宾吸饮处、室外引领人。
(有些地方习俗敲鼓、鸣锣、吹喇叭、放炮、大声呼叫等通知方式。通常边远农村以放炮为信儿,招呼亲近主事人商量治丧事宜。女性(当家子晚辈)结对去吊唁,一进死者院门,就开始哭,边走边哭边叫,以示哀悼,可谓“红事叫,白事到”,现年头,有请戏班子的,有请现代歌舞班子,五花八门,很是热闹。)
——注:灵堂布置是根据逝者年龄大小而增减有些辅助用品的,夭寿者(50岁不到者)尽量少用;夭折者(18岁之内)不设灵堂,既不用,因为上有老者(白发送黑发)很不吉利,同时还会为其“家人”折寿。通常喜丧(八十五岁以上,避开七十三或八十四)搞得极为热闹、庄重、隆重,吊唁氛围浓厚。
布置灵堂很重要,要尽量提前做成,不能往后拖延。因为这几日关系比较近的吊唁祭奠者们,从东西南北前来不断,都是围绕着灵堂进行祭拜、悼念的,也是就此悲痛的心情看望和安慰家亲的,所以要重视,千万不可怠慢!
另外,灵堂布置完毕后,举行成灵仪式,全体家人以及所有帮忙者们都要首先在殡葬司仪倡导下祭拜先人之灵。其程序很简单,由司仪主持让丧属晚辈三叩首、平辈随其他人三鞠躬后开始迎接吊唁来宾,并讲明吊唁期间的注意事项和所要准备的事项。
主持:(1)“请各位注重灵堂的严肃性,吊唁祭拜要有十分庄严肃穆的氛围,不得打闹嬉笑。”
(2)“贵宾到来祭拜完毕后要及时请进内室,热情接待,不得怠慢。”
(3)“孝子或孝女尽量不要离开自己的位置,来人祭拜后都要行礼答谢,当然要根据辈分行礼;然后,答复简介逝者生平及去世的主要经过。”
(4)“其他人可以按分工做自己的事情,比如说,粘纸扎作、书写挽联、购买所需品、签到收礼、准备各类物品、车辆安排等。
注:(在守灵期间,女眷厮守在一侧,边哭边诉说死者生平,磨难经历,称“哭灵”。来宾上香点纸,通常以三炷为限,或鞠躬致礼,或跪拜叩首,皆由死者亲属中的男性直系晚辈在灵堂左侧跪拜答谢,称“孝子谢”。很多地方讲究神三鬼四,烧香为四柱,磕头为四次)
切记:灵座香炉插几根香就跪拜几次,插三拜三、插四拜四,千万不可混淆,不然就会被嘲笑。
守灵期间“烧黄纸”。每天黄昏时间到五道庙前烧纸,主持烧纸的人先喊,“参加烧纸的人到齐了没有?全了就点纸啦!全体孝子等跪——,并振振有词的说:“这是五道庙的(点一把纸),判官的(点一把纸),小鬼的(又点一把纸),最后是×××(死者的名字)再点一把纸”。
期间,众孝子嚎啕大哭,边走边向家中走,一直哭到灵前才能停止,无论在家停放几天,每天晚上都是如此。
三、其它准备:
12、香烟、白酒、茶叶、矿泉水、亲友饭。
13、路钱、纸元宝、供品、硬币、纸扎物、胶带、黑伞(簸箕)。
14、生前必须品、喜好物、四季象征性衣服被褥;注重:眼镜、拐杖、假牙、等。
15、花圈车、面包车、小轿车、大轿车等,根据人数多少而定,可多不可少。
16、湿毛巾(两条)、梳子、剪子、小镜子、挽联、签到簿、签字笔。
17、盒前小饰品:小童男童女、常青树、玉狮子,小酒具、麻将、扑克(后三种根据逝者生前爱好所定)等。
四、细节安排:
18、火化时间敲定后,迅速报丧信儿,通知相关人员,尽量都通知到,不要失礼,失礼后将来会遭埋怨。
——注:家内亲属在亲人断气后,无论远近道先送丧信(五服内亲),最亲近朋友需要打理帮忙也要早通知,逝者单位分管部门要提前报丧(单位需要有安排并落实时间)、其他同时、朋友等通常在火化时间定好后再通知(治丧管理人员必须提前到位。)
19、确定夜间守灵人员三至四人,确保香火不断(如果中间突然断灭,当即烧纸忏悔,敬请亡灵原谅!)
