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088

失速的主业与未竟的“造车梦”

中国经营报2020-07-25 04:06:231

  失速的主业与未竟的“造车梦”

  万向造车 尚欠东风

  本报记者/刘媛媛/杭州报道

  继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之后,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万向一二三”)或成为第三家与大众达成合作关系的中国电池企业。

  近日有消息称,双方合作订单规模在百亿元以上,万向一二三将在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向大众汽车供货。汽车分析师张翔指出,万向集团加码电池业务,是在为其造车做准备。

  针对万向一二三与大众合作的消息,以及集团造车进展等问题,记者致电致函万向集团,其董事局工作人员表示,无法接受电话采访,截至发稿,采访函亦未有回复。

  不过,日前《中国经营报》记者走访亦发现,万向创新聚能城项目正式开工近一年半,仍在进行基础的打桩工作,进展缓慢。在大环境低迷、主业增长遭遇“天花板”的背景下,万向集团能否完成造车之梦?

  搭上大众“快车”?

  作为清洁能源汽车产业的标杆性企业,A123与美国通用、菲斯克、德国宝马以及中国上汽集团等主流汽车厂商建立了供应合同关系。

  但因A123无法满足协议规定的相应条件取得后续投资,故于当年10月向美国破产法院提交了破产申请。2013年1月,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正式宣布,同意万向集团收购A123。

  彼时的万向集团前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表示,万向集团要收购的是A123的团队和已经成熟的技术,这个价值无可估量。依托万向自身的经营优势和汽车产业链的资源整合优势,A123在继续亏损3到4年之后,希望能够扭亏为盈。

  在万向集团的整合下,2016年A123正式更名为“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现如今的客户在美国包括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在欧洲包括奔驰、宝马、捷豹路虎、沃尔沃、戴姆勒等,在中国包括上汽、吉利、广汽等。

  不过,从装机量上看,万向一二三并不算优异。根据SMM锂电研究数据,2018年,万向一二三的装机量排在第12位,而2019年已经掉出前20位。

  在张翔看来,万向一二三能跟大众合作配套,肯定是个很好的机会。“因为万向一二三技术来源美国,后来因经营不善被万向收购了,自己的客户较少,排名在10名开外。而大众对电池需求很大,如果只与一家合作无法满足其采购量,所以其也在有意找一些有技术实力的小公司来合作,这样不仅能够避免不能按时交付的风险,还能降低采购成本和投资成本。”

  目前,这一合作尚未得到认证。在7月17日大众中国年中业绩发布之际,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瀚仅透露,“除宁德时代和国轩高科,还有一家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正在认证中。”

  680亿项目进展缓慢

  有分析指出,2022年底,万向集团位于杭州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685.74亿元的80GWh锂电池项目将竣工投产,而这一时间节点正是大众向中国市场密集投放其基于MEB平台打造的ID系列车型的阶段。

  有关该锂电池项目的进展也一直为业内所关注,资料显示,早在2016年9月,万向集团就宣布,要在5~7年内投资2000亿元,推进8.42平方千米的万向创新聚能城建设,打造成一个可以容纳9万人的智能生态城市,重点发展新能源零部件、电池、客车和乘用车。

  上述电池和储能项目就是万向创新聚能城内含项目之一,率先建设,建成后预计形成年产80GWh电池生产能力。然而,沉寂了两年多,直至去年3月,万向创新聚能城项目才传来了正式开工的消息。

  为了解该项目的工程进度,去年11月,记者曾实地探访位于杭州市萧山区钱农东路北侧的年产80GWh锂电池项目6号制造基地。与预想场景不同,彼时工地现场一片荒芜,杂草丛生,并无施工人员及设备在作业,记者在现场仅见到了两名安保人员及工程团队的一名工作人员。

  据该工程人员透露,去年11月初,工地员工已经全部放假,复工时间未知,预计要到春节后才会开工。

  时隔8个多月,7月21日,记者再次来到该工地现场,发现工地已重新开工,虽然已恢复建设,但多名作业工人向记者表示,目前工地上施工人员并不多,仍在进行最基础的打桩工作。

  “去年正式开的工,到现在地基都没打好,今年差不多2月底就开工了,但是离建好还早着呢。”一位工地现场安保人员如是说道。

  记者在现场的规划展示板上看到,该工程最先开工的6号基地原定计划于去年8月底开始厂房主体结构建设,10月初开始进行厂房屋面建设,11月中旬进行厂房幕墙及光伏施工,今年1月中旬完成工程验收及备案移交工作。目前来看,实际进度与计划相差“十万八千里”。

  “造车梦”仍待重启

  “先收购电池企业,然后与上汽成立合资公司制造电动公交车,收购美国一家跑车公司,这一系列的动作是相辅相成的。”张翔指出,万向集团加码电池业务,也可以说是在为其造车做准备。

  据了解,已于2017年去世的鲁冠球曾表示,其人生梦想就是造车。可惜提起万向造车,业内媒体曾用“最悲壮”“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等词语来形容。

  记者梳理发现,早在1999年,万向集团就开始试水电动车领域,设立了电动汽车项目筹备小组,做电动汽车技术调研,以及一些基础力量的储备。2002年,万向收购了一家电池企业,并以项目形式做出第一台电动汽车样车,以此为基础成立了万向电动汽车开发中心。同年,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成立。

  此后,在2013年初,万向集团斥资2.566亿美元收购了A123;2014年又收购特斯拉最大的竞争对手电动汽车制造商菲斯科,并将其改名为卡玛,定位豪华电动车公司,布局美国市场。

  然而,卡玛被收购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杳无音信”,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直到去年4月才携三款车型首次在上海国际车展亮相,至今仍未在中国市场实现销售。

  万向创新聚能城或许是万向集团“造车梦”新的寄托,除了80GWh锂电池项目之外,万向创新聚能城内还包含年产5万辆增程式纯电动乘用车项目,计划投资27.45亿元,以及5000辆纯电动客车项目,计划投资20.61亿元。

  不过,万向集团的“造车梦”要真正落地为时尚早。据工地现场施工人员表述,“我们现在只知道在造电池厂,离建好还很早,造车工厂就不知道了。”

  造车是一个被公认的“烧钱”的行业,鲁冠球生前曾将万向创新聚能城定义为“一个没有退路的决策”,万向集团董事长鲁伟鼎亦曾坦言,这个工程风险很高,现有的体制机制下很难做成。万向将成立以来积累的1000亿元投进去,还有1000亿元的缺口和风险,倾尽所有,成功皆大欢喜,失败就是万向的灭顶之灾。

  而当前,万向集团原有的零部件主营业务发展也在面临考验。2019年年报显示,万向集团旗下汽车零部件业务上市公司万向钱潮实现净利润5.36亿元,同比下降25.82%;2020年一季度净利润9189.26万元 同比下降58.59%

  万象2.jpg

  万向.jpg

责任编辑:覃肄灵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