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社论:有的放矢解决深圳持续发展“痛点”
原标题:社论:有的放矢解决深圳持续发展“痛点”
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1周年、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这个8月对深圳而言意义重大,同时市场也在期待更多有力度的政策,确保深圳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继续充当中国科技创新的龙头。
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市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探索意见的函》,支持深圳率先探索国有土地使用权续期路径、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建设住宅、分类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等一系列改革,旨在通过扩大土地管理权限,保障产业和居住空间。
这一政策直击深圳近年发展的痛点:土地资源尤其是住宅用地不足,直接后果就是房价不断上涨。数据显示,今年6月二手住宅市场价格为69599元/平方米,同比上涨8.0%,上半年二手住宅成交约44000套,同比增四成,堪称高位放量大涨,在一线城市中“一枝独秀”。深圳房价畸高,除了人口净流入带来旺盛购买力等大城市共同的原因之外,住宅用地资源不足这一因素不容忽视。
众所周知,40年前的深圳只是一滨海小县,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设立经济特区并历经数十年改革开放后,成长为国内经济总量第三城,且以科技高附加值产业为主,诞生了华为、腾讯、大疆等驰名海内外的企业。但其管辖区域一直没变,受政策限制,近年土地资源缺乏成为深圳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比如,畸高的房价不仅让企业的运作成本大为增加,还让企业招聘、挽留人才变得更加困难,不少企业开始陆续迁往东莞、惠州等地价和房价低廉很多的地区。其中华为就将大部分人员和工厂迁到东莞松山湖等区域,不利于深圳的长期发展,且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事实上,深圳市委去年就提出“加快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十大行动。此次自然资源部的发文,对深圳解决土地资源稀缺这一问题多有裨益,如简化将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手续,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建设和住宅用地。
除了深圳本身区域外,东面的惠州、西面的中山和江门均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虽然近日热议的深圳等地直辖可操作性不强,但在广东省乃至中央的协调下,周边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政策可以将部分土地“借”给深圳管理和利用,旨在更为彻底地解决深圳土地资源稀缺这一长期发展障碍。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土地资源等经济成本,制度成本影响是更大,优越的制度环境重要性胜过低廉的经济成本。尽管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拥有多方面的制度优势,但就目前而言,深圳在优化制度成本方面仍大有可为。除了行政效率、司法公正性、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外,制度创新亦十分重要。
今年8月对深圳而言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的正式落地。创业板虽然服务全国,但以科技创新企业为主的深圳受益明显,且“近水楼台先得月”,能更好地帮助本地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资本的有效对接。深圳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能够在创业板顺利融资,对深圳长远发展意义非凡。甚至可以说,深圳能不能留住华为、能不能再造一个华为,关键在于制度优势有多大。
应该说,特区成立40周年意味着深圳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未来的持续发展并继续充当中国科技创新龙头,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及制度创新,既体现在解决土地资源稀缺问题的“扩容”上,还应当在强化制度优势的“扩权”方面下功夫。
责任编辑:张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