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571

中央提新发展格局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如何破题?

新京报2020-07-31 09:38:142

原标题:中央提“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如何破题?

新京报快讯(记者 姜慧梓)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同时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其中明确,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国内大循环”已经成为近期热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认为,这是我国基于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作出的一个重要决策,也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的新命题。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缘何成为新命题?

分析背景,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

对此,“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白景明认为,疫情给世界经济运行和发展带来明显冲击,抑制了世界经济增长,包括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国际需求大幅减少。同时,疫情也使得原本国际经济运行中就存在的矛盾更加凸显。

从国内来看,疫情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较为明显的冲击,但随着近几个月经济数据回暖,整个上半年国内经济呈现趋稳向好态势。

同时,我国拥有14亿人的消费市场,人均GDP跨过1万美元门槛,消费已经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但是,现阶段我国供需两端还不匹配,直接带来的影响是购买力外流。“很多国外的产品或者外商企业在中国市场很受欢迎,这说明国内企业的供给跟不上市场需求,供给能力尚有完善空间,14亿人的消费潜力仍有待释放。”

白景明认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如何破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如下表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民生导向,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三驾马车”中,投资和消费分别站在供需的两端,如何实现二者的结合与促进,昨天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明确要求。

“要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克服疫情影响,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实施步伐。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白景明认为,“题眼”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14亿人的大市场,我们的供给侧需要根据需求来调整规模和结构。”

具体来讲,首先要开拓市场,特别是有着极大潜力的农村市场,新能源汽车下乡、家政下乡等都是重要举措。

同时,发力“两新一重”,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让内资企业的产品占领国内市场,也便于一些外贸出口企业将产品转内销。

此外,要通过深化改革破除经济增长的阻力,比如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等,避免因为制度的不合理而抑制需求增长。

“国内国际双循环”如何实现?

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白景明认为,疫情对国际贸易带来的冲击以及逆全球化现象无须讳言,一些发达经济体的需求在减弱,但是我们要看到,国际上的其他市场仍有潜力。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2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降幅较前5个月收窄1.7个百分点。6月单月,进出口双双出现正增长。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李魁文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好于预期,总体逐步回稳。

在“双循环”方面,白景明认为,要注意开拓新兴经济体和欠发达经济体市场,进一步扩大和加强与其的经济往来。比如,目前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与中国贸易合作的结构更为优化,双边贸易合作持续深入,未来具有很大潜力。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曾表示,中国扩大内需的市场是面向世界的大市场,扩大内需的最终目标不仅是给国内企业带来福祉和机会,也能给各国企业带来机会。因此,扩大内需和扩大外需要相互促进,内外需两个市场要相互融合。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责任编辑:张建利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