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426

“毒蘑菇致幻”也想玩线下体验 医生:别拿命开玩笑

澎湃新闻2020-08-02 15:29:010

原标题:“毒蘑菇致幻”也想玩线下体验,医生:别拿生命开玩笑

每逢菌子季,云南的各种野生菌便成了必吃的美味,但吃毒菌子中毒的新闻也随之刷屏。当地有关部门每年从野生菌上市就要发布各种预警和科普,也是操碎了心。

但即使这样,还是会有人在看到吃蘑菇中毒致幻能有小人跳舞、能欣赏大片的新闻后,忍不住动起亲身体验一把的“歪心思”。

蘑菇中毒致幻新闻频频刷屏

6月10日,住在云南昆明的居民收到一条省卫健委发来的短信:菌子不生吃,不混吃,不熟悉的不吃,种类不明不吃,腐烂的不吃,火炭菌不吃,混杂分不清的不吃,吃菌不饮酒。

这对于当地人来说,每年一收到这个短信,就意味着吃菌子的季节到了。

据了解,云南市场的食用蘑菇和我们平时吃的香菇、平菇、金针菇等不太一样。得益于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被称为“食用菌王国”,当地人称之为“菌子”。

每年野生菌一上市,食用野生菌成为餐桌上美味的同时也会出现很多食用菌子中毒的情况,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据云南疾控公布的数据,截至7月20日,云南2020年因野生菌中毒事件造成12人死亡,目前,全省累计成功救治中毒患者2000余人。

不过,在近日因食用野生毒菌导致伤亡的新闻中,更引人关注的是有些魔性的“致幻视频”。

比如,云南曲靖一男子吃菌中毒失忆从凌晨三点到下午一点在路上晃悠了10小时,他在路上转圈圈见车就拦、见人就问:“我是谁,家在哪”,最后还是民警帮其找到了家人;而昆明的一女子则躺在病床上手舞足蹈,说看到了小精灵、彩云,甚至还有人因致幻唱起了神曲《忐忑》……

一位患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描述,他经常听到楼上有人,甚至通道里的灯上都有东西在看他,“好像里面有人,灯甚至会变人形,包括手上也有各种小人,有鼻子、眼睛,很有立体感。”而闭上眼睛后还能看大片,全是牛羊马。

网友亲身讲述致幻的离奇画面

而在这些新闻登上热搜后,更多有相似经历的网友开始回忆起曾经的亲身感受,讲述起因食用菌类中毒产生幻觉是一种什么体验。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注意到,有人称产生幻觉后能看见自己的家人变成了高压锅、八爪鱼,天花板在开花、地板上有人跳艺术体操、从头顶飘下来的水母可以拉丝,甚至还有恐怖的画面出现,蜘蛛一直往脸上扑还差点把脸抓花。

其中有多人提到,在产生症状前,进食了由微波炉加热过的“见手青”。“微波炉里热了一下就吃了,吃完开车回家后,停了车直接爬到了车盖上,我看到引擎盖在冒烟,后来被妈妈送到医院打针。”也有自称看到僵尸画面的网友小童说,从医院回家后,小区突然出现很多僵尸,吓得他疯狂地挥胳膊在空中乱打,还哭喊着让僵尸不要过来。

网友评论这是云南人季节性花样中毒的情形,“被莫名戳中了笑点。”而这些五花八门的致幻反应居然引发了一部分人的好奇,称想亲身体验这种“妙不可言”的“幻境”。

对此,中过毒的云南网友纷纷提醒,“作为一个吃菌中过毒的人,一点都不好玩,千万不要因为好奇乱来,因为每年都有因蘑菇中毒,一家都没了的惨剧发生。”“听着好笑,但真的会死人。”

而即使经过治疗,有人在后期也出现过喝水吐、一星期暴瘦6斤的情况,出现了后遗症。

为看小精灵竟有人“以身试毒”

小可(化名)说,觉得中毒对大脑影响很大,她曾因吃见手青中毒后看到医院通风口有白色的小人从上面一个一个爬出来,手拉手转了一圈,然后顺着房子角落跑了,但自那次之后自己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了。“不熟的话,吃了还会有生命危险的,不能乱吃,那些想尝试幻觉的简直是在拿生命在开玩笑。”

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有些人并不以为意,直接跑到电商平台上留言:“我就是想见识一下小人才买的,真的能见到吗?”

