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958

淮河流域防汛难在哪?“数说”淮河汛情

新京报2020-07-25 18:30:210

原标题:淮河流域防汛难在哪?“数说”淮河汛情

新京报讯(记者 李玉坤 邓琦 实习生 谢雁冰 傅中行)7月24日,国家防总经会商研判,决定维持长江、淮河防汛Ⅱ级响应,这是连续13天维持Ⅱ级响应。当前长江、淮河、太湖持续高水位,水利部要求,毫不放松抓好淮河洪水应对。

据气象预报,未来3天西北、西南、江南、江淮将出现一次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将有大暴雨。水利部预计,受其影响,淮河干流退至警戒水位以下的时间将有所延长。

近12年间淮河流域有四年降水量超均值

7月21日,据中央气象台统计,6月以来,淮河流域平均降雨量396.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1.1%,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第五多。

自6月10日以来,淮河流域主雨带南北摆动,先后带来了8轮降水过程,且各轮降水间歇较短。其中,6月12日至18日、27日至30日、7月11日至15日以及7月17日至18日,4轮过程较强,累计雨量较大。

据淮河水利网数据,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888毫米,汛期(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0%~80%。2008-2019年,12年间,有四年降水量超过平均值,分别为2008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6年,淮河流域平均降水量达到近年峰值965毫米,而2019年则为近年最低谷,降水量616毫米。

流域内长时间暴雨和特殊地貌导致洪涝

从气象条件看,淮河大面积洪水往往源自梅雨期长,大范围暴雨长时间持续,干支流洪水相遇,使淮河沿线长期处于高水位状态。

今年入梅偏早,梅期偏长,雨量显著偏多。6月9日,江苏省淮河以南地区自南向北先后入梅,为2000年以来最早(常年一般为6月18-20日);7月21日自南向北出梅,出梅偏晚(常年一般为7月10-12日)。梅雨期已持续43天,梅期偏长(常年一般为23-24天),居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位。

记者梳理官网公开资料发现,淮河流域多发洪涝的三个潜在地理原因:

第一,“地势低平,总落差小”。淮河全长1千公里,总落差200米。上游长360公里,落差达到178米,占总落差的89%。中游长490公里,落差16米,下游长150公里,落差6米。

安徽省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专家、正研级高工叶金印介绍,这样的地理落差导致淮河上游暴雨洪水迅速汇集到中游,而中游坡度突然平缓,下泄不畅,沿淮的湖泊、洼地成为了洪水滞蓄的场所,极易成涝。

第二,“水系庞大,支流众多”。淮河流域总面积约为27万平方千米,且支流众多,一旦发生全流域降水,支流汇水速度极快,加上中游地区河道弯曲狭窄,排水不畅,导致洪涝。

第三,“黄河夺淮,无天然入海口”。淮河水利网资料显示,1194年黄河侵泗夺淮以前,淮河干流河槽较现在宽深,下游直接入海,沿淮无堤,洪水有时虽也漫溢出槽,但灾情不如近数百年严重。1855年黄河北徙后,淮河洪水基本上汇入长江。当洪水较大时,高邮湖水位过高,即引起运河东堤溃决。为此,曾在里运河东堤上建归海五坝,以免全堤溃决。

近期流域内多个水文站超警戒水位

据水利部数据,7月23日14时,淮河干流王家坝以下河段超警0.68~3.48米。

此前,据水利部统计,7月10日以来,淮河上中游干流及支流史河、潢河、白鹭河等16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受7月10日以来强降雨影响,淮河干流王家坝水文站7月17日22时48分水位达到警戒水位27.50米,为2020年首次达到警戒水位,根据《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此次洪水编号为“淮河2020年第1号洪水”。

7月17日以来,润河集站、正阳关站、吴家渡站等也均超过警戒水位,其中润河集站超过了2007 年 7 月达到的历史最高水位27.82米。

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的王家坝作为“千里淮河第一闸”,是淮河流域防汛的重中之重。据了解,王家坝闸以上至源头为淮河上游,落差占淮河总落差的近九成,上游坡陡水急,洪水直冲王家坝,使王家坝遭受巨大的抗洪压力。7月20日上午8时32分,接国家防总命令,王家坝闸开闸放水,蒙洼蓄洪区已启用蓄洪。

自1954年至2007年,王家坝闸累计12个年份15次开闸蓄洪,蓄洪总量达75亿立方米,为削减淮河洪峰、保障人民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

湖北、安徽、江苏受灾严重

据应急管理部22日统计,7月份以来洪涝灾害造成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等25省(区、市)2736万人次受灾,37人死亡失踪,2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754.9亿元。但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因灾死亡失踪人数下降80.6%,倒塌房屋数量下降74.5%,直接经济损失下降1.4%。

淮河流域包括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江苏五省40个地(市),181个县(市),总人口为1.65亿人,居各大江大河流域人口密度之首。

淮河干流主要流经的安徽、江苏两省受灾情况严峻。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官网7月20日通报,7月2日以来强降雨造成蚌埠、宣城、铜陵、池州、黄山、安庆、芜湖、马鞍山、阜阳、滁州等14市80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截至7月19日17时统计,受灾人口399.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66.4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80.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52.7亿元。

17日,应急管理部紧急向安徽省调运中央级救灾物资共计20000件(床、张)。19日,应急管理部紧急调派1500名消防指战员,支援安徽省芜湖、滁州等地区抗洪抢险一线。另据新华社21日报道,应急管理部已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为安徽调拨第三批中央防汛救灾物资,包括300万条编织袋、30000件救生衣等。

据江苏省应急管理厅通报,截至7月21日14时,7月11日以来的强降雨造成南京、徐州、苏州、连云港、扬州、镇江、宿迁等地32.7万人受灾,4428人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33.3千公顷、成灾面积15.3千公顷、绝收面积2.4千公顷;房屋倒塌40余间、严重损坏30余间、一般损坏540余间;直接经济损失2.4亿元。

近日,江苏省委组织部将中央组织部下拨给江苏用于支持防汛抗灾工作的专项党费,连同配套的省管党费,共计1600万元,划拨到各设区市和省委有关工委,支持防汛抗灾工作。

河南省信阳市受灾也较为严重。7月18日凌晨起,信阳市城区和固始县遭遇强降雨,城乡发生多处内涝,大量群众被困。

信阳市地处淮河上游,淮河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8.2%。淮河在河南省境内流长437公里,其中在信阳境内长363.5公里。

19日17时,据信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副市长胡亚才介绍,信阳已定点储备4100万元的抢险救灾物资,根据预案建立的1400余支抢险队伍,连日来始终坚守、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

据应急管理部7月23日通报,6月1日主汛期以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先后向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西、贵州等省份紧急拨付9.35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储局向江西、湖北、湖南、安徽、云南、四川等省份累计调拨8批次价值6674.3万元中央防汛物资;向安徽、江西、贵州、湖南、广西等省份累计调拨7批次13万件中央救灾物资。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邓琦 实习生 谢雁冰 傅中行

责任编辑:刘光博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