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超1998年同期
原标题: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超1998年同期
{image=1}
今年6月以来,全国共有433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109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33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长江、黄河上游、珠江流域的西江和北江、太湖都发生1号洪水。从6月2日至7月12日6时,中央气象台连续40天发布暴雨预警,成为2007年开展暴雨预警业务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
今年受灾情况怎么样?汛情与1998年相比有何特点?7月13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等有关部委负责人介绍防汛抗旱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此外,中国气象局组织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王永光、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适应室研究员黄磊、国家气候中心副研究员翟建青等专家,从多角度详解近期南方强降雨之凶猛。
1 今年汛情呈现哪些特点?
主要体现在降雨集中、洪水集中等四方面
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介绍,今年汛情特点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降雨集中。6月份以来,强降雨都集中在长江、太湖等流域,累计降雨量比常年平均要多5成到1.6倍。尤其在江西婺源,降雨量达1966毫米。“北京年平均降雨量是630毫米,婺源这一个点6月以来已经下了北京三年的雨量。”
洪水集中。今年6月以来,珠江的西江、北江以及黄河上游、长江和太湖都发生了1号洪水,全国有433条河流超警,占了今年以来的96%。433条河流中,南方有422条,除了黄河等流域的几条以外,其他都在南方。时间上主要集中于6月以来,空间上大多数在南方。
长江和太湖洪水并发。目前长江中下游干流监利以下全线超警,中间洞庭湖还出现过超保洪水,太湖现在也出现超警,水位接近4.45米,根据预报还将持续上涨,甚至可能超过4.65米,4.65米是太湖的保证水位。
中小河流洪水多发重发。中小河流中有397条超警,其中有100条超保,比例很高,还有27条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2 强降雨导致灾情如何?
全国27省(区、市)3789万人次受灾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目前全国共有433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109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33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长江、黄河上游、珠江流域西江和北江、太湖先后发生1号洪水。目前,长江干流监利以下河段及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水位仍处于超警状态。其余大江大河水势平稳。
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介绍,今年我国降雨总量大,局部强度大。6月以来国内有27省(区、市)3789万人次受灾,141人死亡、失踪。
据7月12日全国水情信息显示,长江干流的10个水文站水位超警,鄱阳湖、洞庭湖水位超警。江西最主要水域、全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各水文站全线超警,至少有鄱阳湖康山站、星子站、棠荫站、饶河鄱阳站四个水文站出现超1998年历史洪水水位。在太湖流域,截至12日,太湖水位连续第15天超过警戒水位。
3 未来几天汛情如何?
14至16日长江流域再现大范围强降雨
据中央气象台7月13日下午消息,7月14日至16日,长江流域将再次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川渝陕鄂豫皖苏浙沪等地将暴雨如注。
6月中旬后接连出现的5次强降雨过程,均集中于西南地区东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14日至16日,长江流域将再次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强降雨落区与前期重叠度高。四川盆地东北部和南部、重庆北部、陕西东南部、湖北东北部、河南东南部、安徽中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有100~180毫米,局地可达200~300毫米。
6月1日至7月13日,长江流域中下游干流流域大部面雨量大于500毫米,汉口至九江流域面雨量超过800毫米,超过1998年同期。预计7月14至16日,长江中下游干流大部面雨量达50~100毫米,长江上游干流宜宾至宜昌段面雨量达40~60毫米。
4 近期雨情与1998年同期相比如何?
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
6月1日以来,南方出现6次强降雨过程,截至7月12日,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达40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9%,并超过2016年(395毫米)和1998年(358毫米)成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资料以来同期最多。
叶建春介绍,目前鄱阳湖的部分站点水位超过1998年,长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控制站点的水位低于1998年。
郑国光说,当前雨情不能简单地与1998年相比。1998年雨带北抬之后又回到长江中下游,一直延续到8月下旬,持续时间非常长,长江大堤长期被水浸泡,抢险力度很大。现在国内防洪调度能力远比1998年强,国家防总在指挥调度方面的机制也逐步完善,所以和1998年相比,现在我国防洪抢险的能力更强。从气象角度看,目前出现与1998年相似的持续两个月集中降水的可能性不大。
翟建青说,综合考虑范围、持续时间和雨量发现,6月27日以来(截至7月9日)我国南方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综合强度为1961年来第五强(1998年第一)。与1998年洪水相比,今年6月27日至7月9日的南方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5 鄱阳湖水位突破极值如何应对?
