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114

刘尚希:央行货币投放不用国债工具,导致国债收益率曲线难以形成

新浪财经2020-08-22 13:45:290

{image=1}

“2020中国财富论坛”于2020年8月22日-23日在青岛召开。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出席并演讲。

在回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关系的争议”时,刘尚希表示,从货币投放的机制来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争议的焦点是“货币投放是否更多的使用国债”的问题。

“现在央行资产负债表,(国债在)资产里可能也就占4%,这还是在2008年注资中投时,发了1.55万亿的特别国债形成的资产,然后在货币投放中,没有使用国债这个工具,这就导致资本市场定价的基准——国债收益率曲线难以形成,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使资本市场的‘定海神针出现了问题’”,刘尚希称。

刘尚希认为,使用国债来投放货币导致了铸币税的转移和使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铸币税,也就是每年在经济增长里需要增加的货币发行量,这是以国家信用为无本收益,这笔收益应该怎么使用,非常非常重要,涉及到国内贫富的差距”,刘尚希强调,“金融政策不仅仅涉及到效率的问题,可能涉及到贫富的差距,在一定意义上是金融在贫富差距扩大的过程中,它可能会成为加速器”。他强调,金融政策在具体的一些体制机制上要避免马太效应,因为市场经济本身是有马太效应的。

有什么可以促进争议焦点的改善呢?刘尚希表示,外汇储备的管理、央行资产负债表、央行财务的公开透明度的问题都是需要央行和财政部门之间协调的。

此外,他还提到了央行对于国库的代理制或经理制选择,“财政收支的变化会扰动基础货币,国库现金管理等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财政和央行之间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关系”。

“过去认为财政和央行是连裆裤,其实这种关系也没有发生改变”,刘尚希称,财政有征税权,同时依托国家信用可以发债,央行没有征税权,但是有货币发行权,也是依托国家信用形成的人民币对全体人民的负债。“背后都是国家信用,这一点是相同的”。

扫二维码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