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018

专访洪俊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让我们走得更高更稳更远

中国经营网2020-08-18 17:55:552

洪俊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让我们走得更高更稳更远

本报实习记者 郑丹 记者 孟庆伟 北京报道

近期,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国内超大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洪俊杰认为,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叠加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受到重创,全球化进入深度调整期。新形势下国际风险与挑战显著加大,中央适时提出双循环战略,这是一个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积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能让我们走得更高更稳更远,中国经济的未来可期。

以下,是洪俊杰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的内容。

《中国经营报》: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清晰地强调了“充分发挥国内超大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您怎么理解“内循环”这个概念?

洪俊杰:“内循环”主要指的是国内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构成的经济循环体系。在当前面临国际百年未有大变局之际,我们应积极作为、管控风险,着力补短板、强优势,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内循环”的落实具体包括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在生产端,我们需要加快转型升级,尤其是要将我国部分高科技、高端零部件等存在的短板补齐,解决卡脖子问题,夯实我国现代经济体系的底盘。我国有数以亿计的市场主体,有全球最完备的生产体系,有丰裕的人力物力基础。应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主力军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来补齐现有短板,解决部分高端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在消费端,我们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巨大的内需潜力。中国拥有14亿人口,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如习总书记所说,中国经济是一片汪洋大海。应进一步采取积极举措,通过扶贫攻坚和收入倍增等计划释放内需潜力、通过打破市场分割促进市场一体化建设,我国经济发展空间会更加广阔。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对外开放,放弃全球化。我国是全球化和多边贸易的坚定支持者。国家领导人也谈到,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长远来看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依旧是我们最佳的发展战略。“内循环”是我们在新时期进一步参与全球竞争的基础,而通过协调国内外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有利于我国吸引外资和国际优质要素,提升内循环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营报》:如何才能更好发挥国内市场的优势?

洪俊杰:第一,需要打通阻碍国内市场一体化的梗阻塞。目前,我国国内市场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分割情况。因此,打破“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区域分割,使国内市场更加统一,是我国进一步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重要举措。

第二,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规模。首先,着力解决贫困问题。通过扶贫攻坚战,释放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其次,进一步扩大中产阶层规模。目前我们有14亿人口,中产阶层约4亿人,国内市场潜力非常巨大,存在进一步扩大的空间。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着眼于供给侧改革。通过生产端的补短板,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供给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经营报》:你刚讲的市场分割,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打破?

洪俊杰: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市场分割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我国尤其明显。如果一家企业面对的市场范围只局限在一个城市,不能顺畅地拓展到更大区域,会限制其规模经济优势的发挥,对企业的发展不利。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很重视这一问题,采取了很多举措来加以解决,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对于“看得见”的壁垒,例如在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中,我们通常采取的BOT模式(建设-经营-转让模式)造成数量众多的收费站,这无疑会对物流体系形成一定程度的阻碍。同时,还有一些“看不见”的壁垒,也造成了市场分割。对于如何打破市场分割的问题已经提出了很长时间,但打破这一局面,进一步提升市场一体化程度还是有一定难度,需要继续深化改革来进行推动。

《中国经营报》:在你看来,我们的生产端还有哪些短板,如何补上这些短板?

洪俊杰:从客观上看,在生产端,我们对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例如我国部分大宗商品和高端技术,对国外的依赖性较高。一方面,部分资源储备量相对于我们的生产规模来说比重偏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靠进口来满足需求。另一方面,目前高科技行业非常复杂且发展迅速,没有单一国家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实现所有的创新。但是,对于“卡脖子”的技术,我们应当以时不待我的精神,补齐这些短板,要把大国重器和大国利器掌握在自己手里。

《中国经营报》:有观点认为,过去我们是对国内市场有所忽视,所以才在现在加强内需。你怎么看这种观点?

洪俊杰:不能说是忽视,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百废待兴,参与全球竞争需要解决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等重要经济要素问题。我国通过引进外资来解决资金和技术问题,通过农村改革释放大量劳动力,通过实行“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来解决国际市场问题,这是非常高明的决策。

当前,国内外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全球化逐步进入深度调整期;国内的经济基础与过去比已有了巨大的提升,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更加充分地发掘国内市场潜力,构建国内大循环体系并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智慧的选择。“双循环”不仅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挖掘经济增长的潜力,有利于打造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新优势,对于全球化和全球贸易发展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经营报》:国内提倡双循环、内循环,对已经实现走出国门的企业、已经在海外设厂的企业来说,会不会对这类投资动向,造成影响?

洪俊杰:国际投资和经营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贸易的本质也是互利共赢的。像华为等企业之所以具有全球竞争力,是因为其产品质量高、价格相对低廉。这些企业当然会受到海外市场与消费者的欢迎。所以,我相信全球大部分国家还是保护和鼓励这类投资的。“双循环”战略的提出,不仅不会打击我国企业的国际投资,反而通过夯实其发展的国内基础,发挥其母国市场规模优势,进一步提升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中国经营报》:当前疫情和国际形势下,短期内,你对中国的经济承压情况怎么看?

洪俊杰:短期内,由于复杂的国际形势,叠加疫情在国际上的快速蔓延,我国经济确实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但是,即使面对这些挑战,我依然充满信心。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已经具备了非常好的基础;我们是大国经济,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有全球最完备的工业生产体系,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丰裕的人力资源。更重要的是,我们有党的领导,疫情期间我们迅速取得防控的重大战略性成果就向全世界展现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因此,我认为,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逐步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国内大循环的优势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协同作用,促进生产端的转型升级,推动一体化大市场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同时,使经济全球化更上一层楼,我们的经济未来可期。

从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与先行指标来看,疫情对全球经济普遍造成了史无前例的严重冲击。在主要经济体中,我国的经济是恢复最快、发展最好的。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这个成果得来不易。因此,在新形势下,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前路仍会有困难、有挑战,但我们更应该有信心。尤其是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仍具备潜力、充满活力和动力。“双循环”新格局的建立能让我们走得更高、更稳、更远。

责任编辑:何中夫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