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0404

开光去寺庙还是早上去(新庙开光有哪些讲究)

兴仁信息网2023-04-11 19:14:260

去寺庙拜佛最好什么时间去

早晨去比较好,因为寺院许多法会都是在上午举行的,早上去容易遇到寺院法会,可以参加。

日期没有分别,每天都可以。不过初一十五和佛教节日更热闹一些。

去寺庙敬香上午去还是下午去,哪个时间好

一般日常早中晚。自己有时间方便就行,可以不论时间。

去寺庙烧香拜佛有哪些讲究和说法

去寺庙烧香拜佛是不是必须要上午去?有没有什么讲究的说法? 不是必须上午去 全天什么时间都可以上三炷香 带着恭敬心至诚心 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 烧香的含义有四个方面: 1、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2、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3、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4、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喧、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上香以三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 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 佛教的香 佛家认为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 佛家认为,香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关系,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贤圣,甚至能够散发出特殊的香气。 佛家认为香能沟通凡圣,为最殊胜的供品。 佛陀住世时,弟子们就以香为供养。佛家认为“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几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内容。从日常的诵经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会、水陆法会、佛像开光、传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动,都少不了香。特别是法会活动,必以隆重的上香仪式作为序幕。 佛家用香辅助修持。 佛家认为香对人身心有直接的影响。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能助人达到沉静、空净、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正定,证得自性如来。而且好香的气息对人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可培扶人的身心根性向正与善的方向发展。好香如正气,若能亲近多闻,则大为受益。所以,佛家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缘。 参观游览寺庙要懂规矩 名寺名庙,分布较广,它们是旅游者颇爱光顾游览的重点,但旅游者在游历寺庙时有四忌需牢记心头,以免引起争执和不快。一忌称呼不当 对寺庙的僧人、道人应尊称为“师”或“法师”,对主持僧人称其为“长老”、“方丈”、“禅师”。喇嘛庙中的僧人称其“喇嘛”,即“上师”意,忌直称为“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称呼。二忌礼节失当 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三忌谈吐不当 与僧人道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之辞、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荤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四忌行为举止失当 游历寺庙时不可大声喧哗、指点议论、妄加嘲讽或随便乱走、乱动寺庙之物,尤禁乱摸乱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开。五忌孩子失礼同时,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无知而做出不礼貌的事。 应怎样拜佛 一般人拜佛总喜欢站在佛前中间的位置上,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丛林(寺院)里的规矩只有住持和纠察才可以在中间的位置上礼拜。其他人应该站在左右两边才对。 拜佛时应先于佛垫前边站好,两脚距离应前八后二(寸)为宜,两手当胸合掌,然后问询,问询时背与腰的角度应在90o与120o为宜,两手作弥陀印(左手掌与右手背相叠)或观音印(左手背与右手掌相叠),头部抬起时,两食指相对呈一定角度,两拇指并齐至于两食指中间,两食指向上置于眉心为宜,然后放下,合掌,并开始礼佛。 礼佛时上身要慢慢靠向拜垫,两腿渐渐向下弯曲,先将右手按住拜垫中间,待左手伸至前方后再将右手移至右前方,此时两膝自然置于拜垫边缘,头部也自然置于两手之间,既所谓五体投地也。五体投地后,两手翻掌向上,并稍微伸出头部1-2寸,表示蒙引之意。 直立时应先将两手翻掌向下,再移右手至拜垫中间,左手离开拜垫后当胸作半合状,腿徐徐直立,然后右手离开拜垫与左手作合掌状并站直身体。如是三拜后,再行问询,算是跟佛菩萨告别再见之意,这样整个拜佛仪轨才算圆满。 其实,拜佛不是目的,学佛才是目的,心中敬佛才是真正的拜佛,我们拜佛就是要学习佛的无限慈悲心,学佛身处烦恼而常具有的清静心,学佛为救度众生而宁下地狱,常住庄严的地狱大无畏牺牲精神,所以当我们置身佛前准备拜佛时,口中就要默念佛菩萨,脑里观想佛菩萨形象,此所谓身、口、意三业相应。这样拜佛的功德才算圆满,才能起到“礼拜一拜,罪灭沙河”之功效。 到寺庙里捐款叫什么 如果是针对佛法僧进行捐钱-----称之为供养 如果没有针对性的捐钱----称之为种福田 如果针对广大众生捐钱印经送经----称之为布施 布施,通俗的说:布,散布;施,施舍。亦即指施与他人以财物、体力、智慧等,为他人造福成智而求得累积功德,以致解脱之一种修行方法。

想去寺庙烧香 上香 不知到早上几点去合适

早上5点以后,走的时候别忘了放香火钱

阿弥陀佛。不能去寺庙,自己在家如何求受三皈依啊?

