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859

新京报:当代年轻人的爱情观 变得更保守了吗?

新京报2020-08-25 09:19:470

原标题:当代年轻人的爱情观,变得更保守了吗?

学者周?毅也在微博上发声:“我们这代?最?的荣光是,在中国历史上第?次,劝??的下?代?,不要那么保守”。

文/王青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了。七夕,当然是中国版的情人节。每年这个时候,也是情人们最蠢蠢欲动的时候,各大电商平台早早就打出了“七夕特惠”的诱人广告。但观察网络上的言论,一边是“爱情经济”消费的热闹,另一边却伴随着爱情观的争论。

近期,“三观党”们?开始新的?轮弹幕霸屏。?先是?瓣?友发现经典影视剧《红楼梦》的弹幕中出现了“宝?始终不明?,只有努?仕途经济,他才有能?真正保护这些?孩?”。同时,@WeLens 也在微博上发布了?组关于《梁?伯与祝英台》的抖?作品评论截图。截图中惊现“如果当时有理智,我想每个?孩都会选择??才的吧”等颠覆以往对这些经典爱情故事解读的弹幕批注。

“三观”?词,原本指的是世界观、??观与价值观。但在“三观党”的使?语境?,“三观”被简化成单?的道德观,?以鉴定?常?活及?艺作品中的是?对错,尤其集中在对恋爱关系的解读与评判中。

从 2018年台版《流?花园》复播引发全?骂杉菜是“渣?”,到《乱世佳?》被重新解读为“?个贪婪?耻的绿茶婊到处勾引男?还结了 3 次婚”。。。。。。近?年来,“三观党”们?举“???世?双?,第三者都该被唾弃”的道德?旗,频频出现在各?视频?站与?瓣书影?评论区,对?些经典的?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的?性??进?批评甚?辱骂。

与此同时,在?络?学领域,宣扬“?凭?贵、?胎多宝”的“?猪?”也开始??其道。“?猪”,顾名思义就是“(孩?)?得多,养得好”。这类?说中的?主?往往因为?胎能?多个孩?,被霸道多?男主宠上天。

有?友将这种保守粗暴的爱情道德观称为“数码牌坊,赛博猪笼,电?裹脚布”。随后,学者周?毅也在微博上发声:“我们这代?最?的荣光是,在中国历史上第?次,劝??的下?代?,不要那么保守”。

事实上,关于爱情的讨论与思考?直在公共领域中占据重要位置。只是到了当下,爱情话语的讨论似乎开始背离五四以来宣扬的“?由爱情”理念,在众多三观指摘的背后,爱情从代表?由与反叛的话语,重新退化成?权结构之下的道德确认。

现代中国的爱情观念是如何嬗变的?当代爱情观真的变得愈发保守了吗?

现代爱情观的嬗变:夹杂在公/私领域的反叛与禁锢

这次舆论?波的风口浪尖集中在宝?是否能通过仕途经济才能保护?观园的?孩?。暂且不论原著中宝?是否真的想要承担?观园?孩的“保护者”??,?吹宝?进?仕途才能拯救?孩?的?论本身就与曹雪芹的写作意图以及《红楼梦》的时代意涵相违背。

斯坦福?学汉语与?较语??学系教授李海燕在《?灵?命:现代中国的爱情谱系》中认为,《红楼梦》描画的男?关系史?前例地不再坐落于亲?关系的延?线上,反?与其形成对峙。贾政等家?形象被认定为固守压迫?性的社会秩序?对浪漫爱情进?残酷迫害的执?者。

???,宝?对构成儒家?化肌理之物,包括经纶诗书、科举考试、官僚制度、忠孝之义等,置若罔闻,另???却忘然沉浸于对胭脂?粉等??细物的迷恋之中。汉代以后,儒家的?活?式(简单来说,即是以“勤政为民,家族兴旺为旨规的生活”)?度被升华为?种神圣的理想。曹雪芹对这种?活?式的祛魅,为当时社会指出了另?种不同的存在模式:热情的?活 。也就是?种孜孜追求???上的情绪的?活,?基于荣誉的?活或基于家庭与?作的?活都更为?我:?个?之所以能受到他?的关注,并不是因为他或她取得了?凡的成就或?证过伟?的事件,?仅仅是因为,他或她作为个体的?,?有其重要的价值。

