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壹刀:有一天,我们会怀念安倍吗?
原标题:补壹刀:有一天,我们会怀念安倍吗?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今天下午宣布辞职。2803天,日本历史上连续执政时间最长首相的记录,定格在了8月28日。
消息突然传来,中国网友的反应相当复杂。
有人认为他亲台、在历史问题上不知悔改。但也有人,记得他在任期内一直追求改善对华关系。对中国来说,安倍是个“复杂“的日本首相。
无论如何,他都给日本和中日关系打下了“安倍烙印”。
安倍辞职了,谁将是安倍的接班人?“后安倍时代”的中日关系走势如何?都一下多出了更多不确定性。
1
旧病复发导致无法正常履职,安倍证实了媒体们的猜测。
早在17岁时,安倍就患上了溃疡性结肠炎。那是一种会引起剧烈腹痛和腹泻的疾病,难以根除,主要依靠药物治疗。2007年底,他就因病情恶化辞职,结束刚持续一年的首个首相任期。
过去两个月来,安倍再次身陷健康疑云。
一开始是6月份接受体检时,他被查出“身体异常”。到了7月,症状就被传成了在办公室吐血。
一家名叫《周刊邮报》的日媒甚至报道,安倍7月6日突感不适,目眩、呕吐,一度意识不清。而且,首相的呕吐物中伴有“黑块”。报道还说,上周安倍两次进入庆应大学医院,就是“接受癌症检查”。
在今天记者会上,安倍否认了这种邪乎的传言。
{image=1}
他说,现在自己确实身体有恙,但只是溃烂性结肠炎复发。2007年他因此辞职,后来通过服用新药得以缓解。这次病情再次恶化,但仍可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只是病痛折磨,使他难以集中精力履职。
健康原因导致无法做出政治决断,安倍决定“病退”。
但只是因为身体问题吗?安倍可能辞职消息一传出来,就有人说原因并非这么简单。
2007年辞职,是在安倍内阁遭遇众多重大挫折和冲击下的被迫决定。
阁僚丑闻不断,自民党在参院选举中大败,党内派系斗争激烈,还在关乎向海外派遣自卫队的“反恐特别措施法”延长问题上遭民主党阻挠……安倍试图改组内阁度过难关未能如愿,只好借着病情辞职下台。
13年后再以旧疾为由辞职,同样有着不少“巧合”因素。
共同社上周末的一项民调显示,安倍内阁支持率跌至36%,3年来最低点。抗疫不力、党内成员故意推迟退休的丑闻,加上经济剧烈滑坡,越来越多反对人士甚至普通民众要求安倍下台。
在外交上,安倍信誓旦旦的“俯瞰地球仪外交”和“战后外交总决算”,都已严重走形。尤其美国加大施压,要求日本对华更加强硬。但恢复经济是日本当务之急,安倍清楚,美国在经济上自顾不暇,这就需要日本继续改善对华关系。而华盛顿偏偏逼着东京一起遏制中国,安倍越来越难办了。
在被问及病情好转后是否再次寻求首相职位,安倍做了否定回答,说会以议员身份支持新的首相。
有学者评论说,安倍离任,一副壮志未酬。
{image=2}
安倍1954年出生,到今年刚66岁,作为政治人物仍算得上年轻。而且他渴望的一些“政治遗产”,还没来得及实现。
比如修宪,这个他政治生涯开始以来一直心心念的最大政治心愿,至今没能敲定。还有经济,原本安倍经济学风生水起,但在疫情和复杂外部环境下一下被打回原形。连续执政时间最长却没能根本性地扭转经济,这也会让安倍心有不甘。
“还有很多政策在实现途中”,安倍谈到未能完成的最后一年任期,言语中带着遗憾。
2
28日上午NHK等日媒的快讯一出来,“安倍计划辞职”就快速冲上了微博热搜。
有网友对安倍辞职感到突然,说“这几年其实对安倍有所改观……”“这人其实拎得清,下台不见得是好事。”甚至说安倍是“我挺佩服的一个政治家。”
另一些人对此不以为然:“一夜之间,连安倍都能成亲华派了,甚至吹成硬抗美国压力对华示好的孤胆英雄了。”
中国网友对这个“日本首相”的复杂认知,背后也有着安倍任内对华政策的复杂面向。
安倍出身政治世家。家族中出了两位首相,外祖父岸信介和外叔祖父佐藤荣作,还有一位日本外相,父亲安倍晋太郎。
在政治谱系上,他被认为是日本中间右翼党派中的典型鹰派,是搞僵了中日关系的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支持者,对于中日关系通常持强硬态度。
比如在历史问题上,安倍多次否认日本战争罪行。2012年10月和2013年12月,安倍分别以自民党总裁和首相的身份参拜靖国神社,表明极右立场。对于首次出任首相时没去参拜,他还表示“痛恨至极”。
不过,作为一名政治家的安倍却也表现出务实一面。
{image=3}
2006年首次上台不到两周,他就到访中国,试图修复前首相小泉时期陷入停滞的中日关系。2012年底二次上台,安倍再次试图推动中日关系走出低谷。但因当年9月前任政府刚单方面宣布对钓鱼岛国有化,两国关系改善缺乏条件。
两年之后,安倍开始新的改善对华关系的尝试。
2014年9月,他在国会施政演说中,第一次对中日关系使用了“友好关系”字眼。到了去年10月,同样是首相安倍,同样是在施政演说中,更加明确提出要与中国扩大所有层面交流,“决心开创中日关系新时代”。
5年之间,安倍在北京、杭州G20峰会和大阪峰会等多个场合与中国领导人会面。2017年,安倍表示将对“一带一路”倡议保持合作态度,以此作为契机改善中日关系。
不少媒体都注意到,新冠疫情暴发初期,日本从官方到民众都对中国抗疫提供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支持。直到五六月份美国就香港问题加大对华施压,日本在表态上仍然一度保持克制,没有紧跟美国。
