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伊核协议的美国都对伊朗干了什么?
原标题:环球深观察丨退出伊核协议的美国都对伊朗干了什么?
7月20日是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五周年纪念日。根据这份由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六方经过艰苦谈判达成的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国际社会则解除对伊制裁,保障伊朗经济红利及和平利用核能的正当权利。
伊核协议达成后,伊朗与西方国家关系一度出现向好趋势。然而,本届美国政府的上台骤然打破了国际社会的美好愿景。2018年5月,美国单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同时恢复并不断追加对伊朗的单边经济和军事制裁,以“美国优先”之名大行“极限施压”之实,致使伊美关系乃至中东局势重陷危机。
{image=1}
美国极限施压 = 长臂管辖 + 军事恫吓
作为极端施压的经济手段,美国极力阻挠其他方执行伊核协议,不断挑战伊朗的遵约底线。在美国“长臂管辖”的制裁威胁下,欧洲等国停止进口伊朗石油,此前向伊朗作出的多项经济承诺也未兑现。
在经济制裁的同时,美国加紧了对伊朗的军事恫吓,不仅在海湾拼凑“护航联盟”、在第三国“清除”伊朗目标,还竭力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延长应于10月到期的对伊武器禁运。美国国务院伊朗事务特别代表布莱恩·胡克近期就此游说中东多国时甚至威胁,为了“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美国正在考虑动武的可能。
{image=2}
美国赤裸裸的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给地区局势带来重大负面影响。仅仅最近一个月,伊朗全国就发生了一系列可疑的爆炸、起火、有毒气体泄漏事故,令外界对美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生出了种种猜测。
{image=3}
{image=4}
{image=5}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滕建群认为,由于特朗普政府对中东问题的认识发生了根本转变,因此短时间内不会停止对伊朗的极限施压。
{image=6}
滕建群:“特朗普入主白宫以后,改变了奥巴马在中东保持国家关系平衡的政策,目标直接指向伊朗,他认为伊朗在中东地区做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对于伊朗来说,确实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特朗普政府这种转变,最主要还是根据自己的中东政策,因为长期以来,美国是依靠以色列、沙特等国作为主要的中东政策支撑者,来确保其在中东地区的霸主地位。所以对于美伊之间现在这种关系,我想会延续下去。”
伊朗强硬反制 = 重启离心机 + 以牙还牙
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伊朗也采取了针锋相对的强硬举措。在伊核协议履行方面,伊朗在多次敦促欧洲履行协议义务无果的情况下,从2019年5月开始分五个阶段逐渐减少对协议内容的履行,先后突破协议规定的浓缩铀存量和丰度上限、重启离心机设备。
在应对美国军事恫吓方面,伊朗则以武力报复驻伊拉克美军基地、高调援助同样受美制裁的委内瑞拉和叙利亚、在霍尔木兹海峡沿岸建立“导弹城”等一系列动作“以牙还牙”。就在上月,伊朗还因其高级将领苏莱曼尼遭美军袭杀一事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等数十人发出逮捕令。尽管此举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仍被外界视为一个大胆的政治动作,显示伊朗对美国的绝不屈服。
{image=7}
今年5月,伊朗无视美国警告,派出多艘油轮向受制裁的委内瑞拉运送大量汽油和化工原料。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指出,美国对伊朗的极限施压使美伊在各领域的冲突和对峙不断升级,其溢出效应持续发酵,不仅将伊核协议日益推向危境,也给整个中东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局势带来剧烈冲击。
{image=8}
李绍先:“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之后,通过所谓‘长臂管辖’来影响其他国家,特别是英、法、德这三个欧洲盟国。这三国虽然坚持支持伊核协议,但是对协议规定的伊朗应得权益却无法保障,它们在美国的制约下受到很大的掣肘。所以现在伊核协议可以说是命悬一线。可以说,美国单方面退约不仅使波斯湾局势剧烈动荡,而且使得全球核不扩散机制面临沉重打击。”
一个美国坏了一盘棋 维护伊核协议将是艰难过程
在伊核协议达成五周年之际,有关各方纷纷发声,重申对伊核协议的支持,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霸权行为。
