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869

药品集采能否激励中国新药创新?业内呼吁保持供方积极性

一财网2020-08-21 17:49:541

钱童心

8月20日,第三批国家药品集采结果公布,189家企业参加,55个品种集采成功,拟中选产品平均价格降幅53%,最高降幅95%。上海医药在集采中中标了6种产品。

8月21日,相关医药企业股价表现平平,除了科伦医药股价最高上涨超过8%以外,上海医药、华海药业股价高开低走,截至当日收盘,上海医药下跌0.5%,华海医药下跌1.4%,红日药业下跌1.3%,白云山下跌1.2%。

龙头药企有望受益

中金公司医疗健康研究团队8月21日发布报告评论称:“竞争格局较好的品种,价格降幅相对平缓;竞争格局较差的品种,价格降幅相对较大。”

此次集采最大可中选企业数提升,从第二批的6家增加至8家;采购周期为1至3年。中金公司认为,集采在提升行业集中度的同时产品供应也得到更好的保障。

“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是药品集中采购的前提,实行药品集中采购有利于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提升行业集中度。”中金公司指出,“同时通过药品降价,保证采购量,有利于规范药品流通环节,提升医保资金的利用效率;并通过进口替代,提升国产企业市场份额。”

中金公司还表示,药品集中采购有利于仿制药管线丰富、获取批文速度快的龙头药企,如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科伦药业等,其仿制药业务有望通过集采实现快速放量。

“当市场变化的时候,比如劳动力和物流的成本上升了,那么药品的低价是否依然能够维持值得关注。”北大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岳表示。他认为,集采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利,可能让它们面临亏损的风险。

在谈到高值医用耗材即将实施的集采时,中科院院士、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集中带量采购是为了减轻老百姓的医疗负担,这是我们非常赞同的,同时我们也希望方案的实施能够推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整体发展,进一步把我国的创新激发出来。”

葛均波院士等10位心血管专家在上个月递交的一份《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方案的征求意见稿》的建议中指出,相关部门在把关入围支架的安全有效性的前提下,应让尽量多的合格产品参与入围,给厂家生存的机会,并在保证公平竞争的前提下,鼓励医疗器械的创新。

利润缩减恐影响企业创新投入

目前行业最大的焦点是,集中采购的价格大幅低于药品原来的价格,对药企的利润造成了挤压,这一方面对药品的质量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对药企未来如何持续投入创新药构成挑战。

一位医药行业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药厂的利润被大幅压缩了,集采后药物的一致性评价是否有人持续跟踪,现在还不知道;一些企业现在的药价可能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他们要怎么再去投入创新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上述业内人士还表示,国家医保的面临的压力能够理解。“多年前发改委物价司就曾表示,药物大幅降价不难,难的是如何保持供需两方面的平衡,尤其是保持供方的积极性和对质量的承诺更为重要。”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把过专利保护期的药品价格降下来,让创新药物能够进入医保,这一初衷是为了鼓励创新,但前提是集采入选的产品质量要严格把控。”一位前赛诺菲中国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生物医药投资公司Loncar Investments创始人布拉德·隆卡(Brad Loncar)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通常来说,集采是政府为了给到创新药更大的预算空间而采取的积极的举措。”

中国医药行业正在由过去的仿制药进入原研药创新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对早期研发进行大量投资。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全国医疗卫生费用总计达到5.8万亿人民币,人均支出约合600美元,仅占发达国家人均医疗支出的1/9左右,市场潜力巨大。但中国的创新药销售额仅占所有药物比例的2.5%,远低于美国和日本。

从全球新药研发的投入情况来看,中国近年来加大了新药研发投入,但在全球占比仍不到十分之一。2019年中国新药研发投入816亿元(约116亿美元),全球的新药研发投入达1760亿美元。

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陈少雄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中国的药品市场产业规模大约是1.56万亿元,其中化学药是主体,生物医药的占比仅15%左右,增长空间还很大。”

近年来大量的中国生物创新药企在香港和上海科创板上市。但是,市场人士警告称,中国生物药企估值普遍偏高,比如恒瑞医药的市盈率超过90倍,这在一些成熟市场是不可思议的。

“大家都看到中国对新药的需求很大,这让一些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出现了奇高的市盈率,这也表明科创板的估值并不是基于企业实际情况的估值。”Loncar Investments创始人隆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张玫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