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惊雷:上海要打造多点触发的公共卫生预警系统
原标题:邬惊雷:上海要打造多点触发的公共卫生预警系统
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如何提高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能力?
“发热门诊人数、人群结构的变化,以及患者所在区域的变化,今后都应该成为我们预警发生的非常重要的环节。”7月11日举行的“2020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峰会暨第三届奇璞奖颁奖典礼”上,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表示,对于新发传染病的研判,在传统的预警机制之外,要有多点触发的预警。
公共卫生安全是一座城市未来发展的基石。此次抗击新冠肺炎中,上海表现可圈可点,但也有一些环节需要强化,其中之一就是预警。
“预警和监测的应该是症状,而不应完全依赖于诊断。另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特定场景进行追踪分析,对病人传播链进行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邬惊雷说。
{image=1}
4月7日,上海市召开公共卫生建设大会发布《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上海的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
作为贯彻落实公共卫生建设大会和《若干意见》的重要配套举措,6月,上海又发布了《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下称《行动计划》),将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长效防控作为本轮计划的重中之重。《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构建灵敏高效、科学精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
《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打造基于多源数据、多点触发的公共卫生综合监测预警系统。
具体而言,就是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当务之急,以新发、突发和不明原因传染病为重点,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加强可疑症状、可疑因素、可疑事件的识别,实现实时监控和主动发现。构建由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等组成的公共卫生病原检测实验室网络和平行实验平台,规范菌毒种库和感染性生物样本库管理,提升不明原因传染病病原检测快速发现和鉴定能力。
邬惊雷还表示,此次疫情防控也显示出,医疗资源总量和结构存在矛盾,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院普遍感(传)染等专科设置不够,能力不强。
同时,在医院内部,发热门诊相对来说都是比较落后、传统的,需要考虑未来的发热门诊怎么布局,包括有条件的医院,发热门诊要配置CT。
6月30日,松江区小昆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属CT成功安装完毕,首日即为4名发热患者提供了拍片服务。这是上海市首个完成专属CT安装的社区发热门诊,也意味着上海社区公共卫生体系持续升级赋能。
为改变总量和结构性矛盾,上海加快建设58个医疗服务圈,提升区域医疗中心诊疗能力,抬高上海全市医疗服务基础水平。同时,设置117个发热门诊,配置CT等设备,提升发现病患能力;设置200个发热哨点门诊,筑牢发热诊疗服务网络网底。
邬惊雷说,遇到较大突发事件时,医院无法快速实现功能转换、场地展开、设备准备。“要考虑如何让相当数量的普通病房符合传染病的要求,能够快速地转换。”
上海也提出,继续加强各类定点医疗机构建设(公卫临床中心、儿科医院、肺科医院、金山医院等),在部分三级医院试点开展感(传)染科标准化建设,适时推广。同时也要求医疗机构做好大规模救治的病房撤空机制,在新建基建项目时考虑相应功能。
对于医疗物资的储备和管理,邬惊雷表示,需要考虑储备物资的类型、数量、储备方式等,比如在完善物资储备上,要建立常规防护物资和专业医用物资储备清单,分类储备;在储备方式上,实行实物储备、合同储备、生产能力储备等。
目前,对照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目标与任务,上海各区也在推出区域的公卫体系升级计划:6月17日,长宁区召开公共卫生建设大会,就公共卫生体系机制升级建设公布了63项工作任务清单和45个建设项目;6月18日,徐汇区公共卫生建设大会召开,公布了徐汇版公共卫生体系升级 “总蓝图”,提出将以“1+1+4”系统建设为牵引,构建“最硬核”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责任编辑:张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