20、在总管(总理)负责下,指派确定单项分管人员,并落实到位。如:签到收礼人员;执笔书写挽联人员;接待吊唁贵宾人员;车辆排序引领人员;辞灵时收灵座携供品人员;分带物品管理人员;买路钱撒放人员;火化、寄存业务主办人员;主丧属搀扶护送人员;撑伞遮阳“喊路”人员;告别时负责签到发放胸花人员;酒店联系布席人员;家中留守净屋人员。(注明——一人可兼多项。)
21、遗体火化前一夜(埋葬的头一天下午或晚上),【农村:一要请戏班“唱小戏”;二要“放烟火”通讲老关开门、天女散花等要被群众认可;三要“亮架子”32人同上肩抬梁杠(架子),贫困户则牛马拉车做灵车;四要“烧车马”;即夜里12点,路口焚烧车马“指路”,烧完后径直回走,不言不语不回头不嬉闹,然后拍身入家。假若母已先故,今为葬父,孝子必须于发丧前一日的晚上迎灵共祭。】
——注解:【在子夜时分,有3—4人用木盘端四碗饭和车马仲俑,到大路上烧掉。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如今都改为“小轿车”的不少。由儿、侄“粘纸”背灵魂,因为亡者的魂魄第一站是到隶属地城隍报到,所以要“指方向”(老家)焚烧,通常为男烧马、女烧牛),现在基本焚烧以车和马牛为代表物(大多用于下葬和圆坟)】。
——烧车马牛仪式:主事(总理或总管)人:“地上画个圆圈是入口,咱们通通气,说说话。为了让您老人家朝西方大路走顺、走好,我们烧头纸牛,让牛多喝些脏水,把生前的种种烦恼怨气洗掉;仲俑(纸人)呀,你要把车赶(撵)好,×××(死者姓名)在车上坐稳坐好,顺着大道往前走,莫回头!一路上,顺则安身,难就使钱,碰上拦路者,马夫(仲俑带粮票)出面。”
22、火化当日早晨要尽早备好早餐,主要是家人、帮忙人员、司机的早餐。再次检查落实需要携带的各类物品。
23、别灵(辞灵)后需要撤灵,物品携带:供品一式两份、香(香炉)蜡;打狗棒饼单放装袋;丧盆纸灰要打包留用(入土为安时寿材底部垫用)。
——注解:在 辞灵,起灵前 ,吃一顿水饺,谓之“吃团圆饭”,并边吃边填满“献食罐”,由大媳妇看管起灵后抱着,最终一起捎(烧)走;打狗棒饼是在瞻仰完遗体后让逝者手拿或掖于臂下。
24、火化当日早晨出发前,要举行别(辞)灵仪式(收灵座)、起灵仪式(摔“吉祥盆”),由殡葬司仪主持。
丧事开光词
我空间有:动画音视频
古代葬礼习俗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死亡对于人们来说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人们在这里诞生、成长,直到最后的死亡。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丧葬礼仪,是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在整个丧葬的过程中,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这个结,表现在生者和死者之间的实体联系中,也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精神联系之中。 而这就揭示了中国人生死观的深层内涵。
停尸仪式
中国的传统丧葬文化非常讲究寿终正寝的。在病人生命垂危时,亲属要给他脱穿戴好内外新衣;否则,就是"光着身子走了",亲属会感到十分地遗憾和内疚。病人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亲属们要把他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守护他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叫做"挺丧"。
在弥留时刻,死者须穿上寿衣。在北方汉族的习俗里,贴身穿白色的衬衣衬裤,再穿黑色的棉衣棉裤,最外面套上一件黑色的长袍。整套服装不能够有扣子,而且要全部用带子系紧,这样做是表示"带子",就是后继有人的意思。在死者的头上要戴上一顶挽边的黑色帽,帽顶上缝一个用红布做成的疙瘩,用来驱除煞气,人们认为这样做对子孙是吉祥的。如果死者是男性的话,脚上要穿黑色的布鞋,而如果是女性的话要穿蓝色的布鞋。寿衣一定要是是传统的式样,哪怕改朝换代、时过境迁,平时再也不穿民族的传统服饰了,等到临死的那一天,也还得要恢复原来的装束。因为按照传统的观念,人死之后就要去见远古的老祖宗,如果老祖宗认不出自己的子孙,不让他认祖归宗。
