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602

面对疫情,为何中国的刺激措施相比西方国家更加克制?

新浪财经2020-07-10 13:06:204

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主办的“2020大湾区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于7月10日举行。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出席并演讲。

朱海斌表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在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方面都非常迅速的出台了多项措施,不仅发达国家,包括新兴市场国家,这一轮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力度都非常大。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出台的刺激措施是相对克制的。

朱海斌给出了原因。第一,本轮危机是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所导致的经济停摆。财政和货币政策只能起到纾困和缓冲的作用。因此,防疫效果直接决定了到底需要多少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刺激。由于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防疫上相对更加成功,所需要采取的纾困或支持力度明显比欧美和其他疫情更严重国家的迫切性更低。在经济方面,由于中国疫情控制相对成功,经济恢复的反弹力度会更加完全。所以,从疫情控制和经济修复来讲,中国相对做得更好,所以政策迫切性的要求并不像其他国家那么迫切。

第二,从政策决定来讲,由于2008的4万亿政策成功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反弹,但也在过去十年带来了一系列后遗症,因此,本次疫情的应对,中国更多是一步一步看具体疫情情况和经济数据来相应的增加政策刺激。

“而欧美在2008、2009年的危机里,政策路径选择跟中国当时有非常大的区别,2008、2009年由于对政治方面,对政策的争论,比如道德危机,导致当时在上一轮欧美,尤其美国面临的政策出台过慢,力度不够大,这次欧美宁可出错,要错的话,错在早,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经济政策相对更加克制的原因”,朱海斌说。

第三,欧盟的刺激政策与中国的刺激政策有非常大的不同。中国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对企业部门的纾困政策,包括降税减费,对企业纾困支持。第二是对家庭部门直接纾困政策,包括发放现金券、发放现金,包括减税。第三是刺激增长、刺激国内需求,中国比较明确的是通过向基金、5G方面的投资,来提升国内内需和创造就业。

从政策分配来讲,欧美或其他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基本集中在前两个领域,纾困为主,主要针对企业和家庭部门的纾困,而中国针对家庭部门的纾困政策基本为零,只有在一些地区性的少量现金券的发放。“跟其他国家相比,我们政策更加注重对于小微企业的纾困和对于投资方面的支持”,朱海斌说。

在其看来,上述政策选择难分优劣,“从欧美来讲,针对家庭部门的纾困,从短期来讲有利于维持对于家庭部门,包括劳动力市场提供一个修复的环境,但如果在疫情控制上进展比较缓慢,在内需恢复上速度更缓的话,不能创造足够就业的话,对于未来一波接着一波纾困的需求,财政上到底有多大的可持续性,这是非常大的问题”。

“而从中国来讲,虽说通过创造就业来提高对就业部门的纾困,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到底多大程度上这个政策会大规模的适应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失业需要的就业,需要观察,有可能出现我们政策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所以在一些疫情比较严重的或就业受影响更大的家庭,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这对我们下半年经济的修复,尤其是内需的修复有可能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朱海斌分析。

在谈及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时,巨量的债务问题对全球金融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更长远角度来讲,如果大家都不停放水、不停通过财政刺激,会不会诱发像大萧条之后或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一个解体,或当前美元为主导的国家信用货币会不会出现重新寻锚的过程,这是未来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朱海斌说。

扫二维码进入直播间看直播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0004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