安倍辞职并且明确表示不再谋求拜相,有人说,可以给他一个总结性的评价了。
{image=4}
但想下个定论注定艰难,就连日本民众对它也是“百感交集”。
一些日本人说,安倍二次上台结束了日本政坛之前“五年六相”的混乱。无论“安倍经济学”还是外交上的务实理性都一度给日本带来了“确定性”的感觉。
但也有人说,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安倍,并非很多人认为的那样能力超群。他的长处在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因而在包括对华关系问题上,经常出现摇摆。尤其在右翼声音增大时,他的立场也会明显右倾。
3
跟“安倍计划辞职”一起上热搜的,还有“麻生太郎”。
{image=5}
按照日本内阁法第9条,如果首相无法履职或空缺,则将由他指定的内阁大臣暂行首相之职。而现任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则是这个序列中替代安倍的第一顺位人选。
但问题是,安倍虽然辞职,但没说明具体离职日期。即便现场记者追问替代人选,他也仍未表明看法。
日媒报道说,执政的自民党内围绕党魁、即首相大位的争夺已经打响。副首相麻生太郎、前外相岸田文雄、现防相河野太郎、自民党前干事长石破茂以及现任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等, 都是热门人选。
{image=6}
而“麻生太郎”跟安倍一起登上热搜,恰恰表明一些中国网友对于他上台后中日关系发展的担忧。
麻生太郎被认为是日本有名的对华鹰派,曾于2008年到2009年短暂担任首相。期间,麻生政府一改前任福田内阁的共鸣外交,回到“日美关系第一”路线,对外竖起价值观外交的大旗。
虽然迫于现实需要适当改变对华态度,但总体上,麻生太郎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对华强硬。难怪在麻生太郎可能接任首相的新闻下面,网友留言的画风,不少都是:“麻生太郎 我们关系又要倒退三十年”“麻生太郎啊,完了,中日关系”……
有分析说,安倍决定辞职前,曾试图划定“后安倍时代”的政治安排。他的钟意继承人选,是能继承他理念的岸田文雄。
但从目前形势看,安倍的这个计划也未能如愿。谁是下任首相,还是个未知数。
有报道说,自民党将于9月选举党魁。执掌党务的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将在最终人选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而二阶俊博,又一直是主张改善对华关系并为此做出努力的日本主要政治人物之一。
一位日本问题学者说,在诸多不确定中,这算是一个稍微有点确定性的因素。
安倍二次辞职,标志着日本“安倍时代”的结束。对于日本以及中日关系来说,他带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都要等到“后安倍时代”的日本政治家们去揭晓了。
来源:补壹刀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祝加贝
日本天皇在皇宫种水稻 收成将用于皇宫活动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日本《每日新闻》7日报道,德仁天皇日前在皇宫的苗圃里播撒下水稻种子。报道称,德仁天皇6日上午身穿夹克来到皇宫内的苗圃,先用绳子将苗圃划分成4块土地,紧接着在每块地里播撒下30粒水稻种子。天皇播撒的都是去年秋天皇宫收获的种子。德仁天皇还要在5月的时候进行插秧,今年秋天收获的大米将用于皇宫活动。0000中方如何看待缅甸当前局势?中国驻缅大使这样说
{image=1}2月15日,中国驻缅甸大使陈海就当前缅甸局势接受缅甸主要媒体《声音》、《十一》、《七日》、《缅甸时报》、《Frontier》书面采访,全文如下:问:请问中方如何看待缅甸当前局势?0000乌克兰进行战时动员,向平民发放武器?
速览-乌克兰向平民发放武器?具有迷惑性。有消息显示乌政府发放武器的行为可能真实存在,但武器的接收对象主要是乌克兰领土防卫部队成员及与其签订了合同的预备队员,并非一切平民。-“大战一触即发”?仍有待观察。最新消息显示,俄乌两国均已暂时同意,遵守在乌克兰东部地区停火协议。事件背景0000美国联邦调查局呼吁公众协助确认国会大厦骚乱者
当地时间1月7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呼吁全体美国人民协助其确认参于1月6日国会大厦暴动的人员。FBI表示,不仅需要提示和信息,还需要提供照片或视频以便锁定暴徒。(央视记者刘骁骞)责任编辑:朱学森SN2400000美国机构统计:全球累计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超40万例
截至格林尼治标准时间6月7日6时23分,全球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6982964例;其中累计死亡病例超过40万例,原标题:最新!美国机构统计:全球累计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超40万例[环球网快讯]根据位于美国、一直追踪全球实时疫情数据的worldometer网站最新统计数据,达到402273例。0000