1000名消防救援指战员支援鄱阳湖等重点区域抗洪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消息,针对当前严峻的防汛形势,国家防总决定增派6个部级工作组,由公安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等部委负责同志带队,赴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江苏、浙江、重庆等7个重点地区指导检查防汛救灾工作。
针对江西省境内鄱阳湖严峻汛情,应急管理部紧急调派邻近地区1000名抗洪抢险、水域救援、地质灾害救援等专业消防救援指战员,迅速集结支援鄱阳湖等重点区域抗洪。
郑国光说,截至12日,江西全省投入抗洪抢险的队伍人力达7.05万人,平均每公里堤防巡查人数29人。
6 下阶段抗洪重点是什么?
继续做好南方河流防汛
叶建春介绍,我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7月下旬至8月上旬)防汛关键期。预计黄河中游、海河南系、松花江辽河、长江、淮河、太湖等流域都有可能发生区域性较大洪水。长江和太湖现在水位已经比较高,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预计后期雨带将北抬,北方河流可能会发生区域性较大洪水,因此,下一步在继续做好南方河流防汛的同时,要加强北方地区的防汛准备。
北方地区同样要盯着超标洪水、水库失事、山洪灾害“三大风险”。“北方这些流域多年未发生洪水,防汛的意识和工程的能力都相对偏低、偏弱,因此,北方需要盯得更紧。”叶建春说。
7 近期南方暴雨有多强?
多地日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入汛以来,截至7月10日,我国南方共出现15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其中,自6月11日至7月10日,主雨带北抬至长江中下游一带,多雨中心位于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湖北东部、安徽南部、浙江中部等地,浙江、安徽、江西局地累计降水量超过800毫米。
多地日雨量突破历史极值。比如在7月4日至10日的强降雨过程中,湖北黄梅、浠水,江西吉安、峡江,湖南隆回等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雨量突破极值。
6月1日至7月9日,湖北、安徽、江苏、贵州、浙江、重庆、湖南、江西、上海、广西、四川等省份共计85站累计降水量超过年降水量的一半。
暴雨给长江流域防汛带来了压力,6月1日至7月9日,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达到369.9毫米,较1998年同期偏多54.8毫米,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资料)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8 南方暴雨为何陷入“车轮战”?
主要与今年6月以来大气环流形势有关
6月以来,南方地区频繁出现强降雨过程。不仅强降雨过程多,而且强降雨一轮接一轮,间歇期非常短。
马学款解释,这主要与今年6月以来的大气环流形势有关。
对我国影响巨大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天气系统。其外围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恰恰是向暴雨区输送水汽的重要通道。
具体来说,今年6月以来,副高比往年同期势力偏强,其外围的西南气流将来自孟加拉湾或我国南部海区的充沛水汽输送到我国南方;同时,北方的冷空气活动也比较频繁,造成了冷暖空气在南方地区持续交汇的局面,由此导致强降雨过程频繁而持续发生。
9 持续强降水是异常气候作怪吗?
入梅偏早和梅雨锋偏强是长江中下游梅汛期降雨异常偏多原因
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多,气候似乎越来越反常,此次持续强降水背后是异常气候在作怪吗?
