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频繁炒作爆款基金要不得
原标题:频繁炒作爆款基金要不得
经济日报
理性看待爆款基金的品牌效应,需要让爆款基金真正回归市场、回归业绩、回归投资者,需要参与各方梳理清楚基金的发行观念、营销观念和投资理念,引导人们科学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同时,还要持续加强对基金行业的监管
最近,随着基础市场走出一轮行情,爆款基金发行开始明显升温。从7月份开始,几乎每周都会涌现数百亿元级别的爆款基金,新基金热销场景更是比比皆是。同时,随着基金二季报陆续发布,爆款基金遭遇大额赎回、规模“腰斩”的消息也开始出现。
爆款基金频频面市,究竟是市场行情“太疯狂”“资金太多”,还是营销手段使然?这需要具体基金具体分析。在得到科学结论之前,投资者对于这类基金的态度不应是“闭着眼睛买卖”。
自2013年公募基金产品注册制改革以来,我国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和资产管理规模连上新台阶,最新的基金数量已经突破7000只,规模超过16万亿元。伴随而来的是“明星基金经理效应”显著,爆款基金产品频出,发行渠道赚得盆满钵满。
冷静思考后不难发现,所谓爆款基金无非是销路好、卖得多,是一场发行方、销售方、管理方“多赢”的好戏。这里固然有基金公司的品牌效应,有营销“造星”手段带来的流量红利,但究竟有多少人是出于业绩因素选择爆款,又或者有多少投资者看得清爆款背后的营销手段,这需要好好推敲。从已经产生的爆款基金看,并非每一只基金都业绩表现突出,反而有相当一部分“老爆款”基金业绩不佳,这也是部分爆款基金规模突遭“腰斩”的重要原因。那些真正长期业绩突出的基金并不一定是卖得火热的爆款,或者根本不靠“吆喝”赚眼球。
理性看待爆款基金的品牌效应,需要让爆款基金真正回归市场、回归业绩、回归投资者,需要参与各方梳理清楚基金的发行观念、营销观念和投资理念,引导人们科学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
从基金公司角度看,应当更注重可持续性发展,避免过于依赖“造星”策略以及追随市场热点。基金管理公司要树立长期的品牌形象,就不能依赖仅具有短期优势的“造星”策略,以及“市场跟随”策略,而是要进一步挖掘市场,通过提高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等途径,打造可获得长期超额收益的基金产品,从而吸引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实现公司持续性发展。即便有监管部门鼓励权益类基金发展的“尚方宝剑”,也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在销售基金时,需全面展示基金经理业绩,更慎重地对待品牌声誉。
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应当慎重选择爆款基金产品,理性决定交易时机和持有时期。明星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并不能代表在未来能取得超额收益,爆款产品业绩差异化明显,也证明了并非所有爆款产品均能表现优异,投资者应当理性选择基金,不能盲目“追星”。同时,投资者不可跟风追随市场走势,尤其避免在市场高点非理性购买基金产品,应养成长期跟踪和持有的良好投资习惯。
从监管部门视角看,应持续加强对基金行业的监管,敦促基金行业合理发行优质基金产品。爆款基金产品业绩差异化,折射出我国投资者对于基金产品的了解尚浅。在信息不对称、优质资产荒叠加的市场环境中,爆款产品在为基金公司带来不菲的管理费时,并不全是能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盈利的优质基金。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以及促进基金市场健康发展,监管机构需要采取有效监管措施,敦促基金管理公司提高基金产品质量,提醒投资者不要非理性抢购爆款基金产品。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常福强
“华尔街之狼”来了:国际资管巨头贝莱德拿下公募业务许可证 年内有望发行首只公募产品
财联社(深圳,记者沈述红)讯,继5月12日,我国第二家合资理财公司——贝莱德建信理财宣布获批开业后,贝莱德在我国的公募基金业务也有了新的进展。6月11日,贝莱德宣布获得中国监管部门批准其在中国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牌照。证监会向贝莱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颁发了业务许可证,批准贝莱德以公募基金管理公司(FMC)的形式开展业务活动。0000基金跌上热搜:年前的我有多嚣张 年后我就有多悲伤
3月4日,指数集体下行创指一度跌逾4%,白马股连续暴跌,受此影响,#基金#冲上热搜第4位。基民感叹“年前的我有多嚣张[摊手]年后的我就有多悲伤”,也有网友无奈表示“#基金#继续耗着,与时间做朋友[嘻嘻]”。还有网友表示,#基金#只要大家都在说,那调整就没有结束。{image=1}A股又是一片“绿油油”基金又登热搜榜0001诺德基金董事长潘福祥、总经理罗凯等贺新春:以持有人利益为先,不忘初心,不负使命,迎接美好的2022
{video=1}辞旧岁践行价值投资基金制胜有道!迎新春追求长期收益资管攻守无惧!在虎年即将来临之际,新浪财经携手顶级基金掌舵人、基金经理为投资人恭贺新春!送祝福!00002020公募基金炸了:业绩冠军暴赚153% 多达39只翻倍刷屏朋友圈
中国基金报记者方丽2020年仅剩八个交易日,备受关注的公募基金年度业绩冠亚军争夺到了最后冲刺时刻。12月21日市场迎来难得的“红周一”行情,新能车、光伏等板块的惊艳表现,让业绩排位大战又添变数。0000密集调研精挑细选 基金"备货"有的放矢
还有一个多月,2021年就将结束,不少基金经理已经开始布局2022年的投资,调研上市公司成为基金经理储备来年投资标的的重要手段。统计显示,11月以来,机构调研颇为密集,在行业分布上,工业、信息技术、消费、医疗保健等行业成为机构调研的重点方向。基金机构表示,临近年底,投资布局需要以变应变。目前来看,偏向均衡的配置成为很多机构的选择。机构密集调研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