在病人临终之前,家属必须要给他沐浴更衣。这实际上是给死者进行的第一次化妆整容。但是这样的的沐浴更衣,已经远远超出了服装本身的物质形式。比如:佤族在为去世的老人穿寿衣的时候,除了穿上死者平时所穿的衣服之外,还要在外面套上一件反过来穿的新衣服。他们这样做是因为在民族传统的观念里,不能把死者平日所穿的旧衣服脱掉,这样方便死者的灵魂回来认识自己的身体;而他们把后来加上去的新衣服反过来穿,是为了让死者知道自己已经死了。衣服的正面和反面,和穿衣的单数和双数一样,是人们在生与死、阴与阳交接的人生"换届"中,举行的最后一次换装仪式。这种被称为"反饰"的习俗,是为了改变死者寿衣的穿着式样,使他的灵魂没有办法停留在阳间。同时也有通过反正颠倒来暗喻阴阳两界的意思,因为在人们的观念里,阴阳两界的人对事物的看法也是完全颠倒过来的。寿衣已经成为人们的灵魂观念中灵魂的一个代码了。
亲属给死者沐浴,一方面寄托了生者对死去的人的深深的孝敬之情,一方面也有和"寿衣"一样的象征意义。清洗尸体所用的水一般都是买来的,俗称为"买水"。它本身是一个可以单独存在的仪式,就是把"阳水"变成"阴水"的一个转换仪式。买水用的钱主要是阴钱:烧香、化纸、即纸钱。这种钱只有在阴间才有价值,只能由灵魂享用,而在人间的话只是废纸一叠。"买水"为死人沐浴的目的除了在于"用水洗去死者生前的罪恶,消除死者在生前所犯下的罪孽"外,主要是要让死者的灵魂知道,这不是在给活人沐浴,而是要让死者干干净净地到达阴间,被祖先所收容。
在对死者进行沐浴更衣之后,亲属要马上把尸体移到灵床上。同时还要采取一些仪式,把死者的灵魂也引到灵床上去。山东临沂一带的习俗,是用一块白布从梁上搭过来,再用一只白公鸡在病床上拖几下,顺着白布从梁上递到外间屋,在死者身边走上一圈,然后把公鸡杀死,这叫做"引魂"。
在江南的一些地方,如果死者生前做过屠夫,那么他临死之前,家里人要用一块大红布,把他的手包起来,伪装成被斩断的样子,据说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在阴间被他宰杀的牲畜咬他的手。同时,家里人还要在死者的嘴里放上一枚铜钱,这叫做"含口钱"。在江浙一带的农村,还流行给死人烧纸锭、锡箔之类的信物,就是"烧落地纸"。
按照旧时的规矩,在沐浴更衣的仪式结束之后,还要举行饭含仪式。饭含是指在死者的口中放入米贝、玉贝和米饭之类的东西。这是为了不让死者张着空嘴、饿着肚子到阴间去受罪,而成为饿死鬼。
葬礼上应准备物品和程序,一般有哪些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汉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
殓,就是给尸体穿衣下棺。人初死入殓前要给死者招魂、沐浴。殓分小殓和大殓两步。小殓是给尸体裹衣衾,一般用布帛,富庶人家用丝绸,有的皇族用玉衣。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棺材称“寿材”,男棺刻有“寿”字,女棺刻有“福”字,有的则刻以“福禄寿”三字的合写体。小殓时还要把米放在死者口中,富庶人家含璧、珠等,皇族含玉,近代则含一银元,均称之为“饭含”。大殓时往往随殓一些物品,一般人有衣、被及日常用品等物,富庶人家及皇族随葬物品繁多且贵重。
殡,就是入殓后停柩于殡宫,殡期长短不一,少则3日,多则30天,主要由奔丧者而定。古代多停棺3个月而葬,至多达7个月。汉族传统习俗,父母死亡,儿女必奔丧,否则为不孝。而亲朋好友将来哀悼祭奠死者,称之为“吊丧”或“吊唁”。奔丧者均要丧服。古代汉族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织麻五种,称为“五服”,用粗、细不同的麻布制成,按亲疏关系不同而穿不同的丧服,称为“披麻戴孝”。近代多用白布做丧服。现代城市一般兴胸佩白花,臂戴黑纱。
葬,就是掩埋死者遗体,即棺木入土。旧俗入葬前往往要看风水、择坟地,谓“择吉地”。送葬又叫出殡。送葬时,古代汉族一般是“孝子”在前执绋,挽柩者唱挽歌。挽歌到近、现代演变为哀乐。亲朋好友写挽词或挽联送葬,到近、现代又演变成送花圈,花圈上写挽联。
