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018

二季度GDP增长3.2%背后:供给端恢复快于需求端

中国新闻周刊2020-07-16 18:02:020

原标题:二季度GDP增长3.2%背后:供给端恢复快于需求端

本刊记者/贺斌

推进复工复产以来,二季度中国经济终于迎来了正增长。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相比一季度6.8%的负增长,二季度终于实现了3.2%的增长。

“二季度数据比市场预期情况要好,处于预期上限的水平。”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在当天中国新闻社举办的国是论坛上作出如是评价。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二季度各项主要指标逐步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8.4%转为增长4.4%,服务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5.2%转为增长1.9%。同时,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0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认为,目前的经济回升是恢复性的增长,因为从上半年来看,多数指标处于回升改善或者降幅收窄的态势。但从上半年累计的速度看,GDP、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等领域大部分指标处于下降区间。

以消费为例,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然处于下降区间,比上年同期下降11.4%,“这说明目前消费恢复还是面临着制约,尤其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一些聚集性、接触性的消费活动仍然受到一定限制,因此,目前商品零售的餐饮收入还处于恢复增长的态势。”刘爱华说。

供给端复苏快于需求端

今年上半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都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从供给端看,除生产防疫物资和关乎国计民生的企业外,大批企业停产。而需求端也不容乐观,住宿、餐饮服务业处于深度下降趋势,而影院等行业受疫情影响,一直处于停业状态,损失惨重。

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服务业生产指数连续两个月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四个月降幅收窄,出口额连续三个月正增长。

“目前从横截面看,供给端恢复快于需求端,甚至在供给和需求内部也存在不同。”刘爱华表示,在供给端内部,工业的回升要快于服务业的回升。在不同阶段也有不同表现,比如在疫情冲击比较严重,工业生产出现大幅下滑的时候,服务业中的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行业却表现出很强的韧性,逆势而上。需求端的表现也不同步,虽然零售和投资数据在下降,但投资的恢复显然要好于消费的恢复,说明疫情对投资方面的影响小于消费方面。

“这可能和疫情冲击对不同的行为主体的决策影响有关系。”刘爱华分析,生产组织方面体现出的是集中决策,需求端则更多是分散决策,所以政策的效果不同。

经济形势还不容乐观

如果说一季度中国经济受国内疫情影响较大,二季度,随着全球疫情蔓延扩散,更是加大了外部风险挑战。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42379亿元,同比下降3.2%,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6.5%,二季度同比下降0.2%,降幅收窄。上半年实现贸易顺差11889亿元。

但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看来,细分数据并不容乐观,从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几个贸易大省来看,广东前五个月进出口下降8.8%,其中出口下降10%,进口下降7.1%。江苏、浙江也有较大幅度下降,疫情对贸易发展的负面冲击仍在持续,而且外贸依存度越高,风险越大。

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此,王孝松认为,中央提出双循环的目的是要加强内外平衡,由于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疫情和国际关系导致国内依靠加工贸易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所以内循环是要进一步健全产业链、供应链,为实现关键产品的进口替代提供很好的外部动力。另一方面,适度出口转内销,因为国内需求也是有限的,关键在于如何“转”,以及如何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而不是回到封闭的状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认为,疫情后,全球会出现四个东移,一是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以及大部分的工厂投资东移,二是技术和创新东移,三是资本东移,四是人才东移。

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数据已经显示出来自新兴领域的动能正在增强。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4.7%,在高技术领域投入上,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8%,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6.3%,其中医药行业投资增长10%以上,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30%以上。此外,新基建等相关产品增长比较快,上半年城市轨道车辆增长13%,充电桩产量增长11.9%。

此外,疫情期间催生了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智能施工、无人配送等,有效化解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堵点、难点。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新产业形成了更多增长极,都将为经济下一阶段增长提供更多支撑。

尽管上半年的经济指标超过预期,但在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看来,一个指标一个季度的变化,如果放到一个长周期的曲线上来看,都只是细微的波动。他更关注的是中长期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即将到来的“十四五”规划内容。

“总的来说,上半年的成绩单来之不易,当前的困难体现在叠加上。”董煜进一步解释说,即短期冲击叠加长期结构性问题,产能扩大叠加市场空间变小,基础能力不足叠加外部封锁加重,创新瓶颈叠加竞争加剧,要素配置不合理叠加机制性约束等。“而且,近期需要关注的风险点也不少,现在还远远没有到可以乐观的时候。”

董煜认为,随着上半年一系列政策的落地,下半年有望恢复到接近正常,但是投资、出口、消费三架马车都会面临与以往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宏观微观政策更加积极灵活、精准到位,特别是宏观政策要更多的代入微观主体的感受,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

“而且随着国际疫情的演变,可能不利的影响和挑战因素会进一步增多。”董煜表示,外需市场可能反弹乏力,各国会更加基于安全而不是效率配置产业链,从而使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问题更为突出。而来自国际政治的博弈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更大的挑战。而且,这样的困难和挑战,可能不会只持续半年,也许会在十四五的前期继续影响,甚至可能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修复期。这就使得分析形势、判断趋势变得格外复杂。

责任编辑:张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