记者还注意到,一些售卖菌类商家的购买页面上“问大家”板块中,有大量对“见小人”跃跃欲试的人的询问:“吃完能看见小精灵吗”“能看见小人要几分熟?煮几分钟?一次吃多少?”“怎么吃可以醉生梦死”“安全分量是多少,既能达到效果又不会上吐下泻”。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随机向商家询问了情况,经了解所谓的“能看到小人”是因为轻微中毒后的症状。商家表示,类似的留言很早之前就有,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而且每年都会有因野生菌中毒死亡的新闻报道。

“想体验中毒后能看见小人的,也不知道咋想的,这种人还不少。” 某野生菌批发商家的客服介绍,可食用的野生菌煮熟后是安全的,但是却有人故意吃未经煮熟的菌子。

最近云南野生菌市场上常见的有松茸、鸡枞、干巴菌、牛肝菌等菌菇在售卖,牛肝菌因肉质肥厚似牛肝而得名,根据颜色主要有红、白、黄、黑等几种,目前当季新鲜货品正上市,深受当地人偏爱,1973年起还出口国外,广受欢迎。

因切开、碰撞、手捏会变色又被称为“见手青”。“见手青本身就有毒,煮熟后无毒,可以食用,但是不要隔夜吃。”该客服表示。

既然如此危险为何还要吃?

对于这个问题,云南人明慧告诉记者,他们当地对吃菌子的喜爱程度完全超出了想象,甚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时节一到,几乎没有办法抗拒,没有为什么,这个时候是云南人民每年最爱的季节。”

即使中毒事件在自己身上已发生了至少四五次,而且她的家人、同事等周围的人基本都出现中毒的情况,甚至有人因此不在了。

明慧和同事都产生过幻觉,“同事说一开始头晕,然后就觉得身边有人,还能看见花花绿绿的人飘来飘去。”

而明慧记忆中最夸张的一次是在六岁的时候,当时姥姥抱着她在厨房,吃过野生菌后的明慧出现了神经性症状,“我看到了七彩的果子,还一直用手去抓,出现这种症状时意识是清醒的,可以与人正常交流。”但她认为,中毒后产生的神经性症状并没有最近网传的视频中那么夸张。

不过去年的一次中毒体验让明慧至今想来都有些后怕。她说,自己差点一夜之间就成了孤儿。“不过等到下一年,这个就成了餐桌上茶余饭后的笑点了。”

2019年的一天,她吃过晚饭后去上夜班,但是没多久就出现眼冒金星、手脚酸软、呕吐腹泻等症状,直到眼前发黑失去了意识,去了医院输液后才有些缓和。

而与此同时,包括父母、哥哥在内的家人也出现了症状,后来她才意识到应该是菌子中毒了,“然后我爸开着车,吐的时候停车,吐完接着开,一路撑到医院打了吊瓶。”

事后她分析问题应该出现在制作上,是没有炒熟导致的,“所以下次会格外注意多炒一会做熟再吃,但不会因为中毒了就少吃或不吃。”她同时强调,为了安全从不会去尝试危险的蘑菇,更多的是去市场上购买常吃的且已经分类好的野生菌,“即使是鸡枞等没有毒的品种,如果没炒熟也会中毒。”

致幻体验别瞎玩 中毒没有特效药

2017年《博物》杂志就曾做过介绍,见手青在云南的角色颇似江南的河豚,是一种有毒的美味。中毒后重则死亡;轻则出现幻觉,可能会见到诡异的小人在跳舞,被称作“小人国幻视症”。

这类蘑菇的毒素较为复杂,有毒蝇碱、蟾蜍毒,还有一种致幻物质——LSD。这种物质作用于神经系统,能让人的感官极度敏感,眼中的一切变得像万花筒一样鲜艳,无生命的物体突然有了生命,仿佛能听到它们发出声音。

但文中也提到,大部分中毒者并没有机会活着撑到描述“吃了毒蘑菇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伴随幻觉的还有严重的疼痛、呕吐等症状,所以不要因为好奇而食用毒蘑菇!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工作人员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只要是吃了不宜食用的野生菌,都有可能出现致幻现象,并不能直接判断一定是食用了哪种菌类。见手青的确对神经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不仅致幻率高,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在云南野生菌的致死率还是很高的,所以没有经验的人群决不要去尝试体验致幻的效果,不要拿生命开玩笑。”该工作人员提到,每年云南卫健委都会发布相关短信进行提醒,她所在的医院也会发布科普文章,提醒大家如何规避中毒风险。