古有以人殉葬的习俗(主要是近亲、近臣和近侍,至清朝人殉仍有遗存),后逐渐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则以纸扎人像伴葬。
葬礼以后,有做七、断七、百日、周年等追悼仪式,并将牌位送归祠堂,这已从葬礼时对人的仪礼转为对“鬼灵”、“祖灵”的仪礼。
另外,汉族还有“归葬”的习俗,就是将死于他乡的遗体归葬原籍。
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孝服用白布做成,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的队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却痛苦悲哀,觉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生前就为自己写过《挽歌诗》三首。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从古代的挽歌演变而来的。
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对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丧仪都有严格的规定。王公贵族、富豪之家常以规模宏大的丧仪来炫耀自己的权势。《红楼梦》里写宁国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价值数千两银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经,出殡时的队伍“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而穷苦百姓连起码的温饱尚且达不到,自然也就谈不上“重殓厚葬”了。有时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尸体,草草埋掉。
尊长死后,子孙要在家守二十七个月,其间停止交际和娱乐,做官的也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以表示对尊亲的哀悼,称“守制”
葬礼程序的实例
设某人享年81岁,男性,军人出身,子孙满堂。
更衣,着军装,穿寿鞋。身盖黄绸,面蒙白绸巾。
衣服上的纽扣要全部剪掉,用布带将衣服系好,但不能打“死结”
初步整容:五官复位,口内置金元宝或一枚硬币。左手握一只金元宝(均为仿制品),右手握一根打狗棍(方便筷)。
尸体用红线绑好,主要是手、脚。家若有猫、狗要看管好,不能接近尸体。(以免死者灵魂被附于动物身上)运至殡仪馆。
家设简易灵堂
遗像:已事先准备好放大照片一张,购专用像框一个。置黑绸带。
供桌供奉:五谷一碗(用五样谷类),香炉一个,备香若干,时鲜水果、糕点旧式也供奉米饭一满碗,上插筷子一双,供大馒头,等。
明灯:采购丧葬物品:黑纱、白花、白布、红布、烧纸、瓦盆(底部有孔)、
纸活:公鸡、白幡、纸马(女用纸牛)、别墅、金银库逝世当日晚,由家属在瓦盆内烧纸,亲友来访亦烧。第二天,到办理注销户口手续。第三天,出殡。
家属着装
直系晚辈血亲系白孝带,平辈戴黑纱。其他亲属戴黑纱。孙辈在白孝带上和黑纱上缝一小块红布。其他来宾戴白花。
准备的物品:几日烧的纸灰用纸包七小包或七枚硬币、一寸照片两张。
要带的物品:灵堂内的供奉、的死亡证明、死者的衣物、白酒一瓶。
出殡前,将遗像放在头车前面,长子率众晚辈血亲跪于车前,将瓦盆举过头顶,说:“爸爸,您一路走好”,遂将瓦盆用力摔碎,越碎越好,但不可摔两次。将纸公鸡置于头车,意为“金鸡引路”。长子(或长孙)上头车,持幡。
车队的每辆车上都贴有标志。为死者年龄。该死者为81岁,加一天岁,一地岁。则车号为83。逝者为男性则贴在车的左后侧,若为女性则贴在车的右后侧。
也有的地方有撒纸钱的习俗。一路上不停地撒,意为“买路钱”,也有的地方遇过桥时,将纸钱放在桥上,用石头压好。 灵车起头后一般不停车,在遇红灯前,司机算好时间,缓缓前行,在远处等待,当信号变为绿灯时加速通过。
车至殡仪馆前,将纸公鸡抛出车外。(有的地方用活公鸡)
进入殡仪馆后:
领取尸体,办理火化手续。
