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527

顾文军: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仍需进一步扩大开放

10000100002020-08-06 05:21:391

原标题: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仍需进一步扩大开放

随着中美局势的不断变化,以华为事件为代表,集成电路产业的全球合作受到了严重的政治干扰,一方面美国意欲“脱钩”,制裁不断加码,禁售清单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中国也有声音强调“替代”,从芯片到设备,个别人甚至鼓吹全面国产替代,中美双方在集成电路产业界从合作走向分化。

现在,中国有些舆论夸大了国内产业实力,一味强调国产替代,给国际合作带来压力,基于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和外资集成电路企业的长期研究,其实,当下的中国集成电路还处于产业链整体不强、技术储备单薄、产业经验急需沉淀的关键发展期,不能脱离国际产业,闭门造车。现阶段,我们需要正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美国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国际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除美国外,欧洲、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区具有各自的优势,比如韩国的存储器、日本的设备和材料、中国台湾的制造能力,而中国大陆庞大的市场和配套能力,使得这些地区的企业也有着与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合作的强烈驱动力。

第二,包括美企在内的全球大多数集成电路企业仍在努力寻找与中国大陆合作的机遇,我们要引起重视并积极引导。

第三,知识产权保护是国际企业扩大与中国大陆合作的关注点。保护不力将导致不少国际公司对在中国加大投资、建厂研发心存疑虑,同时增大了我们引入国际先进技术的难度。因此,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至关重要。

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长远来看,建议进一步开放金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拥抱愿意与中国产业合作的国际企业,主动创造开放的产业发展环境,联合更多国际企业建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统一战线。

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扩容科创板、设立国际科技板,进一步扩大境外集成电路企业在国内的融资渠道。

(一)扩容科创板:满足门槛条件的境外企业视同国内企业。

建议通过制定合理规则对境外企业落地中国进行认定,在股东组成、国内资本比例、国内专利和技术数量等方面设置最低认定标准,在国内人员招聘规模、中国市场应用规模、与总部公司之间的技术专利共享等方面设置科学认定规则。达到最低标准、符合预设规则的企业即可视为中国企业,推动此类企业在中国上市,吸引与团结更多国际优秀企业和人才融入中国产业,贡献中国市场。

(二)设立国际科技板:特定方向的纯境外企业国内资本化。

对于特别关键领域,却并不符合上述国内资产比例、股权比例标准的境外企业,可以考虑单独为此类高科技方向企业设立国际科技板,在对中国的贡献上量身定做设立条件,对优秀的国际企业实行精准的金融支持,达到优质企业被我所引、为我所用,全方位助力中国产业。

只要西方还是资本主义,我们就可以用“资本”引企业——窗口一旦打开,资本就会推动企业和技术从窗口进来。这样对外,既能吸引外资和外企到中国发展,又能解决产业链卡脖子问题;对内,通过鲶鱼效应更有望进一步增加中国产业的竞争力,促进效率提升,同时提升技术,培养人才,发展产业。

第二,进一步加大对境外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一)对境外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一视同仁。

建议一视同仁地对待境内外企业的产权保护,相关机构开辟境外企业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绿色通道,营造好公开透明、高效平等的市场环境,针对违反知识产权的团队和个人,建立黑名单制度。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仅是国际企业需要,国内产业发展更需要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二)树立对国际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典型案例。

近几年,我们对国际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但国际企业依然习惯以既往案例做判断,尤其关注具体案例,建议每年在集成电路产业中树立几个典型,甚至中央相关部门可以定期与外企进行知识产权的沟通,听取建议,让海外企业看到我们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看到能在中国国内进行创新研发的机会和希望。

第三,“自主可控、全面替代”的论调十分危险,鼓励企业继续加大国际化。

研究发现,国际集成电路大企业在全球均有布局,在当下的复杂环境中,这些企业既有在中国加大投资力度的,也有在内部形成两套机制,分在若干国家地区布局以应对风险的。

相较于国际企业的全球化,近年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国际化有所褪色,甚至催生出诸如“关起门来,自己发展”等论调。

集成电路产业是全球开放、精细分工、高度合作的产业,自主可控绝对不等于全部自供、自我封闭。过度地、高调地强调“自主可控、全面替代”,不仅不符合产业规律,也让很多中立的或者观望的国际企业加重戒心,最终我们被自我禁运、自我封闭。

建议出台政策性的措施鼓励中国集成电路企业在海外设点,在海外拓展销售和贸易,在海外雇佣当地人才和当地研发,融入海外市场和产业,推动中国企业继续走向国际化。

建议政府加强研究和引导,帮助国际企业尤其是非美系国际企业研究出既能避免美国政府限制、又能与中国产业紧密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模式。

(作者系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

责任编辑:杨亚龙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