事实上,爱情观点的流变本身就与时代?环境以及社会?态息息相关。近百年来,?艺作品中的爱情主题?多都承担着对社会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在五四时期,爱情被视为?由、独?、平等的象征。以娜拉为代表的爱情?说?举鞭笞专制的家庭制度和对?性的压迫,并争取更?的个??主和?由。

伴随爱情主题的?量涌现,五四与后五四时期关于爱情观的探讨,进?步深?到当时社会的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两?思潮,并涉及“?由恋爱”这?理想的内在冲突上。例如鲁迅在《娜拉?后怎样》??中指出,“恋爱?上”这?理想把太多希望绑定在爱情之上,如?由、解放、性别平等和社会转型。但爱情是否能肩负如此重任,?有哪些?或物,将在这?过程中牺牲:

“然?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可是?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 直?地说,就是要有钱。。。。。。。。。。。。。。 在?下的社会?,经济圈就?得最要紧了。第?,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平均的分配;第?,在社会应该获得男?相等的势?。”

当然,爱情主题作为?由与反叛的旗帜,并不是?路都顺?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私?领域也受严格管控。爱情???绝对从属于“阶级”,同时也与?命事业、社会主义事业等宏?话语捆绑。包括???在内的众多戏改作品,不再关注私?的情感体验,?是聚焦爱情的阶级属性,借此展开对封建社会的种种揭露与批判。

直到改?开放,去政治化的私?情感叙事重新出现在公众?前。回望 80-90年代,?众?化中的爱情主题与相关讨论?多主张“敢爱敢欲”,强调释放个体的激情,批判“?欲之爱”的婚姻关系。作家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以“婚外情”的主题?举“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旗帜。

与此同时,这?时期众多影视剧的“?三”也往往以正?形象出现。?论是《来来往往》中热情洋溢,果敢坚毅的?三林珠,还是《牵?》中俞?鸿饰演的单纯??学?王纯,这些?性??在当时被认为是?性意识的觉醒,并为探讨婚姻关系内部结构开辟了新的空间。

除了?三形象,描写个体?由与婚姻关系冲突也是这?时期的影视主旋律。《?物》杂志在《过把瘾:绝版的 90年代美?、?俗录与浪漫爱》??中说到,“个体崛起。个体的欲望被看?并且合理化。爱情是个体欲望光谱中最醒?的部分,??众?化?是时代精神最灵敏的感温器。由此,《过把瘾》?杜梅和??之间激烈??详尽的罗曼蒂克故事,在?个刚刚告别含蓄、僵固和空前政治化的年代,给所有中国?带来?场淋漓?由的夏?暴?。”

{image=1}

当下爱情观的进退:表面上更反叛,实际上或许更保守了

20多年以后,社交媒体上关于爱情话题的讨论却深陷?种诡异的?盾状态。???,对个体欲望的承认与对?由爱情的追求成为?众共识。在亲密关系领域,“婚姻制度注定消亡”、“开放关系”、“性?由”等颇具变?意味的话题层出不穷;在性别议题上,以“?性主义”为代表的学术概念逐渐进?到?众视野,为更多?所知悉。但另???,包括婚内家暴、性侵、离婚杀妻等亲密关系暴?事件频发;“打?三”、?奶教”的追随者也层出不穷。

当下的爱情观究竟是进是退?