在办火化手续之前,选好骨灰盒和一小型灵位牌。灵位牌可请工作人员代写。注意男、女的写法:先考、先妣。尸体取出后举行“开光”仪式。尸体从冷藏柜内取出时,长子抱头,其他人抱身,将尸体放到停尸车上。如需要移动时,仍是长子在尸体头部。开光前将尸体身上的红线剪开,将烧纸灰放入纸棺,也有的放入死者的衣袋内,再将尸体放入纸棺。意为子女给的上路钱。
殡仪员指导孝子(长子或长孙)开光。孝子持一棉签,沾白酒或酒精,在死者身上擦一下,名为开光。意为使其身体各功能复活。开光顺序是从头到脚,依次为头、眼、鼻、口、耳、胸、右手、左手、脚。殡仪员说一句,孝子复述一句,然后在该部位上擦一下。例:开鼻光,闻花香;……开右手光,写文章;开左手光,抓钱粮;开脚光,脚踏莲花登开堂。开光辞男女略有不同。
开光时,家属不能哭,更不能将眼泪落在尸体身上。开光后,将尸体交给工作人员化妆。
举行悼念仪式或告别仪式。仪式前要向司仪交待好死者的生平(在家事先拟好),主要来宾的名单,将一张一寸或二寸照版交给工作人员。仪式结束后,尸体火化。同时,在长子的带领下,举行祭奠仪式和烧东西。
将遗像和灵位版供奉好,摆上五谷和水果、糕点,共五样(有的地方是四样),放鲜花、白酒、香烟等。长子先上香一箸,然后按辈份依次上香。按先长后幼、先近后远的顺序。
烧东西。先烧纸几张,然后将死者的衣物等烧掉,再将供品都烧掉。如有花圈,要取下七朵花,留待以后“烧七时”再烧。
烧东西时,将带来的白酒洒在衣物上,以助燃。烧完东西,葬礼结束,将白花,孝带除去。直系亲属改带黑纱。
除留下少数几人外,其他人去吃丧宴。丧宴厅外备几盆清水,白酒和糖果,凡从殡仪馆回来的人在进入宴会厅前要先洗手,用酒涑口或含一块糖。
丧宴开始前,家属列队,殡仪员主持。主持宣布:家属对各位亲朋来参加葬礼表示感谢,给大家鞠躬,然后由家属代表讲话。主要内容是感谢,略备薄酒,请大家享用。
丧宴进行中,主要晚辈血亲要到各桌敬酒。
领骨灰。在骨灰盒中,放硬币七枚,摆成北斗星状。然后选大块骨灰放入骨灰盒,最后一快应是头盖骨。
在骨灰盒正面放上死者照片一张。
骨灰寄存,结束。
84岁本命年老人生日什么讲究(老人本命年生日送什么好)
阅读导航老人84岁有什么讲究...60大寿大年初六过,70大寿大年初七过,请问84岁本命年哪天过生日...老人过生日有什么讲究84岁本命年老人生日怎么办?本命年可以穿红色衣服吗?山东烟台家里老人过世不到一年自己过本命年可以穿红色的吗?_百度知...老人84岁有什么讲究八十四是人生的砍儿。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0000冯姓女孩起名满分名字属狗(免费起名字生辰八字)
阅读导航冯姓,女孩,起名2023年农历2月15日上午8点18分出生的冯姓女孩,请教大师取个好名字...冯姓取名女孩冯姓起名女孩?冯姓怎么取名?冯姓缺木缺火好听男孩名字?10月5号出生的冯姓,女孩,起名玉珍(象玉一般美丽,珍珠一样令人喜爱)茹雪(茹,谐音如;全名意思是想雪一般纯洁,善良)正梅(为人正直,能承受各种打击)0000生肖和星座配对查询(十二星座配对查询表)
阅读导航属相和星座配对生肖与星座速配星座生肖配对十二生肖配对十二星座配对?十二星座配对指数表婚姻星座配对表详解星座最佳配对都有哪些属相和星座配对男生星座:狮子座VS女生星座:天蝎座星座配对指数:50星座配对比重:58:4200002023年十二生肖运势详解非常网(十二生肖全年运势详解)
阅读导航2023年运势最好的属相2023年事业运最好的生肖2023虎年运势不好的人2023年里过的最不好的属相是哪些下周十二生肖运势详解2023年属相龙的生肖人运势怎么样?十二生肖每月运势详解2023年12生肖每月运势详解2023年运势最好的属相2023年事业运最好的生肖;兴仁信息网2023-04-01 18:54:180000属牛男出轨后回归指数(85年属牛男有几次婚姻)
阅读导航属牛男出轨的征兆,求解答属牛的出轨什么时候收心属牛的金牛座男出轨后怎样属牛男分手了会旧情复燃吗牛和虎的属相合不合属牛和属虎的相配吗属虎跟属牛的婚姻配吗属虎与牛配婚姻好不好属牛男出轨的征兆,求解答1从来不运动的他近期爱上了运动,例如:跑步,游泳,健身等;2开始小心“保护”自己的手机和钱包,即使是洗澡,也要把手机带进浴室;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