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468

建信养老金公司冯丽英:推动养老金融发展,促进供需关系平衡

新浪财经2020-08-22 18:16:310

8月22日,“资产管理助力中国养老财富储备研讨会暨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0)发布会”在沪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首任总裁冯丽英在研讨会上发表“推动养老金融发展,促进供需关系平衡”的主题演讲,阐述了新发展格局下养老金融发展趋势,指出养老供需不平衡的三个方面,并探讨了金融在促进养老供需之间协调发展和平衡上的主要做法。

以下为演讲实录:

冯丽英(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首任总裁):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非常高兴来参加今天的论坛,有机会和大家学习和交流是我作为养老金投资和管理职业经理人的荣幸!

今天上午听了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发言,以及我们发布了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0),学习了很多的东西。近年来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社会各界对养老金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百姓对养老的需求呼声也是越来越高,本人有很多感触,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向大家做分享:第一,关于发展格局下养老金融发展是可预期的;第二,养老需求不平衡还是当前的主要矛盾;第三,金融产品是如何以金融产品来促进养老供给和需求的协同发展。

首先我们看新发展格局下养老金融发展的可期。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要求我们将日益强大的国内市场视为战略资源,最大程度的发展内需加创新的动力潜力。在新发展的格局下,可以预见养老金融将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构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会日益突出。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一,从人口基数的角度,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是大势所趋。十三五期间,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在2015年的占比是15%,现在已经占比18.1%,有预测十四五末,我国老龄人口还会大幅度的增长,占比增长可能超过20%,老龄人口的增加将促使养老金融不断发展。

第二,从财富积累的角度,家庭财富积累为养老消费提供了基础。当前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生的人正逐步进入老龄化或是准老龄化,这一代实际上还是分享了改革的红利,家庭财富有一定的积累。从最近泰康集团发布的家庭财富积累的报告,也可以看到财富积累在推动养老金金融的发展。

第三,在国家和政府的层面,养老金的管理和投资越来越成为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养老问题都进行深刻的部署。去年底出台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长期规划,从财、人、物、科技、环境五个方面对养老金的全过程都做出了安排,形成了最后一段时期的行动纲领。

综上所述,无论从养老金的管理、养老产业的发展以及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近年来都得到了协同发展和蓬勃上升的态势。市场的主体作用也是越来越突出,这类机构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运营模式,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需求更加旺盛。几十亿的养老潜在需求如何有效的发挥出来,将成为养老金融发展未来重要的突破点。

其次,养老供需不平衡是当前的主要矛盾。新时期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实际上在养老金管理中也是非常突出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养老资产与养老收费支出之间的不平衡,也就是攒的钱不够未来购买养老服务。今天发布的报告里我注意到一个数据,有23.57%的人群是没有做金融市场的财富准备的,这部分人都是60岁以上,50-60岁的时候这部分人群还有超过了13%没有做金融市场的财富准备,加起来就是将近38%的比例,这部分人群又恰恰是养老支出的主力人群,攒的钱如何通过金融产品保值增值也是在座的养老资管机构的责任。

目前来讲养老金对养老的消费虽然是三支柱协同发展,但是一支独大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改善。在养老金的支柱当中大家更多的是靠第一支柱的养老金支付,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还需要在未来进行挖掘、发挥和激活。

北京2019年调整后的平均养老金的水平已经提高了,高于全国的养老金水平4157,养老的需求和供给之间能不能平衡?这4157块钱到底能买来什么样的服务?我们对比市场刨出公办的民政部的保基本,就是广覆盖、普惠制的养老以外,基本的市场化运作的养老机构每个月的床位费就在7500-8000块钱,这只是一部分。任何养老机构的收入来源由最少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床位费就是7500—8000,一部分是服务费,包括伙食费和提供的物业管理,第三部分也是大头照护费用,后两者加起来是床位费的50%,加起来就有16000块钱左右的养老金支出,这是选择养老机构去养老形式下的支出。从简单的对比当中,我们知道我们自己的财富积累对于未来的养老支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还是北京的水平。

第二个主要矛盾是养老需求总量和养老服务提供之间的不平衡。我们注意到前不久中国青年报对1876个18-35周岁的青年进行调查的时候,其中78.8%的人都开始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超过86%的人担心他们父母的养老问题。未来他们对于选择机构养老也会有一个比例,我们选择了6000人的样本进行调查,其中未来选择到养老社区养老的有35%以上,未来选择到单一的养老机构去养老的是51.2%。

