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是什么让90余名科研人员集体出走?
原标题:马上评丨是什么让90余名科研人员集体出走?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员集体出走,其中大多数是博士毕业,并拥有事业编制。这在中科院系统内引起广泛关注,在网络上也引起热议。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已有90余名科研人员辞职,均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核所”)职工。有中层干部解释称:“(核所)这两年申请不到大的科研项目,没有钱,人才就走了。”另据了解,集体辞职事件的导火索,是院方强制为核所更换保安,核所科研人员认为自身权益被侵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无论是“没项目”“没钱”,还是更换保安,都难以解释这样一大批科研人员突然一起“用脚投票”。
这些博士毕业的科研人员,平均年龄已有三十多岁,本该追求稳定才对,但是却甘愿放弃职位、事业编制甚至福利房。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决绝?
今年6月份,知乎上就有关于“如何评价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改革举措?”的讨论。多位匿名用户表示新上任的领导“大刀阔斧改革”,“不是想着法子服务科研人员,而是制定各种匪夷所思的措施阻碍科学发展,比如扣项目经费20%,比如所长只有10万元的项目经费支出审批权!还美其名曰扁平化管理!”等等。
匿名用户的爆料未必可以采信。但是“大刀阔斧改革”与科研人员集体出走的先后发生不免令人起疑。
众所周知,改革总是要触动利益的,难免会有人不适应。但是我们更要清楚,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对一所科研机构来说,改革的目的应该是激发创新活力、增加科技成果。而科研人员是创新的主体,逼下金蛋的“母鸡”出走,肯定不是改革的初衷。
一个研究所“去年开始只有200个人了。这下90多个人辞职,现在就剩100人左右”,这局面无论如何都是不正常的。
在大众印象里,一线科研人员往往相对单纯,他们通常不会主动生事。而且即便不排除个别“刺头”存在的可能性,一大批科研人员全是“刺头”的几率微乎其微。那么到底是什么激怒了“老实人”,就值得好好调查。
科研人员不仅是他们各自家庭的栋梁,是所属单位的职工,也是整个社会的宝贵财富。公众对科研人员异常动向的关注,也寄托着对整个社会创新环境的关心。人们有理由要求一个权威、有说服力的解释。
责任编辑:郑亚鹏
全国四大小麦主产区启动最低收购价收购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从今天起在河南省启动2020年小麦最低收购价。至此,湖北、安徽、江苏、河南四大小麦主产区已经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今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范围为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省。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为每斤1.12元,与上年持平,执行时间为6月1日至9月30日。(总台央视记者蒋树林)责任编辑:张申0000一场签约23个项目落地 京津冀城市发展样本初现
近年来,以航天振邦精密制造、京东方高端显示、鼎材OLED高新材料、京东商城先进物流等为龙头的7大新兴产业集群,先后落户固安。物美、清华孵化园、航天科技园、肽谷等知名企业也随产业集群落地固安。7大新兴产业集群密集落地,龙头企业迁入,带动了产业链上中小企业涌入固安。公开资料显示,仅2019年全年,固安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7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98家,省级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总数达到38个。0000燕郊确诊两例新冠肺炎病例 疾控中心急寻共乘电梯者
来源:北京青年报6月25日,河北省三河市疾控中心称,正在寻找与燕郊两例新冠肺炎病例共用电梯的人员。燕郊燕京航城小区在此前被曝确诊两例新冠肺炎病例,两人系夫妻,为新发地批发市场商户。两人已入住指定医院进行治疗。由于燕郊有数十万进京跨省上班族,大家都在关注相关消息。0001天津市新增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据“健康天津”微信公众号消息,6月10日18时至11日18时,天津市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报告147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65例;治愈出院144例,病亡3例。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