据了解,从5月开始云南卫健委就开始实施一系列防控措施,比如发布预防野生菌中毒预警公告,制作宣传资料和宣传片,还向全省4000多万手机用户发送野生菌中毒预警提示短信。

在卫健委官网上的题为《云南人又到了生死存亡的季节,吃货们看过来》一文中介绍,毒菌中毒没有特效解毒药,一旦病情危重,就算来到经验设备力量雄厚的大医院救治,抢救成功率也不高。

专家解“毒”:蘑菇中毒严重的致死率高达80%

云南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所长刘志涛在科普视频中介绍,在云南中毒比较普遍的症状就是神经-精神型反应,比如会出现小人国幻视症、躁狂症,“曾有一位患者出现躁狂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后来诊断为野生菌中毒。”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韩斌在医院微信公号的科普文章中也表示,对于城市中的居民来说,对野生菌中毒的认知还停留在吃了见手青以后会看见小人,属于比较好玩的轻微中毒。

其实,根据野生菌中毒的不同类型,还有很多其他症状。其中引起神经-精神型反应的毒素有多种,有些毒素可引起类似吸毒的致幻作用。

他解释,从中毒症状可以分为神经兴奋、神经抑制、精神错乱以及各种幻觉反应。如俗名“红见手”的褐黄牛肝菌,吃了以后会先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症状,然后有烦躁、幻听、幻觉、妄语等怪异行为,少数人还有迫害妄想,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食用者会感觉面前有活动的小人或动物,进而有打人毁物、狂奔乱跑,甚至出现自伤及伤害他人的行为。

此外,还有主要表现为急性恶心、呕吐等的胃肠炎型,严重者会出现吐血、昏迷以及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主要表现为急性贫血、血红蛋白尿、肝大及脾大等的溶血型,严重者脉弱、抽搐、幻觉及嗜睡,可能因肝脏、肾脏严重受损及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而肝脏损害型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可高达60%-80%。

为此,建议品种尽量单一,避免多菌杂食;加工方式上不要急火快炒,而是烧熟煮透。适当少量进食,不要连顿食用,这样即使中毒症状也会轻一些。切勿饮酒,避免引发毒素反应。

这些民间鉴毒真的不靠谱

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作家云无心向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表示,很多人对于“野生”有着迷一般的追求,尤其是野生蘑菇,云南就有着“吃菌”的传统,每年春夏季节,云南各地市场、餐馆都会以各种各样的野生菌作为招牌。

当然,野生菌是一种传统的食材来源,对于广大的公众来说,归根结底还是“美味”与“风险”之间的权衡:为了享受野生菌的美味,要不要去承担“虽然不算很高,但确实存在”的风险?权衡结果是因人而异的,没有“正确”“标准”的答案。

他提醒民间流传的那些“分辨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其实不靠谱。

误区1:颜色鲜艳的有毒,白蘑菇都可以食用?

并非所有颜色鲜艳的蘑菇都有毒,更不是白色的蘑菇就无毒。比如被称为“破坏天使”的蘑菇,看起来文雅恬静、人畜无害,但从人们给它的名字可见其威力。

误区2:彻底煮熟,就能安全食用?

这个原则对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是有效的。蘑菇中的毒素会有相当一部分可以通过加热破坏,但有一部分极为顽强的能够“熬过”高温酷刑,依然保持毒性。

误区3:有毒蘑菇会让银勺和大蒜变黑?

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民间传说。所谓“银针试毒”只是因为古代所用的毒药不够纯,含有一些硫化物杂质,能跟银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蘑菇毒素不跟银反应,也就不会变色。

误区4:有虫吃的蘑菇就是无毒的?虫跟人的生理特征相差很大,对虫有毒的对人不见得有毒,有虫无毒的对人也可能有毒。比如一种被称为“死亡帽”的蘑菇,就可能藏有一些昆虫和它们的幼虫。

来源:北京头条客户端

责任编辑:朱学森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