王永光介绍,引发此次强降水过程的是一只“怪兽”——梅雨。具体而言,入梅偏早和梅雨锋偏强,是长江中下游梅汛期降雨异常偏多的原因。
今年江南地区梅雨比往年偏早7天,而梅雨“主战场”——长江中下游地区在6月9日就已经入梅。原来,今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偏早,并且6月中上旬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偏北,二者共同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偏早。
此外,这只“怪兽”还从其他地方获取能量,导致梅雨锋偏强。2019年秋季发生了一次弱厄尔尼诺事件,同时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导致副高显著偏强。
与此同时,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发展、冷涡活跃,冷空气在向长江中下游地区移动过程中爆发偏强。由此,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交汇,致使梅雨锋偏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也明显偏多。
10 雨带移动减轻防汛压力?
长江流域防汛压力并不会减轻
7月以来,我国主雨带维持在西南地区东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11日至12日,主雨带阶段性北抬。
短暂间歇期之后,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7月13日至16日,主雨带又将南落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期间,主要强降雨区域会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重庆东部、贵州北部、湖北、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还将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马学款提醒说,这与4日至7日强降雨雨带有较大的重合度,需要关注降水的叠加影响。
即使7月中下旬雨带东段北抬,长江流域防汛的压力并不会减轻,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明显降水依然会给水位高位运行的江河库湖带来威胁。
11 极端气候事件会更多?
如果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未来会增加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21世纪全球部分地区的高温和暴雨事件将趋多,干旱程度将加剧,威胁各国粮食、水资源和能源安全。
黄磊介绍,虽然目前很难将单独一次天气气候事件(比如南方暴雨)直接归因于全球气候变暖,但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确实在增多增强。
事实上,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51年以来,我国平均温度和极端温度都呈显著升高趋势,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强度更强、发生更加频繁、持续时间更长的特点。
气候模式预估结果表明,如果不控制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未来全球范围内一些极端事件的出现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将显著增加,到21世纪末陆地区域高温热浪事件发生概率将是现在的5-10倍,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在全球的大部分地区也将有所增加。
因此,进一步增强我国应对极端灾害的能力已经迫在眉睫,需要将应对极端灾害作为适应气候变化的核心内容,强化极端灾害的风险防范措施,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和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开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强化生态和环境气象服务,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
数说
4206平方公里
中国气象局昨日消息,受持续强降水和上游来水共同影响,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迅速增大。卫星监测显示,7月8日18时,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达4206平方公里,为近10年最大。
185座
记者昨日从江西省防汛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截至7月12日晚间,鄱阳湖区185座排涝设施单退圩堤(低水位时可用做农业,高水位时可蓄洪),已有153座进洪,剩下的32座单退圩堤也在昨日全部启用,开闸分蓄洪水,经分析可降低湖区水位25-30厘米。
2278人
国家防总明确地方各级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2278人并向社会公开。
责任编辑:吴金明
港媒:美军利用私企侦察机监视中国
参考消息网11月14日报道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1月12日报道,一家总部设在北京的智库称,美国已向亚洲派遣私人防务公司运营的侦察和监视飞机,以帮助监视中国在其海上领土附近的活动。报道称,“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组织说,使用这些间谍飞机能够帮助提升美军在该地区的行动能力。0000最高检:去年共起诉职务犯罪1.6万余人
2021年1月10日至11日,第十五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在京举行。据悉,检察系统坚持对涉案民营企业负责人依法慎捕慎诉,在6个基层检察院稳慎试点涉案企业合规管理。0000国民党纪念台湾光复 历任主席合唱“爱拼才会赢”
{image=1}海外网10月25日电国民党今天(25日)举办台湾光复纪念音乐会,国民党主席江启臣与历任党主席马英九、吴伯雄、朱立伦、吴敦义合唱《妈妈请你也保重》、《爱拼才会赢》等多首歌曲。江启臣表示,国民党呼吁不能忘记台湾光复节。0000辽宁一名红通逃犯被引渡押解回国 2014年潜逃至西班牙
辽宁省公安厅微信公号“平安辽宁”8月25日消息,8月23日10时许,铁岭市公安局在公安部国际合作局指导和省公安厅指挥下,经我驻西班牙使馆及警务联络官大力支持协助,充分发挥国际刑警组织渠道平台作用,成功将潜逃6年的涉诈骗罪嫌疑人齐某某引渡回国。{image=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