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县级市要办“钱学森科技大学” 可这校名不合规
原标题:县级市要办“钱学森科技大学”,可这校名不合规
就算是为了致敬钱老,用“钱学森科技大学”命名也不合适,不仅有傍名人的舆论指责,还有不合规之嫌。
近日,“钱学森科技大学”正在筹建的消息,赚足了公众舆论眼球。但恐怕光命名获批这环节,就得“打回重改”——以人名命名大学,要承受的可不只是“建高水平大学不必傍名人”的舆论指责,还有不合规之嫌。
湖南浏阳要建“钱学森科技大学”,最早是《湖南省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提出的。
地方筹建新的大学,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缩影,尤其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但与以往办新的大学主要为增加高等教育资源不同,现在地方层面新建大学,都希望“高起点”“高水平”。尤其是有些欠发达地区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高起点”新建大学也契合公众期待。
因此,作为县级市的浏阳,要筹建一所以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命名的科技大学,引起社会关注,也就在情理之中。
但从现实效果看,这所大学是“成也这名字,败也这名字”,“成”是指成功吸引了公众眼球,学校还没建成名气先打响了;“败”是指,这校名十有八九通不过主管部门审批。
“钱学森科技大学”命名能不能得到钱老家人同意,是个很重要因素。但就算家人同意了,也未必能过关,因为更大的难题在于,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并不允许以个人姓名命名大学。而将筹建的大学暂命名为钱学森科技大学,也暴露出高等教育规划缺乏足够的科学性。
国内不少地方的本科院校,近年来热衷更名,从学院更名为大学,在校名中增加时髦的科技、文理、经贸等词汇,以为这可提高学校的档次。但很多更名行为反映了办学理念上的“迷失”:说白了,就是不清楚自己的办学定位,缺乏办学的特色。
更进一步讲,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各地规划高等教育需要坚持科学性,重视内涵建设。“高起点”新建大学,校名当然也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困惑传统公办高校发展的体制与机制问题。
也有不少人认为,这学校的筹办者也是没办法,在欠发达地区和小地方建大学,就要突破传统思维,借助名人效应、打名人牌。尴尬只尴尬在,钱老和浏阳没什么直接关系,所以有些牵强。
请恕我对此看法无法苟同。依我看,如果是想借名人效应吸引关注,那就是十分有“传统特色”的追名逐利思维。那什么是现代思维?拿办学来说,就是要找准定位、特色办学。而欠发达地区和小地方规划高等教育发展,也该多去寻求办学制度的突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回答钱老“世纪之问”、培养更多人才的关键。
话说回来,县级市想办大学,本身没什么不妥。国外不少知名大学就在小地方,甚至在镇上,比如耶鲁大学。这些大学之所以能成为一流大学,源于学校的办学制度尤其是开放的办学理念与面向社会的募款体系。
国内这方面,西湖大学可资参照。2018年,西湖大学成立,最初舆论关注是因为施一公担任校长等,但此后的焦点,则是该校采取基金会办学模式,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这路子就走对了。说白了,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国内新建的大学,不论是公办还是民办抑或是中外合作办学,都不能满足于新增一所与传统高校一样办学模式的大学,而要在办学制度上进行探索、突破。
比起在拿名人名字命名上下功夫,筹办者或许该更多地想想这些,包括办学定位是什么、要实行怎样的学校治理——这些可比学校命名重要多了。
□熊丙奇(教育学者)
责任编辑:吴金明
王亚平成首位在轨100天的女航天员
2021年10月16日发射的神舟十三号,即将在轨工作满三个月加上之前的神舟十号任务(2013年6月11日出征,同年6月26日返回),王亚平在太空工作累计已经超过100天,王亚平成中国首位太空工作超100天的女航天员。来源:@我们的太空另据央视新闻报道:0000官方解释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现象为何没有完全止住
7月31日上午,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召开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有关工作新闻发布会,对近日下发的《关于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的通知》和《关于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的通知》作出说明。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自然资源副总督察(专职)陈尘肇在会上表示,耕地保护是涉及国家安全的大事,关乎14亿人生存问题,关乎中华民族子孙后代永续发展,不能有任何闪失。0000纪念联合国宪章签署75周年线上专题论坛举行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朱超、任垚媞)以“维护多边主义,携手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纪念联合国宪章签署75周年线上专题论坛24日在全球化智库北京总部举办。近二十位国内外政要、前政要以及多个国际组织和知名智库的代表通过视频连线,就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背景下,如何在联合国框架下加强沟通协调,促进国际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应对全球治理挑战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达成广泛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