可以在家先自誓皈依

如果因机缘未到, 一时没有遇上有缘的比丘(僧), 但又想学佛时, 可以《自誓皈依》的方式, 先行入门, 等到哪天遇到有缘的上师时再皈依一次。

首先要先到「佛教文物」的店, 「请」一幅「西方三圣」的画像回家,有的店中有免费的结缘品可以请到(多跑几家)。西方三圣, 就是中间是阿弥陀佛, 右面是观音菩萨, 左面是大势至菩萨。 (站两旁的菩萨又称胁侍菩萨)。

画像不必太大, 只要能安放在书房(不可在有卧床的房间)一角落即可,备一张乾净的桌子( 个人书桌像学校宿合用的即可, 当然如果您要来个红木的更好)在农历的十斋日(初一, 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八、二九、三十) 选一天安放好。如果画像的纸太薄, 可以拿去护贝, 或装框, 另外准备香、花、水果便可以自誓皈依了。

画像不必开光, 因为我们礼的是佛, 不是画像, 开不开光无所谓, 也没有著魔的可能。只有未皈依的人才可能著魔相。当你礼完佛之后, 画像就自己会开光的。

使用的香可以是柱香, 也可以是卧香, 卧香比较不会落灰到香炉外,但是柱香在禅坐时看得见光, 比较易于收心, 您可以自行选定一个。

以下的程序是由弘一大师、慈舟大师、圣严法师、忏云法师等有关戒律的著作中简化的, 虽然是简化但是仍是很庄重的。原本像慈舟大师的皈依法就很长, 因为他是贤首宗的, 凡事一板一眼, 要照他的方法, 一趟下来就非得三个钟头。

以下的誓词用「」号, 必须口念出声, 当然不必用 Mic, 自己听得见自己在说什么即可。誓词是自古即这样用的, 有的是文言文, 但意思很明确的, 而且没有「五雷轰顶或化为浓血」之类的东西, 你可以放心照念,并且有一天您如果觉得佛法不够力, 也可以弃之而去, 保证没有后遗症。

不过, 如果您已年满十八以上, 宗教誓词自不比女生的打钩钩, 当然是要慎思的。闲话少言, 咱们就来如何发心皈依吧。

。《自誓皈依》程序

1. 斋戒沐浴, 备香花、四果于佛塑像或画像前, 上香后合掌站立。

2. 忏悔:

「弟子 xx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镇疑;

从身语意之所生, 今对佛前求忏悔。」

(念完顶礼, 共念三次, 顶礼三次。此为三念三礼。)

3. 皈依一:

「弟子 xx 愿尽形寿皈依佛、愿尽形寿皈依法、愿尽形寿皈依僧」

三念三礼。

4. 皈依二:

一面念一面顶礼:「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头触地, 反掌)

「皈依佛两足尊, 皈依法离欲尊, 皈依僧众中尊」(念完后回掌

起身)「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一次即可)

5.皈依三:

「弟子 xx 皈依佛竟, 自今而后决不皈依外道天魔。

皈依法竟, 自今而后决不皈依外道邪说。

皈依僧竟, 自今而后决不皈依外道徒众。」

三念三礼。

6.发四宏愿:

「弟子 xx 众生无边誓愿渡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三念三礼)

7.回向过世:

「愿弟子 xx 及无始劫来父母、师长、知识、檀越、法俗眷属

冤亲债主、(本寺供祀莲位诸佛子-- 在寺中加此句)等,

愿生极乐世界中 上品莲华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回入娑婆度有情」(一顶礼)

8.回向现世:

「愿弟子 xx 及诸知识、檀越、法俗眷属、冤亲债主

(本寺供祀莲位诸佛子-- 在寺中加此句)等,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增福报

普愿灾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一顶礼)

9.结皈:

「南无皈依十方 尽虚空界 一切诸佛」(一顶礼)

「南无皈依十方 尽虚空界 一切诸法」(一顶礼)

「南无皈依十方 尽虚空界 一切圣僧」(一顶礼)

「南无皈依 十方三世一切佛 诸尊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三念三礼)

三皈依至此功德圆满。阿弥陀佛。从今而后汝为佛子矣。注意顶礼的

动作要优雅、不急不徐的进行, 在反掌时要想像佛足接在掌中。

此后你就可以修佛法而无障碍了。

寺庙里别人送回去不供的佛像我可不可以请回来供奉

可以的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