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805

东盟国家多举措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中国如何应对

澎湃新闻2020-07-20 12:25:070

原标题:赛迪智库丨东盟国家多举措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中国如何应对

东盟国家与中国地理相邻、发展阶段相近,它们既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同时在一些领域与中国竞争。近年来,东盟国家不仅充分利用低成本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更是采取系列措施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展现了其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雄心壮志。梳理分析东盟国家制造业发展的新动态,对中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在国际环境变化中前瞻布局、推进开放合作、拓展国际市场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战略部署看,通过纲领性文件进一步强化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完善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体系化支持政策和推进机制。

一是相继出台一批战略规划。东盟今年发布《东盟关于向工业4.0转型的宣言》,提出探索建立新机制和开放平台,促进企业间、企业与科研院所的联合研究、投资、开发和运用工业4.0相关技术。泰国启动“泰国4.0战略”,采取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打造高附加值产业链条等措施,旨在通过20年时间,实现泰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转型。印度尼西亚推出“印尼制造4.0”计划及路线图,提出食品和饮料、汽车、纺织、电子、化工等五大优先发展产业,以及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制造业政策法规等十大优先级任务,力图在2030年进入全球十大经济体。

二是制定体系化支持政策,如马来西亚发布《国家工业4.0政策》,对认定的“工业4.0”企业给予税赋减免等优惠政策(如最长达10年的企业所得税减免,最高可减免100%)。

三是完善沟通协调机制。2019年9月,柬埔寨成立由经济财政部牵头的数字经济工作组,相继出台了扩大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措施。同时,柬埔寨还建立了与发达国家的长效合作机制,如该国世界桥经济特区与德国巴伐利亚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工发组织,合作开发第一个德国风格“工业4.0”工业区,旨在创建一个由大型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

从发展路径看,把推进智能化升级作为塑造未来制造业竞争力的主攻方向,为企业数字化探索实践创造软硬件环境。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与德国测试与规格认证公司南德意志集团联合推出新加坡工业智能化准备指数,评估制造企业的智能化技术应用水平,并为其制定系统的智能转型方案。印度尼西亚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建设,两家企业入选全球“灯塔工厂”。如施耐德电气在该国的智能工厂Batam,广泛应用智能传感器、预警管理、现场基准测试等工业物联网技术,帮助员工以可视化方式开展运营管理、设备维护和能源使用,每年停机时间已减少44%。同时,该工厂还通过融合IT和OT(Operational Technology,运营技术),提供端到端的需求视图以协调上下游合作伙伴,准时交货率提高40%。

从要素支撑看,更加注重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把人才的培养和素质提升作为推进制造业升级的关键举措。

一是加强重点领域人才培养。马来西亚提出进一步增强数学和科学等认知技能的重视程度。该国要求学校审查和重新设置课程,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育模式,如通过学徒制、现实生活模拟和专门雇主培训计划等方式加强对人才的技能培养。

二是注重在职人员技能更新。东盟制定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劳工/专业服务发展指引》,设立了东盟网络大学,丰富高等教育模式。成立了东盟中小企业网上学院,以一站式、开放的入门网站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资讯和培训资源。菲律宾发布《国家技术教育和技能发展规划(2018-2022年)》,对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利益相关方进行指导,同时还开展了有关数字化转型、绿色制造等方面的技能需求预测和劳动力技能调查,为制定更高水平的资格证书提供支撑。

从培育主体看,更加注重对中小企业的体系化支持,将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和加大资金支持作为重要手段。东盟发布的《微型企业数字化政策指南》提出,政府要采取简化审批程序、降低管理成本、完善信息收集等方式,着力减轻微型企业负担,为微型企业创造更优的发展环境。

新加坡围绕企业推出了转型计划、扩展计划、创新计划和员工培训计划等系列政策措施,帮助中小微制造企业扩大业务规模,应用新技术。

泰国推出“SME 4.0”(中小企业4.0):智能化升级方面,帮助中小企业开展财务、市场、内部管理及成本控制的数字化改造;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带领本国企业参加各类国际展会,促进企业间对接合作;人才培训方面,围绕中小企业对于国际市场的需求,开展产品包装、样品设计,国际贸易等系列培训。

借鉴东盟加快制造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对东盟国家制造业发展政策措施的跟踪研究。

一是加强对东盟国家制造业领域战略规划、政策措施以及权威研究机构的成果,进行及时翻译、解读,系统性研究和分析东盟国家制造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并评估相关影响。

二是加强对东盟国家工业运行的监测分析,准确评估东盟国家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针对关键指标进行预警,有助于中国提前做好应对。

加强与东盟国家在制造业领域的多层面交流合作。

在政府层面,探索建立中国与东盟及各国副部级会议、司局级工作组、研究机构等层面的合作机制,为双方在先进制造业发展、数字化转型等共同关注的议题提供交流平台。

在企业层面,建立以高端论坛、高峰对话等为平台的企业定期对接洽谈机制,定期举办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主题的高端会议、论坛和展览等,为企业间合作创造机会。在研究机构层面,联合东盟高校院所,围绕重点产业领域设置产学研一体化项目,共享创新成果,共促成果转化,共同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高端人才。

借鉴东盟经验完善中国制造业发展支持政策。

一是加强政策的跨部门协同。破除政策文件的部门分割和交叉重复,保持多部门间政策一致性。

二是更加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扩大高校动态调整学科设置自主权,围绕重点领域人才需求优化学科设置。注重对新兴领域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选拔。

三是构建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成立“隐形冠军”专项基金,给予中小企业长期低息资金支持。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研发环境和实验验证服务。建立中小企业与高校院所间长效对接机制,满足其对关键、共性技术的迫切需求。

(作者蒲卓岩、念沛豪、孙海尧系赛迪智库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学森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