从表?上来看,我们迎来了?个前所未有的“恋爱?由”时代。在个体化的语境之下,性与爱情被进?步从传统的社会结构与道德承诺中解禁出来。然?,当我们细细观察,这种看上去的恋爱?由实际上正在成为?种新形态的性别剥削。

以“性?治”(脱离了婚姻和?育)为例。性的?治使得男性可以打着“约炮”的名义,游?于各类速战速决的灰?关系?免受情感或道德的指责。?性却在这?过程中惨遭“荡妇”、“不检点”、“活该”的污名羞辱。更重要的是,哪怕?性因为这种灰?关系受到情感伤害,也会在?权意识形态下不?觉地合理化压迫事实。在众多男艺?约炮事件当中,男性当事?往往只需要?句“已分?,各?安好”就能撇清责任;?性当事?不仅需要?遍遍向公众证明情感的真实性,还因为没有与男?确认明确的恋爱关系,??法清晰指明对?的过错。

借??本学者上野千鹤?的话来说,“对于?性??,性解放是?种‘被倒?’的?命,以解放‘?’为?标的?命,最终只是借助?性的?量,解放了男?。

如果性的?治只解放了男性,消费主义的盛?则进?步掩饰了两性关系内部的结构性不平等。

回望五四时期,鲁迅针对“?由恋爱”的内在冲突,提出?性只有争取“经济权”,才能获得真正的?由。?百年后的今天,关于?性“经济权”的讨论却从市场经济中的性别结构问题,简化为?性是否获得了消费?由。不论是各类主打?性的节?,还是为了争取?性消费者?推出的?告,仿佛?性只要“你值得拥有”了,就实现了“经济权”的平等。

同时,国家统计局在近期发布的《中国社会中的男?和??——事实与数据(2019年)》报告再次告诉我们,?论是出?性别?、婚姻?育、就业劳动,还是家庭、养?等??,?性在婚姻关系中依旧处在结构性弱势的地位。

“在节育?法的选择中,宫内节育器超过 50%,是我国已婚夫妇采取的最主要的节育?法。与之相对应的是,男性绝育仅占总?数的 3.3%。再排除避孕套和其它,?性承担主要?险和时间、精?及?钱消耗的避孕?法占到 78.1%。”

这种“表?反叛、内?保守”的爱情观也出现在近年来?路?歌猛进的国产影视剧之中。?论是打着“??主”之名,?“霸道总裁爱上我”之实的职场悬浮剧,还是?路乘?破浪、智??三的家庭保卫战,男?主?的爱情与婚姻关系表?看上去?由平等,实际上处处闪耀着对“?权意识”的内在体认。媒体?萝??在“随机波动”的最新?期播客中指出,各类以“??三”为爽点的国产剧不但没有推动爱情观念的更新,反?强化了?性过剩的领地意识,“当你成为?个?的太太之后,全世界的?性都有可能是你的隐形敌?,你有了?块领地,你要守护??的领地。”

不只是国产剧,??的不少影视作品也开始出现关于“爱情让位于权?与?钱”的表达。今年上半年,根据畅销?说《正常?》(Normal People,也译作“普通人”)改编的同名剧集引起?泛的关注与讨论。故事围绕玛丽安和康奈尔的相识相爱展开,并借由爱情?说背后隐藏的阶层、性别、家庭等社会议题。

在《新京报书评周刊》的?篇《当“千禧?代”遭遇爱情,阶级与?钱变得更重要》?章中,作者援引??剧评家的观点,提出“阶级差异”才是男?主??法在?起的真正阻?:“我们在鲁尼?说中并未看到曾经那类典型的爱情模式,即?对年轻情侣遭遇种种困难最终在爱情的?励和抗争下终成眷属,反?是?地鸡?且狼狈地看到作为存在于社会中的爱情所遭遇的种种尴尬和壁垒。

也正是在这?,她悄?声息的把笔触指向那些在现代爱情故事——或说是社会中——再次浮出??的东?,就如简·奥斯汀曾经?针??甚?是严酷地指出的爱情和婚姻?的阶级与?钱的秘密。”

{image=2}

当下爱情观这种?盾的状态,可能与社会?化整体趋于保守的态势有关。虽然年轻?在个体化浪潮的洗礼下吸收了更加?由开放的爱情观念,但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保守化的选择可能会更加安全稳妥。因此,如果我们仍然期望爱情是?活的热情之?与精神寄托,就需要为探讨爱情复杂性的?学艺术作品留有?由??空间,?不是???的道德准绳去苛责和规训。

这样,爱情才更有可能在保守的浪潮涌来的时候,成为我们的“精神净?”,给予我们憧憬?由?活的勇?。

责任编辑:朱学森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