针对庞大的养老产业的需求,现在提供的养老物业状态是什么样的?以一个指标,养老的床位数为例,全国平均水平来讲,目前2019年的数据显示,养老的机构和设施是17万个,各类的养老床位是755万张,对应现在的老龄人口就是每千人30个床位。当然这里面也有结构的不平衡问题。对于民办的收费比较低、保基本养老生活的来讲,是一床难求的;对于高品质和高质量,特别是收费高的商业机构的入住率并不满。排除结构性的不平衡,一定程度上还是反映了养老产业的物化需求和可提供的养老物业状态之间是严重的不匹配。

第三个矛盾是我们自己用现的钱要购买的服务之间不平衡,每个养老的人都希望自己购买的东西能够物美价廉,我们想用4千块钱去买8千块钱的服务,对于4千块钱买3千块钱的服务我们觉得品质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这个是个人纠结的矛盾。养老机构的投资期限非常长,回收期也非常长,盈利是微利,很多养老保险机构一般的盈利点都在7、8年以后,如果让他降低收费标准,一定会降低他的服务水平,如果不降低服务标准,收费水平一定是高的。以低廉的价格提供高质的服务的养老机构一定是不可持续的,所以这个矛盾也是越来越突出了。

第三个问题,如何以金融手段来促进养老供需之间协调发展和平衡,还是讲三个问题。

首先,要让兜里的钱多起来,就是要充裕社会养老的资产。对个人来讲,养老储备要早做,越早越好。对于机构来讲,一定要注重用养老资产管理的收益率来增加养老储备,不是说保本就行,我们机构的使命就是保证委托人利益最大化,保证你的钱可以挣钱。对于国家来讲,一定要平衡一、二、三支柱,财富支柱积累可以协调平衡发展。

其次,推动养老金金融化。我们非常赞同50人论坛最早提出的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以及养老服务金融的协同发展。养老金作为长期性的资金与养老产业的特点是非常一致的,去年很多机构探索了闭环式的养老投资管理,简单的逻辑就是金融机构发行养老保障产品、养老保险产品和养老信托产品。购买信托产品、保险产品、养老资管产品的个人与养老机构和签订的合同,这些个人在享受产品收益率的同时又有优先入住养老机构的选择权。解决问题的两个方式:一是银行拿得钱支持养老产业的发展,二是未来的养老机构可以为购买产品的人提供养老服务,真正实现投资客户以及服务的闭环式的发展,我们希望这个产品未来可以普及化,为更多百姓提供服务。

第三,金融产品化。我们从调研中发现,养老属性无非是银行的存款或者是理财、商业保险、目标基金。但是,从今天上午发布的养老金融报告已经看到了,很多人更愿意把钱放在银行里,而不是放到商业保险以及目标基金里面。我们提倡在同一时间个人在做养老财富积累,应该做到产品的多元化组合,这就需要为百姓提供投资顾问的角色,这个是第一点;第二点我认为在未来的财富积累当中,肯定不是靠一支柱独大,因为一支柱是保基本,保吃饱饭的,重要得是二三支柱如何去激活,如何将第二支柱的积累转化到第三支柱的财富积累。

简单说一个场景,企业年金或者是职业年金从资产属性来讲都是养老基金,我们聚焦这笔养老基金的实质性属性是补充养老,是在第一支柱以外的补充养老保险,这部分钱是在达到退休年龄时一次性支取,或者是分次支取,更多的人选择一次性支取,因为公共的年金投资收益率还是有点低,通过资管机构把这笔钱拿过来能够更好的保值增值。

我觉得从二支柱的企业年金一次性领取出来以后,通过投资顾问的角色购买到生命目标基金就是非常好的选择。为什么?因为被时间检验了。过去一年有185万人购买目标基金,规模已经超过了387亿,一年短期得投资收益率也已经达到了24%了,而且市场上有多种选择,包括1年期、3年期、5年期,只要时间是错配的,不会影响养老生活的现金流动性,但是百姓不认识。下一步,我们在同一时间里为个人做养老财富积累时,要保证银行理财、商业保险、目标基金得多元化组合,在不同的阶段下三种产品应该有不同的相互衔接和补充。

以上是我跟大家分享的,我聚焦一下我的结论,主要有三点:一是养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二是金融助力养老财富的积累不能单纯靠第一支柱、第二支柱,重在活化第三支柱;三是养老金,养老产业,以及养老服务金融的协同发展一定是缓解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