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头版刊文: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原标题: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曾金华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要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注重质量和效益。
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扩大专项债规模、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今年以来,我国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
截至7月31日,抗疫特别国债顺利完成1万亿元发行任务;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已发行2266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60.4%,推动建设一批专项债券重大项目。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5045亿元,有效对冲了疫情影响,对纾解企业困难、支持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半年,财政政策如何继续发力?“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
一系列重要财政政策已在上半年推出并抓紧实施,下半年要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财政政策应该积极发挥作用以促进经济行稳致远,特别是要以‘六稳’‘六保’为重点,注重实效,落实好特别国债、专项债、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充分释放出政策红利。”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说。
在保居民就业方面,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更好发挥财政政策对稳就业的拉动作用,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要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用好用足抗疫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带动就业能力强的补短板项目,开发更多就业岗位。
在保基本民生方面,重点是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守现行脱贫攻坚目标标准,持续强化财政投入保障,针对补缺口、补短板、补漏洞工作细化财力需求并做好资金保障。
今年我国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预计全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下半年,要围绕保住亿万市场主体这一目标,继续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重点是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产业纾困和发展。
李旭红认为,受疫情影响,一些中小微企业依然面临较大困难,延缓所得税缴纳、延长阶段性减免社保缴费政策等减税降费措施十分重要,下半年要继续落实落细,使企业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
今年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快发行使用,各地把债券资金用于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服务领域,有效发挥了稳投资、补短板的作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封北麟认为,下一步,地方政府要继续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同时加强管理、严格用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议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重点和市场导向,积极开发新的合规项目,做好项目储备管理,为地方债发行提供充足项目资源。”封北麟认为,还要做好专项债中长期管理,特别是对于跨期项目,要做好项目的全周期管理,实现项目跨期预算平衡,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
责任编辑:李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