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家IPO被否 兆物网络商业逻辑被关注
原标题:今年第二家IPO被否 兆物网络商业逻辑被关注
每经记者 胥帅 每经编辑 文多
继北京嘉曼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曼股份)之后,IPO再现被否案例。
7月30日的IPO发审委审议结果显示,6家IPO企业中,山东兆物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物网络)被否。
从发审委的问题看,兆物网络虽然被问到净利润、应收账款等问题,但这属于常规问询。多位投行人士表示,从问询看,问题还涉及了业务方面,另外兆物网络是6家企业中,唯一一家被问及商业逻辑的IPO申报企业。
当天6家IPO企业上会
7月30日,烟台北方安德利果汁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IPO企业上会,而兆物网络成为其中唯一一家被否企业。
兆物网络IPO被否一事,业内十分关注。因为2020年被否的IPO企业就只有两家。嘉曼股份IPO被否是在1月9日,那之后一直到7月30日前,IPO过会率都保持了100%(除开暂缓表决和取消审核)。
嘉曼股份在申报IPO过程中出现违规,因此收到了证监会警示函。所以,市场对它过会的期望值本就不高。但兆物网络未涉及这类违规问题,它被否的原因又是什么?
从发审委的问询来看,兆物网络被问到营收、净利润、应收账款、新冠疫情影响等问题:报告期各期业务收入波动变化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变动趋势一致;净利润率与可比公司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放宽信用期限达到收入增长的情形;发行人管理费用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的原因及合理性。
实际上,财务问题是发审委问询的常规问题,其余上会企业同样被问及。比如烟台北方安德利果汁股份有限公司,就被要求说明2019年收入下降、净利润上升的原因及合理性;江苏共创人造草坪股份有限公司,被问新冠疫情对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具体影响。
试用商品模式被关注
兆物网络被否的关键可能与业务问题有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7月30日所有上会企业中,仅兆物网络被问到了商业逻辑。
这出现在兆物网络被问的第二个问题中,即“报告期末试用商品余额较大”部分。
兆物网络在招股书(申报稿)中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16~2018年,公司发出商品的账面价值从2679.41万元增长至4930万元,占存货比例从76.94%增长至86.23%。
兆物网络解释,公司发出商品按照形成原因可分为未验收产品和试用产品。不难发现,试用产品占据了兆物网络商品结构的较大比例。
发审委据此问道:试用商品模式是否符合业务特点,是否和同行业可比公司一致,部分试用商品试用期大于2年的原因及合理性;试用商品是否属于发行人为推广产品而前期免费使用的情形,对试用商品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试用商品未来实现销售的可行性,是否该等退回商品已实质形成损失;重要客户报告期存在交易履行的同时或交易履行完毕后短期内发行人交付试用商品是否符合商业逻辑。
“从这些理由看,还是认为财务不健康,未来盈利能力不行。”一名资深投行人士表示,现在IPO的大趋势强调合规运营、财务真实、信息披露。
上海新古律师事务所王怀涛律师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从否决意见看,还要重点关注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这是核心问题。其中包括业务收入、利润、应收账款、会计核算方式等,都需要特别注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嘉曼股份和兆物网络的拟上市板块分别是中小板和主板。这意味着今年还没有申报创业板IPO被否的企业。实际上,创业板IPO申报热情颇高,仅7月,申报创业板企业家数就超过200家(含预披露)。
责任编辑:杨亚龙
联名信全文|瑞幸三十余位中高层按手印请愿罢免董事长兼CEO郭谨一
来源:AI蓝媒汇瑞幸内斗开始!瑞幸三十余位中高层,按手印向董事会请愿罢免董事长兼CEO郭谨一,说郭“无德无能”!{image=1}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责任编辑:梁斌SF0550000比亚迪回应汽车业务组织架构调整:基本属实
作者:宋豆豆此举让近日流传的比亚迪拟打造的高端品牌项目浮出水面。2月2日,有消息称,比亚迪将于近日对旗下汽车业务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并涉及多位高管任命调整。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比亚迪方面求证,其相关负责人回复“基本属实”。0000连花清瘟入选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预防方】用于流行期间普通儿童的预防。附全文如下: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五版)本证见于重型和部分普通型病例。舌尖偏红,原标题:连花清瘟入选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新京报快讯据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网站消息,苔白厚,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印发了《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五版)》的通知。0000仍有贷款中介顶风作案 为完成“KPI”发放“可操作”经营贷
本报记者彭妍楼市调控继续升级,广东、深圳、天津等城市接连发布多项针对楼市的调控政策。其中,严查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成为重点。另一方面,市场对贷款资金买房的需求依然较大。《证券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仍有贷款公司、担保融资公司通过多种方式违规协助提供经营贷购房,并向记者保证其操作“安全”。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