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金融精准扶贫还需再加把力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周萃
今年两会继续传递出毫不动摇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积极信号。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时间犹如催征战鼓,越是在冲刺时刻越要咬紧牙关、一鼓作气、背水一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
银行业作为金融扶贫的中坚力量,如何助力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目标,考验着银行机构的智慧与担当。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银行机构在政策引导下发挥自身优势,针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缺乏长期资金和风险抵抗能力弱等“痛点”,既“输血”又“造血”,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助力贫困群众脱贫。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3.9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3403亿元,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持。
原标题:金融精准扶贫还需再加把力
疫情发生以来,在金融精准扶贫方面,多家银行推出了包括延长扶贫小额信贷还款期限、大幅提高深度贫困地区专项再贷款额度等一系列措施,积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下半年,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集中力量啃下脱贫“硬骨头”,银行业需要坚定必胜信心,全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多措并举巩固扶贫成果,锲而不舍地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脱贫攻坚要在精准上下功夫。今年,中央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对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的1113个贫困村挂牌督战。下一步,银行业需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加强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政策倾斜,适当放宽对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的贷款期限,实行更加优惠的贷款利率。对挂牌督战县村,银行应给予放宽项目准入信用等级、执行更加优惠的贷款利率、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等差异化支持政策,切实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也需要继续发力,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实现真脱贫、稳脱贫,银行业应继续完善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与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挂钩机制和扶持政策,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产业。力求将金融优势发挥到极致,银行业应不断创新金融扶贫手段,“投”“融”“引”相结合, 探索创新“精准扶贫+涉农供应链”“银行+保险+期货”等多种帮扶模式,使金融“活水”加快流向贫困地区的远端末梢。
实现真脱贫,银行业应全面施策阻断穷根。“扶贫先扶智”,物质帮扶之外还应“扶智”与“扶志”并举。银行业应持续加大在贫困地区教育领域的投入力度。脱贫必须靠产业,而发展产业离不开人才支撑。破解乡村人才瓶颈,下一步应继续做好派驻扶贫金融专员工作,加强对脱贫攻坚的人才支持。聚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基础医疗、饮水安全等薄弱环节,未来银行可以通过捐赠或投入专项资金等多元方式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扶持力度。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帮助贫困地区巩固脱贫成果,形成可持续长效机制,银行业在全力做好收官工作的同时,还应提前谋划未来常态化的扶贫工作模式,统筹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对已经摘帽的扶贫地区,应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的要求,保持原有的扶贫政策不变、工作队伍不撤、资金投入不减,将融资与融智、融商相结合,精心遴选扶贫项目,确保把帮扶资金用在刀刃上。
责任编辑:潘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