伊朗政府发言人阿里·拉比埃表示,伊核协议在多边外交合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的行为孤立和羞辱了美国自身;而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措施不仅损害伊朗民众的利益,也遭到了国际社会乃至美国国内的批评和指责。
{image=9}
法国、德国和英国领导人今年早些时候发表联合声明,对美国决定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对伊制裁表示“遗憾和关切”,重申致力于维护伊核协议。三国表示,愿继续与伊朗保持接触,以维护地区稳定。
{image=10}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瓦西里·涅边贾近期表示,俄方承诺,不会允许美国利用联合国安理会向伊朗施压。他强调,没有理由延长对伊朗的武器禁运期限,禁令应按照安理会决议的规定在10月18日到期。
{image=11}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日前指出,维护和执行好全面协议是解决伊核问题的正确途径。伊朗减少履行协议是美国极限施压的结果。国际社会应共同反对美国推动安理会延长或恢复对伊制裁,敦促美方回归遵守全面协议和安理会决议的正确轨道。
{image=12}
当下,伊核形势正处于关键阶段,伊核协议面临严峻考验。李绍先院长认为,为全面解决伊核问题,协议各方应加强对话协商,努力恢复协议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但也应该看到,美国的倒行逆施给这种努力增添了极大困难。
李绍先:“除了美国之外,国际社会的其他几方都竭力想要维护伊核协议,但是维护伊核协议现在越来越艰难。伊朗就是要求欧洲国家按照伊核协议的规定和伊朗进行正常的贸易,特别是正常进口伊朗的石油,但欧洲国家迫于美国的金融制裁难以兑现(承诺)。所以这就把伊核协议进一步逼上了绝路。为了挽救伊核协议,其实有关各方也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特别是俄罗斯、中国。欧洲国家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包括他们尝试所谓转移支付平台,绕开美国长臂管辖,但是迄今为止效果并不明显。据最新消息,伊朗方面已经启动了伊核协议的争端解决机制,把争端提交到了联合国。可以想见,继续维护伊核协议还是非常艰难的。”
原稿作者丨姚燕侠
责任编辑:吴金明
柬埔寨宣布暂停马来西亚和印尼航班入境
中新社金边7月25日电(记者黄耀辉)柬埔寨首相洪森25日晚签署柬卫生部提交的报告,8月1日起暂停马来西亚和印尼航班入境。当日,柬埔寨卫生部召开紧急会议,会后柬卫生部大臣曼本亨向洪森提呈报告称,为有效地防范境外疫情输入的风险,保护国民健康,建议政府从8月1日起暂停马来西亚和印尼航班入境。曼本亨表示,6月20日至7月25日,马来西亚和印尼抵柬航班共有108名乘客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0000世卫组织: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9149万例
{image=1}{image=2}{image=3}根据世卫组织最新实时统计数据,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月15日12时50分(北京时间1月15日19时50分),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1492398例,累计死亡病例1979507例。(总台记者朱赫)责任编辑:朱学森SN2400000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540万例 死亡逾34.5万例
[海外网5月25日|战疫全时区]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5月25日12时左右,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540万例,达5407701例,累计死亡345060例。目前,美国、俄罗斯和巴西累计确诊病例数均已超过30万例,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确诊数超过20万例。此外,法国、德国、土耳其、伊朗、印度和秘鲁的确诊数均超过10万例。责任编辑:柳龙龙0000美国得州暂禁天然气出口,墨西哥出现能源危机
美国得克萨斯州本周出台临时禁令,暂时禁止天然气出口,这让高度依赖从美国进口天然气的墨西哥出现了能源危机。对此,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当地时间2月19日表示,他打算与墨西哥总统洛佩斯通话,提出由委内瑞拉确保向墨西哥供应天然气。不过,马杜罗没有就这一计划给出更多细节。而据路透社援引能源专家的话报道称,由于长期遭受美国的制裁,委内瑞拉国内并没有将天然气转换为液化天然气的设施。责任编辑:杨杰0000德国肉类加工厂感染人数超1500 疫情暴发地或将封锁
截至当地时间22日晚,暴发疫情的通尼斯肉类食品加工厂6650名员工中已确诊1553人,占比约23%。通尼斯公司经营着德国规模最大的肉类加工厂,此次暴发的聚集性感染是德国于5月中旬逐步“解封”以来最严重的一起。{image=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