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 | 未来5年气温持续走高,“1.5度”控温线能否守住?
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image=1}
世界气象组织的最新预测显示,未来5年,即2020到2024年,全球每年的平均气温都可能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高出至少1℃,其中至少有一年气温升幅突破1.5℃的发生几率为20%,这种可能性正在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1.5℃是一个临界点。气温一旦突破了这一界限,全球形势会急剧恶化,引发一系列破坏性后果,届时,适应气候变化&控制温度进一步升高的难度陡增,人类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将翻倍。科学界指出,突破1.5℃的后果包括,截至本世纪末,70%的珊瑚礁消失,昆虫(包括食物授粉者在内)的栖息地将减少一半,这不仅加剧了全球粮食安全问题,还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大幅增加。
地球的平均气温已经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以上。过去五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2020年6月仅比2019年6月的破纪录高温低0.01°C。而2020年5月,是有记载以来地球最热的5月。北极圈温度屡创新高,原本天寒地冻的西伯利亚地区如今却异常温暖。
两极地区升温最快
预计热带和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气温变化最小,而北极2020年的升温幅度可能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在西伯利亚北极地区(Arctic Siberia),5月和6月的平均温度均比正常高10°C。位于维尔霍扬斯克(Verkhoyansk)的气象站观测到北极圈内38℃的高温,是该站自1885年开始有观测数据以来的历史最高。
“僵尸大火”点燃北极
{image=3}
随着北极的升温,这里也爆发了野火。异常的高温烤干了整个地区寒带森林和冻原(苔原)的水分,导致野火更频繁、火势更严重、蔓延更快、范围更广。这里稠密的泥土还为所谓的“僵尸大火”提供了理想条件,大火持续在地下燃烧,经过一段时间又重回表面燃烧,控制火势困难重重。
熊熊大火引发了严重后果。苔原是碳汇,它在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后,会将其转化为碳化合物,最终构成了苔原致密的植物结构。当苔原燃烧时,它释放的碳排放量比普通森林燃烧时多得多。苔原也是一个发展了数百年才形成的生态系统,因此也无法快速修复。
2020年6月,哥白尼大气监测服务(CAMS)预计总共有5900万吨CO2被释放到大气中,这是这一全球预报系统18年来所预测的最高排放量。
对实现1.5℃目标的影响
{image=4}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气候变化问题专家尼古拉斯·哈格尔伯格说:“科学给了我们充分的预警,一场全球灾难正直接向我们逼近。这不是什么新消息,我们每年都在接连打破气温记录。但是,今年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还经受了全球大流行的冲击。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给我们迎头一击,而我们从中获得的惨痛教训是,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我们的命运与自然息息相关。”
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它挑战了我们的日常模式,向驱动人类社会的各个系统提出质疑。但也因此,它为我们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如今,气候行动要求全球公平、快速地过渡到清洁、可再生能源时代,这一过程中将创造很多岗位和机会,释放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这恰是我们当下就业和经济刺激所需要的。
{imag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