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立法保护个人信息体现“以人为本”
原标题:马上评丨立法保护个人信息体现“以人为本”
个人信息保护成为两会热点话题。5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在下一步主要工作安排中指出,将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一些代表委员也围绕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
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享受着技术带来的便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发展迅猛,成为生活的日常图景。但与此同时,一些担忧也随之而来:手机APP信息读取、人脸指纹识别……不论是个人姓名电话等信息还是生物识别信息,这些隐私信息若被用于不正当的途径,将会扰乱、威胁到正常的生活秩序。
从以往的案例看,个人信息被泄露,不仅会给当事人造成心理、生活上的困扰,如频繁接到推销、骚扰电话,还可能为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甚至刑事暴力犯罪提供便利。2016年的徐玉玉案,就是因为信息泄露、电信诈骗导致的悲剧。前段时间,知名脱口秀演员池子的个人账户流水被银行泄露,亦引发广泛关注。为公民个人信息撑开法律的保护伞,显得迫在眉睫。
在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就是财富。网络运营商、平台服务商等相关企业为了掌握更大市场主动权,会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用户个人信息,不仅有惯常的姓名、电话、住址等,还包括消费数据、行为习惯等。平台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边界”在哪里?个人隐私信息与新商业模式如何更好调适?解答这些疑问,也对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我国已有不少法律法规涉及个人信息保护,如《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网络安全法》等等,但这些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大多比较分散,缺乏整体性、统一性和连贯性,亟需专门立法,制定一部层级更高、完整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这不仅是为了更好保护公民权益、个人隐私,通过立法讨论的过程,也有助于全社会思考如何规避技术进步的代价,促科技“向善”。
近日发布的《人脸识别与公共卫生调研报告》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将社会安全作为接受人脸识别应用的首要原因,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希望能够了解和控制对自己面部数据的使用。在技术环绕四周、无孔不入的背景下,我们不能失去掌控隐私的自主权和决定权,成为“透明人”。保护个人隐私的关键,是让人们在感到安全可控的前提下享受技术赋予的便利,这也是一种“以人为本”。
说到底,先进的技术当然要用,但怎么用,尤其是怎样在保障个人隐私安全的情况下妥善使用,这是一个必须好好研究的问题。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从法律层面明确各方责任、引导规范使用技术,正逢其时。
责任编辑:朱学森
王毅感谢给中国理解关心帮助的各国人民
{image=1}责任编辑:张建利今天下午,#外交部长王毅答记者问#。王毅:“首先向全力拯救生命的各国医护工作者致敬,向所有不幸逝去的罹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同时向在这次疫情中给中国理解、关心、帮助的各国政府和人民致以衷心的感谢。病毒打不倒人类,人类必将战胜病毒。致暗时刻终将过去,光明就在前面!”0000疫情期间文艺工作者如何体现担当?冯巩写了一篇文章
{video=1}民革中央副主席冯巩近日撰文揭秘疫情期间的“方舱直播时间”咋回事。“人民政协报”微信公众号9月21日刊发了一篇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民革中央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总监冯巩撰写的文章。0002抹黑“农林22条” 民进党只顾毁路拆桥
{image=1}大陆多部门近日联合出台《关于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在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农林22条措施”)。这对台胞台企来说是大好事,民进党当局却跳出来造谣,声称这些措施是糖衣炮弹,“包藏祸心”。卑劣言论用心险恶,令人不齿。0000截至5月22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8例(境外输入2例);当日无转为确诊病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3例(境外输入2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370例(境外输入26例)。5月2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例(在上海),本土病例1例(在吉林)。0000哈尔滨市国资委主任于得志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新华社哈尔滨6月18日电(记者梁书斌)记者从哈尔滨市纪委监委了解到,哈尔滨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主任于得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责任编辑:杨杰,原标题:哈尔滨市国资委主任于得志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